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24 23:26:5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汇总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

  《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二、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三、说学生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四、教学目标: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五、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六、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东施效颦》的动画片。

  2、谁能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谁能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庄子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颦 pin 皱眉 挈qie 带领 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走:跑 亦:也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两人合作学习,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老师范读,交给学生读课文方法)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画。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美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3、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丑陋无比 、丑人多作怪)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用词概况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考察学生词语积累)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同是皱眉捧心,为何一美一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

  3、你是怎么看待东施的?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学生也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的道理) 小结;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是自然之美,而东施是刻意造作,模仿别人。可见本身的美,是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美。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试着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五、看课文幻灯片,看完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通过演一演,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六 拓展训练

  东施是模仿西施为何招来众人的笑话,以后她该怎么办?请你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让学生关注生活)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希望这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可以有助于您备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道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2、播放课件:德国风光片。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是呀,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进一步感受德国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师述: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所作。

  3、谁来读读课题?脑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自己的花为什么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以此为题)

  二、初读感知

  1、问题提得不错。翻开书,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短小精美,咱们一起接力读读课文吧。(指名分节读文)

  示词卡: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是怎样笑?

  评议,正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二生答)

  三、朗读感悟

  1、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到文中找到语句说一说)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读一读。(指答)

  3、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咱们也在下面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

  你读出了什么?(花多)从哪读出来的?(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花团锦簇) 生边说师边点击词语变红。

  应接不暇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一路风景优美,看都看不过来。现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来。)

  还有谁从哪读出了什么?

  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花多的这种感受带给大家。

  他读出了花多,你读出了什么?(花美)从哪读出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说明什么?(颜色多、鲜艳)

  示课件: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示词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如没读好)再读一遍,想着词的意思,想着画面读。

  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走过任何应接不暇)三生读,齐读。

  能背吗?我们合作背一背:(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4、是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引读后一句)

  好一派奇丽的风光!

  5、可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德国人种花有什么奇特之处?(指答)

  你从哪知道的?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你们读出了什么?从哪读出来的?(1、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2、花栽窗外,花朝外开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母鸡卧着孵小鸡,一卧卧了许多天。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它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最后它终于破壳而出,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乎、母、鸡、地、站、空、高”7个字;认识“鸟字旁、提土旁、立字旁、穴宝盖、点横头”5个部首。学会使用ABB式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感受“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等词的意思。学会使用ABB式的词语。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自由讨论。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世界多美呀。齐读课题。(“世”是翘舌音,注意指导读准确。)

  3、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设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序号画出来。

  3、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4、读生字词正字音。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不能加字或漏字。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7、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的是哪个小动物的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没有注音的生字词。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3、指导书写“乎、母、鸡、地”4个字。学习2个新的偏旁。让学生先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看看发现了些什么,教师再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4、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题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让学生在校园里走走看看)刚才我们一起到大自然走了走,感觉怎么样呀?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啊,世界多美呀!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世界多美呀》。

  2、齐读课题。指导读题。还能读得更美吗?

  3、复习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领读词语。

  (2)打乱次序去拼音读词。

  (3)谁能用上这里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世界多美呀”是谁说的呢?(板画:小鸡)世—界—多—美—呀,小鸡是这么说的吗?世界到底怎么美呢?

  二、朗读感悟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指名说。

  (3)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指导读。

  (4)教师简单说说鸡蛋里是怎样孵化出小鸡的小知识。

  3、交流,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世界多美呀!”这句话你是在哪一自然段读到的?是谁说的?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小鸡在蛋壳里看到的世界是黄色的,现在看到这么美的世界,它心里会怎么样呀?谁能把小鸡的心情读出来?

  (3)读读说说:“世界多美呀”美在哪里?你又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

  4、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共几句话?分句读。

  (2)指读第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范读。

  (3)出示第二句话(红色字体标出:啄呀啄呀、小小的洞眼)。谁能猜出老师为什么要大家特别注意这些词?你从这些词想到什么?(小鸡力气小,啄起来很吃力,啄蛋壳的时间很长,不容易。)自由练习读,齐读。

  (4)出示第三句话。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是表示颜色的?

  (5)出示下面两句话,比较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呢?

  他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碧的。

  他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A.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哪一个是“蓝湛湛的天空”?(出示:淡蓝的天空图、深蓝的天空图)

  说话训练:还有什么景物也是蓝湛湛的?

  B.小朋友,你们看到这绿茵茵的树木,有什么感觉?

  C.(出示图:清澈见底的小河、绿而浑浊的小河)快看这两条小河,哪一条是碧澄澄的?为什么?

  口语训练:小鸡在洞眼里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色吗?在哪儿看到的?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我在看见。

  (6)多么快乐的小鸡呀!想不想分享小鸡的快乐?那我们来读一读,做一做。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余下的句子。

  “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小鸡——。它用力——,就把蛋壳儿——。它叽叽叽地——慢慢——。”

  (7)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小鸡说些什么?

  三、迁移说话

  小朋友,大自然的美,不是只有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其实它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还能发现更多的美吗?

  1、选词语填空,再小组交流。

  例: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

  红的()金的()黄的()

  嫩的()白的()亮的()

  2、师小结:大自然真美呀!我们不仅要爱护美,更要创造美,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站、空、高”3个字,学会3个部首。

  五、布置作业

  1、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把你喜欢的抄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2、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自己读读这些字。(不认识的字查查生字表)

  2、检查读,订正。

  3、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4、小组内互相读读问问。

  5、用卡片变顺序抽读。

  (二)、我会读

  1、介绍游戏方法:又快又准确地读出水果后面的词语,读对了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图。

  2、同桌练读,小组练读。

  3、做游戏,教师适时正音。(指名选读,小组选读,男女生分别选读)

  (三)、比比写写

  1、出示12张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在这12个字中,有六对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请6名学生分别上台找一找,把找到的字卡摆在一起。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3)全班交流。

  3、扩展训练: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4、指导书写。

  五、作业布置: 回家熟读课文,并尽量背诵。

  六、板书设计: 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七、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自由读,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2.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

  小结板书: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