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时间:2022-08-23 02:19:13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7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建议

  在 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建议

  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 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 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建议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

  1. 读:课本《波浪》景观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

  1.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世界洋流模式》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

  1.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 情感目标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提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

  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师: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耕种田,耕种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

  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平面升降;3.人的总称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宛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1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咱们来阅读一下《魏格纳与大陆飘逸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何?同学们都学过剪纸可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到各处观察,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窗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1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终身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结构。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之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罗巴洲与南北美洲逐步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平洋将来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师: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之前不在这里,而是在1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所有刚才咱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这给咱们以很大启迪,同学们前面讲的都很好。咱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吗?

  生:大陆为何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

  师:提的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质料,下节课咱们一起讨论,好吗?

  练习: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

  2、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在什么时候?

  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依据和验证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总结得出结论。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初中地理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本节正是侧重讲述了黄河对人类的功与过,突出了黄河水患的自然、人为原因及人类如何治理黄河,从而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

  学情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点,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在教材中适当增加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胜古迹等内容。注意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乡土地理知识”(身边的地理)。如在学习完本节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汉江的河流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泥沙的人为原因,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学生的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黄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黄河的基础;

  (2)、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黄河水患的关键,也是根治黄河措施提出的依据;

  (3)、根治黄河的措施是最终体现学习地理为人类服务的落脚点。都是本节的重点。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半球分界线;

  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

  (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

  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

  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过渡)我国不仅陆域广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之一.

  活动5.读课本P4第二段,完成课本活动题①、②并填空白图。教师适当补充领海、内海内容,说明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海洋大国。

  (三)众多的邻国

  (过渡)我国不但有辽阔的疆域,而且也有众多的邻国

  活动6. 读课本1-5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

  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3.在下图上填出我国的邻国。

  师生共同完成,说明我国邻国众多。

  三、课堂小结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最北——漠河以北何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疆域辽阔

  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说明对地理位置评价的一般方法。

  猜谜语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热情;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善于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我国领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检测效果。

  强化学生识图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方法 。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做《练习册》相关练习。

  *通过与小组伙伴交流测试题/或教师核对答案.给自己打分: 分。

  *本节课,在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方面,你给自己的评价等级是: (优/良/一般/差)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 本节课注重引导生抓本节课的重点来教学: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分别从巳至点、陆地面积、海洋面积、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等方面来分析);

  2、 注重突破难点:采用引导生看图识别的方式来学习,既培养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

  板书: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

  ②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回答: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

  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

  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老师做简单介绍。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 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树袋熊:与我国大熊猫相媲美。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很古老。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电脑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片。

  分段提问:

  1.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 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回答:

  1、6500万年前。

  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板书: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齐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

  学生齐答:9000种。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

  学生齐答:450种。

  老师提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

  学生齐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板书:种类繁多

  过渡:参观完悉尼动物园,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场。

  电脑展示:墨尔本《牧羊场》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讲述: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回答: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

  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非常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呢?

  学生:气候、地形适宜。草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电脑展示:展示《澳大利亚地形》空白图。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电脑展示:视频,补充大自流盆地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片。

  教师提问: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你又准备把你的牧场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综合地形和气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回答: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东南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有几种方式?

  学生:两种。一种粗放牧羊带,一种是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公司的经理的话,如果你们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麦的话,你觉得这些工业原料应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东南部和西南部。因为那里是羊毛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过渡:同学们,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吗?(学生看书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的1/45。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多少?(768万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

  学生结论: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老师:时间差不多,旅行快结束,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思维拓展:澳大利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学生回答:

  1.发展特色农业。

  2.农牧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 能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并能在图上指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海峡和内海

  2、 读图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3、 了解欧洲西部实际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4、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并分析原因,熟悉本区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各国经济发展概况、特点;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欧洲西部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我们地球上有这么一个地区,它的面积只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这个地区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大家猜一猜,这是哪个地理区域呢?

  一、 位置和范围、国家

  1、 展示“世界地图”,指出欧洲西部的范围:即欧洲的西半部。

  2、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说明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骤进行:

  (1) 欧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别濒临什么海或洋?

  (2) 欧洲西部的东面与什么大陆相连?这种三面临海,一面连陆的的分布可称作什么?

  (3) 欧洲西部最南端的纬度大约是多少?最北端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在五带中大部分处于什么温度带?

  (4) 学生小结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观察“欧洲西部图“,思考:欧洲西部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欧洲西部的气候和经济有什么影响?(讨论)

  4、 引导学生在“欧洲西部地形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和海湾及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

  5、 设问:欧洲西部各国,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多属于何种性质的国家?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 引导学生阅读P54图2-26,设问: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欧洲西部的经济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过渡)欧洲西部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2、 学生阅读P54文字,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发达的经济可以从工业、农业、发达的交通业等方面说明

  3、 一学生朗读P55“阅读”,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适当补充说明。(见教参P77)

  (过渡)欧洲西部发达的经济还可以从其繁荣的旅游业表现出来

  三、繁荣的旅游业

  学生自读,思考:

  1、 欧洲西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

  2、 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熟悉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

  3、 讨论:欧洲西部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4、 学生自读P56“阅读”,了解瑞士的自然风光和德国的啤酒节

  5、 完成P56活动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见基训、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

  2、 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天气与气候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

  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教师活动:举出身边的例子,提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

  教师活动:什么是气候,举出实例让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说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师活动: 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列表总结:区别: 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学生活动:练习: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 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那么,天气是怎样预测出来的呢?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活动:展示卫星云图。

  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处理,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

  (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

  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学生活动:试回答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

  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较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学生活动:试回答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

  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较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风级的表示方法: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

  (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

  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初中地理教案【推荐】01-08

【荐】初中地理教案01-10

【热门】初中地理教案01-09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