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11-16 10:15:09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题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读一读是个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你知道哪些规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事事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些规则,才保证了我们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谐之中,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哪几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随便投喂动物食品、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随便乱扔垃圾、插队抢座)

  2、小组合作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3、集体解决:界栏、满不在乎、快捷。

  4、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听写词语,互相评改。

  三、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1、师: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规则“明明白白”写着,可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个小节读读,再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心里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①随便投喂动物食品:怎么想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随意喂养动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绍自己朗读的经验,读读这个小节。

  ②翻越栏杆横穿马路:后果如何?

  ③随便乱扔垃圾:破环环境,不利于资源回收。

  ④插队抢座: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

  4、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那么,对照文中的规则,坦诚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确,哪些还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写诗歌,检测学习结

  1、师:正如《钓鱼的启示》中曾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生活中,还有许多发生在你自己或你身边人身上的不守规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作品展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让我们从遵守身边的一个个小规则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了让孩子小组合作解决难词,听写词语这一环节。课文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孩子逐节分析人物内心来进行教学,最后,在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基础上来仿写续编。

  这节课为学习高效课堂以来的一节自我过关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改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体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精炼,也富有启迪。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整个课堂不流畅,孩子的思维不是连贯的,因此课堂的气氛并不热烈。

  2、教师的引没有把握恰当,点拨不适时,总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总结。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过多,课前合作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汇报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讲主要内容。

  二、朗读感悟,交流探究

  1.探究第三段

  (1)体会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个自然段,并没有具体地写蟋蟀的住宅的情况,只是交代了作者为研究,才又“搜索”它们的巢穴的。这是为下文写蟋蟀住宅的内外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交代。)

  (2)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蟋蟀住宅的特点的?(内、外)

  (3)外部和内部各有什么特点?(外部:①向阳②隐蔽③干燥④有门⑤有平台;内部:①简朴②清洁③干燥④很卫生)

  (4)蟋蟀的住宅从内到外给你以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后归纳

  (温暖:朝着阳光;安全:草丛中隐藏、隧道弯弯曲曲、不碰门口半掩着的草丛;便于排水、干燥:堤岸;卫生:仔细耙扫门口、收拾平坦,墙壁光滑;简朴:没有什么布置。)

  (5)理解“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这是个泥人句。“当……时候”这个介词结构,专用表示时间,然后再写出这个时候,蟋蟀已经劳动结束,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实指它“叫”。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体会“主人有的是……平整”一句。(是说它很勤劳)

  (6)理解“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一句。(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2.探究第三段

  (1)分层:第一层(7):写建造的时间和怎样建造。

  第二层(8):工作速度快,不知疲倦。

  第三层(9):长时间修整。

  (2)感悟探究

  ①动工的时间如何?将第一句话用“当……时候”改写。(当十月来临,秋冬初寒的时候,蟋蟀就开始造房子了。)

  ②如何建造?说明什么?(说明它是使出全身的劲进行挖掘的)

  ③进展如何?累了怎么办?

  “我一连……不耐烦了”说明什么?(说明蟋蟀挖掘的时候很有耐心,不停地工作,能吃苦耐劳。)

  ④怎样修整?“即使……只要……还……”一句何意?(从秋天开始建造,到冬天还在整修,说明蟋蟀建造住宅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也就是开头说的“不肯随遇而安”]可见它住宅出名是靠它认真辛勤劳动得来的。)

  (3)小结: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①动工时间;②怎样挖掘;③不断修整。

  三、全文总结

  1.“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又是那样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让学生从这种明显的反差中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绝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中心:《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我们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写作手法: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样写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便于表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选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出名原因:唱歌 住宅

  住宅选择:慎重 不肯随遇而安

  外: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吃苦耐劳

  内: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时间:十月

  建宅过程 进展:快

  整修:长时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通过资料拓展,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为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了解李时珍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感知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老师简介李时珍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引导写好“珍、宿”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破败、断垣残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三、再读课文

  1、 学生再次读文,从文中找到一句能体现全文的句子。(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就更好了。(生读文)

  2、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特点读出他们的艰辛。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厚厚的蜘蛛网。”

  对比感悟: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旧的古寺。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

  学生交流,师点拨:(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

  引导理解环境的苦:理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3、 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前面课文,找原因。引出:

  “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哪个好,为什么?联系生活用“一心”说句话。“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4、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鸟儿都飞回到树林中,他们怎样?引导读句子,读出他们的焦急心情。

  小结:原来,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5、你认为当时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引导从“就”字,你读出“随便、毫不犹豫”)

  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吃的是一点点苦吗?从中你看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自学课文,思考: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下节课交流。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夜宿古寺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从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谈你对球王贝利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题目上面的“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四、感悟理解

  1、阅读理解: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五、以“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为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你知道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六、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拓展阅读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1.学习了该如何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大家都掌握方法了吗?我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为大家做个示范,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做示范?(指名上台)其他同学一起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做得对不对,如果有错误一起给他指出来。

  他做得怎样?(生评价)还有谁要来给大家做一下示范?

  2.下面同桌把自己的书拿到桌上,对你的同桌提出要求,让他选一本书,看看他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并且掌握了选择图书的方法。在课外,我们要逐步养成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学校的图书馆或在家长陪同下到新华书店自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

  六、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春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喜欢做些什么呢?

  2、谈话:是啊!春天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幸福,代表着希望,大家每天都在享受着春天。可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却饱受战乱之苦。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双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甚至失去了如花一般灿烂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对那些战火硝烟中的孩子们说一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3、板书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标上节号,纠正错音。

  2、字词质疑: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

  3、诗歌的哪几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

  (1-4)

  最后一节说了什么?(发出祈盼)

  三、品读第一部分,了解战争。

  1、作者描写了哪些地方?请快速默读课文1-4节,用圆圈圈出来。

  2、指名朗读1-4节

  3、自由读文,同桌讨论完成表格。

  4、简单描述,这些景物给大家什么感觉?

  5、是啊,原先的景象是多么美好呀!谁愿意来读一读。全班齐读诗句

  6、可是,现在这些景物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生回答(大海是怎样的?……)

  7、原先的景物是那样美好与宁静,而现在却是这样凄惨与荒凉,把这前后决然不同的.两种景物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8、从这些强烈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了什么?

  9、在每一节的末尾作者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现在明白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一切都是因为战争,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内心除了可惜之外,更多的是什么?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吗?个别读。谁能读得更愤怒些?齐读

  <<<12>>>

  10、(残酷的战争不仅破坏蔚蓝色的大海,还破坏了金黄色的沙漠、深蓝的夜空和绿茵茵的草地,你们愤怒吗?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请几个同学读这几句)

  11、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愤慨和抗议来朗读前4节。

  四、激情朗读第5节,体会感情。

  1、目睹战争带来的凄惨与荒凉后,我们特别渴望、特别祈盼什么?让我们有感情朗读第5节

  2、读了这节,你有哪些感受呢?

  3、有感情朗读:(引读)是啊!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齐读)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4、同学们,想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有什么?请模仿以上句式写一两句。

  例如:有一个家庭,温馨的家庭,

  不被轰鸣的大炮拆散!

  5、(多么美好的愿望呀!我们还希望战火中的孩子……)

  (齐读)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还和我们一样干什么?你说:和我们一样(

  6、同学们,这里有个省略号,你觉得省略了什么呢?

  7、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再次发出对和平的呼唤。高声朗读第5节。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板书: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2、你想对战火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3、小结: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因为战争的灾难,人们不再幸福,让我们一起祈盼,我们一起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吧!

  六、拓展延伸

  1、自由读《儿童和平条约》。

  2、读了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资料简介

  1 2。走月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3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月盘明亮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动人的旋律,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弋、翱”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机器人吗?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

  2.它们有什么作用?

  3、出示课题:神奇的机器人(出示机器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功能

  1、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一下。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

  先驱 游弋 大显身手 迹象 灌溉 披星戴月

  广阔 浩瀚 能歌善舞 翱翔 驰骋 才华横溢

  2)指名读

  3)初步了解词义,可查字典,可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

  4)齐读词语

  5)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

  出示板书

  茫茫宇宙 浩瀚的海洋 工矿 农村 社会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轻声朗读课文,文中介绍了哪些机器人,分别神奇在什么地方?

  交流。

  指名5人分别读2、3、4、5、6节,其他同学齐读1、7 节

  2、机器人有好几方面的功能,怪不得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结合课文来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1)学生从太空组、海洋组、工矿组、农村组、社会组中任选一组,自由读文2—6中任一节。

  2)说一说或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

  a机器人是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

  b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宝藏、()油龙、()黑匣,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说说所填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c机器人在工矿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d在农村,机器人()树木、()田地、()水果、()庄稼……成为第一代“铁农民”。(说说所填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e机器人走向社会,加入人群:

  四、知识能力的迁移

  机器人的功能可真多,假如机器人走进我们的校园,它会做什么事呢?请你想象一下。

  板书设计:

  宇宙

  海洋

  12 神奇的机器人 工矿

  农村

  社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爱护地球与人类生存的统一关系。联系课文内容,写写菲格雷特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说辞。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新授课文

  指名读第三段。

  (1)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点面结合介绍。面: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纷纷加人到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点:几十名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哀悼)。

  (2)总统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3)教师指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指导朗渎

  指名朗读课文。要用不同的感情去表现瀑布的今昔。

  1。巴西总统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3。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

  四、体会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五、启发想象

  1。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引导学生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等词语的反面去思考,比如:“咆哮而下”,这里的“咆哮”指水流的奔腾轰鸣,发出巨大的声音,如今已听不到这巨大的声音,水只是慢慢地有气无力地往下流淌)

  2。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提示: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游人会想起塞特凯达斯瀑布往日的雄伟景观和导致这界上流量的瀑布消失的原因)

  3。他们会说些什么?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后练习题4,作好写的思想准备。

  3。写一段活详细描述上述场面,要求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自由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路甬祥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自由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路甬祥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自己讲讲童话吧!

  二、交流步骤

  1、自己准备故事内容。

  2、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3、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交际例文:

  朱文佳:我要给同学们讲的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这样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虽然靠捕鱼为生,但也过得很快乐。忽然有一天,一条能满足他们任何愿望的金鱼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破盆变成了木盆、破房子变成了木房子、木房子变成了宫殿,渔妇变成了女皇。信守承诺的金鱼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就在老太婆痴心妄想地要做海上女霸王的时候,她的愿望不但没有被满足,反而失去了她曾经得到的一切。

  孙高奕:今天我要讲的是《格林童话》中的《老祖父和孙子》的故事。从前,有位老人,他的儿子、媳妇嫌他又老又脏,每天让他用破碗在房间的角落里吃饭。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他们四岁大的儿子在为他们准备和老人一样的破碗时,才猛然醒悟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此以后,他们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日子过得很快乐。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敬老人,从现在做起。

  4、自由组合,演优秀的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出最佳演员。

  5、制作小组的童话故事集,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书。

  2、办童话故事的墙报。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导入

  本次写作训练是编写童话,可以续编《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童话。选择续编童话的同学,一定要多读几遍《小木偶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再进行续编。选择自编童话的同学,可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

  1、写童话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次习作有两项内容,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个:

  (1)编写童话:根据《小木偶的故事》结尾,续编童话。

  (2)编写童话:自己构思一个童话故事,按照童话的写法,编写一篇童话。

  2、续编童话指导。

  (1)出示《小木偶的故事》最后两段话: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2)展开想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和课文中的遭遇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请联系这个童话的内容,从最后两句话展开想象。注意童话故事的特点: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包含做人的道理。题目自定,要吸引人。

  (3)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提示:想象要丰富,也要合理。想象奇特,夸张。

  3、编写童话指导。

  (1)选择自己最喜爱并熟悉的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

  (2)展开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

  (3)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自己一个人编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编写。在写之前,最好同桌或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试编一个,互相启发,确定写作内容。

  (4)同桌或小组交流,提示:编童话故事与记事作文一样,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习作交流与评定

  1、修改评价。

  (1)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复习童话写作的要求: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拟人手法;包含做人的道理。

  2、合作评改。

  (1)出示一至两篇例文,师生合作评改。

  (2)对照上述要求,阅读例文逐项评改,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生合作,边议边改,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修改童话。

  (4)同桌交流,互相评议。

  (5)自我评议,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6)修改习作,誊写成文。

  四、习作例文

  蝴蝶选美从前,有一个蝴蝶谷,里面住着许多美丽的蝴蝶。他们相亲相爱,幸福地生活着。

  一次,蝴蝶们决定举行一次选美比赛,每只蝴蝶都出去打扮自己。十天后,谁最美,谁就当蝴蝶王。

  蝴蝶们高兴地飞了出去,去打扮自己。一只蝴蝶飞到凤凰身上,翅膀印上了凤凰的花纹,成了一只美丽的凤凰蝶;一只蝴蝶飞到了孔雀身上,翅膀印上了孔雀的花纹,成了一只漂亮的孔雀蝶;还有一只蝴蝶飞到梅花鹿的身上,翅膀印上了梅花鹿花纹,成了一只俊俏的梅花蝶……

  一只小蝴蝶飞出去,刚来到一个出口,突然一位妇女的.尖叫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急忙过去一看,呀!一只金钱豹正叼着一个小男孩狂奔着,那男孩的妈妈哭着,喊着:“孩子,我的孩子……”小蝴蝶一惊,看到旁边有一丛刺玫瑰,便等金钱豹冲过来时,猛地把刺玫瑰一摇,一下子,金钱豹的眼睛被刺瞎了。他大吼一声,扔下男孩,逃跑了。

  男孩得救了,但他的伤势很重,必须用鱼鹰岩上的灵芝草才能治好。小蝴蝶二话没说,向鱼鹰岩飞去。他飞了三天三夜终于衔来了灵芝草,治好了男孩儿的伤,又帮助男孩的妈妈精心照料孩子。就这样,十天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选蝴蝶王的那天,小蝴蝶一点儿也没有打扮,身着旧衣来参加选美。男孩赶去把前因后果告诉了大家,最后大家一致选小蝴蝶为王。

  评析:小作者写了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心灵的美比外表的美更重要。只有心灵美的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全篇文笔优美,内容丰满,小蝴蝶豹口救人的情节,设计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的特点,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3、根据学生的讨论,揭示要点:

  (1)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妖魔鬼怪、鸟兽虫鱼。(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2)它们都有神奇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明确:这些生物本身是不会说话的,童话使它们能说话,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明确:这是童话的鲜明特点,也是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

  (4)童话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明确:说明童话不是没有目的乱编的,好的童话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

  4、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谁来将你最喜欢的童话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可自由发言)

  5、学生讲童话故事。同学听后评一评,怎样的童话最能吸引人?

  明确:想象夸张却合理,情节曲折却有意义,描写生动传神的童话最吸引人。

  二、日积月累

  1、幻想、夸张、拟人构成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着它,心也会随之飞扬。童话故事的形式有好多种,除了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外,还有许多用诗歌形式写的童话,叫童话诗。

  2、教师示范朗读或配乐朗诵《雨中的森林》。

  3、说说你听了这首诗的感觉。

  4、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展示台

  1、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加学习成果展。

  4、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说的那样,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青蛙击鼓跳舞,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小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人间。

  教后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几个栏目。课上我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体会了《雨中的树林》这篇优美的诗歌。这篇诗歌是结合本单元的童话这个特色展开的。这种诗歌,我觉得不适合提太多的问题,不能把这样美的诗歌肢解开来学习,而是应该重在感悟。学习这篇诗歌就应该品味“雨中树林”的神奇,让学生自己找神奇,并读出神奇、有趣的味道来。课外让同学们多阅读一些童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精心准备,练习讲一讲,或演一演;结合课堂学习,了解童话特点,为续编童话和自编童话做好准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上册教案01-17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5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1-27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7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25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2-1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8-1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