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时间:2022-07-22 15:01:55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21世纪是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现代人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理障碍与疾病。

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疾患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美国有报道说,今日社会赴医院就诊的病人中,估计有60%的人并无特殊疾病,只不过感到痛苦而已。

  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激烈的全方位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生活节奏,既锻炼了现代人的心理承受力,同时也使人们付出了高昂的心理代价。

  (一)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有专家提出一种令人震惊的说法: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比例的估计,19世纪中叶是每500人中有1人,19世纪末是每200人中有1人,20世纪70年代是每25人中有1人,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每10人中有1人。

  其规律是,城市比农村的比例高,生产发达地区比生产落后地区比例高,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的人数比例高。

  (二)亚健康状态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60%的人都处于一种奇怪的亚健康状态,但似乎又不健康;我们什么都可能有,但缺少有幸福。

  “没有疾病但却感觉不健康”,这就是第三状态的定义。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乱烦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这些感受是现代人陷入第三状态时的求救信号。

  着名心理学家费朗克指出,所谓心理第三状态,可以纳出4种生活形态:

  一是醉生梦死,即“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缺乏计划;

  二是宿命的态度,即相信生命漂泊不定,碰到问题时习惯以天命难违自嘲。

  三是随波逐流,缺乏判断力。

  四是狂热的形态,即把“内在不安”化成矛盾,攻击他人,表现出唯我独尊。

  (三)心理疲劳正成为现代人二度“隐形杀手”

  社会正在加速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辅助的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天长日久,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精神失常,从而引发多种心身疾病。

  (四)心理养生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改变了以前的健康概念,即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这就提出了新的健康阐述:健康就是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有应激能力。

  美国学者杜已认为:“真正的健康并不是全无疾病的思想境界,而是在一个现成的环境中有效工作的能力。环境是在不断地变,所谓健康便是不断适应无数每日威胁人们的微生物、刺激物、压力和问题。”

  最近又有学者提出:健康就是能对抗紧张,经得住压抑和挫折,能积极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智慧、情感融为一体,生活和精神充满生机,可以说,心理养生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为现代医学模式所取代,发展成为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在21世纪,心理养生必将成为健康的新主题、新概念。

  (五)自我心理调整

  1、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心理营养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养生的原则手段。如形神并养、养神为主、养神重德、欲贵适度、以静制燥、顺时调神,等等。其精华就是精、气、神三者有机地完善结合。

  这些都是为人们提供的化解心里紧张,调适不良性格和脾气的良药。这些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从容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心理挑战是非常必要的。

  2、学会走出心理误区

  人的心理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长期的不良心态会引起多种疾病。“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生”正是这个道理。常见的心理误区:

  (1)以抱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使其,怨天尤人,很少获得满足感。

  (2)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隐藏不良的动机,难以与人沟通,人际关系紧张。

  (3)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拒绝尝试新的事物,以消极、被动态度对待生活,经常躲在生活的角落里。

  (4)企图取悦所有的人,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本想八面讨好,结果处处不落好。

  (5)生活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久经拼搏也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生,以致最终意志消沉。

  (6)没有做人的原则,凡事都听命于人,无主见。

  (7)希望别人能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不同意见;爱发号施令,却知错不改,甚至成了“孤家寡人”。

  (8)依赖性过强,时时处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如果一个人精彩有上述几种情形的话,就要努力调控自我,加强心理修养,改善自己的心理习惯,尽早走出心理沼泽地。

  3、如何摆脱心理烦恼

  美国学者威利卡瑞尔提出一个消极烦恼的通用公式:“问你自己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这是心理学上消除烦恼的威利公式。

  摆脱心理困境,可以采用回避、幽默法和升华法。例如对于“官”念、“钱”念、“物”欲等引发的烦恼与困惑,可以适当降低期望值,采用“低调法”。

  总之,一旦有了海阔天空的心境和虚怀若谷的胸怀,就能自信乐观地笑对人生的种种苦难与逆境,视时间的千般烦恼、万种忧愁如过眼烟云;部位功名利禄所缚,不为得失荣辱所累;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出人蔼然,自处超然,无事悠然,从人苦境或心理困惑中解脱出来。

  4、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学会维护心理健康。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九年忠告:

  爱别人,先给他人快乐。努力搞好夫妻和家庭关系。妥善处理好同事、邻里和上下级关系。努力精通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对人对事期望值不要过高。坚持锻炼身体。学会自我保健,加强自我修养。宽厚待人,与人为善。热爱生活。

  现代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必将认识到人类的一切财富、智慧、幸福、成就,都来源人的心理素质,依赖于人的心理健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心理养生将是知识经历时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必然抉择。

  (六)坚持积极有效的情绪

  心理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积极心理学”,这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最具两点的领域。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有效的情绪体验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它的“扩展一构建”理论认为,个体看起来想对离散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强在某一时刻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对个体常常地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个人资源有重大的影响。

  然而,培养个体具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积极的有效情绪体验。现代人的快节奏、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思维,需要新的生活方式为之提供思想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敏锐宽阔深刻的思维方式和大量的知识积累去迎接新的竞争。然后,是否懂得合理地保持健康,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里有一段描述禅定过程的文字,对我们理解积极的有效情绪起着重要作用。“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从“定”到“得”的心理转换过程,实际就是“心”理使其身其行其物不断调整的过程。

  坚持这一过程,“心”便就获得了对”身”的主导地位。人生历程也是“心路历程”,重在心的获得、心的体验、心的安适,也就是心的修炼。着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十分紧张,导致情绪低落,身体非常虚弱,虽然经过长期药物治疗却毫无起色。后来一位名医对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但未开药方,临走时只说了一句话:“小哥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伺候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滑稽戏与喜剧,每每高兴地开怀大笑。愉快的心情使他逐步恢复了健康。

  心的修炼是让心灵安详,让心理始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积极有效的情绪是对事物产生合理、实际的信念,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映,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程度的反映,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一种主观状况的体验。毫不夸张地说,能否将一种有效情绪坚持到底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一件大事。

  那么,怎样经营外贸的心灵空间,是否有将“有效情绪”坚持到底的“有效手段”呢?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克服无效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尽量查找到引起自己无效情绪的事情及其原因,以相对应的有效情绪取而代之,就会使自己心情平静,安然处之。

  其次,尊重情绪的“生物节奏”规律。

  美国加州大学着名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处于上升期时,他们的心情要更愉快些,而此时经历也最充沛。塞伊说,“一件坏事情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心烦,它往往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

  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的则有所下降。塞伊本人就严格遵循这一“生物节奏”规律,他往往很早的就开写作,“我写作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而在下午,他一般都用来会客和处理杂事,“因为那时我的经历往往不够集中,更适合于人交谈。”他还以为“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多的是情绪不稳。”

  第三,学会倾诉,但不要对无辜的人发泄不满。人都有积在心头的无效情绪,只有想方设法排遣出去,才能心情舒畅。

  在向他人倾诉的过程中,即使对方不给自己安慰和帮助,也有愉快之感,就像把一个包袱从身上去掉,身心才感到轻松。写日记,对着物体诉说和大声吼叫等,同样起有倾诉的作用,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起来。

  第四,变换角色。每个人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有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不同。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处理感到不满而产生不愉快情绪时,可以试着变换一下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从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理解他人,自己也会愉快起来。

  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只有把积极有效的情绪即对事物产生合理、实际的信念坚持到底,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避免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

【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得04-07

如何维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08-18

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得常用(3篇)10-31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总结03-16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心得(精选8篇)11-04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心得范文(精选28篇)10-19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心得(通用20篇)11-03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总结02-02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精选26篇)08-18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精选21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