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2-08-20 12:34:29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高中生物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高中生物教案3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归纳与概括,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3.基于对细胞分化事实的理解,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感受生命的奥秘,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义。

  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细胞分裂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

  (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裂。)

  展示细胞分化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胞种类增多。)

  引出细胞分化,提问: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阅读教材,提问:分化的概念?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教师补充: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2.细胞分化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结肠黏膜上皮、骨、神经组织和肾小体的图片。提问:这四幅图片的组织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起着保护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体内起着支撑的'作用;神经组织可以传递神经兴奋;肾小体可以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追问:这说明细胞分化有什么意义?分组讨论。

  (①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使生物体能够正常发育。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资料: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提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DNA的状态是不同的。)

  (三)巩固提高

  提问: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意义一样吗?

  (细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分化的细胞才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或器官,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I 学习目标

  1. 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 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II 学习重难点

  1.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 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III 方法指导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自学质疑、 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 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 xx 等植物激素。

  2. 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共同调解。

  3.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具有 xx 等优点,在生长中得到广泛使用。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

  1、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D、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3、植物激素是指( )

  A、活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B、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C、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D、细胞合成的具有调控代谢功能的物质

  4、细胞分裂素不存在于( )A、茎尖 B、根尖 C、成熟的.果实 D、萌发的种子

  5、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 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6、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7、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

  三.【能力提升】

  13.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插条繁殖时,如果在枝条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扦插枝条就容易生根,这是因为 。

  (2)如图(一)为桃树,图(二)为龙爪槐,请回答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回答A→B或B→A),并解释原因。

  ① 桃树 ,龙爪槐 。

  ② 原因是 。

  (3)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生长有某种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水稻田,结果水稻正常生长,杂草死亡。这说明 。

  (4)松柏、杉树的树冠都明显呈宝塔形,请解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贮藏越冬的蔬菜保持绿色,应给蔬菜喷洒哪种植物激素,并解释使用这种激素的原因 。

  (6)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 ,进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 处理。

  13、(1)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2)①A→B;B→A ②在芽中生长素的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强,在较低浓度下,生长就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水稻在这一浓度时却能正常(或促进)生长。

  (4)这是一种顶端优势现象。越往下,离顶芽越远,侧芽积累的生长素就越少,发育形成的侧枝就越长。反之,越往上,就越短。

  (5)细胞分裂素,因为它有防止叶片衰老的作用。

  (6)脱落酸;赤霉素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

  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生: 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

  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生:细胞外液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等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

  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

  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O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CO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 > 组织液 > 血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还含有气体分子、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提示: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提示: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

  教师总结:

  水: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

  蛋白质:7%——9%左右

  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

  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提示:与它含有HO3-、HPO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12-18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11-04

【热】高中生物教案11-20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11-30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