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信息技术教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时间:2022-11-12 09:03:50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4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欢乐家庭总动员”的“活动3精彩文稿动起来”。

  本活动是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为多媒体作品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2个阶段:1)设置超链接;2)添加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此节课添加了一个“动作路径”动画效果的设置,操作起来也不难,教师只有稍加引导即可,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最后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正确合理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掌握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

  3、了解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超链接、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掌握增强幻灯片条理性、灵活性和观赏性的方法。

  2、通过对多媒体作品的评价,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评价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作品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设置母版上按钮的超链接

  2、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意识。

  难点: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示:展示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让学生比较此作品与同学上节课完成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作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按钮上添加了超级链接、设置了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上述设置,并对最终作品进行评价。(结合课本P129“剖析室”)

  二、任务驱动、展开活动

  说明: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此节任务,把教师课前准备的“欢乐家庭总动员、ppt”文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今天的操作。不要让学生在自己上节课编辑的文件基础上来完成本节任务。考虑到有些学生上节课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所以导致没有办法完成今天任务。

  1、设置超链接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0图4、3、1完成母版上按钮超链接的设置。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0“创新园”部分的操作。(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多种方法设置超链接,强调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结合课本P130“知识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动画效果

  (1)添加自定义动画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1步骤,完成图4、3、2中椭圆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结合课本P132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介绍设置动画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演示路径动画的操作步骤。

  任务驱动:参考教师操作方法及课本步骤完成课本P132图4、3、4中对象的自定义动画设置。教师评价、总结:教师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3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及课本P134“知识库”第1点,介绍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修改及删除的方法。

  (2)设置切换效果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3步骤,为第1、2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3“创新园”第1题。

  课堂小结

  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4“知识库”第2点,让学生理解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作用,另外区分“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是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同学们通过超链接的制作对幻灯有了更强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3

  《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掌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

  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掌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教学难点

  1、“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延时”模块的作用;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示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出发,直线前进,准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呢?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人了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分——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单流程图的组成,教师要一步步详细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4

  《机器人唱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的发声原理;

  ◆学习音乐模块的使用;

  ◆设计机器人唱歌程序;

  ◆了解多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器人发声装置:

  ◆了解音乐模块的使用方法;

  ◆编写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确定其成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发声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2.条件结构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3.音乐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唱歌程序的编辑与调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的发音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主板上的喇叭发声来实现的。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音乐模块,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演奏音乐等功能,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你想让机器人为你唱什么歌曲?通过老师下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让机器人演奏一段美妙的音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发声装置的讲解及安装,引入音乐模块(你喜欢唱什么歌曲?想不想让机器人给你唱一唱呢?要想听机器人给你唱歌很简单,学习音乐模块,然后设计程序就能实现了);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及平时积累,理解音乐模块中的各种定义(音高、音长、休止符等概念);

  3.布置学习任务:唱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以“雪绒花”为例。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试着去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唱歌机器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视窗”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11-0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5篇)11-1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5篇11-1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精选5篇11-1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7篇11-0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7篇)11-0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4篇)11-12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1-0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汇编7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