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

时间:2022-11-28 08:38:29 七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2.学生学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出示投影1)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

  ①,②,③,④,⑤,⑥.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例2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

  ①;

  ②.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3.例3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思考:容易看到,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

  ①;

  ②;

  ③;

  ④.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与的区别;,.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

  (1)计算①;②③;④;⑤.

  (2)已知,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①;②.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八、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A.和B.和

  C.和D.和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B.

  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相反数

  B.当是负数时,必为正数

  C.与的值相等

  D.5的相反数与的倒数差大于-2.

  2.计算

  (1);

  (2).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118页3.(4)、(5);4.(6)、(7)、(8).

  (二)选做题:课本第119页B组1.

  十、板书设计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把记成,显示了乘方符号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探索的性质→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运算.

  2.难点:运算的符号法则.

  3.疑点:①乘方和幂的区别.

  ②与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类比,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概念,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记作,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记作,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四次方。

  师: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五次方。

  师:(为正整数)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次方。

  师:很好!把个相乘,记作,既简单又明确。

  【教法说明】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不断进行推广的,是由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是由计算正方体和体积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

  师:在小学对底数,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还可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生:还可取负数和零.例如:0×0×0记,(-2)×(-2)×(-2)×(-2)记作。

  非常好!对于中的,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板书)。

  【教法说明】对于的范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动脑参与,并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逐步说明可以取正数,可以取零,可以取负数,最后总结出可以取任意有理数。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中,取任意有理数,取正整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在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_;

  (2)在中,-2是__________,4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

  (3)在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4)5,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是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2)、(3)小题的区别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而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的相反数.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通过第(4)小题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师: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业说,我们已经学过几种运算?分别是什么?其运算结果叫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前后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然后举手回答。

  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五种运算,它们是: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结果:和、差、积、商、幂;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鼓励。

  【教法说明】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主动参与,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如何进行乘方运算?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相互讨论,并在练习本上举例.。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得出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2.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1.(1)2,(2),(3),(4)。

  2.(1),,,.

  (2)-2,,.

  3.(1)0,(2),(3),(4)。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三个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对错,并予以鼓励。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比较这三组题中,每组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边巡视边做适当提示.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师加入某一小组。

  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与,与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何联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

  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师: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

  生: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

  师:你能把上述结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吗?

  生:

  (1)当时,(为正整数);

  (2)当

  (3)当时,(为正整数);

  (4)(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为有理数).

  【教法说明】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3

  一、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

  2.等式的类型楷体五号

  (1)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能成立.如:数字算式 .

  (2)条件等式:只能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才能成立.方程 需要 才成立.

  (3)矛盾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能成立.如 , .

  注意:等式由代数式构成,但不是代数式.代数式没有等号.体五号

  3.等式的性质五号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 ,则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 ,则 , .

  注意:

  (1)在对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同时减,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不能漏掉某一边.

  (2)等式变形过程中,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以的数或整式必须相同.

  (3)在等式变形中,以下两个性质也经常用到:

  ①等式具有对称性,即:如果 ,那么 .

  ②等式具有传递性,即:如果 , ,那么 .黑体小四

  二、方程的相关概念黑体小四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注意:定义中含有两层含义,即:方程必定是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方程中必定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二者缺一不可.楷体五号

  2.方程的次和元 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称为方程的次,方程中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为元.楷体五号

  3.方程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楷体五号

  已知数:一般是具体的数值,如 中( 的系数是1,是已知数.但可以不说).5和0是已知数,如果方程中的已知数需要用字母表示的话,习惯上有等表示.

  未知数:是指要求的数,未知数通常用 、 、 等字母表示.如:关于 、 的方程 中, 、 、 是已知数, 、 是未知数.楷体五号

  4.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楷体五号

  5.解方程 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

  注意: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求得的结果,前者是求出这个结果的过程.

  6.方程解的检验楷体要验证某个数是不是一个方程的解,只需将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如果左、右两边数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黑体小四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小四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楷体五号

  2.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楷体五号

  标准形式: (其中 , , 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最简形式:方程 ( , , 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注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

  (2)方程 与方程 是不同的,方程 的解需要分类讨论完成.黑体小四

  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五号

  (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

  (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②不要丢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 的形式. 注意:字母和其指数不变.

  (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得到方程的解 . 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体五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有:整体思想、换元法、裂项、拆添项以及运用分式的恒等变形等.

  3.关于x的方程 ax b 解的情况 ⑴当a 0时,x ⑵当a ,b 0时,方程有无数多个解 ⑶当a 0,b 0时,方程无解

  练习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等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B.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C.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D.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1) ,则 ; (2) ,则 ;

  (3) ,则 ; (4) ,则 .

  练习2、方程的相关概念

  1.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方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⑦ ;⑧ ;⑨ .

  2.判断题.

  (1)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2)所有的等式一定是方程.

  (3) 是方程.

  (4) 不是方程.

  (5) 不是等式,因为 与 不是相等关系.

  (6) 是等式,也是方程.

  (7)“某数的3倍与6的差”的含义是 ,它是一个代数式,而不是方程.

  练习3、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1.在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1)3x+5=12; (2) + =5; (3)2x+y=3; (4)y2+5y-6=0; (5) =2.

  2.已知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 的值.

  3.已知方程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_

  4.已知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 .

  练习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与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根据方程解的具体数值来确定

  1.若关于x的方程 的解是 ,则代数式 的值是_________。

  2.若 是方程 的一个解,则 .

  3.某同学在解方程 ,把 处的数字看错了,解得 ,该同学把 看成了 .

  二)、根据方程解的个数情况来确定楷体五号

  1.关于 的方程 ,分别求 , 为何值时,原方程:

  (1)有唯一解;(2)有无数多解;(3)无解.

  2.已知关于 的方程 有无数多个解,那么 , .

  3.已知方程 有两个不同的解,试求 的值.

  三)、根据方程定解的情况来确定楷体五号

  1.若 , 为定值,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 ,无论 为何值时,它的解总是 ,求 和 的值.

  2.当 取符合 的任意数时,式子 的值都是一个定值,其中 ,求 , 的值.

  五号

  四)、根据方程整数解的情况来确定楷体五号

  1.已知 为整数,关于 的方程 的解为正整数,求 的值.

  2.已知关于 的方程 有整数解,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 =

  3.若方程 有一个正整数解,则 取的最小正数是多少?并求出相应方程的解.

  号

  五)、根据方程公共解的情况来确定

  1.若 和 是关于 的同解方程,则 的值是 .

  2.已知关于 的方程 ,和方程 有相同的解,求这个相同的解.

  3.已知关于 的方程 仅有正整数解,并且和关于 的方程 是同解方程.若 , ,求出这个方程可能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基本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解方程:(1) (2) - =1- (3)

  二)、分式中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楷体五号

  1.解方程:(1) (2)

  (3) (4)

  三)、含有多层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五号

  1.解方程:(1) (2) (3)

  四)、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解法

  1.解方程:(1) (2)

  (3) (4)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4x2n-5+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

  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

  3.当x=______时,代数式 x-1和 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x的 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5.在方程4x+3y=1中,用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A.0 B.1 C.-2 D.-

  10.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A.有一个解是6 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 D.有无数个解

  11.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

  A.a≠ ,b≠3 B.a= ,b=-3

  C.a≠ ,b=-3 D.a= ,b≠-3

  12.解方程 时,把分母化为整数,得。

  A、 B、 C、 D、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A.10分 B.15分 C.20分 D.30分

  14.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A.增加10% B.减少10% C.不增也不减 D.减少1%

  15.在梯形面积公式S= (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 )厘米.

  A.1 B.5 C.3 D.4

  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场.

  A.3 B.4 C.5 D.6

  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题每题7分,23,24题每题10分,共46分)

  19.解方程:2(x-3)+3(2x-1)=5(x+3)

  20.解方程:

  21.如图所示,在一块展示牌上整齐地贴着许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大小相同,卡片之间露出了三块正方形的空白,在图中用斜线标明.已知卡片的短边长度为10厘米,想要配三张图片来填补空白,需要配多大尺寸的图片.

  2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求这个三位数.

  23.据了解,火车票价按“ ”的方法来确定.已知A站至H站总里程数为1500千米,全程参考价为180元.下表是沿途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

  车站名 A B C D E F G H

  各站至H站

  里程数(米) 1500 1130 910 622 402 219 72 0

  例如:要确定从B站至E站火车票价,其票价为 =87.36≈87(元).

  (1)求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结果精确到1元).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车过两站后拿着车票问乘务员:“我快到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的票价是66元,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哪一站下的车(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24.某公园的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

  购票人数 1~50人 51~100人 100人以上

  票 价 5元 4.5元 4元

  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该公园,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

  (1)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多少钱?

  (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提示:本题应分情况讨论)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第五章教案3篇11-29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12-01

初一数学教案08-27

初一数学教案11-04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11-09

初一数学下册教案01-23

初一数学下教案12-04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02-01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