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 5

《五人墓碑记》 5

时间:2022-08-16 14:11:39 高一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人墓碑记》 5

教学目的(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墓志铭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
四、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全文。在此基础上教师检查学生听、读的情况。题目为《课课练》“识别记忆”部分。
五、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在读课文时应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
提问:
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
2.他们的身份如何?
3.他们为何而死?
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
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归纳、概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具体学习课文。
1.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强调字词:当道  除  旌  去今之墓而葬焉  疾病  皦皦
强调句子: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激于义而死(被动句)
          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
这两段的.写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们,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门”,最后用对比手法将五人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个“激于义而死”,后人“旌其所为”,立碑作记,他们虽死不朽,而另一种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与草木同腐。感情鲜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寻常,作者叙中有议,并在段尾提出“何也”,引起下文。
2.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这两段以叙述为主,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
强调词语:先  仆  抚  私人  然  颜色  函
3.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第5段共有三层,依次用反问、设问、双重否定句作结,层层深入地突出五人之力。先将五人与缙绅进行对比,然后议论五人之死所取得的成果,感情强烈,表意明确。第6段用“高爵显位,一旦抵罪”与五人之死对比,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五人现在的献身而死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的重大和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以此揭示全文中心: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强调词语:编伍  缙绅  视  暴  谥  隶  屈  明  大
强调句式: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抒腕(于)墓道
4.第7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
七、.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2.巧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八、结合课后练习,归纳文言词语和句式(见课后练习)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5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人墓碑记》 5】相关文章:

墓优秀作文08-19

神墓最经典的语录08-2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5篇)05-29

祭扫烈士墓作文03-22

烈士墓前作文06-08

祭扫烈士墓作文04-07

扫烈士墓作文11-20

站在烈士墓前作文09-06

祭扫烈士墓优秀作文09-05

领导在烈士墓前的讲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