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18 10:15:34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体会月色下的美景。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月夜图。

  师:同学们,你们和亲人一起在月下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亲人在一起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一起交流分享下吧!

  2、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和亲人在月夜下散步发生的事情。

  1、师简单总结学生发言,引入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看看他们去了哪儿散步,有什么感受吧。(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1、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师订正读音。

  鹅卵俗跃穗镀埂烁

  2、师出示字词拼写音频,生观察笔顺、掌握结构,生再次齐读。

  3、多音字:载(zǎi zài)

  三、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量词及词语搭配,课后摘抄积累。(如:一块银毯,一塘新谷,明亮的月盘,古老的传说,月光闪闪的溪岸……)

  2、师出示本课词语并解释:坑坑洼洼、汩汩、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闪闪烁烁……

  3、师指导生对四字词语进行归类,并扩展积累。

  AABB式:坑坑洼洼、闪闪烁烁、郁郁苍苍、急急忙忙、蹦蹦跳跳

  ABCC式: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风尘仆仆、仪表堂堂、千里迢迢

  【教学设计】随堂积累,提高学习效率。

  四、整体感知

  1、生细读课文,想一想:

  (1)“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散步)

  (2)他们都去哪儿走月亮了?(村边小路、溪边、田埂)

  (3)他们走月亮时都看到哪些景色?(点仓山、溪水、鹅卵石、庄稼、果园……)

  2、生汇报,师指导订正。

  3、出示课件,生填空并齐读: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村边小道),走过(溪边),走过(田埂),走过(果园)……多么奇妙的夜晚啊!

  4、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交代事情背景。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个小孩和他妈妈一起走月亮,欣赏着鹅卵石,闻着果香,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去感知走月亮的美,感知作者的情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附:板书:

  潮来前

  观潮潮来时(时间顺序)

  潮过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潮来前远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1、观潮潮来时↓声如闷雷远处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潮过后近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具: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文本细读: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

  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1、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

  2、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你什么时候会很快乐?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

  1、谁给予了谁什么

  2、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自学指导2

  (1)保罗一共想错了几次,用三角符合标出第一次想错的段落;用叉号标出第二次想错的段落。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想错的段落,从哪里看出保罗想错了?他为什么会想错?(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3)自由地大声的读保罗第二次想错的段落,思考交流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从小男孩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4)想象他们三个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这个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四、自学检测

  1、保罗从小男孩的( )中觉得小男孩也想( ),没想到他竟然( ),从中看出小男孩一心想着( ),而不是( )。

  2、保罗面对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然发出了( )的邀请,是因为( )。

  3、从小男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 )的心灵和( )的性格。

  4、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把小弟弟抱上车是因为( )。

  五、指导朗读

  1、读出第一部分中小男孩羡慕、惊讶地神情。

  2、小男孩第二次的话应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六、小结过渡

  1、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结)

  2、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七、课堂训练

  填空题:

  保罗因为( )而感到难忘,小男孩因为( )感到难忘,小男孩的弟弟因为( )而感到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3、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巨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巨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评议

  二、探究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整理。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不懂的问题。

  3、师巡视,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形成问题组:

  什么是巨人?

  说说“当我们领到巨人的身份证,才有资格在时代的舞台上微笑”一句话的意思。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针对以上问题再次展开讨论,师指导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师评议、点拨

  6、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创新

  1、出示多媒体课件---古代人的生活情况和现代社会的高科技术,学生学生在对比中说一说科学的力量。

  2、未来社会将是怎样的?科学将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3、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用事实证明“能上银河摘星,可入龙宫寻宝,改天换地的‘盘古’传人,天天把新的神话创造”这句话。

  四、课堂小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⑴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⑵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归纳背诵的方法。)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恶念è,长念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念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念wù),为念wèi。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⑴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⑵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⑶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⑵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⑶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⑷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等资料,了解周围老师、亲人、同学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⑴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⑵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相片,回忆往事

  1、激趣导入。

  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的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大家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相片,让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说说相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拍照时发生的`事,再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自由组合,分小组展示相片。

  组内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相片。教师巡视,有意识地发现一些表现不同事情而又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⑴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第一次获奖;某位亲戚的开业典礼;堂兄、堂姐或表哥表姐的婚礼

  ⑵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某公园或大楼建成

  ⑶难忘的童年趣事:坐在碰碰车上;与小朋友抢洋娃娃;做有趣的小实验;某项小型比赛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二、讲述相片,拓展思路

  1、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展示。边展示边讲述,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2、组织评议。要求就讲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

  3、指导讲述思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相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说生动。如,相片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你曾经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行。

  4、再次分组交流,把有关相片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

  学生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起草习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导读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原文

  11月17日,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辽远的西伯利亚地带袭来的寒流,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簌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卫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下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扩展阅读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1)茫:mng

  辽阔,久远,模糊不清。

  (茫茫苍茫迷茫茫无头绪)

  (2)砖:zhuān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长方形或方形建筑材料。(砖头金砖瓷砖冰砖)

  (3)戍:sh

  “戈”部军队防守(某一地方)。(戍边戍守卫戍)

  (4)邦:bāng

  国。(故国安邦邻邦邦交)

  (5)凭:png

  (身体)靠着。(凭栏凭借文凭任凭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6)膀:bǎng

  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肩膀臂膀翅膀)

  (7)陡:dǒu

  坡度很大接近于垂直。(陡峭陡坡陡然陡直)

  (8)峭:qio

  山势高而陡。(陡峭料峭峭拔峭立峻峭)

  (9)智:zh

  见识;才识。(智慧智能智商智育智谋智勇双全)

  (10)慧:hu

  聪明。(智慧聪慧慧眼)

  (11)焕:hun

  光明;光亮。(容颜焕发青春焕发焕然一新)

  (12)敞:chǎng

  张开,打开。(敞开敞亮宽敞)

  2、正音字:

  嘉峪(y)关崇(chng)山峻岭蜿(wān)蜒(yn)瞭(lio)望屯(tn)兵金戈(gē)铁马五六匹(pǐ)马

  3、多音字:

  旋xun(盘旋)

  xun(旋风)

  供gōng(供求)

  gng(供品)

  单dān(孤单)

  shn(姓单)

  chn(单于)

  膀bǎng(肩膀)bng(吊膀子)pāng(膀肿)png(膀胱)

  4、区别字:

  茫()砖()邦()膀()陡()

  芒()转()帮()傍()徒()

  峭()捎()戊()智()焕()

  消()梢()戍()知()换()

  5、解词:

  蜿蜒盘旋——像蛇爬行时弯曲的样子。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屯兵——驻扎军队。

  堡垒——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配合。

  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在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战马。意指战争。也形容战士们的威武雄姿。

  浴血拼杀——浴:洗。这里指浑身浸满。全身是血,还依然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故国安邦——使国家安定巩固。

  容颜焕发——容貌、脸色光彩四射。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谁去过长城?讲讲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二、看图,初读课文。

  1、看到长城图,你想说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预习,学习生字。

  四、读文,理清思路。

  1、写了长城不但长而又壮观。

  2、写了长城高大坚固的建筑结构。

  3、写了作者对古代人民的赞叹。

  4、写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二、小组内分段学习。

  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请抓住有关词语来讲一讲。

  “像一条长龙”“飞过---”“穿过---”“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屹立在---”“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板书:雄伟壮观

  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走近看长城来看一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1、建筑材料。

  2、城墙顶上的样子。

  3、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

  4、城台的样子和作用。

  第三段:1、默读,体会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创举?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3、怎么读,更能表现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1)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2)评一评他人的朗读。

  第四段:齐读。这段是怎么赞美长城的。

  1、“一个伟大奇迹”

  2、“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3、“成了------迎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听写所学生字。

  二、读一读,积累词语。

  嘉峪关

  浩瀚

  屹立

  苍翠

  陡峭

  创举

  智慧

  瞭望

  山海关

  修筑

  堡垒

  戍边

  豪情

  遗产

  城砖

  凝结

  三、填一填。

  五洲四海、容颜焕发、油然而生、故国安邦、

  遥相呼应、高大坚固、波涛滚滚、崇山峻岭

  四、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通过两个句子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句子在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

  五、句子的研究。

  这三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概括。在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方法

  讲读法、感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收集与本课相关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

  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阅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

  抽生说学习任务(课件出示:学习任务)齐读学习任务

  2、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天山简介)

  3、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延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优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骑着马去天山看一看吧!

  4、请同学们同桌论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的字音,互相纠正字音。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发现哪些字需要重点识记?

  (二)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天山,你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相关的句子,也就是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课文简析:

  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李时珍以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字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

  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查阅资料:

  李时珍人物简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12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累”)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讲了什么。继续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部分生字。

  设计理念: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培养学生自学和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

  1、本课生字较多,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书写前注意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特点,通过组词练习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找有关介绍李时珍的资料或介绍他采药、编书的故事,并读一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读后问: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请你用自己的识记方法介绍。

  师指导生字: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如“较—郊、编—遍、纲—纲、尝—常、缺—决、载---栽、验---检”;“累”多音字的学习;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读书,并随时指导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思考:简要说说这课文写了什么?如何分部分?(分清层次、概括内容)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5、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练习读书,达到流利。

  第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设计理念:在理解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品质,读出体会。体现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

  紧扣课后习题1引导学生直接插入课文重点段落,学习理解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思考,找出原因并加简要批注:如“不全、不祥、有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这样一部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甚至有错误的药物书,会给医生看病带来怎样的后果?(生说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呀!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比较完善药物书。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完善”?

  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3)李时珍重新编写药物书,造福社会的信念是多么坚定!体会着把这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2、师: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读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知道?大家都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找到他所做的准备:积累经验、各地采药、访问有经验的人。他“不但在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个地去采药。”“不但……还”表示意思更进一步,重点在后半部分。这一用法引导学生通过重音读出体会即可。

  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他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读体会、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结合“不怕……不怕……走遍……好几天……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这些词,再说说体会、想像困难、读出体会中感受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

  (2)有感情地读读全段。

  3、师: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做好了写书的准备,回到老家开始写书。

  出示句子:(他整整花了27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

  让学生结合这些数字,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4、回顾全文,想一想:《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资料说。

  重点指导数字说明法: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作业

  1、课后:写出这课文的读后感。

  2、运用数字说明法介绍一种事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材简析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学法指导】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⑸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①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②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③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④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⑶比较句子: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太阳对自然、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3、背诵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太阳给予我们的无私的馈赠。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结合课后题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读通,并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2、板题、读题。(指导读出对太阳的问候之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检查读音。

  山巅铺满棕色寄托

  2、练习写“铺”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丢掉点。

  3、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同桌相互检查读文。

  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文中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8、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三、练习写字。

  1、练习写字。

  (教师提醒注意“善”字的写法。)

  2、学生自评、互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请父母评一评。

  2、找一找、读一读与太阳有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朗读感悟。

  如学习第2—6自然段。

  ①学生先交流读这几段的感受。

  ②自读第2—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③练读,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④指名读,读前大家提出朗读小建议。

  ⑤引读,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⑥男女生轮读这几段。

  5、质疑解疑。

  (结合课后题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阳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你能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来吗?

  2、拓展阅读(教师推介说明文《太阳》和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对比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摘抄好词好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7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5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1-27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8-1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1-07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8-28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