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31 09:01: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4交流:谁来告诉大家,通过默读课文,你又了解了哪些内容?板书:叶子脚的位置、样子怎样爬触墙生存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c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画?能指着图给大家介绍介绍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吗?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等。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一写。

  2、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会流于形式,学无所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细节描写、前后照应。

  3.明白在困难面前像顶碗少年那样拼博、不气馁、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新授:

  预习时同学们根据课题、根据文中人物、根据首尾段、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一个同学抓住文中感叹句,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场表演中顶碗少年到底和什么在拼博?(板书)

  1、带着问题我们边读边想,做好批注,等会我们交流。

  2、相机归纳:

  全班交流:

  ①找出描写碗的句子,体会难在自己高难度的动作。

  A要教学的句子: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他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B齐读思考:

  为什么反复强调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指名读说从打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自由读找出描写碗摇晃的句子,体会难度大。

  ②顶碗少年与高难度动作拼搏,他的困难仅仅来自于碗吗?(观众的压力)

  哪些描写观众的语句可以感受到压力?(找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和体会)

  读、议

  ③找描写少年神态的句子体会最大的困难来自他内心。

  歉疚、微笑——信心尚存

  不知所措

  ——自信全无

  镇静

  ——找回自信

  3、回归整体

  ①师述:他的压力这么大,他的表演关系到杂技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整个表演团的.声誉,关系到他的前途……。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最终取得成功,是什么让他成功的?

  a少年:挑战自我……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②这场表演让作者二十年来难以忘记。每每想起总有些激动,我们也有许多感悟。我们也从这三个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三、总结全文

  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记住了这位顶碗少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路上也应该像他那样……

  板书设计:

  碗 → 动作难

  顶碗少年:拼搏(困难) 观众→ 压力大

  少年→ 信心少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词串描绘的是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全课共有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总结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联系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和一个偏旁。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长长的暑假结束了,在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指名说后,教师总结过度到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引出新课,因为学生中有的在暑假里去过北京,见过天安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出示天安门图片:这就是天安门,美吗?我们书上就有一篇课文介绍了北京天安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初读:

  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借助书上的拼音边看图边读,读准字音,读正确词语。

  四、细读学习:

  1、再次出示天安门图片:谁能看图说一说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通过学生的具体描绘引出第一行词语的'教学。)

  师:你喜欢这里吗?

  出示词语:城楼红灯金水桥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反复读几遍。

  过渡: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许多重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2、出示词语:大典检阅海陆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出示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部分图片:这就是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各界群众。看,一队队雄壮威武的海陆空三军战士正从天安门前通过。看到这些,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再读词语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当时的大典盛况所知不多,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在朗读的时候才能读出感情来。)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我们中国真了不起,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不光老师这样想,所有的中国人都自豪极了。看,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

  出示焰火图片:这是什么?

  出示狂欢夜图片:人们的心情怎样?

  出示词语:礼炮焰火狂欢夜

  师: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试试。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试着把这三行词语连起来读读试试。

  通过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知道我们中国还叫什么吗?(华夏神州)过渡:老师现在的心情激动极了。我们的心情这么激动,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来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词语:神州腾飞中国龙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再读体会,升华感情:

  课文写得多好呀!我们连起来读读好不好?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味道。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先背过。

  (因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不会有困难。也能在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 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

  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yù) 无餍(yàn ) 醒豁(huò) 厚毳(cuì) 雾霭(ǎi) 溟濛(míng) 飒飒(sà) 祈祷(qídǎo) 层累(lěi) 蜿蜒(wānyán) 驰骋(chíchěng) 涛澜(lán)四隅(yú) 浮礁(jiāo) 海句力士(gōu) 无垠(yín)横亘(gèn) 消翳(yì)

  4、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5、 释题:

  本文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6、 再次品读课文,学生齐读。

  7、 互动学习:

  互动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

  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

  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

  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

  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

  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

  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

  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

  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

  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传神,精致。

  互动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

  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 ①②③④⑤⑥

  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

  互动3:本文作者除了对日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着重写了日出前的云海,结合“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说说几位作家对云海描写的`精妙之处。

  明确:见课本第8、9、11页

  海涅:比作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

  姚鼐:比作数十立的樗蒲。

  徐志摩:日出前:绵羊(温顺、恬静)

  日出后:兽形波澜(灵动、活泼、生机无限)

  互动4: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文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味文中节奏感强,意蕴丰富的句子。

  明确:见课后题“词语品味积累”。

  文章语言:1)新颖的搭配(生动、传神)

  2)根据字义临时造词(新鲜、典雅)

  互动5: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

  明确: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读者的惊异,以戏剧性的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刚开始漫不经心,懒洋洋,笔锋一转“果然”读者的情绪还没跟上“我不由得打声狂叫”引起读者的惊异的作者激动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惊人,很令人震撼,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为主导。

  刘白羽:1)描写角度新

  2)立意深远

  3)表现手法巧妙

  徐志摩:词藻华丽、立意新奇、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从文本到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的美好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的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字词积累

  熬 嫩芽 霎时 分歧 水波粼粼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

  关于“我”:

  1、文中“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关于我的母亲:

  1、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引导提问: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

  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1、“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2、“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3、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四)、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引导: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何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呢?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尊老爱幼。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蜡烛、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查字典……)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 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蜡烛、实物、)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在操场的阳光下做上几个动作,边做边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是不是和丁丁说的一样有趣?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读诗歌,进入情境随文识字。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会用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写诗、古诗、雨点、不要、过来、不给、当前、串门、我们、以后、成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雨中,感受青蛙的诗。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 )——逗号;

  水泡泡( )——句号;

  一串水珠( )——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4、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认识标点逗号、句号、省略号

  (1)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2)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6、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小雨沙沙,它现在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多么有趣的诗歌呀!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感受到了下雨的美好。

  (2)喜欢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兴趣。

  2、课堂练习:

  (1)换识字环境读文。

  写话作诗不能少。

  逗号好像小蝌蚪,

  句号好像水泡泡。

  省略号像什么?

  好像水珠串成串。

  我用它们来写诗,

  送给妈妈和老师,

  老师妈妈哈哈笑,

  夸我写作呱呱叫。

  (2)口头填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优质教案01-06

语文复习教案01-16

语文备课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