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24 07:10: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歌颂劳动创造;

  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

  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导人

  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动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四字词语。

  今天的课就跟这个词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多媒体提示: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

  ①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

  ②查工具书;

  ③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译文的畏难情绪。)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振奋人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得15个字和会写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只、张、篇、片”等量词。

  4、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会认得15个字和会写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季叶子变化 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孩子们,你们收到过请帖吗?

  2.今天,有人给我们发请帖来了,赶快去看看吧!

  3.师范读,生跟读,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娃娃,并借助拼音读一读。(规范圈字格式)

  3.再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教读。

  (2)自由认读。

  (3)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5.记忆生字。

  (1)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还没记住的字,可以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3)抽生组词,看谁组得多。(组词能力有限) 如何实施?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文中是谁发给我们的.请帖,他们要我们去干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随文理解“毛茸茸,圣洁”的意思。(圣洁的理解只有靠查字典,然后引导。)

  3.引导朗读。

  四、作业

  有感情地读儿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正确,工整地写10个生字。

  3.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 会正确,工整地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句子测读。

  3.比赛正式开始,请看题目。(出示“我会认”)

  (1)上节课的生字娃娃还认识吗?请一位小老师到台上来。

  (2)认识这些生字卡片上的词语吗?师移动卡片,多种形式抽查。

  4.自由朗读课文。

  5.小组读文,交流汇报。

  6.指名读,师指导朗读。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引导背诵课文

  1.现在进入决战阶段,“小能人展示台”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所喜欢的句子,如果愿意再背其他的,你就更了不起了。

  2.有感情地齐诵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出示“阅、篇、获、野”这四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1)口头组词,理解字意。

  (2)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空。

  (4)评议写字情况。

  3.举一反三学写其它的生字。

  四、拓展总结

  春天,秋天,冬天都给我们发来了请帖,想想,夏天会给我们送来什么请帖?会请我们去做什么?(说话练习强调句子的完整性和标点符号)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写一写。

  板书设计

  请帖

  春天 播种

  秋天 要我们去 收获

  冬天 阅读童话

  走进山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自主识字学词,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7个要求书写的生字。

  2、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是怎样战胜困难回到家里,并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

  学生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渐渐一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鸭子图片、头饰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朋友。(贴小鸭子图片)。小鸭子在森林里走啊走,不小心迷路了。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迷路的小鸭子怎样回家?(板书:回家)

  2、齐读课题:小鸭子回家

  3、出示挂图:请大家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可能会对小鸭子说什么话呢?(贴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这些小动物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与你讲的相同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老师昨天已经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你们有没有认真预习呢?会自己读课文了吗?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课文会自己读了吗?想不想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同桌哪个字不会读或读不好,请你帮帮他。

  谁来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从什么地方知道,找出来读一读。

  3、认读生字、新词,结合说话、理解训练。

  (1)课文会读了,如果我们把词宝宝从文中叫出来,你能不能认出它们呢?(出示词语)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愿意上来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比较难读,读的时候应注意一下?

  (2)小老师勇敢地站到台上教教大家,好吗?

  (3)老师也要来考考大家。(结合说说怎样记住丛、嘴等字,理解清楚、熟悉,用害怕造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课文中的生字同学们认得很棒,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现在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不过读完课文后告诉我你喜欢小鸭子吗,为什么?

  2、把描写小鸭子勇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3、学习第2自然段

  ①出示第2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二段。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渐渐的意思。

  师:天渐渐黑了,小鸭子很害怕,这里面渐渐可以换成哪一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④让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

  ⑤指导读好课文,体会小鸭子的勇敢,读出对小鸭子的敬佩之情

  a. 过渡:天渐渐黑了,小鸭子很害怕,但是小鸭子没有哭,你觉得小鸭子怎么样?(我觉得小鸭子很勇敢,很了不起)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句时,一定要读出小鸭子的勇敢,读出对小鸭子的敬佩之情。

  b. 自读

  c. 指名读

  d. 齐读

  4.学习第3、4、5、6段。

  ①过渡:小鸭子非常勇敢,它不哭也不叫,一心想找到自己的家,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它在森林里走啊,走啊,它遇到了谁呢?

  ②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插图读3----6自然段,小鸭子在路上遇到谁了?请你用笔画下来。

  ③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④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们先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读了课文,你们的朋友读得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那我们请这些了不起的同学起来合作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好吗?其他的`同学边听边看插图,想象它们是怎样送小鸭子回家的?

  ⑤师:你们喜欢蜜蜂、萤火虫、月亮吗?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出蜜蜂、萤火虫、月亮的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5、表演课文内容。

  过渡: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想不想表演课文的内容呢?好,每6个人为一组,一人演小鸭子,一人演萤火虫,一人演月亮,一人演鸭爸爸,一人演鸭妈妈。

  ①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

  ②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颁发最佳表演奖。

  6、学习第7段。

  ①.过渡:小鸭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家,找到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小鸭子是怎样感谢蜜蜂、萤火虫、月亮的?

  ②.齐读第7自然段。

  四.故事续编,拓展思维。

  师:小鸭子回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鸭妈妈会说什么,小鸭子会说什么?

  1.小组合作讨论。

  2.汇报。

  3、学习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4、小鸭子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因为它不哭不叫也不泄气,一心只想找到家,坚定地走下去。同学们,如果你迷路了,你回怎么办呢?指名说。

  五、学写字

  1、谁来给大家提个醒?比如说害字要注意书写时的哪一个部位?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并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师范写,学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