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感悟生命教学实录

感悟生命教学实录

时间:2024-04-16 11:41:31 文圣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悟生命教学实录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所接触的人和事而备受启迪,这时就可以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记录下来。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写感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悟生命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悟生命教学实录

  (叮铃铃……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

  师:大家好,我们在两星期前就布置了一个自主性学习任务:选定课题,查找资料,完成我们的第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感悟生命。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生:(大声地)做好了。

  师:很好。现在我们分组进行。

  第一个子课题《生命进化的历程》。搜集资料的要求:从生物学上了解“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请准备此课题的同学自主发言。

  (请两位同学发言,以便有所比较)

  生1:我是从Yahoo网站搜索“生物进化”得到的资料。人是怎样产生的?人的生命是如何进化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古代有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而西方则有亚当夏娃的传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的起源、生命的进化。那么,生命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稍有些常识的都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猿外形上与现在的猩猩类似,全身长满了毛,他们以捕食猎物为生,生活水平低下,寿命不长,为适应生存,他们慢慢学会了创造和使用工具,最终慢慢进化成了人类。

  师:那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人类是如何产生的?

  生:是劳动创造了人类。

  师: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这问题一经提出,便成为学术界长久争论的问题。人们普遍接受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么为何只有类人猿才进化成为古人类呢?人们也普遍认为是劳动导致了类人猿进化的进化。想看看当今社会人们对此话题的看法,请走入“因特网”,那上面有着更纷繁复杂的看法。

  请另一位同学发言。

  生2: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的人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围绕进化论的确定和发展,曾展开过三次著名的大辩论。第一次辩论发生在1830年。一方是拉马克的追随者,另一方是反对者居维叶。反对方获胜。第二次发生在1860年的英国。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引起了广泛关注。宗教界不能接受这种“人不是由上帝而是由猴子变来”的观点,引发了这场辩论。第三次辩论发生在本世纪。反对者动用法律,把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学教师判罪,导致在法庭上爆发了一场辩论。这场审判使发进化论者陷入了窘境,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反对了。

  在与“神创论”斗争的同时,进化论学者也相互讨论如何完善自己的学说。随着科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发展中……

  师:该生的发言,让我们了解到科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科学需要探索,知识的领域是深广的,所有未知的领域都等待着你们去探索。

  这两位同学积极查找资料,写出了自己的小论文,使我们听后受益匪浅。相信其他同学也有自己更精彩的见解,因时间关系,不一一宣读了。

  科学家们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进化。对于生命,历代的文人、学者,他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你搜集了多少他们关于生命的名言、诗句呢?有请第二子课题组的同学发言。

  生3: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借保尔之口告诉我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生4: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5: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6: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生7: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教我们“敬畏生命”。

  生8:著名科学家福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生9:爱国名将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是啊,文人学者这些理性的语句,富含人生的哲理,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珍视生命,要让一生过的有价值。

  普通人对生命又有什么看法呢?谈谈你身边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吧!有请第三子课题的同学发言。

  生10:我问了我的爷爷,他说:“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生命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它过得有意义。”(学生鼓掌,对老人的话赞叹)

  生11:我也问过我的父母,他们的看法与刚才同学说的差不多。

  师:长辈们这么说,缘于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们呢?

  生12:我问了我的表弟,他上三年级,他说他不知道。(全班笑)

  师:毕竟还小,不理解生命。

  生13:我问了我表妹,她也上三年级,她说:“生命就是爸爸妈妈因为有了我而感到欣喜。”

  师:同样的年龄,却已有了感悟。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确实能带来喜悦。小小年纪,很有见地。

  生14:我问了一个邻居家孩子,她说:“天天为作业、功课忙碌,活着真没意思……”

  师:是啊,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太重了。但我们的路还很长,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乐趣。抽空与她聊聊。

  小结:

  这堂语文综合性活动很成功。科学家用科学阐述了生命进化的历程,文人学者用理性的思考、哲理的思辨为我们留下了闪光的语言,普通人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生命。无论何种,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生命是宝贵的,值得我们珍视。我们应善待生命,使之过得精彩而有意义。

  整体点评:

  《语文新课标》加入了综合性学习。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综合性学习的地位。综合性学习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并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的好处在于这种学习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所在。鉴于此,开展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感悟生命。从课堂情况看,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能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搜集、整理资料,融入了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次活动,是学生对生命的一次更近距离的认识感悟。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势利导,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论的首席。

  教学反思

  在进行“感悟生命”这一主题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反思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感悟生命”教学活动的一些关键反思点:

  主题深度挖掘:在教学中,我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的起源、演化、特性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否结合科学知识(如生物学、生态学等)与人文思考(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构建起对生命的多元、立体认知?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超越个体生命,去关注更广阔的生命系统(如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等)?

  情感共鸣激发:在讲解生命故事、分享生命哲思时,是否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对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短暂与永恒、孤独与共生等矛盾特质有深切体验?是否通过实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中深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价值观引导:在讨论生命尊严、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等议题时,是否清晰传达了尊重个体差异、关爱他人、敬畏自然等核心价值观?是否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社会现象,如生命伦理问题、生命权利争议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

  实践性与体验性:是否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生命现象、参与生命保护行动、探访生命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这些活动是否有效链接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个性化关怀:在面对学生个体对生命理解的困惑、疑虑甚至恐惧时,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耐心引导?是否运用适宜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命观,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持续性学习:“感悟生命”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伴随个体成长的终身课题。在教学设计上,是否考虑到了课程的连贯性和延展性,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和深化感悟的平台或资源?是否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观影、讨论、写作等方式,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

  通过以上反思,我认识到在“感悟生命”的教学中,应注重知识深度与广度的结合,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的交融,价值观引导与实践体验的统一,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与持续学习需求的关注。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根据这些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感悟生命”的旅程中收获成长,树立起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的人生观。

【感悟生命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08-16

《感悟生命》课堂实录08-16

《谈生命》之实录及教学反思08-08

《生命桥》实录08-16

(语文版)《生命之舟》教学实录08-16

蒸发教学实录02-27

《窗》教学实录08-16

《春》教学实录08-16

《社戏》教学实录08-16

《狼》教学实录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