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06-10 13:08:13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__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页到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拼组图形,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带给大家的生活美。

  重、难点与关键

  1、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用三角尺或教学挂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你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导入。

  3、大家学会的知识可真多。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时认真想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课

  1、认识组合图形。

  出示课本第92页的四幅图。

  认真观察这四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2页,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分法最简单?

  (1)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各自展示各种分法。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象: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2、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大家真了不起,知道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美丽组合图形,那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组合图形有多大,实际上是求什么?现在我们就来探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1)出示例题4(电子教材)

  (2)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时,让他们思考还有其他解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帮助。

  (3)学生汇报。

  解法一:5×5+5×2÷2解法二:(5+7)×2。5÷2×2

  =25+5 =12×2。5÷2×2

  =30(m2)= 30(m2)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小结: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由于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请同学们想想。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图形分解)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

  问:这块地是由哪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

  1、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展示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哪位同学表现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小结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

  五、布置作业

  这是我们学校将要开辟的一块草坪,如下图。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现在有两家公司联系,A公司说种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说种同样的草一共需要2500元。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4

  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 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安排自己星期日的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想和同学们一起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谁来说说你星期日做什么了?

  生:我在家里写作业、我去叔叔家玩了、我帮妈妈洗衣服了……

  新课

  调查统计活动

  师:同学们,星期日能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学会统计,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哪位同学想做一个小统计员。(找几位小统计员)

  生:(汇报)留在家里的.同学是8人,占全班人数的十一分之四,出去玩的同学有五人,占全班人数的二十二分之三。

  师:那还剩下一部分同学,那剩下的这部分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呢?

  生:把这两部分的人加在一起,再用全班人数减去这部分。

  师:能用全班人数去减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什么减呢?

  生:可以用“ 1 ”减去。

  师:为什么用“ 1 ”呢?

  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 1 ”。

  师:为什么把全班同学看做单位“ 1 ”呢?

  生:因为我们在全班同学里调查,调查出来的人数是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 1 ”。

  师:那怎么列出算式呢?

  生讨论列出算式。

  师:如何计算呢?

  生小组合作,找出算法,讨论发现了什么?

  师:从这两道题里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有一定顺序的,谁能说说。

  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巩固练习

  延伸结束

  师:我们在统计同学们星期日的安排时,有的同学星期日的时间安排的非常好,大家应学会安排星期日的时间,请同学们安排下你本周星期日的时间吧!

  生:做星期日时间的计划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1-1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9-05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2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2-09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13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01-1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01-19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