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广东版第三册第三单元

广东版第三册第三单元

时间:2022-08-16 15:15:55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东版第三册第三单元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单元课文简析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其中《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为基本阅读,《荷花淀》《春之声》为扩展阅读。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
   《药》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四月(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七天)写的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鳞、秋瑾被清政府杀害的事件为素材,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被吃掉的悲剧。
   《项链》是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故事叙说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罗瓦塞尔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微型小说两篇》中,《等待散场》叙说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浪费一张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朋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的故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差别》叙说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在购物、捕捉与汇总信息的能力的差别,两人主要是思维的差别。
   《荷花淀》是一篇“诗体小说”,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它主要写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了“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并归纳小说主题。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小说主题。
   2、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结构是作家剪裁生活和组织篇章的总框架,要想详细分析、实际掌握,则应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转换、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以及叙述中的顺序、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有关知识。
   3、 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技巧。正确把握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应重点熟悉了解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这些方法才能较好地欣赏人物描写技巧,分析好人物形象。
   (二)教法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药》3课时,《项链》2课时,《微型小说两篇》1课时,《荷花淀》2课时,《春之声》课外自读。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强调预习,加强练习。
   (三)单元教学过程
   l 学习单元导语
   研讨:
   1、 什么叫小说?什么叫小说的三要素?
   答:小说是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小说的三要素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
   2、 短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看第一段,并概括要点)
   答:篇幅短小;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
   3、 从本单元小说中你可以学习到什么?
   见第二段。
  
   l 基本阅读
   第九课 药
   鲁迅
   第一课时(抓情节,明主题)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二)识记生字词(课前预习完成,课上检查、订正)
   1、 字音:蹩进 攫取 滞板 庾毙 搭讪 丛冢 悚然 褴褛 咳嗽
   2、 词义:无精打采 跄跄踉踉 层层叠叠 恍然大悟
   (三)阅读感知
   思考、探究:
   1、 通过初次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小说故事内容,并各用不多于八个字概括各部分内容。
   (学生同位互讲,然后推荐优秀者。教师提示、补充。)
   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时间)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当天早上——当天上午——第二年清明
   (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 ——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 ↓ ↓ ↓
   (地点) 刑场(连接) 茶馆(交织) 茶馆(交织) 坟场(融合)
   ↑ ↑ ↑ ↑
   (暗线)夏瑜被害 ——夏瑜血被吃 ——茶客谈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
  
   小结:华夏代表中国,华夏两家的悲剧正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2、 思考、探究:小说中的“药”有什么含义?以“药”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学生间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提示、补充。)
   答:小说以“药”为题目。 “药”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概括小说情节作用。
   2) 连贯双线结构作用。
   3) 揭示主题作用(“药”的含义):人血馒头不是药,这种迷信的产物只会使人更早地丧命;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群众的觉悟;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必须另找根治脱离群众这一病症的新药。
   练习: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第5小题。
   (四)布置预习
   1、 从文中找出康大叔、花白胡子、华大妈等人物的语言,并想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2、 课后练习: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练习。
  
   第二课时(抓人物,归纳性格特征)
   (一)评讲《课程探究》中练习,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考、探究:
   1、 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属于哪一类人?
   城市贫民: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夏三爷
   闲人(茶客):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
   爪牙刽子手: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革命者:夏瑜(暗指1907年被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和秋瑾)
   2、 分别找出描写华大妈、花白胡子、康大叔等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细细品味,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教师汇总、点拨,一起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1) 华大妈:勤劳善良,愚昧忠厚,诸多禁忌的不觉悟的城市贫民形象。
   (第一部分,与丈夫省吃俭用留下钱给儿子买药;第二部分叫儿子吃“药”;第三部分小心搭讪茶客;第四部分坟场中对夏四奶奶的关心。)
   2) 花白胡子:低声下气,圆滑世故的城市顺民。
   3) 康大叔:盛气凌人,凶暴、残忍、无耻,封建统治者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
   (第一部分买人血馒头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第三部分的肖像、语言描写。)
   (三)课后练习
   1、 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二、阅读部分。
   2、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第三课时(抓环境描写,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这堂课和大家一起分析鉴赏文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二)思考、探究:
   1、 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并想想所反映的社会时期。
   (结合课后练习三和《探究》练习)
   社会背景:清末民初。
   (第一部分中“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等。)
   自然环境:景物阴暗、单调,渲染杀人前肃杀的气氛(第一部分中)
   渲染了凄凉、阴冷的气氛(第四部分中)
   2、 小说环境和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1) 典型的小说环境决定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3) 典型环境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小说的主题密切相关。
  
   第十课 项链
   漠泊桑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
   (一) 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19世纪短篇小说巨匠。
   (二) 梳理情节,体会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性。
   1、阅读课文,尝试用大概三四百字复述故事。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再给些许时间学生阅读,然后同位间复述练习,再推荐优秀者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并补充,一起用最简短的话概括情节。)
   得请柬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还债务
   明真相
   3、 思考、探究:
   1) 对玛蒂尔德来说,借项链为什么是必然的?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概括内容回答)s("content_relate");

【广东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相关文章: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08-17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案03-19

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乘法》教案08-22

小学第三册音乐教学计划08-24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11-30

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04-25

第三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04-19

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02-24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一单元作文:中学生打工利弊谈(作文1000字04-13

温度计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