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忽然”改为“只要”不妥

“忽然”改为“只要”不妥

时间:2022-08-15 02:53:33 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忽然”改为“只要”不妥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
  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小鱼等,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情。这一连串事情,都是由“渔人忽然站起来……”这一句引发的,现在改成了“渔人只要站起来……”,到底站起来没有?没有交代清楚,故给人以上下文脱节、读来别别扭扭的感觉,因为用了“只要”就表示事情还没有发生。
  “只要……就……”是复句中表示必要条件的一对关联词语。语法学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条件关系中都含有假设的成分。在上世纪50年代的初中《汉语》课本中,“只要……就……”是作为假设复句关联词语的,理由之一是“只要”与“如果”常可互换。后来考虑到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假设,“只要”则是限定条件的假设,侧重于条件。于是在70年代的语法书里,把“只要……就……”划归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了。
  假设,就是指所说的事还没有成为事实。正因为条件关系中含有假设的成分,所以在此类条件关系复句的主要分句(通常是后一个分句)中经常出现“会、要、可(可以)?、能(能够)、应(应该)”等表示“可能、意愿”的能愿动词,而不用“着、了、过”等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动态助词(除非“着、了、过”前面还有能愿动词)。请看下面例子:
  ①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
  ②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同上)(此句的“都”字前省略“就”)?
  ③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④对于共产党以外的人员,不问他们是否有党派关系和属于何种党派,只要是抗日的并且是愿意和共产党合作的,我们便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他们。?(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以上四个条件复句中都用上了能愿动词,表明所说的事在某种条件下将可能或应该出现的结果,但尚未成为事实。
  现在再来看《鸬鹚》中被编者改动的那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这里的第三分句中用了动态助词“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这样就不好在第一分句中用“只要”。要是第三分句是“鸬鹚就会扑着翅膀钻进去了”?(“了”是语气助词),那么,第一分句就可以用“只要”了。
  其实,这里的“就”是与第二分句中的“一”相关联的。“一……就……”构成的复句,有时是条件关系(未成事实),有时是承接关系(已成事实),这儿是承接关系,表示两个动作时间上衔接得很紧,所以这里并非缺少与“就”相搭配的关联词语。而现在将“忽然”改为“只要”后,这个句子在全文中就显得孤立无援,不仅与下文不能自然地衔接,反而在语法上也改出了毛病。
“忽然”改为“只要”不妥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忽然”改为“只要”不妥】相关文章:

只要她幸福08-18

只要还在作文03-22

只要还在的作文05-16

只要还在作文10-19

忽然之间作文09-10

让对方看到忽然心疼的句子02-20

只要希望还在作文02-12

关于用只要就造句06-03

只要你的胸膛还在作文08-20

只要希望还在优秀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