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

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

时间:2022-08-16 13:05:52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04年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

2004年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1

2004年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


点击浏览该文件

2004年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2

  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20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弥留之际(mǐ) 强聒(ɡuō)不舍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怒不可遏(è) 恪(kè)尽职守

  恼羞成怒(nǎo) 气吞斗牛(dòu)

  C.廓然无累(lěi) 重蹈覆辙(chè)

  弥留之际(mí) 孤军奋战(ɡū)

  D.繁衍(yǎn)后代 矫(jiǎo)揉造作

  刻骨铭mínɡ心 涕泗 (sì)横流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颓废 段章取义 佝偻承蜩 心无旁鹜

  B.凭吊 浩瀚无际 良师益友 涕泗横流

  C.殒落 不曲不挠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D.睿智 化为无有 无与伦比 重蹈覆辙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故伎重演。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4.下列有关本单元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敬业与乐业》一文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和敬业在人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道理。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热情赞颂了伏尔泰崇高的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C.《傅雷家书两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D.《致女儿的信》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

  5.下面这段文字的三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生物学家布朗似乎对语言有一种天然的悟性,在研究基因时,他运用了类似语言学研究的做法,发明了DNA微阵列。②这大大加快了基因研究。③他认为如果掌握和懂得基因的“语言规则”,就可以修改这些笨拙的“句子”,许多人类疾病就能治愈了。

  ①处:

  ②处:

  ③处:

  6.仿写。对微笑,很多人用优美的语言赞颂。根据你的生活体会仿写两句话。(2分)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能融化严冬的坚冰;

  微笑是,。

  微笑是,。

  7.根据语境,补全对话。(2分)(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展开讨论。甲说:“现在的作业少了,时间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了!”乙说:“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的吗?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丙说:“你们说的都太片面了。我认为

  8.(20xx四川资阳)综合性学习。(10分)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 。(3分)

  (2)黄先生对一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3分)

  (3)将【材料一】的前两句话扩展成一段话。(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2分)

  (一)诗词鉴赏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9.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

  10.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课内阅读

  傅雷家书一则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1.这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2分)

  13.“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用的什么修辞?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2分)

  14.“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有苦闷时向父母倾诉吗?他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现在最想和他们说什么?(3分)

  (三)课外阅读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傅雷

  1954年1月30日晚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5.说说“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一句中“快乐”和“惆怅”的理由。(3分)

  16.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3分)

  17.“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你有过这种体验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3分)

  18.读了课文和本文,你能说说这位父亲的特点吗?(3分)

  19.文中哪些话引起了你的共鸣和深思?请选一句写一段话。(3分)

  (四)课外阅读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选自20xx年2月2日《人民日报》)

  20.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分)

  21.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3分)

  22.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3分)

  2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3分)

  三、写作 (50分)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的人,能正确对待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自信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不断进取的信心,有永不退缩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只有充满自信,你才会不断发展。

  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004年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3

  一、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D )(4分)

  A.胆怯(qiè) 追溯(sù) 荒谬(niù)(miù) 鲜(xiān)为人知

  B. 倔(juè)强(jué) 干涸(hé) 惬(qiè)意 吹毛求疵(cī)

  C. 差(chāi)使 鞭笞(tái)(chī) 恣(zī)睢(zì) 分道扬镳(biāo)

  D. 阔绰(chuò) 徜(cháng)徉 诘(jié)责 玲珑剔(tī)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4分)

  A.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聚魂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B.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了新的征程。

  (语序不当;将“月面巡视勘察”与“月球软着陆”调换顺序)

  C.从安倍到哈格尔的讲话,可以看出,究竟是谁在主动挑起事端、争议和冲突。

  (成分残缺,缺主语,“可以”前面加“我们)

  D.马来西亚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删去“不”)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D )(4分)

  A.五月的淮安,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4.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4分)

  (1)我们走进黄山深处,浓荫蔽日,静若太古, 幽泉细语,仿佛置身世外。

  (2)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 ,有的评奖者看重文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着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着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3)二十世纪前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使东西方戏剧诗人同时活跃在世界上。

  A.聆听 众口一词 并驾齐驱 B.谛听 莫衷一是 相提并论

  C.聆听 莫衷一是 并驾齐驱 D.谛听 众口一词 相提并论

  二、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 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4.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5. 焚膏油以继晷 ,恒兀兀以穷年; 6.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7.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8.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三、按要求修改下列病句。(6分)

  “五四”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全场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

  第①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提高”改为“增强”

  第②句标点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第③句成语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等

  一、诗歌鉴赏。(8分)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请你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抒发了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之情,蕴含着一种满足之感。

  2.下阕写儿童偷梨枣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怎样的态度?反映怎样的心态?(4分)

  答:反映了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也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

  二、比较阅读。(40分)

  【甲】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参考译文: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8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2)又安敢毒耶:怨恨

  (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两次,两顿 (4)备水旱:防备

  (5)汪然出涕 :眼泪 (6)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7)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8)犹信:真实可信

  2.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答: 然而我干这件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厉害呢。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答: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3)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答: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

  (4)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

  答: 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

  3.甲乙两文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6分)

  甲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希望统治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相似处:希望统治者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维护国家统治。

  4.仔细阅读乙文,谈谈乙文的作者如何使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的?(4分)

  答:作者从反面指出其危害:认为百姓生活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即百姓不能安居乐业。)(1分);当百姓饥寒交迫时,就顾不上廉耻了,什么事都会干。(即百姓不能遵纪守法) (1分)

  5.如何理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4分)

  答:(1)交代了作者写此文的目的;(2) 表达了对广大人民悲惨生活的关切和同情;(3)作者希望改变现实,他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6.甲文中多处地方运用对比,请举出一处对比,并试分析其作用?(6分)

  答:第一组,蒋氏的“以捕蛇独存”与 乡邻的“非死则徙尔”进行对比;

  第二组,蒋氏的“弛然而卧”与乡邻的“虽鸡狗不得宁焉”进行对比;

  第三组:蒋氏的“一岁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旦旦有是”进行对比;

  第四组,蒋氏的“先死”与 乡邻的“后死”进行对比;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甜橙树 曹文轩

  在油麻地最大的.一棵甜橙树下,傻子弯桥睡得真香啊!

  三瓢、浮子和红扇来到甜橙树下,低头弯腰,轻轻地绕着弯桥转圈,转累了,就轻轻地坐下来,或望着睡得正香的弯桥,或互相挤眉弄眼,或各自挪挪屁股,脸上都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快乐。

  三瓢觉得腿有点坐麻了,拉着浮子跑到甜橙树背后撒尿。红扇害臊,嘴咕嘟着,将脸扭到一边。当三瓢、浮子系上裤子,低头看了一眼由他们尿成的小小烂 泥塘时,他们同时互相感应到了心里生起的一个念头。三瓢捡起一根小木棍,浮子摘了一张青麻叶,红扇拔了四五根狗尾巴草,他们先是在弯桥脸上涂了个“八”字胡,然后干脆扔掉手中的狗尾巴草,直接用手蘸上青麻叶上的黑泥浆,在弯桥脸上涂抹起来……

  红扇先笑起来,随即三瓢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大,越笑越疯,直笑得东倒西歪。

  弯桥在笑声中醒来了。惊奇地:“三瓢、浮子、红扇,你们都在这儿呢!”他半眯着,“你们知道吗?我刚才做了一串梦,把你们一个一个地都梦到了。”

  三瓢、浮子、红扇有些惊讶与好奇,一个个围着弯桥坐在地上。

  “先梦见的是红扇。那天很热,热死人了。我跟红扇躲到甜橙树下吃橙子,一人一只大橙子。吃着吃着,树阴变小了,越变越小,我们就挤一块儿。树阴越来越小,下面只能站一个人,红扇让我在树阴下,我跳出来,她又把我推到树阴下。我不干,她就跺脚。树阴像一把伞,阴凉阴凉的。红扇就站在毒太阳下,渐渐地,她的头发晒焦了,红扇用舌头舔焦干的嘴唇,我看着就哭了,一大滴眼泪掉到了地上,潮了。潮斑长大、长大,不知怎地,就变成了树阴,越变越大,越变越大,一直又变到一块田那么大。”

  三瓢、浮子和红扇都坐着不动。

  “接着我就梦见了三瓢,”弯桥回想着,“是在荒地里。我们走了好多天好多天,就是走不出荒地。那才叫荒地呢,看不到一条河,看不见一点绿,满眼的枯树,枯草。我总是走不动,三瓢就使劲拉着我。枯草突然就烧着了,一忽儿就变成了一大片火,三瓢拉着我拼命跑。后来,我实在跑不动了,三瓢解开裤带,拴在我脚脖子上,拖着我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三瓢看到一棵甜橙树,就爬到树上摘橙子,不知怎地,那橙子老是跳来跳去,三瓢就朝那颗橙子扑过去……‘扑通’一声,他连人带橙子从空中跌下来。我大声叫他,他醒了,把橙子送到我手上 。我推了回去,他又推了回来 :‘吃吧,就是为你摘的。’”

  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

  弯桥看看天,有了回去的意思,但看到三瓢他们并无一丝厌烦的意思,就又回到说梦的念头上:“最后梦到的是浮子。梦里,我先见到我妈。她朝我笑,还朝我招手,可我就是过不去。我看到妈妈眼里都是泪,亮晶晶的,妈妈忽然就不见了,半空中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在大河那边……’浮子来了,他陪我坐在大河边,一直坐到天黑。第二天,我又坐到大河边,浮子没来, 红扇来了,说浮子要砍倒他们家最好的那棵甜橙树。我问红扇:‘他想干什么?’红扇说:‘做船,为你做船。’我拔腿就往浮子家跑,刚到门口,就听到‘咔嚓’一声,甜橙树倒了。我踩着满地乱滚的甜橙跑过去,他却朝我笑笑:‘你要见到你妈妈了……’”

  弯桥望着他的小伙伴们,泪光闪闪。

  三瓢、浮子、红扇都低着头。

  红扇哭起来。

  三瓢、浮子走到烂泥塘边,红扇也过来了,他们将黑泥浆涂到自己脸上,只留下一双眼睛眨巴眨巴的。

  四个孩子,像四个小鬼一般,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

  1.(4分)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答: 三瓢、浮子、红扇捉弄睡着了的弯桥,听了弯桥醒来后给他们讲的三个梦,三个小伙伴被感动,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或者:睡着了的弯桥被三个小伙伴捉弄,醒来后讲了自己的一串梦,感动了三个小伙伴,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2.(4分)结合上下文,品析句子“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中的加点词。

  答:示例:这个细节(动作)描写,表现出三瓢、浮子、红扇被弯桥的故事吸引,侧面表现出小伙伴被弯桥所打动。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这三个小伙伴与弯桥关系更亲近了。

  3.(4分)细读句子:“红扇哭起来。”想想,如果红扇边哭边说,她会说些什么?

  答:①弯桥,你的梦里我们都那么好,而我们却还捉弄你,我们真是不好。

  ②弯桥,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评分要领:表达愧疚之情或接纳之意均可。)

  4.(4分)读完这篇小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弯桥?

  答:示例:一个友善、憨厚(淳朴)的弯桥,他渴望友爱、渴望母爱向往美好生活。

  5.(6分)故事的开头小伙伴们很快乐,故事的结尾小伙伴们也很快乐,请简要说说这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

  答:示例:前者的快乐是捉弄弯桥带 来的快乐;

  后者的快乐是被弯桥的友善感动后融为一体的开心快乐。

【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相关文章: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02-02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教学09-28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教案01-05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教学教案09-28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设计教案09-28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8篇02-0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8篇)02-02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11-12

小学语文综合教案01-25

语文期中试卷讲评课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