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时间:2022-08-16 17:07:42 高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一)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二)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重点 
实词析疑: 
鼓:①乐器。例。噌吰如钟鼓绝。②击鼓;例:一鼓作气。③弹秦。例:令赵王鼓瑟。④鼓动、掀动。例:微风鼓浪。 
是:①是。例:问今是何世。②正确。例:辨清是非。③这、这样。例:是说也。所在皆是也。 
得:①得到、找得。例:得双石潭上。②能够。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收获。例:此余之所得也。 
遗:①遗留;例:先帝之遗德。访其遗踪。②遗失、遗弃。例:得遗金一饼。 
鸣:①鸟叫。②一切物体发出声音。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徐:慢慢的。与”疾”相反。 
适:往。 
固:①巩固。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坚决。例:相如固止之。③本来。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莫:①不要。例:莫用众人之广议也。②没有谁。例:莫不响震失色。③通暮(mù)。例:莫夜月明。 
磔磔:见注释。 
罅:见注释。 
当①对、向。例:当窗理云鬓。②阻挡。例:豺狼当道。③抵敌。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④在。例:有大石当中流。 
向:①去向。例:闻操已向荆州。②从前、刚才。例:寻向所志。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斤:①重量单位。②斧头。例: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这篇就是说跟我们刚学过的《游褒禅山记》有相同之点吗?请说出主要的。(都有记游的内容,都有相当多的议论成分,”记”和”议”又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指出:能看出这些相同点,说明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些不同点,而且是很大的不同。这一点现在先不讨论,但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要认真加以领会。现在请看”预习提示”的第2段。 
提问:“未能进一步从”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这句话是对苏轼的批评吗?(是。)这个批评是严了一点? 
教师作解释后,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不完善是难免的。苏轼的论断被人们承认八百年之久,这是很了不起的。 
(二)教师示范背诵全文和学生齐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背诵的过程中给难字注音,并认真品味每句话的语气。 
教师背诵完毕,出示小黑板,再次正音: 
蠡(lǐ) 枹(fú) 铿(kēng)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g hóng) 罅(xià) 窾坎(kuǎn kǎn) 莫(mù) 镗鞳(tāng tà) 识(zhì) 无射(wú yì)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 
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三)划分结构的探究主旨。 
说明:本文说的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文中的叙事因此而发,言论也因此而发,用的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全文的结构都是为“显志”服务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说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结构就可以一目了然。据此,这五项内容拟采用“倒析法”,也就是从最后一段着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这种分析是纲要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个统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诵读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 
1.主旨的分析。 
提问:先将最后一段读一遍,从中找出两句话来说明作者的意图(“叹郦元之简,万而笑李渤之陋”)。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①文章开头提的正是这两个人关于石钟山山名来由的说法,前后对照,可见作者用心;②这两句被置于文末,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提问:作者这一

【石钟山记】相关文章: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08-21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01-13

《石钟山记》 教案(通用7篇)06-10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7篇)01-13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7篇01-13

养蚕记08-16

拔牙记08-16

虫鸣记08-16

喂食记08-23

洗碗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