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

时间:2022-08-16 11:58:22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1

《木兰诗》教学实录


点击浏览该文件

《木兰诗》教学实录2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

  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

  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

  生: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

  师: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

  生唱:平了贼儿

  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

  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见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掌声)

  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

  生:古往今来几英雄,木兰当数排第一,英勇机智杀数敌,是我中华好儿女。(笑,掌声)

  师:啊,是一首打油诗吗,也还不错。

  生:看,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木兰啊,勇敢地代父从军!老母亲,泪眼簌簌,再三嘱咐儿要小心;老爹爹,颤颤巍巍,送娇女踏上征程。木兰,你是咱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掌声)

  师:不错,结尾还可改含蓄一点。

  生:匈奴们去死吧!让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血;让木兰的精神,辉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儿不会辜负您,请您等待儿凯旋归来的那一天。(掌声)

  师:有气势,散发着一股英雄豪放之气。

  生:娘呀!是你把我养大,教给我劳动谋生的本领;爷呀!是你教我武艺,使我成将不死沙场。爷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报答不尽!(掌声)

  生:妈妈!妈妈!儿回来啦!儿不孝!儿不孝!没能留在您的身边。今天,儿回来了,再也不离开您了!您知道吗?儿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贼儿快马加鞭,儿赶回来孝敬您啊!(掌声)

  师:谁言儿不孝,儿还是孝的,那是一种大德大孝。大家的诗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了诗的殿堂,诗的海洋。老师也写了一首,念给你们听:

  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

  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

  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

  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

  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

  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

  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

  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兰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兰(掌声)

  师:同学们的诗写的很好,老师写的也不错,为什么我们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生:因为我们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世界。

  生:因为我们都喜爱木兰。

  师:的确,不是我们的诗写的好,是木兰这个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应该与诗相配。放声朗读,把你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吧!(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

  生读。(掌声)

  师:评一下,还有一点什么不足?

  生评:前面还可以,后面喜悦的感情没读出来。

  生评:旦辞爷娘去一节应读出木兰的想家、孤独、想哭的心情。

  生评:段和段之间没有停顿。

  师:把这些意见揉进朗读中去,效果会更好,还有谁愿为大家朗读?

  生读。(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师:读的真是棒极了。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这么好。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答。

  生:木兰回乡后怎么不去相亲?

  生:她当然要去相亲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就拍了木兰相亲的事。

  生:木兰回来了,家人是笑还是哭?

  生:母亲也许会哭,弟弟肯定会笑。

  生:这眼泪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母亲的'哭,是高兴的哭;母亲的泪,是含笑的泪。

  生: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生:因为朝廷要她父亲出征,而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兰又没哥哥,她弟弟还小,所以只有她去。(掌声)

  生: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为她姐没她那么勇敢。

  生: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花木兰。(掌声)

  生: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生:因为木兰的生活理想是守在亲人身边,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农耕生活。

  师: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终生无怨无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下课!(掌声)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史学研究倾向──《木兰诗》教学侧记】

  北方鲜卑族与蒙古境内的柔然族之间产生的这场战争,为何而战,该不该战,该不该愚昧地表达对天子的忠诚?

  鲜卑拓跋部从来就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

  北魏统治者既对异族进行无休止的侵犯掳掠,又对本民族人民进行无尽期的征兵,弄得民不聊生。

  一份份有关《木兰诗》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摆到了桌上,如上所引的另一种声音也訇然响起,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由于花木兰所生活的年代距今久远,担心学生们不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特意布置了这场围绕《木兰诗》展开的研究性学习,短短一星期,几百万字的文字资料查来了不说,从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木兰从军》,到常香玉主演的豫剧《花木兰》,再到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竞相亮相,无一不说明了花木兰这一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欣赏和喜爱。

  而另一种声音的响起使教室里沉默了,花木兰的形象在一部分人心中黯淡了许多,如果她真的是英雄,她真的爱自己的祖国,她就应该设法去制止这场战争,不让祖国蒙上污点。花木兰绝对不会有保家卫国的理想,不能拔高她。一个女子身上拥有那么多优点,不可能。花木兰不该去为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冲锋陷阵!

  我立即将同学们的看法归为两类,一类是史学的(科学的)眼光,一类是文学艺术的眼光,并提醒同学们不要以史学的眼光来看待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确,《木兰诗》寄托了无名氏与广大劳动人民对善良、勇敢、淳朴、孝顺的花木兰的热情讴歌,对美好人性的热情讴歌,花木兰以及花木兰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信息已经过了文学艺术的典型化处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得将其与生活原型一一对号入座。明确了这一点,从欣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高度再来看《花木兰》其人其诗,就这样,同学们随着我的设计一步步走进了花木兰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她的精神和人格所达到的空间,也走进了诗的境界与彼此发自内心的一份份感动。

《木兰诗》教学实录3

  教师:昨天能背诵课文的举手,有多少?昨天还不能背诵的同学抓紧时间,这是要默写的,现在请大家背一遍。

  (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你最喜欢背哪一节?

  学生:第四段。

  教师:那你背一下。

  学生:万里赴戎机……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它讲了战士英勇善战。

  教师:我补充:朔气……表现了木兰的坚韧。

  学生2:喜欢第三节。

  教师:背一下。

  学生2:东市买骏马……

  教师:为什么?

  学生:好背。

  教师:好背也是原因,为什么好背?

  学生2:有规律。

  教师:什么规律?

  学生:互文,排比。

  学生3:我喜欢旦辞一段,也因为好背,因为前面有“旦辞”,后面也有这个。

  教师:所以,第三段看起来长,其实很好背。那么,前面句式一样,只是在里边换了个字,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叫复沓。在前面也有──

  学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学生3:我喜欢问女何所思……一段。

  教师:为什么?

  学生3:写出了她的爱国。

  学生4:写出了形势急迫。

  教师:写形势急迫是为了烘托?

  学生:孝顺。

  教师:烘托爱国,孝顺。大家说了自己喜欢的段落,都有自己的道理。

  描写木兰从军准备的段落:

  学生:东市买骏马……

  教师:战场环境恶劣。

  学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战争残酷。

  学生:将军百战死……

  教师:木兰勤劳。

  学生:唧唧复唧唧……

  教师:木兰内心的担忧。

  学生:问女……,昨日见军贴……从此替爷征。

  教师:对,就是这一句,非常替她的父亲担心。

  教师:昨天我们还介绍了一种新的修辞:互文。请同学把东市……这几句翻译一下。

  学生:在东西南北到处挑选东西。

  教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

  学生:将军战士出生入死回来了。

  教师:对,不能翻译成将军死了,壮士回来好了,今天我们该看第五自然段,大家先一起读。

  学生朗读。

  教师:大家先总结这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征战归来。

  学生:可汗赏了很多东西。

  教师:不同的人看到的不一样啊,我们看关键的句子?

  学生:愿驰千里足。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不知道,她是女的,怕砍头。

  学生2:两个原因:1,她太孝顺了,2……

  教师:从中可以看出她有什么品质?

  学生:孝顺,不被财富诱惑,爱国。

  教师:不当官就爱国吗?换个词?

  学生:不贪图功力。

  我们看看第五段应该怎么归纳?

  学生:辞官回乡。

  教师板书。

  教师:中间有个字,策勋十二转的转,赏赐百千强的强。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这个强字现在还用,比如“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50%强,好,大家背一下这一段。千里足就是……

  学生:千里马。

  教师:好,大家再互相背一下。

  (学生自己背诵)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背诵(学生背诵),大家有什么问题?

  学生:送“儿”还故乡,为什么不说女儿?

  教师:同学们来回答。

  学生1:女儿儿子都在古代称儿。

  学生2:因为人家不知道她是女儿。

  教师:大家都有道理。

  学生3:当时女儿是不能参战的,所以她称自己是男儿身。

  教师:大家都有道理,但是女儿不参战的说法更合乎作品,而说女儿也是儿我觉得更有人情味。

  教师:第六段,为什么木兰急忙回家,官都不作?

  学生:孝。

  教师:不要什么都用孝,孝能说明一切问题吗?大家自己读一下,体会一下。

  学生自读。

  教师:怎么都不读,大家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

  教师:为什么她要回家?

  学生:爷娘,阿姊,小弟。

  教师:大家多想一下,故乡到底什么吸引了木兰?

  学生:家,父母。

  学生:有她的伙伴。

  教师:哪句?

  学生:出门看伙伴。

  教师:这是她故乡的阿?

  学生:不是,是战友。

  学生:她家乡有衣服。

  教师:是阿,女孩子还是喜欢自己姑娘的衣服,不喜欢军装,她还是喜欢回来当漂漂亮亮的女孩子。

  学生:她还想她的.房间,开我东阁门……

  教师:为什么?

  学生:战争睡的不舒服。

  学生:还有她的亲戚朋友也想念她阿。

  教师:这点找得不错哦。

  学生鼓掌。

  教师:从哪里看到的哪?

  学生:爷娘闻女来……

  教师:是阿,每个人的动作是不一样的,父母?

  学生:出城。

  教师:说明思念很深阿,那么阿姊呢?我请女同学来说……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你站一会。

  教师:木兰的姐姐怎么表现?

  学生:当户理红妆。

  教师:弟弟呢?

  学生:磨刀,想以丰盛的佳肴来宽待姐姐。

  学生2:姐姐打仗,风餐露宿没有什么好东西,想做点好的给姐姐。

  教师:通观这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所有这些场面用什么可以形容?

  学生:欢天喜地,亲人团聚。

  教师板书:亲人团聚,你坐下。

  学生:木兰多少岁呢?

  教师:这个不知道。

  学生2:反正比你大。

  教师:木兰回来之后干什么?

  学生:脱我……

  教师:抓词语。

  学生:脱,着,理,贴。

  教师:说明木兰心情。

  学生:很高兴。

  教师:对,说明木兰当时的欣喜的心情出门看伙伴,伙伴的反应?

  学生:惊奇。

  教师:的确,伙伴十分惊奇。

  学生:那她怎么洗澡呢?

  教师:联想很快阿,马上联想到洗澡了。

  学生:那她不洗澡阿。

  教师:这可能要想到当时的习惯,但是当时的习惯我也不知道。

  (学生稍微有些混乱)

  教师:这肯定有很多不方便,但是也说明花木兰非常……

  学生:机智,聪明。

  学生:狡猾。

  教师:对,但是怎么狡猾都出来了?

  好,大家再把这段读一下。

  教师:再回头想想,木兰对比了回家和做官,她选择了回家。这说明她心里的取舍是怎么的?她的理想中注重什么?

  学生:亲情。

  教师板书。

  教师:她回家的生活很……

  学生:欢乐,平淡。

  学生:但是皇帝赏赐的东西她也可以拿回去阿。

  教师:你认为皇帝赏赐的东西她拿回去了吗?

  学生:拿回去了!

  学生:如果是拿回去了就不用着“旧时“衣服了啊。

  学生:她可能不好意思拿女人的衣服啊,所以家里只有以前的衣服。

  学生:她说不用尚书郎,她既然官都不愿意当了,当然不会要财物。

  学生:不一定!

  教师:愿驰千里足,骑马能带那么多东西吗?

  学生:她有伙伴啊!

  教师:作品中没有交代她是否拿了,但是她官都没有做,应该看出她不向往荣华富贵

  学生:我不觉得,因为女人不能当官的,所以她不能当。

  教师:官不能当,但是钱还是要拿的,那么她拿来干什么那?

  学生:当盘缠啊,孝敬父母啊。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文章中没有具体的交代,那么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作品对文章到底时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赞扬。

  教师:赞扬什么?

  学生:孝顺,看重亲情。

  学生:我想通了,肯定她是向皇帝要些补品,回来孝敬父母。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但是我们看得出。作品对木兰是赞赏的,至于她要不要这些财务,作品没有交代,但是,要不要财务并不是评价英雄的标准。现在这段能背吗?

  学生:能。

  教师:背一下。

  学生背诵此段。

  教师:最后一段似乎与前面没有联系啊?

  学生:有联系,与伙伴的话有联系。

  教师:怎么理解呢?

  学生:可能是对木兰的赞美,不是有安能辨我是雌雄吗?所以是赞赏木兰。

  教师:那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借物比喻人。

  教师:这里是用兔子的现象来比喻木兰这种现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大家注意一下。“安能”就是“怎么能”,表示反问。这句话到底是作者写的还是木兰写的呢?

  学生:木兰。

  教师:同意是木兰的举手,同意是作者的举手,好多人是没有反应啊。

  学生:我觉得是伙伴,哦,我觉得是作者。

  教师:作者要干什么?

  学生:起一个补充作用。

  学生:这里是说木兰很机智。

  学生:我觉得是木兰,因为上面是伙伴的话,这里木兰解释给他们。

  教师:我觉得大家都有道理,两种可能都有。现在请大家思考:作品主要事件是什么?

  学生:替父从军。

  教师:但是。写打仗的只有几句话,写的比较多的是什么?

  学生:回到家乡。还有3段。

  教师:略的是?

  学生:4、5段。

  教师:为什么主要事件很简略,而其他的写得很略?

  学生:突出木兰的孝顺。

  学生:前面说了是备战,备战是为了父母。

  教师:是一种儿女之情,还有回乡的感情,这样,对木兰的性格……

  学生:进行了描写。

  教师:这样,不仅没有影响木兰的形象,反而使形象更为生动,所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读者都喜欢这个形象。

《木兰诗》教学实录4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⑴ 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⑵ 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见“教学实录”)。

  二、把握情节

  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

  (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

  三、赏析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2、学生揣摩体会,并阐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选点品析

  木兰荣归故里部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摩如何读出欢快之情。

  (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

  3、学生试读。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

  (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

  4、师生共读。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

  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创造,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 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 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

  2、学生想象,回答。

  教学实录

  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板书)

  (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

  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木兰诗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的、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学生自由读书)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

  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诗中何处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板书)现在请同学再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 ?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经历?

  (生速读,思考,纷纷举手)

  生:木兰先是离开家,然后……

  师:木兰是怎样离开家的?

  生:木兰是叹息着……

  师:很聪明。木兰是怀着 复杂的、矛盾的心情,最后下定决心从军的。

  生:然后,木兰勇敢地在战场打仗,胜利以后不愿做官,最后回到她的家里。

  师:这位同学说得相当简洁,语言组织也好。木兰先是决定从军,然后登上征程,在沙场多年征战,最后荣归故里。(边讲边板书)同学们现在看黑板上我写的这四段情节,有没有漏掉诗中的内容?

  生:漏掉了最后一段。

  师:请你为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朗读)“雄兔……雌雄。”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一段叫作什么?古时候的民歌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常常要写一段表示赞美的话,叫赞词。它是民歌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对于诗歌,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认真去读,反复吟诵,我们才能把握像《木兰诗》这样的叙事诗的情节,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体味诗中包蕴的情感,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边讲边板书)下面,我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边听边想,仔细地揣摩老师在朗读这四个部分的时候分别运用了怎样不同的感情 ?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师:(读毕,停顿片刻)我觉得这首诗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发言说说你刚才听出来老师运用的感情。

  生:老师读木兰决定从军的时候用了一种很忧愁的感情。

  师:你觉得用很忧愁的感情读木兰决定从军这一部分合适不合适?

  生:我觉得是合适的。因为木兰很想帮助她的父亲,可她又是一个女孩子,所以她很为难。

  师:这位同学体会得很准确。木兰在想啊,我到底替不替父亲去打仗呢?她左思右想,所以很犹豫,很发愁。那么木兰最后去了没有呢?

  生:去了。

  师: 所以木兰下定决心的`这两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应该读得坚决一些。你试着为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读)

  师:读得有味道。请大家像刚才一样继续发言。

  生①:我觉得第二部分“登程”老师读得很悲伤。

  师:怎么会悲伤呢?

  生1:因为木兰想念亲人。师:想念亲人就悲伤吗?这个词用得准不准确?

  生2:我觉得这一段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因为木兰要走上战场,但又舍不得与亲人分开。

  师:说得很细腻。木兰是英雄,但又是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有豪情万丈,也有柔情万点。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悬挂着家人,同学们一块儿朗读出来。

  生齐:“不闻……鸣啾啾。”

  师:这些诗句写得情感多么丰富啊!我们要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出来。这首诗还有两个部分,同学们刚才听老师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生:老师读“征战”这一部分是很豪迈的感情,木兰荣归则很高兴。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准确。战争的场面我们从电影电视上见过一些,千军万马,气势磅礴。这一部分最适合集体朗读,请同学一齐朗读一遍。

  (生读)

  师:我为大家描绘一个画面,大家闭着眼睛想象:木兰骑着战马驰骋边关,浴血奋战。北方的寒夜里传来更鼓声声,军营中将士们披挂着冰冷的铠甲,枕戈待旦,木兰又经历一个不眠之夜。同学们想想这组画面,用我们的声音和情感将它们传递出来。

  (生读)

  师:很有进步。同学们,刚才大家各展其能。现在,我们将注意力投注到木兰荣归这一部分,刚才有个同学说他听出了高兴的感情,我再读一遍。

  (师配乐配幻灯朗读)

  师:这一部分的确是欢快的。同学们,老师是用什么节奏和语调表达欢快之情呢?

  生:节奏较快,语调很尖。

  (众笑)

  师:说得对。节奏明快,音调稍高,表情呢,也应该带着喜悦。同学们也这样试着读读。

  (生配乐朗读)

  师:的确,我能够听出欢快之情。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这种喜悦欢快表达出来的呢?我们先看看用词。

  生:有很多动词。

  师:是啊,“开”、“坐”、“脱”、“著”、“理”、“帖”,一连串的动词,(板书),一气呵成,干脆利落。还有修辞手法……

  生:对偶、排比……

  师:对。对偶、“排比(板书)的修辞手法,都很整齐,有气势,所以我们读起来仿佛就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觉,所以呢,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欢快就表达出来了。我们一齐读一次。(师生共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体会了“木兰荣归”这一部分的感情,我们可以很明显听出有两句诗在朗读时,语调有些不一样,这两句诗是……

  生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对。木兰是以一名壮士的身份回来的,当进屋换妆后,一个女郎却款款走到了同行多年的战友面前。这时,伙伴们自然又是惊奇,又是迷惑,他们想,同行这么多年,居然还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他们再一思索,当然还有不少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诗歌在这时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伙伴们的表情自然取决于木兰换妆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神情。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想木兰进屋前与出来后判若两人的样子,然后争取表演一下。

  (生讨论,气氛活跃)

  (男、女生分别表演)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是丰富的,但《木兰诗》还有很大的魅力等待大家去品味,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提高我们的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然后将从这首诗和无数首和《木兰诗》一样优美的诗篇中采撷更多的美。

  (下课)

《木兰诗》教学实录5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资源]

  1.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木兰诗》教学实录6

  师:上课。

  (师生问好。)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朗诵一首诗:

  走在一首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里

  你是历代女子效法的榜样

  走进豫剧大师常香玉演唱的人人喝彩的戏文中

  你是所有男子钦佩的女将

  你是一个女子

  一个伟大的女子

  你囊括了中国女性的俊美与男性的刚强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你写下了无比壮丽的篇章

  横刀跃马驰骋疆场

  你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辉煌

  生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偏僻平凡的村镇里

  你是让我引以为自豪的同乡

  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一套精美的邮票上

  你是使世界崇拜的偶像

  你是一位英雄

  你兼备了中国男性的英武和女性的温良

  奋勇杀敌报效祖国

  你的事迹在神州大地千秋传送

  淡泊名利不受封赏

  你的精神在人民心中万古流芳

  (学生鼓掌。)

  师:这首诗是写谁的故事?

  生:花木兰

  师:了解花木兰吗?

  生: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一名巾帼英雄。

  生:她是我们商丘市虞城县的,虞城县有名胜古迹木兰祠。

  生:木兰是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金戈铁马的女英雄。据《商丘县志》记载,在隋朝时,当朝廷发出征兵文书时,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归来,谢绝,返回家园。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木兰形象集中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纯朴的优秀品质,木兰高尚的英雄主义精神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木兰这个形象,已被看做英雄的中国妇女的化身;木兰这个称号,成了女中豪杰的代名词。

  师:木兰是我们商丘市虞城县人,她是我们骄傲的同乡。为了进一步弘扬木兰精神,20xx年4月30日,国家邮政局在木兰故里商丘市举行《木兰从军》邮票首发仪式,商丘市人民政府同时举办“中国商丘首届木兰文化艺术节”。今天老师把这套邮票也带到了课堂,请大家欣赏欣赏。

  这套邮票共四张,第一张:木兰纺织。第二张:木兰从军。第三章:木兰征战。第四张:木兰还乡。这套邮票图文并茂,概括了木兰从军的整个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课《木兰诗》。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进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走近这位木兰女英雄。

  师:《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时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名《木兰辞》。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

  师:请同学们听音画朗诵《木兰诗》,要听准字音,注意诗的朗读节奏。

  师:同学们,下面开始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请看大屏幕,我们共同读一遍,然后写在当堂训练本上。

  生:(齐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

  著我旧时裳傍地走阿姊溅溅啾啾

  师:看第二小题。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出门见火伴

  生:“对镜帖花黄”中的“帖”是通假字,同“贴”。“出门见火伴”中的“火”是通假字,同“伙”。

  师:全诗共七节,每小组读一节,要读准节奏,读准字音。看看每一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生:(分小组读,分别点评。)

  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概括。)

  (1)、停机叹息详写——焦虑、愁闷

  (2)、替父从军详写——勇敢、坚决

  (3)、征途跋涉详写——豪迈、凄婉

  (4)、多年征战略写——悲壮、豪迈

  (5)、辞官还乡详写——爱家、爱乡

  (6)、合家欢聚详写——欢快、喜悦

  (7)、比喻赞美(附文)

  (板书。)

  师: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木兰是一位什么样的女英雄?

  生:木兰是一名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

  师: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下列诗句,回答后面问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⑴、这首诗选自《》与《敕勒歌》一样,都选自南北朝郭茂倩编的《》,都是南北朝时北方的。

  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鞍鞯辔头胡骑燕山溅溅

  ⑶、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⑷、这节诗中运用的什么修辞方法?

  ⑸、这段文字可分两层,请用“//”画开。

  ⑹、划分下面两诗的朗读节奏。

  A、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生:(做题。)

  (检查做题情况。)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师:让我们齐读一遍《木兰诗》,要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生(齐读。)

  师:《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请找出本诗的美点。(对本诗美点追踪。)

  生:《木兰诗》美在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木兰替父从军凯旋还乡的经历。

  生:《木兰诗》美在充满神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生:《木兰诗》美在叙述详略得当,风格刚健清新,表现了巾帼英雄的豪迈气概。

  生:《木兰诗》美在时间上有大跨度,在地点上有大转移,在人物上有大变换,大场面上有大铺叙。

  生:《木兰诗》美在脍炙人口,叙事经典,与《孔雀东南飞》合称“双壁”,当之无愧。

  生:《木兰诗》美在人物形象,突出了木兰勤劳能干、深明大义、勇敢顽强、具有不慕荣华的高尚行为的巾帼英雄形象。

  生:《木兰诗》美在结尾,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叙写完了,作者还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木兰代父从军的经历点燃了作者的思想火花,激荡着作者敏锐的心灵,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诗作最后以兔子同跑,难辨雄雌的奇妙比喻,鲜明而形象地揭示其创作主旨:“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妙趣横生的比喻令人玩味不尽。

  生:《木兰诗》美在意境,全诗写战争的'只用了短短的6句,却花了大量篇幅铺写战后木兰及家人的恬淡生活,不遗余力铺叙祥和的生活氛围。这只能说明,战争只是和平长曲的一个小之又小的颤音。战争所体现的崇高、壮美,刹那间,即被淹没在和平生活的祥和与宁静中,洋溢着现实生活的阴柔之美。战争转瞬即逝,祥和、宁静是生活的主旋律,和平氛围中阴柔,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木兰诗》美在运用对偶、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全诗气势磅礴。诗作大量使用排比句,以风趣的铺叙渲染出或紧张或热烈的场面气氛,还特别注意句子的押韵,对偶句的使用,使得诗句流利,音韵铿锵,诗风明朗生动,质朴刚健。这样诗作以轻快明朗的刚健笔调刻划出木兰有血有肉、光彩照人的女中豪杰形象,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与激情赞赏。

  ……

  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了这首诗,领略了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风采。让我们听一听常香玉唱的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再次走近巾帼英雄花木兰。

  (播放视频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同学们,颂吟着《木兰诗》,我们就想起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木兰形象;走进豫剧《花木兰》,就会想起花木兰女扮男装,英勇杀敌,机智顽强;走进木兰故里,就会想起京九陇海架金桥,科迪集团向前跃。木兰故里人已打开家门迎接八面来风,四海宾朋。从此,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科迪食品遍华夏。一批批青年脱颖出,一座座高楼遍地起。

  木兰,归来吧!请您,携一缕芳魂,驰上千里足,开您东阁门,坐您西阁床,脱您战时袍,着您旧时裳,看一看您日新月异的故乡吧。

  师:下课。

  (师生道别。)

【《木兰诗》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学设计12-07

改写《木兰诗》10-30

改写木兰诗12-20

木兰诗的教案12-07

《木兰诗》说课稿03-21

《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11篇)07-16

《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20篇)10-17

改写《木兰诗》作文04-21

《木兰诗》语文教案05-25

木兰诗改写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