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05 09:00:24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预习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观察物体”。

  2、课堂预习。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习。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1、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也可能()。

  2、连一连。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预设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13页做一做,练习四1至3题。

  2、《配练》上的1至3题。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来自网!http://

  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标: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

  内容:课本p104例1的(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表格,教师板书学生整理后的表格。(边板书,边理解填表过程)

  鸡

  兔

  脚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脑子非常好,但是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并且有很多是单亲家庭,因此要想提高本班的整体数学成绩,还需要加强交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估算和估计实际问题的结果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3)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进行几何体与视图相互转换,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以及周角间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根据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简单的游戏。

  2、能力目标。

  (1)能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中看到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能通过两步计算或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计算后回答问题的习惯。

  (3)能找到生活中应用两点一条直线的例子和应用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媒体呈现的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5)能通过修改和重新设计游戏规则,实现游戏的公平。

  (6)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

  (7)在教师的组织下反思自己的学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

  (2)在学习过程中能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3)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3)班有学生34人,本班学生中优秀生有9人,中下生约7人左右,中等生占大部分。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但本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型新颖的问题,不懂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公顷与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

  4、数学思想方法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复习目的、意义:

  三、复习目的、意义:

  1、复习总目的: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本册教材总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一些有关面积单位的简单计算。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06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06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07-13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3-1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3-22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22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5篇04-16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选10篇)02-24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