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

时间:2022-08-16 08:30:44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一线以串珠
                                                                 ——《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评析]
   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大半个世纪的历史。
   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于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
   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08-31

最后一课作文09-01

最后一课作文05-06

最后的一课作文02-05

最后一课优秀作文08-18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08-26

最后一课续写08-23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03-30

最后一课_750字07-28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