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狮子和鹿》教学案例与评析 -B案及A、B案对比评析

《狮子和鹿》教学案例与评析 -B案及A、B案对比评析

时间:2022-12-15 14:12:01 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狮子和鹿》教学案例与评析 -B案及A、B案对比评析

  《狮子和鹿》教学案例与评析 -B案及A、B案对比评析
  
  作者/ 何建军
  
  B案
  
  何建军(特级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鹿态度改变的原因,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能按照“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初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鹿态度改变的原因。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智慧导读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带“*”的课文,带“*”的课文是什么课文?(略读课文)
  
  2.师:请大家读“阅读提示”,想想有什么收获。
  
  (1)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狮子和鹿》也是一个寓言故事。
  
  (2)“阅读提示”提醒我们应该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的相同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师: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巧妙引导,学习概括段意。
  
  师:同学们,老师教过你们哪些概括段意的方法?(找出中心句,圈出关键词。)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每段中有没有关键词,如果有,请你把它画出来。
  
  师:你从第2自然段中找到了哪个关键词?(发现)这个词为什么关键?用上“发现”这个词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师:你从第3自然段中找到了哪个关键词?(欣赏)请用上“欣赏”这个词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师:凑读第5自然段,找到哪个词?(抱怨)请用上“抱怨”这个词说说第4自然段的意思。
  
  师(引导):同学们,有时关键词在本段,有时却在相邻的段落,我们联系上下文,就能找到关键词。
  
  师:请用同样的方法,从第7自然段中寻找第6自然段的段意。请注意,段意不是一个关键词,而是一句话。
  
  出示最后一句: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师(品读):这个句子中藏着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一句不仅可以概括第6自然段的段意,还可以概括全文的意思,像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请回忆回忆,与大家交流。
  
  师:试着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的提示。
  
  一只鹿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非常欣赏自己________,而抱怨四条________。
  
  当狮子扑来时,鹿________帮助他死里逃生,而________却挂住树枝上,险些让他丧命。
  
  师:谁先说说第一句。
  
  师:谁能把第一、二句连在一起说。
  
  师:请同桌说说故事的主要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并借助关键词概括段意,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三、品味语言,感悟寓意
  
  (一)研读文本,解读“态度”变化。
  
  师:以前,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角和腿的?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种态度?现在鹿为什么又说美丽的角差点让自己送命,难看的腿让自己狮口逃生呢?请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
  
  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鹿后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角和腿的。
  
  师:(出示第6自然段内容)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一段,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狮子?(凶猛)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鹿腿的力量与速度?(撒开长腿、有力的长腿、蹦来跳去、不一会儿、远远地甩在后面等)
  
  师(小结):面对凶猛的狮子,(www.fwsir.com)在最危难的时候,是鹿的四条腿,让鹿成功逃生。
  
  (二)关注表达,体会表达效果。
  
  1.品味反问句和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师:课文是怎样表达出鹿对角的赞美和对腿的抱怨的?
  
  师:如果去掉句子中的“啊”“唉”,和原来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请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两句话。
  
  师:像这样的词,叫语气词。上文还有一个这样的词“咦”。用上了这些语气词,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表达出来。
  
  2.关注标点符号。
  
  (1)读中体会:感叹号更利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点拨引导:引号里面的内容是写鹿的心理活动,写心理活动时,提示语后面用冒号。
  
  (三)尝试运用,巧妙感悟寓意。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狮子和鹿的内心,加上一个语气词说一句话,注意用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体会狮子和鹿的心理活动。
  
  出示练习:
  
  (1)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狮子灰心丧气:“____________”
  
  (2)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鹿吓坏了:“________”
  
  2.巧妙感悟寓意。
  
  (1)出示练习:这一次的死里逃生让鹿恍然大悟:“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_。”
  
  (2)点拨引导: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表达,也就是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3)教师小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四)比较阅读,探寻相同点。
  
  师: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狮子和鹿》与前面学过的《陶罐和铁罐》有什么相同点?
  
  师(小结):两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在表达方法上,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用”促“学”,事半功倍。在学生品味语气词及感叹号的表达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表达自己体会到的狮子和鹿的心理活动,并尝试运用语气词及合适的标点符号,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四、拓展延伸,自主阅读
  
  师:同学们,《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希望你们有空再次认真阅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伊索寓言》读书交流会,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内容”,关注“形式”,实现基于“阅读”的课内与课外的沟通。】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西校区)
  
  A、B案对比评析
  
  何建军(特级教师)
  
  综观AB两案,主要有以下相同点:
  
  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特点。这两份教学设计,均能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比较科学的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目标之一。两案的设计者均能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在梳理“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浏览、抓重点读等方法,粗知文本大意,抓住文本主旨,适当地学习语言。
  
  2.彰显语文教学本质,凸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核心目标。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这两份教学设计,均能凸显核心目标,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以阅读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更加关注理解“如何运用语言”,并注意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练习表达。
  
  3.准确把握文体特点,追求“言”“意”和谐共生。文体不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该明显不同。两份设计均能“把寓言当做寓言来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生动、具体,体会语言(词语、句式等)表达的妙处,感悟寓意,并借助一定的句式表达自己所感悟到的道理,较好地实现“言”与“意”的有效融通、和谐共生。
  
  AB两份教学设计同中存异,各有鲜明的个性:
  
  在“导入新课”这一板块中,A案设计者紧扣“寓言”文体,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B案设计者则引导学生关注“略读课文”,借助“阅读提示”智慧导读,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板块中,A案设计者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词语智慧出场,将词语学习和概括课文内容有机结合,“扶”“放”结合,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的实际。B案设计者则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中心句等概括段意,在此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在“体悟寓意”这一板块中,A案设计者创设情境,强化朗读指导,有效促进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在此基础上,借助“小鹿该不该把角锯掉”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辨,进而表达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B案设计者则是引导学生体会鹿的心理活动,在迁移运用“语气词”的过程中感悟寓意。
  
  同是“关注表达”,A案设计者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匀称、多么、抱怨”等关键词,体会比喻句、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关注文本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B案设计者则重点引导反问句、语气词及感叹号等,并挖掘文本语境,设计个性的练习,不断追寻语文教学的“终极价值”: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西校区)

【《狮子和鹿》教学案例与评析 -B案及A、B案对比评析】相关文章:

《狮子和鹿》教学案例与评析-A案08-15

《渔夫的故事》 (A、B案)08-15

《父亲的菜园》 (A、B案)08-15

《西门豹》 (A、B案)08-15

《21.太阳》 (A、B案)08-15

《全神贯注》 (A、B案)08-15

《文成公主进藏》 (A、B案)08-15

《鱼游到了纸上》 (A、B案)08-15

《24.麦哨》 (A、B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