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理念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理念

时间:2022-08-17 14:14:24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理念

  主问题教学设计例谈——我这样教《桥梁远景图》
  
  余凤云
  
  课前的一点说明和思考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文体,教师不喜欢教,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不愿意”不等同于不用教学。怎样“教学”?当然要教出说明文的味儿。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而不顾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把课上得跟小说、诗歌、抒情散文的上法没两样。上出说明文的“味儿”,应该是老师们教说明文的底线。
  
  但仅有说明文的味儿是远远不够的。我熟知好些老师关于说明文的授课法(也包括我自己,恐怕这样的教授法具有普遍性)——先罗列出说明文的一大堆死知识点:说明结构(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内容特点(客观科学)等等:然后再根据课文内容来(或全文或某段落或某具体语句)落实这些死知识点。
  
  如此一来,说明文的“味儿”(文体特征明显)倒是有了,但总觉得这味儿有点腐臭,估计学生是不爱闻的。实际上,如此授课是本末倒置的,是典型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方法”服务(如果“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之类的死知识点也可称之为“教学方法”的话)。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怎样教”(教学方法)只是手段,“教什么”(教学内容)才是目的,“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目前,我们大多数课堂把这两者弄反了。
  
  鉴于此,我决计不固守成规,而要来点别出心裁的上法。下面是我执教《桥梁远景图》的课堂实录。
  
  《桥梁远景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缩写课文,文意不变。
  
  课 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首先,简说文题和作者(约3分钟)。说明对象是桥梁,并且是未来的桥梁;文题意为“为将来的桥梁绘图”,讲的是未来的事物,含有想象成分。作者茅以升,杰出的桥梁专家,他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后来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作者这一身份表明,此文虽有想象成分,但并非全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科学根据的合理想象。
  
  其次,学生默读课文,读两遍以上(约12分钟)。说明: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裸读”,所谓“裸读”,是指学生在没看教辅书、老师不出示问题的前提下直面文本的一种读书方法。这是一种朴素的读书方法,唯其朴素,方见本真。
  
  第三步,出示问题,缩写课文(约30分钟)。一篇课文的学习只设置了一个主问题: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试把课文缩写为250字以内的短文,课文大意不变。
  
  教师指导方法:可先提炼出各段落主句。然后运用适当的词语把各主句连接起来,力求缩写文自成一体,语段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在此基础上,若能保持文字的生动形象,则更好了。
  
  学生缩写课文,教者时而巡视,时而静坐。教室很安静。
  
  第二课时
  
  第四步,每小组指定一负责人,收集本小组缩写稿,小组负责人认真阅读后,选出小组内较为优秀的3篇稿,上交教者。(约15分钟)
  
  第五步,教师读范文,并作简要点评(约30分钟)。
  
  现选出学生两篇不同层次的缩写文,录之如下,姑且命之日:普通版和精华版。
  
  《桥梁远景图》(学生缩写文之普通版)
  
  牛郎织女虽是神仙,可也需要借助“鹊桥”才能相会,可见桥梁的重要。
  
  一座桥由桥墩、基础和桥梁这三部分构成。
  
  现在让我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几乎才听说透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人们用高分子新材料代替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成本大为降低。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美,桥身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肥瘦相间。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低,便于水陆交通。
  
  将来一定会出现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将来也会有可以随身携带的“袖珍”桥,这样,遇到小河时,可随时架起朱,就可在上面走过河。
  
  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这种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
  
  (教师简评:这篇缩写文,能提炼出各段主句,并加以简单的补充说明。)
  
  《桥梁远景图》(学生缩写文之精华版)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位神仙,因天河阻隔需借助“鹊桥”之助方可相会。可见,即使是神仙,也还需要桥,何况人类呢。
  
  桥无非是条板凳,放大就成了一座桥。现在的桥由基础、桥墩和桥梁这三部分构成,三者缺一不可;不过将来的桥可就不一定了。
  
  将来的桥梁不仅造桥速度快,而且所需成本不高,借助于高新技术,还可把桥造得弯曲别致,实用之外,也美丽可观,足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
  
  将来造桥一定很低,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特别便于水陆交通:为保证江河行船的畅通,将来还会出现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最为便利的是,将来会有很小巧、可以随身携带的“袖珍”桥,如此一来,遇到小河时,可就地架起来,在上面走过河。
  
  最不可思议的是,将采还会出现“无梁飞渡”,这种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了吧。
  
  (教师简评:此“精华版”缩写文,能提炼出各段主句并加以重新组合,句段之间衔接自然、连贯,文章浑然一体,是一篇较为成功的缩写文。)
  
  课后总结和反思
  
  我的这堂课,深受余映潮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影响,从中可看出余映潮模式的影子。
  
  一是“主问题”设计。历经十余年新课改观念的冲击,如今的课堂“满堂灌”少见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有的教者,一堂课里向学生提问了数十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总时间加起来不足一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除了脱口而出的肤浅应答外,还能说出什么有深意的东西来呢?就算是这肤浅的应答,也常常为少数“精英”学生所垄断,其余学生无奈地做了沉默的大多数。成了看客,对照课标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几成讽刺。而“主同题”设计一扫“满堂同”的弊端,它“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能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碎敲打等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是“课堂活动充分”。本课的问题设计练习,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动手写了起来,杜绝了“满堂问”式的澡堂中存在着大量旁观者的尴尬现象,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人人有事可做,课堂活动充分。
  
  三是以写代析的“理性思考、诗意表达”。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老师据此认为,语文课堂越活跃越好、越热闹越好,于是乎,说唱跳演十八般武艺一齐上阵,反正,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不如此,就是不执行课标精神。这实在是对课标精神的误解。古人云:“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如此。没有经过“静如处子”的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十年炼狱,“动若脱兔”的课堂只能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其实,写作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表面的沉静蕴藏着跳跃的思维、思想的火花;在写作达成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言说活动。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余映潮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我绝不敢说我的课堂教学达到了这一境界,只想鞭策自己朝着这个境界不断努力。
  
  [作者通联:广西博白县菱角镇初中]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理念】相关文章:

(语文版)《桥梁远景图》08-16

(语文版)《桥梁远景图》科学精神探寻08-16

(语文版)《桥梁远景图》学习活动方案08-16

救生衣的远景图08-17

(语文版)《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备课资料及练习08-16

《品德与社会》片段教学设计及理念08-17

简单的统计图教学设计08-16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8-16

学好新课程理念 搞好新教学设计08-17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