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时间:2022-08-22 03:28:15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

  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 识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 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 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高技 术产业"。

  方案②: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网络教学气氛。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 论:(1)高技术产业 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然后举行一 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18~P.19正文部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将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将 有什么样的分布特 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参考本节的"教材分析"部分)

  2.学生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 哪些?

  3.出示材料 :20世纪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不仅大 中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若干年过去了,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就这一现象,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 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面积、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3、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重点】: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87文字,结合1999年资料,了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

  1、目前,全世界______亿人,分别居住在_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

  2、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广大__________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

  3、中国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国,澳大利亚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国家。

  4、从政治体制看,中国是______________国家,美国是______________国家

  5、背诵课本P87的1999年资料中,面积前10位的国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88文字,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发达国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国也是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88-P91,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1、阅读第一段,思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课本上划出)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造成的`。

  2、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业品,并销往到世界各地,获取__________,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_______,建设资金_______,生产效率_______,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

  4、阅读“南北关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5、阅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填空:

  (1)图5-3发达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发展中国家占________。

  (2)图5-4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________,发达国家占___________。

  6、阅读图5-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

  7、完成活动题的填表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都应该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以求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合作共建

  1、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

  (2)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3)根据以上连线并联系”世界政治地图“可以知道,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从北半球位置分析,发达国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统总结

  发与一、不同类型的国家(数量、面积、人口、政治体制)

  展发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达国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达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国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

  家家三、发展中国家与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差异

  发达国家差异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诊断评价

  1、有关世界上面积居第二位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广人稀③属于发达国家④发展中国家⑤资本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国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和平共处,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

  3、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亚洲D、非洲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状况的是()

  A、交通拥挤,人口增长快B、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水平高

  C、市场繁荣,环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质量好

  五、课后反思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节水意识,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2、空间分布:

  【情景一】住在南方的农民伯伯,搬到北方种粮食,由于他对北方的水土情况不太熟悉,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为他分析情况,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1)他应该种植的是什么粮食作物呢?

  (2)为什么要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你可以图文并茂告诉农民伯伯吗?

  【情景二】当农民伯伯种植小麦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资源不足,干旱严重的时候,农作物甚至无法生长。

  【小组讨论】(1)1、请结合右图为农民伯伯分析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况?并分析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对策,解决问题。

  【思维拓展】为什么要把水主要调到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

  3、时间分布:

  【情景三】春天来了,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准备播种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干旱,小麦迟迟不能发芽。

  【小组讨论】

  (1)为什么春季会遇上干旱呢?(通过看图指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

  (2)这种分布特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方面)

  (3)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办法,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4、结束:“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为后面“保护水资源”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兴建水库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 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 方 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 学 过 程 批 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 复习

  小结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承转)下面我们就从种植业谈起。(转入第一节的教学)

  (提问)什么是种植业?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

  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因此,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就都会影响到种植业的类型和特点。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种庄稼)

  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提问)(转入气候条件)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

  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我国都种植什么主要作物,在什么地方种植。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展示)练习的图片,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提问)整个种植业区内是不是全种植一种农作物?(不是)

  (展示)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

  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提问)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因为,就是在种植区内,各地的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作物种植的次数都不相同。尤其我国南北方之间,这种差异最显著。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 制

  北 方

  南 方

  (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才种植它们;但每一种农作物人们需要的数量并不一样多,那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类作物?(粮食作物)

  (提问)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请学生计算一下,我国12亿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粮食标准,每年需生产多少粮食才能满足需要?)

  (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图,请学生思考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4)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波动大。

  (小结)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历年都把努力增产粮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动)我们下面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请学生分析回答(提醒学生不要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得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视情况补充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说,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提问)谁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引导学生从种田的科学方法和自然条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粮基地。

  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灌溉便利),生产水平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用科学方法种田(种田的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地区就叫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图(课上做练习:先在投影图上请学生练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指,另一个学生答;然后,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在中国空白图上填注)。

  (提问)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呢?

  粮食生产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并且,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们干脆把我国的所有耕地都用来种粮食,这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就必须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3)抓紧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意义;

  (4)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其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初中地理教案【推荐】01-08

【荐】初中地理教案01-10

【热门】初中地理教案01-09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