语文 -为学

时间:2022-08-16 08:11:03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 -为学

语文 -为学

.教案示例

  重点: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

  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一、简介作者情况

   二、正字音

   三、通过自学掌握字词。

   四、学生表演二僧至南海一段,加深理解记忆。

第二课时

   一、提问字词,复习旧课。

   二、分析

   1、明确这是一篇议http://www.fwsir.com/论文,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找出本文论点。

   2、第二段如何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非常有说服力。

   3、第三段如何论证?

   4、分析二僧之南海之事。找出去之困难的体现,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样?

   5、最后一段怎么样扣住论题再论证?

   三、谈启示并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感想。

   1、难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细。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总会完成,而再易的事情 ,如果水去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2、是天资聪明与愚钝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惟在勤奋努力与否。如果努力了,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事无成。

   设计思想

   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要加强诵读的落实。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讨论法进行落实。

   板书设计

为学

清  彭端淑

  一、提出论点

  天下事:为之:难→→易          人之为学   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                  不学,易→→难

     (普遍真理)                     (本文论点)    

  二、道理、举例论证

  1、道理:资,材  学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弃不用→→无异昏庸

  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

  三、比喻论证

  二僧:贫者:为之→→至

  富者:不为→→不至

  四、.总结结论:

  人之立志:恃材自败

  恃勤自力     需“为”需“学”

  .教案点评:

  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要加强诵读的落实。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讨论法进行落实。

探究活动

  活动:故事改写

  说明:本课第三段,作者举出蜀鄙二僧的故事,叙述简单。教师可利用这故事训练学生.写作、思考的能力。学生可凭想象,合理地加入一些情节,使故事活泼生动些。

  建议:本活动可利用作文课进行。

  例: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某个庙里有两个和尚,这两个和尚,一个比较富有,另一个很穷。

  有一天,富和尚起了个念头,他想:普陀山是我佛门圣地,哪天我若能去朝圣,也就不枉做一个佛门弟子了。

  由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遥远,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沿途必定困难重重。富和尚左盘算,右盘算:要到南海去,得雇条船才行,这一路上不知道要多少花费呢,万一钱不够用,怎么办?他犹豫再犹豫。一直都不敢有所行动。

  巧的是,穷和尚也想到南海朝圣,他便把这想法告诉富和尚说:“师兄,我打算到南海去朝圣,你以为如何?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富和尚大吃一惊,问:“你没钱,哪来的盘缠呀?”

  穷和尚回答:“师兄,你怎么忘了呢?化缘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我只要带一个瓶子一个钵,就可以上路了。”

  富和尚以不信的口吻说:“我这几年来,一直想雇条船到南海去,一直都没能去成,你没钱,只靠化缘,能到得了吗?”

  穷和尚笑一笑,没再答辩。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带了一个瓶子、一个钵,就上路了。沿途化缘,白天赶路,夜里找座庙挂褡。终于让他是到了普陀山。

  朝完圣,他高高兴兴地又沿途化缘回来。

  走到山下,远远地看到富和尚,他兴奋地招手喊道:“师兄,我回来了!”

  穷和尚走到山上,富和尚对他端详了一会儿,问他沿途的情况,然后很惭愧地说:“还是你行。我有上南海朝圣的心,却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一直没去成。你能坚定意志,马上行动,达成了愿望。唉,我真惭愧。”


语文教案-为学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 -为学】相关文章:

为学语文教案05-09

以学游泳为话题的作文08-21

为学有道,教学有道08-22

以学游泳为话题作文05-18

语文为谁教08-20

以语文为话题作文11-11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02-07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01-14

《学写字》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学与问》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