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12 15:27:5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1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和语文园地六组成。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

  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只有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地点变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23、《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序地来描述的。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叙述小兴安岭四季的特点;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的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把课文读懂,在读的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二、本单元学习建议

  (一)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

  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快速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非常有特色。

  (二)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多的一段时可这样进行

  师:请同学们来看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总结:你发现了一种分述的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三)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包括课内扎实学语言、课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双向、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点滴可取之处。然后在小组内评选出活动的“最佳导游”“最佳解说员”“最佳游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我的发现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了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

  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要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句,与同学交流。

  读读记记

  教学“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对词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二组是“不??不??”的形式。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口头的扩展练习,如,“明明白白”“葱葱茏茏”“又肥又厚”“不言不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

  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地图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21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天门中断楚江开” 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 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 的立脚点是“日边来” 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五、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课文中的两首古诗,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

  情。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四、教具准备 课件、地图、图片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准备中国疆域图,西沙群岛的图片、录像资料。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如,关于西沙群岛鱼类、鸟类的数据资料。

  2.教学本课时首先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3.课文有两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了思考的问题。一处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处是在课文的末尾,提出“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课文中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教师不要困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以这些问题为凭借,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指导背诵,要以理解为基础。

  5.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这是一个演绎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概念到课文中去寻找具体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不要求多求全,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多说一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少说一点。这道题的重点部分是在第二至六自然段。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来谈。此外,老师还可以从这道题中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把习作写具体,提高习作能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

  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收集资料、地图、图片等

  五、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时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2.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物产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的结构、写法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适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以自定段落,自选学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

  3.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

  4.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背诵方式和段落练习背诵,可以想象情景背诵,可以抓住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背诵,还可以看着插图背诵。

  5.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一、教材分析:

  《香港,璀璨的明珠》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向我们展示的是现代都市风采,让人们感受到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璀璨”这一题材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第一自然段先是对香港一些基本情况的概述;第二到五自然段分别围绕“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具体介绍香港的繁荣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紧扣课题、画龙点睛,赞颂了香港 “真是我们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作为略读课文,本课另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运用前面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不应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四、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2、课件

  语文园地六

  一、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在小组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二、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三、我的发现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四、日积月累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了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要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对词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

  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因“宽带网”布置的任务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

  [学习目标]

  1.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上有不同的意思,认识到词的意思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积累有一定结构规律的词语和优美的古诗句,交流宽带网信息。

  2.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区分字义,交流资料信息。

  3.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富饶。

  教学设计

  21《古诗两首》

  课型 古诗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苏轼吗?谁来背背他们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两位诗人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们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二)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2、多媒体出示课文。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品读体验

  学习《望天门山》

  1、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师指导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2、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3、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巩固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21、古诗二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 中断 水光潋滟 晴

  碧水 回 山色空蒙 雨

  青山 相对出 西湖 西子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2、初读课文

  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二、合作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体验

  1、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

  b.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a.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b.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b.海水真美呀!说说看,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c.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探究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四、(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服料。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师总结全文: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巩固延伸

  1、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2、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

  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分述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总述 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情境导入: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3、初读感悟: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再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二、合作交流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2、重点指导难读的字。抽chōu 浸jìn 缕lǔ 软ruǎn

  3、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4、说说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品读体验

  1、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学生说喜欢的原因,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画面。体验“抽出”的过程。边读边想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2、多媒体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教师引导: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学生朗读体验,感悟“封”字用得真好。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夏天的画面。学生再次感受夏日小兴安岭的美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朗读交流,多媒体出示: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学生读课文,想像秋天的画面,演示“落叶在林间飞舞”的情景。

  学生再次朗读,加深感悟。

  4、多媒体出示: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看着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师:你能把自己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大家评价。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突出“积满”“又松又软”“舔着又肥又厚的脚掌。”

  播放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朗读,深入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巩固延伸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

  2、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色,仔细观察,再写一写。

  板书设计

  美 大

  丽 春 抽出新枝 小溪淙淙 花

  的 夏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园

  小 秋 叶子飘落 果实累累 大

  兴 冬 树上积雪 物产丰富 宝

  安 库

  岭

  语文园地 六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照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三、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四、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五、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一、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二、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四、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 ABAC式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在课前搜集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或诗文,谁愿意来朗诵一下?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结合预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八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涔涔、潸潸、罢了、蒸融、挪移、跨过。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4、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复: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五、欣赏与小结

  1、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2、由此,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知识目标:

  1、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标: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教师:西雅图是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7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5、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认读。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闪闪发光

  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

  三、精读课文“神圣”部分。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过渡语:印第安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

  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过渡语: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了什么。

  (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过渡语:同学们,就是这样美好的家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他们印第安人却永远就要与之分别了。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3、对比阅读: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把他们去掉,好不好?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4、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5、练习读出感情。

  6、教师引读:在印第安人的眼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难忘的。沙滩美不美?嗡嗡鸣叫的昆虫美吗?他们永远都看不到了。离别之际,他们心中有万分的不舍,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

  7、齐读。

  8、想象:在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四、精读“善待”部分。

  1、过渡语:西雅图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气、动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想,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平时也轻言放弃吗?在什么情况下才放弃?你放弃一件事时,是什么心情?

  5、引读,是呀!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

  6、他们仅仅是要求善待这三种吗?还有什么?

  7、教师小结:他们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乐朗读: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无奈,带着万分的不舍,带着真诚的叮嘱,配上音乐,再去读读西雅图的话,齐读——————————。

  五、结尾部分。

  1、过渡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

  (一)“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并好好读读,体会感情。

  3、教师补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华。

  1、过渡语: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真应该热爱这片热土。

  2、不少的作家、诗人,也写出了不少热爱土地的诗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艾青的一首诗。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3、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4、交流,读一读。

  七、激情总结。

  1、同学们,西雅图说土地是神圣的,仅仅指的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吗?(不是)齐说: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护大地吧!

  八、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整天、追打、贪玩、应该、海岸、奔跑、建造、机器”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建、注意笔顺。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4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

  2、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强调字音——数、应整奔;字形一懂、建、奔、器;朗读指导第2、3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黑板。(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的两句活。)

  3、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的生字。

  3、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小朋友,你可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电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发电厂(站)怎么发电呢?有的是用江河里的水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出示幻灯)你看这些海浪多象一个一个可爱的娃娃!(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浪”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3)通读课文,思考:浪娃娃是谁的'孩子?他们原来怎样?后来怎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

  重点正音:“数”、“追”是翘舌音;“应”是后鼻音;“建”“贪”是前鼻韵母;数

  重点分析字形:

  建:左下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建之旁,不要“走字儿”

  懂:左右结构,

  贪:分析字型完成课后练习1

  器:上中下结构,构字部件可分为“口和犬”

  (3)指名分段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浪娃娃是谁)

  (3)齐读第2句话,出示句字读一读,再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很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该怎样读?

  (4)第2句话除了写浪娃娃很多,还写了什么?

  出示词语“贪玩”,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个词语看出浪娃娃贪玩?(板书:整天)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和很爱玩。

  浪娃娃整天灾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逐着玩。

  (用红色的比在“整天、追来跑去、追打着玩”下面加点,指导朗读,体会浪娃娃非常爱玩,就是贪玩。)

  5、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浪娃娃怎样地贪玩。

  6、巩固字词

  7、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懂、建、器

  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4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卡片认读,完成课堂作业2看拼音写词语。

  2、齐读课文第1段,说说浪娃娃是怎样一个孩子?

  3、练一练,(口头指名说)

  (1)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2)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3)海面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自己照样子说句子。

  (花园里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

  (公园里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完成课后练习3

  4、讲读课2、3、4段。

  (1)讲读第2段:

  指名读这一段,思考:海妈妈讲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海妈妈是怎样教育浪娃娃的?(贪玩不好,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事。)

  (板书:学做好事)

  (2)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亲切,速度稍慢,加点的字读得强调一些)

  出示: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指名读,齐读)

  5、讲读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段,思考: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样做的?

  (2)出示投影片,图文结合。

  ①理解“海岸’、“奔跑’。

  ②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出示句子,想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读得高兴,速度略快)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来啦!我们学做好事来啦!”

  (”哗哗”是流水声,这里是浪娃娃欢快的喊声。教师范读句子,指名读,齐读,把”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6、讲读第4段。

  (1)学生自由读第4段,思考:

  ①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板书:科学家)

  ②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板书:建造发电站)

  ③浪娃娃怎样为人做好事?(板书:推动机器发电)出示幻灯:理解“推动”、“机器”(指发电机)

  (2)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3)齐读这一段。

  5、朗读全文。

  6、作业:

  (1)扩词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字词

  2、有感情地钥读课文。

  (1)跟课文录音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介绍。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站是用人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4、作业指导:课堂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

  教学中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自己母校的赞颂之情。

  引导学生对在母校五年来的生活的回忆,寻找成长的足迹并且会用信息技术来交流汇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出示媒体图片,听录音:听一听作者看到了什么,回忆起了什么?

  学生活动: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划找句子,体会感情。

  2、小组交流。

  媒体出示:(根据作者的回忆顺序出示图片)边看边读。

  归纳写作顺序:课文是按地点转变的顺序安排内容的。

  体会人物感情:重回母校的感慨,触景生情,留恋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

  二、延伸学习,激发情感

  师:我们也将和生活五年的母校分别,你们有什么特别美好的回忆吗?老师在课前请大家到校园里找一找,看一看,今天有同学愿意来交流吗?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制作做好的幻灯片进行交流,回忆学校的.学习生活。

  三、触景生情,指导写作

  1、媒体出示:课文的写作方法。

  2、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的镜头出示要求:选择其中几个镜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抒发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的大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许多同学都喜欢背诵古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2.解题。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看图、读诗

  1.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图上都有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图意吗?

  2.读诗。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读诗,一边看图理解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花满蹊、留连、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一下。

  2.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诗意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说出诗的大概意思即可,给以适当鼓励、评价)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留恋不舍,时时戏耍飞舞,可爱的黄莺在花间不断地欢唱。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1.带着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来朗诵这首诗。

  2.背诵这首诗。

  (六)扩展

  1.自学、讨论杜甫的另一诗《绝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交流(如果喜欢,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齐背《江畔独步寻花》。

  2.分层次让单个学生背诵。

  (二)谈话导入第二首诗《菊花》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菊花元稹)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②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

  (四)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五)有感情地朗诵《菊发》并背诵

  带着对菊花赞赏的感情朗诵。

  (六)把两首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七)总结

  (八)课堂练习

  1.理解词语。

  江畔: 蹊: 留连: 恰恰: 秋丛:

  2.理解诗句的意思: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3.默写两首古诗。

  (九)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杜甫 元稹

  黄四娘家/花/满蹊,秋丛绕舍/似/陶家,

  千朵万朵/压/技低。遍绕篱边/日/渐斜。

  留连戏蝶/时时/舞,不是花中/偏/爱菊,

  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花开尽/更/无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选词填空、气象谚语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文字的内涵与底蕴。

  2、知道周记是怎样写的.,要写些什么内容,培养能力。

  3、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形近字组词,气象谚语的理解。

  2、口语训练。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幻灯(形近字)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3、举例子。

  4、巩固。

  二、选词填空。

  1、指名读“安静、宁静、平静”

  2、区分三个词的不同。

  3、讨论具体做法:(略)

  4、幻灯补充练习。

  三、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滩似雪堆。

  2、熟读成诵。

  3、抽查背诵情况。

  4、出示四句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东虹日出西虹雨。

  5、朗读成诵。并交流意思。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所学

  2、收集气象谚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

  二、阅读平台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学习这则周记。

  2、反馈学习情况:这周记写了什么事情?

  3、那么,现在你知道周记该怎么写了吧?

  把一周内哪些重要的和有趣的事记下来。写周记要先写上哪一月哪一周。

  4、自己体会写法。

  三、语文大课堂——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小组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3、开展宣传活动。

  4、交流看法。

  5、练笔。

  四、作业

  1、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

  2、活动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绒(róng)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诗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