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四册第12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高四册第12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时间:2022-08-16 14:40:22 高二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四册第12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目的: 
1.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 
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在描写中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三、预习 
四、分析情节: 
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五、情节设疑,学生思考后口头作答: 
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 
(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 
(提示:试探李甲的诚意。) 
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 
(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 

(提示:她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呢?) 
六、布置作业: 
《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 
一、处理作业(略) 
二、分析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描写语句。 
(只要能寻找到几处,并说明其性格特征就行了) 
2.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三、分析其他人物: 
1.学生分别找出课文中对李甲、孙富、鸨母、柳遇春等人最有表现力的语句。 
(抓住关键描写语句,稍加说明即可) 
2.李甲的人物形象: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3.孙富的形象: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4.鸨母的形象: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的形象: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四、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李甲的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呢? 
(提示:这个人物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针对封建礼教及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与此道理相同的还有李甲的亲戚朋友们。其实李甲、孙富不也分别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代表吗?像杜十娘这种风尘女子,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名师伴你行》 
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①,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具体而言有两点:  
1.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的新紧张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调节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杜十娘》却不同,它采用限知视角,使读者开始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挑唆,也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单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固然过于肤浅

【高四册第12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相关文章:

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_1000字07-2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后感09-08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08-17

苏教版语文第5册教学计划08-17

苏教版语文第9册教学计划08-17

苏教版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08-17

苏教版数学第9册教学计划08-17

苏教版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08-17

苏教版数学第5册教学计划08-17

品味高四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