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18.庄 暴 见 孟 子

18.庄 暴 见 孟 子

时间:2022-08-16 14:57:39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8.庄 暴 见 孟 子

庄 暴 见 孟 子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2)、理解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运用。(3)、学习文中的重要句式和成语。(4)、了解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1)、向孟子学习爱好高雅音乐的态度。注意用高雅的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2)、学习孟子关心民生疾苦的深切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调控说话气氛的艺术,并把它运用到解读文章和.写作文章的实践中去。(2)、掌握论题提出的艺术。(3)、掌握切分文章重要层次的方法,把握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文意。

教学难点:文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  。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切分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很多课文的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内在逻辑思路,我们在解读时,不可能一眼看透其内部结构,只有先把它切分为若干小段,在完成局部理解之后,然后才有可能完成对全文的理解。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给文章划分层次,它是建立在自己对文章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每一个学生对一篇相同的文章在理解的起点上不可能完全一样,语文的学习不是运动场上的赛跑,不会都站在同一条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个学生对这一段较熟,觉得亲切,容易作为切入口,那一个学生却对另外一段易于上眼,于是,在学习时,我们拿起自己目光之剪,切分出一段文章来,细细品味、鉴赏,自然可以渐渐地步入学习的佳境。其实,读书治学,应该学一学“庖丁解牛”的方法,到“目无全牛”之后,方可到达对文章的心领神会。

《庄暴见孟子》一文的最精采的段落是对比描写突出“与民同乐”思想的那一段,那一段若再细分,又可分为乐境图和惨境图两个小段,学习时,由点及面,可以理解全文。

2、以写促读法。

学习本文,可以先看一看学习重点,然后,试着作一次片断.写作的练习,练习过后,分析.总结一下需要掌握的.写作重点和技巧。课文是用对比描写法突出“与民同乐”的好处,学习时,可以自己定个题目,比如,“学习上交流与切磋的好处”,然后按步骤去完成课文的学习。

3、珠玉收集法。

语文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语言的学习,古人所谓“清词丽句必为邻”,所道出的其实是语言学习的甘苦和语言学习的方法。如果不注意吸收大量优秀的语言材料,那么,在阅读时,势必难以真正进入理解文章的佳境;在.写作时,当然更是捉襟见肘,无法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自古以来,一大批优秀的文字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工作。唐朝的李贺,经常骑着毛驴到外面收集语言材料,一有所得,便记录下来,放进布袋,晚上回到家中再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客人谈话,听到句有趣的谚语,总要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而高尔基说得更有趣,他“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做大量的批沙拣金的工作的,而语言的金子必须在大量的收集之后才能真正闪光。以一个中学生来说,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特别需要我们去吸收和积累。

本课中的一些至今习用的成语和一些精采的描写类的词句,在语言的仓库中,就象珍珠美玉一样,我们可以用研究的方法去先行作个了解和分析,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理解。

二、重难点化解

1、课文内容: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18.庄 暴 见 孟 子】相关文章:

《庄暴见孟子》高三上册语文教案11-06

孟非语录08-23

孟非的语录01-23

莲花庄作文04-25

孟非的语录9篇01-23

孟非的语录(9篇)01-23

芽庄游作文10-21

孟非《随遇而安》读书笔记08-24

孟非的语录(合集9篇)01-23

见蚊杀蚊,见蝇杀蝇_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