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2-11-26 17:21:20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案(汇编15篇)

初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

  2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总结(学生总结,归纳)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

  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七个思考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七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初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和功能观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2.基于有丝分裂的事实,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进行总结。

  3.在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够动手画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像。

  4.感受生命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特征。

  难点:区分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问:象与鼠个体大小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说是细胞大小,有的说是细胞数量的多少。)

  教师讲解:动物个体的大小大多取决于细胞个数的多少。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有怎样的特征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周期

  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提问: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细胞周期的概念?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提问:四幅图片显著的不同之处?

  (有的细胞的染色质绕成一团,有的染色体已经开始分离,有的则快要形成两个细胞。)

  展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图解,提问:各时期特点?小组讨论。

  (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接在着丝点的两侧,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开始向两极运动,使细胞中两极中各有一套染色体,两套染色体相同,且和亲代染色体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出现,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教师总结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巩固提高

  有丝分裂哪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级。)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课后尝试自己动手画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示。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3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利用与所学概念有关的实物材料,如蛇、龟、鳖的实物或挂图、鳄的模型请学生观察,并进行探索研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中对爬行类的感性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和启发,达到异中求同,归纳出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从而使学生对爬行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课时安排

  本节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蛇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的特点。

  2.了解其它爬行动物。

  3.掌握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4.了解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爬行动物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爬行动物特征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珍稀爬行动物的介绍,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蛇、龟、鳖的挂图或实物,蛇的浸制标本,扬子鳄模型(最好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两栖类已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由于生殖、发育等的特点,它们没有彻底摆脱水的环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出示蛇的浸制标本,并告诉学生以蛇为代表的爬行类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今天我们以蛇为代表来探讨爬行类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

  (一)蛇

  1.观察记录

  展示蛇的标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录像,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外部特征 身上有鳞,有各种花纹,舌头分叉,两端细,中间粗,腹部一节节。

  行走特点 身体紧挨着地,弯弯曲曲地爬行,一边爬,一边不时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事? 蛇会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会把人缠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动物;蛇怕人伤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丛等较隐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鲜美。

  2.引导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蛇的身体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怕冷吗?它如何过冬?教师提出与教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刚才观察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探讨。

  3.师生共同归纳

  ①角质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并起保护作用。②蛇终生用肺呼吸。③蛇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④蛇变温,所以冬天要冬眠。

  (二)龟、鳖、鳄

  展示龟、鳖的挂图或实物,鳄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进行相互交流,认识到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绍我国特产的珍稀爬行动物—扬子鳄,为了使扬子鳄繁衍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并获成功。最后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身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用肺呼吸,多数在陆上生活,而且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的环境,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

  (四)毒蛇与无毒蛇

  展示毒蛇与无毒蛇的挂图或投影,重点观察外形特征,并记录。

  毒蛇 无毒蛇

  外形特征 头呈三角形, 身体粗短, 尾骤细。 头椭圆形, 身体较长, 尾渐细。

  其它特征 有毒牙和毒腺 无毒牙和毒腺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并得出:有无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无毒蛇的本质区别。

  讨论:毒蛇咬伤后如何处理?

  学生阅读教学材料,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发表见解,教师适当补充。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益自身保护。

  简单介绍毒蛇养殖,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师简单小结。

初中生物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

  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学习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

  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学习

  活动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讨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

  结论: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xx时捕食:狮捕与班马

  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壁虎、北极熊

  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

  活动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5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植株的生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

  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艰辛与快乐,树立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

  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2.教学课件: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根尖的结构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贺知章《咏柳》诗歌,引出课题:展示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这个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引出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芽发育成的,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五、板书设计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2.伸长区的细胞增长,增加细胞体积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初中生物教案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选自《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讲述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体现了微观生物学知识。在学生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个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提供平台,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的四项要求:

  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②面向全体学生;

  ③倡导探究性学习;

  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主要原因;

  (2)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2、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数学方法探究细胞生长极限的问题;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归纳、推理、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规律。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让学生体验模型实验法对获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两个活动来研究“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的问题。

  难点: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中学生提出预测、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不能完全离开实物的支持,且以往学习中较少涉及到细胞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而且七年级学生对“细胞大小与外界物质扩散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设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用具

  教具形式: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实验材料:酚酞琼脂块、氢氧化钠溶液、毫米尺。

  使用方式:教师展示课件,指导学生用实验材料按活动二的目的要求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效果预测: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由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逐步过渡到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二)教法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做中求学,引导探究型学习)

  (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反馈法等)

  ①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两项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

  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所获得数据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处理,共同得出结论。

  ④课堂习题检测使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进行教学反馈。

  (三)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等)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解决问题。

  ①指导学生以“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②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

  ③指导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从而得出结论。

  (四)重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的落实方案: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引出问题“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较小的细胞与其物质代谢的关系。

  难点突破策略:教师逐步质疑和引导,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初中生物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 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初中生物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

  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强调“STS”教育思想,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尽可能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前进:

  实验方案指导着实验的进行并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方案,小组之间再互评,在教师的点拨下,最终设计出完善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探究目标逐步实现。

  2.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等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解决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钟)、难计数、易产生误差等。

  实验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认识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人们常说:酗酒有害健康,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开门见山的引入,体现了关注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环节,教师稍作引导,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完善实验方案环节,师生互动,强调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则等,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实施实验方案:

  选取实验材料环节,创建“材料自选超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体现学生开展实验的自主性。

  实施实验方案阶段:注重实验细节,力求使得实验更加科学、准确。

  ①使用凹玻片,确保酒精能够充分影响水蚤;

  ②针对学生在计数水蚤心率过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过快,难以准确计数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讨论。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打点计数法”,大大提高了计数水蚤心率的准确度。

  (四)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数据,师生互动,共同分析实验误差。同时,针对数据较多难以直接得出结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折线图,化繁为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得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准确、科学的实验结论。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语言较为平淡,不够柔和;学生的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等。

  总之,我的这堂实验课只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初中生物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 生物的录像。

  2.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3.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初中生物教案10

  步骤:1)将一个完整的猪肾置于解剖盘中,先观察肾的外形和颜色(外形似菜豆,内侧凹陷,红褐色),再用手捏捏(表面光滑,手感柔软),问一问气味。

  2)用户解剖针将肾纵切,观察内部结构。

  3)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通过上面对观察肾的结构实验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的哦。

初中生物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3、解释食物网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教学重点、难点:

  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食物链,我们做了个游戏 是有关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继续让学生将这些生物联系在一 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 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食物网

  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往往不止一条,学生通过连接会自己去发现这一点,那么这节课结合上节课的食物链,让学生接着连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出食物网。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复习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为,能量以日光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以植物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能量,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物质中的化学潜能形式贮存在系统中,或作为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或经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机体呼吸释放的热能自系统中丢失。

  总之,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 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 ,在流向肉食性动物。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

  阅读课文,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

  师:我们学习了食物网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在流向肉食性动物。另外,我们看到了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影响,这告诉人类,只有保护每一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阅读分析课本102页,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课本103页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食物链(网)受到人为的破坏,提出下面问题:

  生态系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 社会问题,具有社会 责任感。

初中生物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组成及作用,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通过动手探索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肾单位,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病人看病,医生有时会要求病人做尿常规化验。提问:这项检査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

  (泌尿系统)

  追问:泌尿系统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尿液在肾脏中是怎么形成的呢?进而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

  (1)观察肾脏的模型,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感知肾的颜色、性状、大小,肾脏中的什么结构起重要作用?

  (肾外形如蚕豆,紫红色,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观察肾单位结构图,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肾单位由什么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在黑板前板画并标注出各部位结构的名称。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囊壁和肾小管壁为单层细胞。)

  2、尿的形成

  过渡: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组织模拟活动:筛粮食

  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

  (用筛子筛去杂质。)

  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将含有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教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

  (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

  教师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

  (筛出去和捡回来。)

  (2)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提问:筛粮食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巩固提高

  尝试尿的形成的示意图并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物质被过滤出去了?原尿流经肾小管又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回来了呢?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

  (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观察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鸟捕食鱼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猫吃竹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鸟在呼吸-

  鱼用鳃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

  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

  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觉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菜豆的生长

  红狐的生长

  6.传和变异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胚胎初期细胞群

  一些单细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课后小结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课后习题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海葵B、恐龙蛋化石

  C、电动狗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大汗淋漓D、馒头上长“白毛”

  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长出蓬松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是由于( )

  A:应激性B:多样性

  C:变异性D:遗传性

  6、(20xx威海)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教学反思

  《认识生物》一课的实践,导入新课用时一分钟左右,然后进入自主学习阅读文本阶段。共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读三遍,少数学生只能读两遍多一点。然后做练习题。做练习题这个过程两班情况差不多。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仍然很陌生。对训练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从文本寻找。

  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作训练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恐龙化石为什么不是生物?学生能够回答出它不具备任何一种生命现象,没有一项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不能生长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说恐龙化石不是生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回答课后问题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它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时,班级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争论的焦点就是“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导”而不是讲,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明白“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和动植物的长大区别是溶岩的堆积,不是靠吸收营养物质长大。整堂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可以说效果远胜于原来的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教案14

  一、 教学目标: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 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1、 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 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 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

  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初一(5)班守纪律,调查生物最少19种,最多29种,证明每组都有认真调查的学生,学生积极性高,对老师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户外活动时纪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学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纪律不好,但调查到最多的生物种类有40种,最少的也有25种,证明该班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初中生物教案15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课前准备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学法

  小品表演、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欧洲战场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abo血型划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图),介绍abo血型。

  观察、思考利用模型辅助教学,既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又能较好地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四种血型及其划分的依据;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对抗关系

  ;③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输血原则)

  1、展示输血关系表。

  2、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输血原则。

  1、学生表演,分别扮演医生、病人、护士,给病人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导致不同的结果。

  2、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创设情景,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四、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1、第一组主题:献血,输血与传染病。

  2、第二组主题:无偿献血教育。

  3、第三组主题:明星怎样看待献血?

  4、第四组主题:广州市需血和献血情况调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无偿献血

  1、播放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影片。

  2、提出问题:同学们长大后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1、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2、进行思想汇报。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光荣性。

  六、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扩展知识,关注生命。

  七、总结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思考,回答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教案03-07

【推荐】初中生物教案02-01

初中生物教案及反思06-08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09-28

【精】初中生物教案12-11

初中生物教案【荐】12-12

【热门】初中生物教案12-10

初中生物教案【热门】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