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册《小橘灯》

第二册《小橘灯》

时间:2022-08-16 08:17:44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二册《小橘灯》

《小橘灯》.教案

(2003-05-24 18:17:19)

第一课时

一 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1.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②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黑暗的旧中国?

③小姑娘家遭到了哪些不幸?

④面对这些不幸,小姑娘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再默读一遍课文,默读时眼前要再现故事片情节,再现小姑娘的举止动作、音容笑貌。读后,合上课本,列出复述提纲。

3.教师指定3—4位同学到前面复述,大家评议谁复述得最好。

4.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帮助纠正错误的字音。

二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小姑娘性格特点

(一) 全班讨论下列问题。

1.初遇小姑娘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和衣着,说说:

①“瘦瘦的”“苍白的”“发紫”“很破旧”等词语,写出她生活在怎样的境况中?

(缺衣少食,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小姑娘的境况正是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悲惨境况的写照。)

②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姑娘的外貌、衣着是从作者所见的角度写的,从头到脚,细致描绘,字里行间融入了深切的同情。)

2.打电话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记叙与小姑娘的对话?

(交代小姑娘家的不幸遭遇,表现她面对巨大不幸却表现出勇敢、镇定的性格。)

3.说说下面两面句话流露了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①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

②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说明:要引导学生抓住“赶紧”“拉住”两个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这两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小姑娘感情深化的过程。“赶紧”,出于同情要帮助小姑娘;“拉住”,则洋溢着喜爱甚至依依不舍之情了。

4.“初遇”中,小姑娘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说明:讨论这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由同情到喜爱之情中含着敬佩。小姑娘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决不是贫穷,而是对八九岁的小姑娘来说超乎寻常的镇定与勇敢。

(二)先分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1.作者说:“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应当怎样理解“忽然”?

说明:要引导学生从把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入手,细心揣摩“忽然”中蕴含的感情,防止“望文生义”。这里,“忽然”表现出一种牵挂和急切的感情。

2.哪些语句描写了小姑娘的贫困和不幸?

(住:屋子很小很黑;吃:红薯稀饭──年夜饭;母亲卧病在床。)

3.说说下面句中加线词语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①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②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③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

(这些加点词语,写出了小姑娘坚定、乐观和机警。)

4.找出写制作小桔灯动作的词语,谈谈你对下面问题的理解。

①“我”把带来的桔子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此时,小姑娘在想些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说明: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要着眼于培养联想能力。以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为根据,合情合理的联想都应予肯定。基本要点是:感激作者来探望,想到天黑路滑,要作个小桔灯送给作者。

②“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为什么要“慢慢地”掏?桔瓣为什么要放在妈妈的“枕头边”?

(“慢慢地”掏,怕把桔皮弄破,写她制作小桔灯的精心;放在“枕头边”,妈妈随时可以吃,写她对亲人的体贴入微。)

③小姑娘“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接着就“穿”“挑”“点”“递”,这一串动作描写,是不是仅仅为了表现她动作的熟练?

(还写出她怕耽误客人上路的心情,表现她对人的体贴入微。)

④制作小桔灯这件事,表现出小姑娘怎样美好的心灵?

说明: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有着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重压,却仍然处处体贴、关心他人,这是令人感动的美好心灵。

5.讨论课文后练习题四。

说明:要防止对小姑娘的言、行作牵强附会的分析。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早熟的性格,是黑暗阴冷的社会、贫困多难的生活磨练的结果,更是父辈熏陶的结果,这是小姑娘形象感人至深的原因。

三 字词训练

说明:可以印发下面练习,课上完成,教师抽阅一部分以了解情况;也可以用投影幻灯展示题目,学生用空白胶片或玻璃片作答,然后用投影幻灯交流、订正。

1.给加线字注音。

大夫( ) 大家( )

打量( ) 重量( )

板铺( ) 铺张( )

削皮( ) 剥削( )

2.解释加线词语。

仄仄的楼梯( ) 只有八九岁光景( )

斑斑的血痕( )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 )

她惊异地说( ) 灵巧的小桔灯( )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请一位同学充满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全班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会把小桔灯和小姑娘联系在一起?揣摩作者思路,说说你的理解。

说明:讨论中,应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作者把小桔灯和小姑娘联系在一起,是思想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对小姑娘由同情、喜爱,到由然而生敬意,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过程(与作者交谈中制作的),正是她镇定、勇敢、乐观以及关心体贴他人美好性格充分展示过程,作者借小桔灯赞颂小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2.讨论课文后练习题五。

说明:讨论中,不要满足于能指出哪种分析正确,哪种分析错误,要弄清错误分析的思路为什么是错误的,从而培养正确分问题的能力。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文章的标题。

说明:要引导学生从“实”“虚”两方面分析。实:小姑娘送“我”小桔灯是故事的中心内容;虚:借小桔灯赞颂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用小桔灯作标题,有增强抒情意味、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

二 学习叙事中前后照应的方法

说明:对初一学生,只要引导他们了解从内容、语言形式上前后照应的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师指导下,分别找出与下列语句照应的语句。

如:第一段“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最后一段用“十二年过去了”与开头照应 。

1.第二段“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最后一段用哪句照应。

(“每逢春节”)

2.第二段“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第三段用哪句话照应?

(“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听话器”)

3.第三段“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第五段用哪句话照应?第六段用哪句话再一次照应?

(“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

4.第二段“她不在家……叫我等着她”第十一段用哪句话照应?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

5.第四段“就在

【第二册《小橘灯》】相关文章:

小橘灯作文03-27

小橘灯作文06-03

制作小橘灯作文03-22

小橘灯作文10篇04-04

小橘灯读后感08-24

小橘灯读后感08-13

《小橘灯》读后感04-25

《小橘灯》读后感(精选20篇)05-18

小橘灯读后感4篇07-11

小橘灯读后感(4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