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案

时间:2022-08-22 01:37:24 小学体育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体育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体育教案7篇

小学体育教案 篇1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小组学习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垫球技能。

  学习内容:小排球:垫球

  学习步骤:

  一、自主游戏,熟悉球性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队,宣布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

  3、组织学生自主游戏。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自主结合成小组,用排球进行游戏,充分活动的同时熟悉球性。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小组学习,掌握技能

  重 点:垫球的正确动作:插、夹、提的动作。

  难 点:能随来球做出上步垫球动作,并能尽量把动作做正确。

  教师活动:

  1、提出垫球动作要点,鼓励学生尝试两人配合的垫球并让学生在体验动作的同时思考如何应付不到位的来球。

  2、组织学生交流,并演示上步垫球动作。

  3、组织学生继续练习,并巡视指导动作。

  学生活动:

  1、按教师提示的动作要点体验自抛自垫、两人互相抛垫,体验垫球动作的到位和垫不倒位的来球动作。

  2、大胆地进行交流,在观看示范的同时善于找出自己动作中的不足。

  3、两人一组合作学练,有针对性地改进垫球动作,体验上步垫球的`动作和伙伴间的默契配合。

  组 织:练习时两人一组自由分散,交流中呈弧形较宽松站立

  三、熟练技能,创编游戏

  教师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交流。

  3、学习一种柔韧放松的方法。

  学生活动: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地尝试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熟练动作。

  2、大胆地说一说创编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3、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放松练习。

  组 织: 游戏时小组自主分散,队形自定

  放松时全班散坐在草地上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小排球39个

小学体育教案 篇2

  一、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

  ㈠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男生比较多,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班队集体荣誉感较强,对技巧和游戏比较感兴趣,但学生的能力差异也较大,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味性的组织教学和游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㈢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㈣ 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㈤ 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 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 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 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 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 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⑴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遵循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在技能的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老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学生实践以后教师在点拨,这种循环反复过程,注意老师的点拨要有层次性。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从而在课堂上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补救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都有所得,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⑶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随着音乐发发出不同动物声音节拍,小朋友们一会儿是踏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模仿搬运木头的大象,一会儿又成了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活跃的青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群顽皮的小猴,有学生喝道“老师!我是孙悟空!”紧接着两手撑地翻起“小筋斗”,引得小猴们哈哈大笑……通过这一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小学体育教案 篇3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掌握韵律绳操7—9节,感受韵律节奏感。

  学习内容:韵律绳操

  学习步骤:

  一、自主练习,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集队,了解出席情况,宣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队列练习:向左、右、后转动。

  3、布置练习要求:两人一组练习三种两人配合的跳绳练习,并能把这三种练习做得比较熟练。

  4、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按要求,认真地体验行进走的节奏和动作要求。

  3、按老师的要求分散练习,充分活动肢节,充分体验跳绳的乐趣。

  4、借助栏杆进行压腿。

  组 织:四列横队、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习,掌握动作

  重 点:绳操的7—9节动作。

  难 点:第八节跳跃的节奏和第九节绳的'缠绕。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复习1—6节动作。

  2、示范第七节动作,并口令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示范第八节动作,并口令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示范第九节动作,并口令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5、组织学生听音乐,随音乐节奏完整练习。

  6、提出要求,组织学生分组巩固动作。

  7、听音乐集体复习全套动作。

  学生活动:

  1、找一个伙伴进行复习,听音乐随示范复习前六节。

  2、认真模仿第七节动作,体验踩绳时的直腿动作。

  3、随示范模仿第八节动作,体验两种不同跳绳的节奏。

  4、随示范听口令模仿第九节动作,体验绳的缠绕动作。

  5、随示范,听音乐初步尝试连贯动作。

  6、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复习最后三节动作,把动作练习得比较熟练。

  6、听音乐熟练地随示范复习全套动作。

  组 织: 四列横队、在规定场地内分散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说说学学,身心放松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放松

  学生活动:向你最好的伙伴说说今天所学的三节操的名称,说说学后的感觉。

  听音乐,在小伙伴的带领下进行柔韧放松。

  组 织:散坐在草地上

小学体育教案 篇4

  学习阶段:

  水平三

  学习目标:

  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健康标准的考核项目,并在合作学习中复习基本体操希望风帆

  学习内容:

  常规、健康标准、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学习常规

  教师活动:根据六年级的特殊情况,讲解课堂常规:集队要求、纪律要求、服装要求,请假制度等。

  学生活动:认真地听老师讲述课堂常规,了解体育课的集队要提前到达操场,要守纪律,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老师讲时认真听,练习时认真练。要穿运动鞋,宽松的衣服,请假必须有医院或校医证明。

  组 织:在教室,按座位就坐

  二、学习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重 点:了解考核项目

  教师活动:讲解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有关内容:与五年级时的不同;考核的项目、考核的方法。

  学生活动:

  认真了解体质健康标准,知道考核的项目:必考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往返跑选一项,跳绳,坐位提前屈。

  三、 合作学习,复习基本体操

  教师活动:

  重新调整队伍。

  学生活动:

  1、按老师要求排好队,了解自己的位置。

  2、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找到同伴,合作复习广播操。

  3、听音乐集体复习,体会整套操的动作和良好的节奏。

  4、柔韧放松,积极参与小结。

   织:

  小组分散散坐在草地上)

  场地器材:

  操场、录音机

小学体育教案 篇5

  一、遵循教育规律,感受实实在在。

  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队列队形练习和图形跑及“沿线追拍”的游戏。队列队形的练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口令同时,袁老师跑动到队列的各个方位,观察学生的行为情况,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在图形跑的游戏中,老师身先士卒,在队伍最前面带领学生一起,每个学生都积极配合,效果非常的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

  一是过高低竿,

  二是过平行竿,

  三是过高度不等的平行竿。

  这样设置使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学习跨越式跳高,使全部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用问题引导课堂走向。

  在袁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在授课中及时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怎样跳身体才避免碰到横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关键,如何才能跳得又高又好……学生通过动体——动脑——实践——体验,主动探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更主动,更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思维更活跃。学生玩的高兴,学得开心,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三、巧妙设置,环节清晰。

  在袁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练习的激情,但是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源于教师在课前认真的进行了学情分析和课堂预设。教师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的“行云流水”确实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准备活动的小游戏“沿线追拍”的游戏中,老师安排被追到的学生就可以拿放在旁边的橡皮筋,然后自由组合跳橡皮筋。这段时间,让已经退出游戏的学生能够很快转移学习关注,不会因此停留下来,更妙之处在于,学生取到的橡皮筋就是接下来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练习器具,减少了摆放取材,取收^器木才的时间。真是一石二鸟啊!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分组看似有点混乱,但是这个组一旦分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直接散开。事实证明,主教材的学习和游戏的进行都是以这次的分组情况定下来的,没有过多的调集队形,为能够高效练习提供了保障。

  四、不同层次学习,体验快乐。

  面对跨越式跳高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来看是严重参差不齐的。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分组选择高度练习环节,应该是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受益的举措。学生自己选择高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发展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层次,有利于教师区别对待,因材实教。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互相帮助,既培养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又使他们的求知动机和自我表现动机得到展示,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的对于这堂课的一点建议:

  一是教师在课堂中的随意性较大。教师在为学生分组的时候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共计45″。这对于分秒必争的课堂是非常不利的。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进行分组前对学生的要求讲的不够仔细。而且分组之后没有为每一组划定区域,只是用口头语言指挥各个小组在老师随意指向的地方进行练习,导致后面的分组轮流练习的时候小组间人员就发生身体的碰撞和摩擦。教师应该事先做好场地、^器木才的安排。教师随意性大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纪律性差的一个起因。

  二是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手段不是很明显。本节课中学生的问题提出来的非常的到位,之后教师经过了讲解和示范,学生由于小组间的距离并不是均匀,加之本班的人数较多,很多的学生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在接下来长达六分钟的练习中,学生分小组依次练习,但是对于“摆动腿上抬过竿、两腿依次过竿、轻巧落地”的重点不是很清楚,只是顺着小组的大部队前移,一次次去过,怎样改进就不得而知了。这对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定型都是有影响。建议先安排分解动作的辅助练习再过渡到完整动作的全过程练习。

  袁老师的课堂是快乐的,学生的学习是激情四射的,这样的课堂又有哪个学生给你会不喜欢呢?

小学体育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

  2 、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 、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发的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1 、让学生自主探索、想象、发现、寻求答案。

  2 、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型: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研讨课

  六、教学时间: 20xx 年 3 月 26 日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 ( 1 )学生各变己见。

  ( 2 )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 1 )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 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 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③ 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 恶性肿瘤;

  ⑤ 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 2 )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

  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 3 )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 , 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小学体育教案 篇7

  一、设计说明:

  本课是以软式排球为载体,根据三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兴趣和爱好,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机会,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得到充分展现自我的时机,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和态度上积极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创各种耍球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软排,培养学生的球感与兴趣。

  2、心理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自信心。

  3、情感目标:开拓学生时空,通过启发,发展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实践能力。

  4、人际交往目标:团结帮助同学,认识自我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

  三、课的'过程:

  1、在浪漫优美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思》中开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套球操,学生可以模仿,也可以自编或改编球操,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指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耍球,探索软排的各种耍球的方法,并不断创新。

  3、最后让学生在《兔子舞》的旋律中巩固各种耍球的方法,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模仿学生的动作,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创建共同学习,互相学习的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过程与分析:

  (一)、准备部分:5’

  1、常规。

  2、球操:

  动作:伸展—体侧屈—体前屈—全身—跳跃

  教法:1、教师听音乐与学生一起练习.

  2、学生模仿练习,可根据音乐自编或改编球操.

  要求:动作优美,自然协调.

  (二)基本部分12’

  教法:1、学生抛一抛、接一接、摸一摸、拍一拍、击一击、按一按、用头顶一顶会有什么感觉。

  (五彩的软排,对于充满好奇的孩子,更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想亲手去玩一玩,体验一下软排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2、引导:“好玩吗”?、

  (小结刚才的玩法,平稳过渡到下一环节。)

  3、进一步引导,动动你的小脑筋,你会创造出更多的耍球方法吗?

  (通过初步的摸、按、拍、击等方法后,进一步学习软排,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提高一个玩的程面。)

  4、平时观察到的动作,模仿练习或自创练习。

  (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达到一个玩高潮。)

  5、俩人或多人合作练习。

  (抛、接、击、打等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满足自我表现欲,使其在合作中,相互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作得到升华,充分体现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6、游戏组合性活动。

  (用游戏如:软弹弓,打空中球,逗猴子等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软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发展个性,使学生达到又一个新的高潮。)

  7、小结。(让学生认识软排,安全性强,具有休闲、趣味性,使用便利,绿色环保等特点。)

  (三)结束部分3’

  1、放松整理,《兔子舞》》

  教法:根据音乐在本节课的基础自编自演。

  要求:动作优美,有节奏。

  2、学生小结。

  3、下课,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