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时间:2022-08-20 19:57:59 九年级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政治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政治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政治教案范文集合8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影响。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和影响。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课题

  一、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活动二: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三:看视频: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连线题

  活动五:交流碰撞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六:故事会

  1、请说出课文中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这些美德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播放课件)

  1、中华民族有哪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相关材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如何在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社会生活中继承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同学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体会我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给国家面貌带来的新变化。引导同学对自己所处的新时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态度。强化同学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同学将个人生活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不断培养观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同学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导同学全面认识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同学可以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就是要力图按照“从近及远”“由家到国的逻辑,引导同学形成多所处时代的准确把握。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2、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懂得并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变迁的表现。

  2、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乡村田园风景如画,高速路上车流如织,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来好,社会越来越繁荣,国家越来越昌盛。我们时时处处栋能感受到节节升腾的时代气息。 我们开始学习第一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

  二、新课学习

  思想驿站:想一想

  (1)我们的学习用品和父辈相比有哪些变化?

  (2)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我们切实地感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

  从市场的繁荣,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显示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宽敞舒适,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我们的穿着打扮,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漂亮。

  讨论“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人们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花费大幅度增加,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如:人们受教育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花钱买知识”成为新的时尚。文化市场丰富活跃。

  3、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注重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讨论:举例说明。

  三、小结:

  四、作业: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哪些?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要求: 识记: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 理解:举例说明良好心理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社会生活中锤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 :什么是心理?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 阅读提问法

  四、教具:投影仪 投影胶片

  五、教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都来自各间小学,面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看法也许是各不相同的。

  提问:你的感觉是如何的?请你讲一讲!(提问2人)

  两位同学都讲出了他们的感受,说明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每个人都会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什么是心理呢?心理活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学习心理知识对我们中学生重要吗?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人的内心世界 (板书)

  讲: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时,头脑会出现许多想法,会有所触动,有所感受,有所思考。这时,我们的内心活动就会十分活跃、十分微妙、十分复杂。

  例:老师提问

  (1) 紧张(胆量小)

  (2) 高兴(胆量大) (板书) 心理

  提问:什么是心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p2第2段

  心理,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言论、行动都与一定的心理有联系。 (投影)

  例:面对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由于过于紧张,导致说话结巴,手脚发抖。

  讲: (1)每个人都面临着两个世界。

  (2) 对人的内心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例:中国男子足球队之所以多次冲击世界杯未果,除了技术、战术的因素外,运动员、教练员的心理素质差是更重要的原因。

  提问:心理又是如何产生的?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p2第3段

  心理世界的`活动来自于外部世界,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反映着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 (投影)

  讲:人的心理不是天生的,它和外部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部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例: 性格与交往

  人逢喜事 精神爽 (板书

  (外部世界) (心理)

  提问:一个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理活动更丰富?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p2辅助文。

  要求学生思考:人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各不相同? (下一节提问)

  讲:人的心理活动如同人的身体一样,每个人之间差异很大,但是许多成功者,往往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心理特征。

  例: 邓亚萍 张广厚—— 自信、乐观、顽强

  提问:成功者都具有那些相同的心理特征?

  成功者相同的心理特点 (略) (投影)

  小结: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同学们要想在学术上和将来的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1) 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投影显示《学习指导》 p4 知识结构 (一)

  布置作业 : 《学习指导》 (随堂训练) p4 一、 1 2 p5 二、 1 3 4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的必要性

  知识体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做改革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地位:

  本课时的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前承“一个中心”,后接“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理解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有真切的感受,通过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改革对当代中国前进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体现实行改革是党的英明决断,拥护改革,拥护中国共产党。

  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但仅仅是停留于理论上理性的认识,缺少感性的感悟,对基本路线的认识缺少深度的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满足本节课的需求,在分析能力上较好,能借助于教师的指导,通过合作来完成预设的任务。本节课设计上以材料为载体,通过学生研读材料找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感受改革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真切感受当代中国要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从而明白改革的必要性,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在分析问题上可能考虑的高度还不够,理论知识的深度也不足,容易形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故而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拥护改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2、热爱改革开放的事业,做改革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知识:

  1、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理解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3、知道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能力:

  培养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改革的必要性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5

  导入: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同时,多媒体出现教材上的导语部分的一段话。

  引入本课课题:直面风风雨雨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请同学们列举与下列情景类似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情景,体会自己的情绪反应。

  如:课堂上,与同学讨论问题,老师误会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了解什么是挫折。(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总结,用大屏幕展示)

  当人们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某种无法克服的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诸如紧张、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反应,这时我们就会说自己遭受了挫折。

  2、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困难、挫折的干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麒麟等同学遭遇的挫折”完成后边的思考题。

  教师:回忆自己曾遭遇过什么挫折,当时的情绪反应。(分小组统计,教师再将出现频率较高的挫折类型用大屏幕展示)

  过渡:我们青少年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不够渊博,难免会遇到挫折。是不是只有我们青少年才会遇到挫折,成年人就不会遇到挫折呢?

  3、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经历坎坷。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漫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漫画所反映的内容。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及家人曾经遭遇过的一次挫折)。

  过渡:我们普通人难免会遇到挫折,伟人、名人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些杰出人物的坎坷经历。

  4,即使是伟人,也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学生活动:点击名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曾经遭遇挫折逆境的名人事迹,课堂上分小组展示;教师也准备一些相关资料,用多媒体播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居里夫人的事例并完成相关思考题。

  小结归纳: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人说,挫折和逆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过渡: 面对亲朋好友,我们常常致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之类的`美好祝愿。但是,在生活旅途中,我们总会遭遇挫折。那么,导致挫折的原因有哪些?挫折对我们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1、 导致挫折的原因

  多媒体补充导致挫折的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预料或避免的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生老病死等。如踢球时下起了大雨;地震造成经济财产损失;亲人生病等。

  社会因素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例如因正义得不到伸张而长期蒙受冤屈;由于受到他人的排挤而使个人才能无法发挥等。

  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材、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如眼睛近视者相当飞行员,身材不高者想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

  心理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期望值过高;或者是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等,造成愿望、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的挫折。如有的人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有些挫折是由于个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造成的,如好吃懒做的想了欲望得不到满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明小华和小强的事例,体会导致挫折原因的多样性,并将具体原因填在表格里。

  过渡: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一样吗?

  2、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媛媛和贝多芬的经历”,想一想,媛媛同学的经历和贝多芬的经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那么,在你看来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让我们进行课堂辩论。

  辩论主题:错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挫折是好事

  反方:挫折是坏事

  教师归纳:挫折本身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坏事,它给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压力,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甚至是一些人失去生活的信心。但是挫折也可以使人受到考验,得到锻炼。对于有能力承受挫折的人来说,它能磨炼意志,激发斗志,使人变得聪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挫折又是一件好事。可见,挫折是把双刃剑,他是坏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如果你因遭遇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挫折便成了你成长和发展的障碍,相反如果你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认真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到了合适的解决办法,你便能走出困境,争取成功,挫折也就成了你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说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对待挫折。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受挫经历,当时你是怎样面对的,结果如何?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生的道路崎岖难行。在这崎岖的道路上,总有风风雨雨。只要我们怀着希望,坚信风雨后总会有彩虹。让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勇于追求,直面挫折!勇于追求,战胜挫折!勇于追求,挑战挫折!

  板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因为中学生无权立法,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所以落脚点应该是自觉守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以下道理:(1)倘若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觉遵守,法律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变得形同虚设;(2)公民不遵守法律法规,就会扰乱社会秩序,个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维护;(3)自己可以从他人的守法中获得利益,且自身的守法行为也有益于他人。只有学生意识到了有法可依的意义和有法不依的危害才会在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监督权,是本课的教学 难点。

  这一内容是本课课标的要求;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的今天,公民增强监督意识,学会使用监督权,对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的依据:有关监督的知识,学生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作为中学生对监督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由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往往认为“权”大于“法”,所谓的监督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还会遭到打击、报复;增强监督意识,学会使用监督权的要求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很难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实现目标。

  知识要点:

  (1)怎样做一个合格护法小使者?依法治国对中学生的要求?

  ①、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

  ③、中学生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使用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通过面谈、打电话、发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转达等有效方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组材料:1、 近 三年,陕西全省共起诉刑事案件32899件50174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19433件18161人,分别占起诉案件总数和涉案总人数的59%和36%。

  2、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总数在不断上升,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

  让学生分析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反映了什麽问题?

  生:略。(基本能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师:(适时点评并给于肯定)是的,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庆幸的是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成为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言,从国家的发展需要来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要学会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入课题:自觉守法 学会监督

  展开

  一、中学生要自觉 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漫画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它往往能针砭时弊,警示你我。仔细观察下列漫画,看有何寓意?

  教师展示漫画情景:

  (一)晨练之趣 (二)一步跨栏 (三)盗猎?到处猎!

  进入活动一:

  活动一:漫画内外你找我找

  (活动要求:各组成员互相合作,给出漫画最准确的寓意。再联系现实内外,进行知识拓展。)

  生:略。

  (好的答案给于肯定)教师归纳:以上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违法的,自然要受到道义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这些行为与法制建设背道而驰,既不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无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

  针对漫画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怎样才是守法的表现?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引导学 生反思自身行为,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违法行为。

  生1:不翻越隔离栏杆,走过街天桥或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生2:爱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等。

  生3:不攀折花卉树木,不践踏草坪,爱护公共设施等。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违法现象的发生?

  生:略。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应当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是的,一个国家的法律若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自觉的遵守,那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形同虚设。社会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处处要遵守规则,让我们 从自身做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自觉守法是一种境界,更应成为现实,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 应对现实。请看情景材料:

  我校门前马路两侧经常有卖油炸串、盗版书、小玩具等占道经营,再加之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致使上下学期间,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这给学生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师:再光华的议论都是不够的,徘徊在议论的漩涡里也是完全不够的,我们怎样才能改善甚或解决这一“烦扰”?

  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 分条析理你说我说

  二、要学会行使监督权。(板书)

  学生讨论,得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生1:对学生加强教育,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不购买小摊上的食品,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

  师:不错。这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加强自身素质,如何更好的行使监督权?有些市民睁一只眼闭一 只眼是怎么回事?

  生:每个公民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

  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生:要有维权的意识,在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

  师:那些方法是有效的?

  生:略。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提到打电话、写信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提请人大监督,向新闻媒体举报等方面,各方积极努力,在我们面前呈现政府监管,市民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 局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究:1)、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都可以行使监督权?

  生:略。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一个的故事——江涛出的是什么“招”。

  生:略。

  指导学生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二个下的故事——她给市长伯伯写了封信。

  江涛和王雅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给相关领导写信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行使监督权?下面是一组人们行使监督权时可能采用的方法,请你判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学生回答:略。

  师: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 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面谈、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块、通过媒体转达等合法的方式行使监督权,但 不能使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拦截公务车辆等非法方式表达意愿。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

  生:(有效的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是的,往往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方力量,当然包括我们自己,不要仅以为是政府部门的事。

  自觉守法是我们的义务,行使监督权是我们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不自觉守法之人,肆意侵权之事,我们还要学会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板书)

  进入活动三:

  活动三:合作探究你行我行

  请学生看一段录像《智斗劫匪》:了解情节,再作大胆的假设与猜想。

  师:如果是你会怎麽做?

  生:略。(可能会涉及到的答案:沉着冷静面对、设法用周旋顺从等方法稳住歹徒、记住相貌、了解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全的话,可以再去引导。)

  那么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还有哪些好方法?

  生:略。

  师归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上同学们提到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与之硬拼又会有什么后果?

  生:略。

  师:对违法犯罪行为忍气吞声、听之任之的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中学生不仅要学法、守法,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师:这位中学生如果不动脑筋,简单蛮干,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略。

  师:如果简单蛮干,可能 不但制止不了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行为,而且还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丢掉性命。

  师:违法犯罪分子往 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 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赵明母子俩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

  生:略。

  师:请新闻媒体曝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都是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的有效方法。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应该加以维护。因为只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勇于护法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抑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师:新课知识业已结束,再进一步探究:在讲完依法治国的知识以后,陕教版教材为何要把三个独立的板块放在一起,他们 之间有何联系?

  生:略。

  师:是的,三个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在法制建设的今天,作为我们中学生,自觉守法某种意义上就是做好预防,从我做起,监督是维护自己、他人、社会利益的关爱形式,而学法守法还不够,维护法律的尊严是更高的境界。所以我要说:预防是最好的建设,监督是最好 的关爱,护法是最有力的音符。

  小结:

  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保障。作为中学生,守法护法是我们的责任,依法监督是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和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做一个合格的护法小使者。让我们自觉守法护法,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依法治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7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落实这种分配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

  3.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即“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4.懂得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品、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收入结构,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本P93-95页《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第一,调查自己家庭收入的主要来自——第二,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帮后富对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第四,教材中小严的创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切入

  导入:新闻播报:播放个人所得税调整得相关视频和显示材料

  学生观看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短短5年时间个人所得税的三次调整说明了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老师总结,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设疑,导入主题)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展示交流: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经济学家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我们面对着每年10%的经济增长速度制成的蛋糕,该如何分分配,怎样让人民共享成果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切蛋糕”的`方式即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老师归纳总结】人们获得合法收入的方式有:

  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等等。

  【过渡】让人民共享社会经济繁荣成果,分享社会财富的合法方式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例分析:多媒体显示材料

  请同学们帮忙分析一下他家收入情况主要依据什么来分配的,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设问】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通过图示讲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过渡】为了调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是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合理?我国确立了分配的原则。就是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课文P93材料及观看《共同富裕》的相关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作一份贡献。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8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

  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二.我爱我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

  本P8)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7、【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材料)丢丢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问题: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你认为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难报三春晖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2.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准备:给长辈洗一次脚.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小组活动一:妈妈为儿子的多动、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4、【承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

  5、【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

  6、【活动二:】:请结合课本P15表格并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你们有哪些

  孝敬父母的表现?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

  例一:沈阳市文艺二校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例二:??

  【小结】: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9、【作业】:给长辈洗一次脚并谈体会。

  附材料:

  葛晓岚(理649分,考上浙江大学):小时候父母都身染重病,母亲一直瘫痪在床,父亲患了肝炎,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去世。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很大的打击,他拖了几年,也离开了我。现在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冬天的晚上,我经常听到外公的咳嗽声,好像要将他身体里的东西都吐出来。我很心痛很害怕,害怕外公也像父母一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就这样长大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活在阴影中,我还拥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意志、勇气、乐观和自信。我很少买新衣服,更没有零用钱;炎夏的午后,一碗自己做的冰绿豆汤就能让我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盛锋锋(理678分,考上复旦大学):我出生在新昌山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在外地打工,母亲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我们姐弟俩,每天就一左一右两个箩筐挑着我们上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春节,别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父亲还要四处奔走,为我和姐姐的学费奔波。生活的艰辛,我深有体会。上高中时,我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让我开阔了思维,使我克服了烦躁心理和单调的学习带来的乏味。今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们家是山村里惟一的一户有两个大学生的家庭。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能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辨证分析逆反心理。

  3.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中的烦恼(与家长的冲突)<三>.教学过程:

  1、【角色扮演】“我的烦恼”(教材P19)

  困惑A、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

  B、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2、【小组活动一】:“你说我说大讨论”

  困惑A、学生角度:小时侯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家长角度: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困惑B、(填写教材P20表格)

  活动二:成长的烦恼大调查

  3、【小结】:成长也会有烦恼。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4、【情景故事】:丽丽长大了

  丽丽离家出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阴天,心情也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云彩和太阳,冷风瑟瑟,鸟儿站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上上下下,也只有它们无所谓晴天阴天??

  昨晚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线,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我会思考??他们总会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一个人带着褥子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我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成为了奇观。我决定离家出走??。”

  【讨论】:A、能结合材料,说说逆反心理在自己身上的的具体表现吗?

  (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

  B、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呢?新-课-标-第-一-网

  5、【拓展】: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不对吗?

  小文(化名)是名正在读初二的男孩。在父母和旁人的眼里,他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中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不爱与人交流,基本上没有朋友。为了帮小文提高学习成绩,其父母曾多次送他到各种培训班,并为他请家教,却毫无成效。在家时,小文从不和父母沟通,很少说话。母亲经人指点,才怀疑孩子心理有问题,便带他四处找心理医生。

  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导致了孩子毫无生活热情,没有目标感,因而学习无兴趣,人生观极端消极。对此,专家建议,当家长发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后,应及时向孩子郑重道歉,并尝试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同时,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心理拓展训练,将孩子与父母隔离一段时间,利用第三方力量弥合亲子关系,并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解决了以上问题,孩子才有可能产生兴趣。

  6、【作业】:创作一首赞美父母的诗送给他们;或和父母做一次触膝长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或者挑选一句幽默的话段勉励自己。

【九年级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政治哲学教案04-27

有关高二政治政治生活教案09-27

初中政治教案11-03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11-05

政治教案遗产继承08-24

政治自立自强教案08-23

《男生·女生》政治教案09-13

政治哲学教案10篇04-27

小学政治教案04-28

初一政治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