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9 05:23:43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导入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⑵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

  的探索能力和创新。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④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电脑出示)如下图:

  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数学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件出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具体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学生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烦,应该寻找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想。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肯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已有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就利用这个旧知,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

  (二)分层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初求面积,猜想方法。

  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在练习纸上,有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你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可以自己独立尝试,也可以同桌讨论进行。学生动手尝试。

  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设想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摆了15个,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画了1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4)因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比较学生的方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发现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发现用乘法计算的第2种方法与第4种的联系。观察第2种方法与第4种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

  (联系: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是3厘米,所以可以摆3行。所以第2种方法其实与第4种方法是相类似的。就是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简便。现在请你们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出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

  那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个问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先初步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不仅跟它的长和宽有关,而且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这个

  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想要去验证这个计算方法的急迫心情开始下面的活动。)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摆了一个信封,在每个信封里放了许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你自己动手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2)在拼长方形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

  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②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馈交流。

  (1)(指名学生反馈)现在谁愿意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

  (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观察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

  5、: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猜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力量。)

  6、寻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学生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电脑出示)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求出它的面积。

  (3)再把这个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长5分米、宽5分米(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计算面积。

  (4)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猜想,并利用迁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7、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都是用乘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同的是长方形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行了,其实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三、应用方法,巩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

  反馈交流。

  2、先估计书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积,再动手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

  3、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请你帮忙算算栏杆有多长?

  4、前两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请你们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26

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15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02-16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02-2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6篇)05-2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1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1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02-2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03-1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