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时间:2022-12-01 14:33:32 八年级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地理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地理教案(集锦15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1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2.地区差异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3.黄土高原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

  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学生活动]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总结]

  略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话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

  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3]

  以“到底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作为辩题,进行辩论。在教室两边分别挂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风情的图片(各3~5张),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每组里均有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邻。辩论前几分钟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学生播放代表当地风情或歌曲录音,以营造一个虚拟的良好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辩论,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板书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经过的省区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八年级地理教案2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八年级地理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课时 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

  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所以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出示板书】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承转】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班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教师注意总结交通运输的定义及现代主要交通方式。(应让学生明确地铁、管道也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P87的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其说明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教师承转】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引导】读图4.1思考:①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②三阶段的发展说明了什么?③三个阶段,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怎样解决?

  【归纳小结】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展示投影】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分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联系实际从气候、交通、市场三个方面分析)

  2.指导学生做P88第二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对于第⑷题,每条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应是“再多修些公路”)

  【教师指导】联系实际请再举一些说明交通运输作用的例子。如:①沂水县城长安路改造工程竣工。②沂水县积极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③沂水县第一条铁路──胶新铁路已建成通车。④沂水热电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关键看学生能否联系实际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

  九、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不应太局限于教材,抓住课标要求,联系实际,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车时刻表和认识高速公路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四、教学难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本列车时刻表,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展示投影】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

  【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在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级单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1.举例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以京沪线为例归纳:⑴以起止点城市命名。⑵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⑶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⑷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如北疆线。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陇海线中的“海”指历史上连云港有“海州”之称)

  2.师生一起找的同时,在地图册P30图上或课本P91图上依次用彩笔描一下。

  3.注意总结铁路线交汇的城市。

  铁路线分布有何特点?图中哪一个城市还没有铁路线相连?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设计】1.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要用火车运往上海,应选择的最合适的铁路线依次是 、 、 。

  2.广州一批日用工业品要用火车运往昆明,应选择的合适铁路线依次是 、 、 。

  【学生活动】小组对照地图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每位同学对照地图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纸上,画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

  【学生活动】略。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指导】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

  【教师承转】铁路客运,列车时刻表对旅客显得很重要,请带来列车时刻表的同学解释它的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的疑问先让部分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其解答(如里程的算法、时间的'计算、小箭头表示的意义等),教师做最后总结。

  【教师承转】我们对铁路干线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公路与内河航线。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公路和内河航线”图

  【教师引导】1.公路线与内河航线分布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地形与气候知识回答)

  2.图中高速公路分布有何特点?请走过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它的特点与作用。(也可指导学生读“阅读材料”和图4.5)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航空运输图”和“中国主要海港和航海线”图

  【教师引导】主要航空线和航海线分布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综合以上几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资源分布与地形等方面思考)

  【展示投影】图4.4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教师引导】结合该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的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组选1~2名代表发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教师总结】我国的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西部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线少,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重在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是否形成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的空间分布概念。

  九、教学后记

  1.对于P89图4.4不能一开始就用,因为图太复杂,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应分解用。

  2.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3.注意对图4.6纠正错误。

  (第三课时)

  一、设计思想

  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交通枢纽的类型与特点;在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总结归纳选择运输方式的标准,最后通过制作旅行计划得到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实例练习和旅游线路计划的设计,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的了解,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三、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交通枢纽。2.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到旅行社收集几份旅行计划。

  教师:设计更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国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在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了交通运输枢纽。它为客运和货运发挥重要的作用。

  【出示板书】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教师引导】不同的交通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不同的交通枢纽。请同学们对照P89图4.4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对照图分析归纳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

  【教师引导】1.对照图说出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枢纽城市各位于哪些铁路的交汇处。

  2.分析武汉、青岛的地理位置,说明这两个交通枢纽各有何特点?

  【归纳总结】由此看出交通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单一的枢纽。

  【教师承转】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北京的情况。

  【教师指导】读图4.7看北京的交通枢纽有何特点?

  (人流、物流,有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可简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以“3”开头。)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读P96图4.10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运输方式运量运费运速

  铁路较大较低较快

  公路较小较高较快

  水路最大最低最慢

  航空最小最高最快

  【举例分析】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强化练习】

  1.新疆乌鲁木齐的李书记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李娜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3.送几百千克葡萄到市场出售。

  4.一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

  5.1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

  货运: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教育。)

  【学以致用】设计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课堂小结:

  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最重要的郊外通运输铁路线的名称、分布、铁路枢纽,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及选择方式。

  课堂练习

  写出刘要的铁路枢纽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1、五纵铁路

  2、三横铁路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1、主要的铁路本枢纽

  2、铁路枢纽经过的铁路线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2、怎样选择交通运输

  作业

  必作题

  绘五纵三横铁路

  选作题

  制作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八、评价建议

  确定交通枢纽的类型和特点关键要看它的位置和在此交织的交通运输线;评价学生是否学会选择运输方式时,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理解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九、教学后记

  把“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放在一起学习,既有利于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又促进了“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标题的学习;P95的2题处理,放在本节学完后,效果更好;城市和交通运输线的位置关系有时决定着学生是否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八年级地理教案4

  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课文通过图片以及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这些都是中国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本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爱我中华”MTV,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学习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5、中华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释疑解惑

  1、中华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

  3、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课堂体验

八年级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3)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八年级地理教案6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八年级地理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

  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八年级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农 业在全国的地位,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其分布。

  2、分析山东农 产品丰富的原因。

  3、知道山东主要的工 业部门和分布地区,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差异。

  4、了解山东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主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山东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演示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介绍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家乡的主要产业和文化资源。

  展示山地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学生活动:分 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产,通过阅读农产品分布图,找出山东主要的农产品和分布地区,讨论其分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

  总结讲述:山东的农产值多年居全国首位,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粮食集中 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有寿光、苍山和章丘等。

  板书:一、农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引申:山东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回忆前面内容,讨论山东的气候,地形和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得出答案

  展示海尔、浪潮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指导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找出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

  (2)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东著名品牌所在地。

  (4)结合1 02页活动,完成相关题目。

  重点讲解: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多种工业部门居全国第一位,如黄金、水泥、家电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胶济、京沪线沿线地区。鲁西北和西南地区工业较少。

  板书:二、工业产 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 、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展示山东著名旅游资源和孔子的图片。

  讲解: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之乡,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诞生地。其中齐文化 以淄博为主,鲁文化以曲阜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102页,了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和区别。

  (2)观察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乡。

  板书: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 海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主 要的工农业和发展和分布,了解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农 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二、工业产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海滨。

  教学反思:

  第4课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 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xx年)

  学生活动:(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 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 生活动:(1 )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 展的重点是 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 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 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 异,知道了 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 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业日趋合理;(3)掌握我国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列表对比来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分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我国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

  提问:你知道下列几幅图片描述的是哪种生产活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幅图是煤炭工业,第二幅图是石油工业,第三幅图是钢铁工业,第四幅图是纺织工业。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提问:工业和农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明确: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不仅给人们提供生存保障,还给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明确:工业可以分为两大类: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部门)

  判断下列工业部门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学生回答)食品、机械、纺织、造船、服装、冶金

  明确:食品、纺织、服装属于轻工业;机械、造船、冶金属于重工业(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

  提问:从78年到11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电;可以得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比如:彩电、冰箱等。

  提问:从旧中国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布局情况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明确:

  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新中国:加强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作用;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展示图片:拆除污染严重的工厂和新建工业园区(三)中国工业的分布

  重工业——能源分布(煤炭工业)展示“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出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和西山;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安徽的淮北、淮南;陕北和内蒙古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等

  明确: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处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已建成特大型煤炭工业基地。

  展示“山西省煤田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到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展示“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到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长庆、胜利、中原、华北、克拉玛依、塔中、塔北、玉门等

  明确: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大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重工业——钢铁工业分布展示“我国钢铁工业分布图”

  提问: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有何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明确:

  东部沿海地区: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中部地区: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西部地区:包头、攀枝花等出示图表:

  分析:

  为什么中国一边在大量生产石油和铁矿石,一边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和铁矿石?(学生分析回答)明确: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时期,人口众多,对石油、铁矿石存在大量需求,虽然我国石油年产量位居世界第4,达2亿吨,但仍不及我国每年石油用量的一半;中国铁矿石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贫铁矿,因此需要进口。

  讨论:

  阅读P96材料,说一说,首钢为什么要搬迁?首钢搬迁至曹妃甸新址对其转型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首钢长期以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北京市带来了不少困扰,如:环境污染、耗水量大、温室气体排放等。

  曹妃甸交通便利,方便原料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印度等)运输,从而节省运输成本。曹妃甸发展壮大,成为一大钢铁基地;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北京地区的环境,减低躁声污染、空气污染。促进产业优化配置,使北京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播放视频:曹妃甸京唐钢铁

  拓展延伸:

  对比武汉和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提问:上海主要从哪里进口铁矿石?(学生回答)明确:上海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进口铁矿石。展示:三峡和小浪底发电站

  明确:水力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目前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7%左右。中国水力发电主要在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出示“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找出下列主要水电站,看看分别位于哪条河流及省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还了解了我国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水电业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练习

  1.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B)A.农业B.工业C.种植业D.钢铁工业2.下列属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是(C)

  A.植树造林B.天然气C.石油开采D.汽车运输

  3.我国下列工业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C)A.石油B.天然气C.钢铁D.飞机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分布变化的趋势是(D)A.日益集中在大城市B.集中在沿海地带C.沿海与内地差异大D.由沿海向内地发展5.有关我国煤炭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D)A.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B.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C.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D.中国每年大量进口煤炭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相对于原来的教材调整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调整了其分布的划分,重新定位了其区域位置。由原来的东部沿海、沿长江流域、沿黄河流域三大区域,调整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这样更贴近当前我国经济的区域划分,有利于对目前我国各区域经济状况加深了解。这些内容的调整,促使我们老师要适时把握当今社会的发展脉搏,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八年级地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 .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 .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难点

  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政治文化中心

  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并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选择的答案进行评价。

  板书:

  1、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过渡: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北京不仅今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个朝代的都城,特别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背景最早的城墙叫什么?先后有哪些王朝在北京建都?

  2.作为古都背景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3.根据你对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什么时间去北京旅游最好?

  播放MTV《北京欢迎你》活动:观看MTV,让学生写出从《北京欢迎你》的画面中观察到的能印证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将《北京欢迎你》分成四段播放,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边唱边观察MTV的画面,从中发现相关的文化景观。对各组观察的正确率,教师点评、总结,结合MTV里出现的京剧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唱几句。

  通过图片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

  近年来,参观背景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于这一现状,说说你的'看法。

  甲:提高门票价格

  乙:限制每天的门票数量

  丙: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作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我们从MTV《北京欢迎你》中也看到了她现代的一面,下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现代的北京。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39课文及图6.48,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

  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八年级地理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知道各类型的特征

  教师: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请同学们回答PPT上的问题。

  1.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识别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预设

  1.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图上的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张图,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上的吐鲁番。

  ——第三张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

  ——第四张图,全年高温,分旱雨(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大家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形成了不一样的温度带。

  教师:请大家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气温?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气候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自然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此外,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展示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大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教师:是的,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展示ppt上季风性质表格)。

  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展示广州、上海、北京气候特征图)请大家读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这三个城市所代表的'三种气候,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章节梳理归纳

  教师:下面我们来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 因素的影响?(学生:纬度)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 的影响(学生:海陆位置/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区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 (学生: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六、教学反思

  《气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重要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回顾、承接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又有拓展、延伸并进行综合应用的部分。本节的学习加强了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的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强调的纬度位置与温度带、海陆位置与降水、气候与季风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了,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养成过程。

  本节课的教案,我认为,要想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脑”。

八年级地理教案12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英才学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设计人:鹿艳华王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的位置特点、陆地面积、领土的四端点、大陆海岸线、陆上国界线、四大近海、两大内海及领海宽度、祖国的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名称与位置。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疆域的“广阔”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从海陆位置看,在洲的东部,洋的西岸;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在纬度(高、中、低),属于五带中的带;从半球位置看,既在半球(东、西),大部分又在半球(南、北)。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3-5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领土四端点:最北端(52.N多)

  最南端(4.N附近)

  最东端(135.E多)(东九区)东西共跨

  最西端(73.E附近)(东五区)个时区

  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与洲面积差不多相等,面积居世界第位。

  3、完成课本P4活动1、2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千米,我国从北到南所濒临的海依次是,它们都是洋的边缘海。海域上面积较大的岛有。和是我国的内海。我国领海宽度是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平方千米。

  二、合作共建:

  1、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描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明我国的'半球位置。

  (2)在图中描出地球五带的分界线,并说明无国的纬度位置。线横穿我国的南部,使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带,小部分位于带。我国南北跨纬度,气候差异,有利于生产。

  (3)我国位于大陆的东部,洋的西岸。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使我国东部充沛,水资源也比较。沿海港湾,便于发展事业,海陆交通。

  2、读地图册P1-2按一定顺序写出我国陆上邻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3、据地图,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我国疆域辽阔?

  三、系统总结:

  位置优越:(半球、纬度、海陆)

  总面积大

  中国的疆域:国土辽阔:东西宽(最东端、最西端、所跨经度、时区)

  南北长(最南端、最北端、所跨纬度、温度带)

  边界长:陆上疆界(长度、邻国)

  海岸线长(长度、海域、隔海相望的国家)

  四、诊断评价:

  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

  A、黑龙江省B、海南省C、台湾省D、上海市

  2、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黄海B、渤海、琼州海峡C、北部湾、南海D、东海、台湾海峡

  3、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东、西共跨()

  A、4个时区B、5个时区C、6个时区D、7个时区

  4、我国领海的宽度应是()

  A、200海里B、12海里C、30海里D、212海里

  5、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共有(),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共有()。

  A、15个B、14个C、6个D、8个

  6、我国最东端附近的学生早晨8点上课时,若按世界准时区计算,我国最西端附近的时间大约()

  A、3点钟B、4点钟C、5点钟D、6点钟

  7、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地势落差大D、东西跨度大

  8、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从经度来看,我国全属东经度;从纬度来看,我国全属低纬度

  D、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9、就海陆分布而言,我国属于()

  A、内陆国B、半岛国家C、海陆兼备之国D、岛国

  10、读“中国的邻国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岛屿:AB

  海峡:CD

  陆上邻国:EF

  (2)上海经济合作组织由六国组成: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请你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出六国的名字。

八年级地理教案1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工业,及工业生产,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类型。明白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国家独立、自主、现代化的保证。结合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通过本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工业分布特点:不能分析出分布的原因,沿线、沿海、沿江、沿河分布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便利的交通,再次体现交通运输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对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缺少综合的认识和分析,如:资源的分布对工业的影响,联系学习印度的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辽中南发展重工业的基础和有力条件。

  3识图能力有待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单一。学习上海的工业,尽管没有发展工业所相关的资源,但不能从社会需求、市场空间、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城市特点等优势方面分析。

  4联系生活实际,说己了解的家乡的一些工业,哪些是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他们的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对生活的作用等方面是否一样。

八年级地理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类型齐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③我国气温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④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多,流量大,属于外流区;西北部非季风区河流少,多内流河,属于内流区。东部地区河流南方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北方地区流量小,冬季有结冰期。

  ⑤我国东南部水资源丰富,西北部水资源匮乏。

  ⑥我国东部平原多耕地,种植业发达;西部高原多草地,畜牧业发达;东北和西南山区多林地,林业发达;南方多河湖的地区以及东部沿海渔业发达。

  ⑦我国北方树木冬季落叶,南方树木四季常绿;北部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植被越来越稀疏。

  ⑧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⑨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⑩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

  我国传统民居……;我国传统节日……;居民饮食……

  3.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活动: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够看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要素的分布甚至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是一种巧合还是有原因的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教师由简单到复杂示范1~2个实例。

  例1:

  例2:

  3.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预设学生例证如下。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平原多,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多高原山地,以畜牧业为主。

  ②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工业、农业都发达,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业也发达。

  ③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以北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

  ④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树木冬季落叶。

  ⑤我国有“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是因为南方盛产水稻,北方盛产小麦。

  ⑥受气温影响,从北向南我国作物熟制从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⑦哈尔滨因为冬天寒冷,所以有冰灯节,西双版纳由于气候较热所以有泼水节。

  4.师生共同小结:区域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区域的人文景观也不同。也就是说,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当然区域人文要素反过来对区域自然要素也会产生影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感悟: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不同,最终决定了其人文景观也不同。即,区域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

  (三)地理区域划分

  活动: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

  1.教师提出探究主题: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中国如此广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区域特征也就千差万别。倘若要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还是把她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分别进行研究更方便。你认为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呢?请说明理由。(提示:关注重要地理分界线)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并将本小组的划分办法画在屏幕上。列举学生的划分办法如下。

  ①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划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多平原、丘陵,气候温暖,降水多,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达;西北部多高原山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多草地和沙漠,以畜牧业为主,人口、城市稀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

  ②以三级阶梯的界线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自西向东地形越来越平坦,人口、城市也越来越稠密,农业、工业、交通等越来越发达。

  ③沿青藏高原的边缘,将青藏高原单独划分出来:这里地势高,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场多,以畜牧业为主,人口稀少,生产落后,交通不便……

  ④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分成南方和北方两部分: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树木四季常绿,河流水量大,冬季不结冰,耕地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三熟;北方气温低,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冬季结冰,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作物仅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

  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将屏幕上各种划分方案中大多数同学赞同的分界线留下,看到的就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分界,然后师生共同对分界线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请同学们给每个区域命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尝试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中明确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依据、决定因素以及区域划分的意义。

  4.活动:欢迎到我家乡来 将学生分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组,组内讨论本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讨论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级展示,并邀请同学们有时间到自己的家乡旅游。最后,同学们给其他三个组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列举学生的展示内容如下。

  ①我的家乡在是北方地区,她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青藏高原以东,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南;我们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可以赏花,夏季可以爬山,秋季可以观红叶,冬季可以打雪仗;冬季,哈尔滨的冰灯节宛如童话世界,不要怕冷哦,我们室内可都是有暖气的;我们的一日三餐主食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面条……

  ②我的家乡是南方地区,她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我们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我们可以到河里游泳、划船,还可以到山上的河中漂流;端午节的赛龙舟更是刺激;在我的家乡既可以观赏到各种秀水美景,还可享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我们三餐多见米饭、米线、汤圆、粽子……

  ③我的家乡是西北地区,她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以北的非季风区,比较干旱;到我的家乡,既可以在草原上骑马,也可以到沙漠中骑骆驼;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热闹非凡;晚上我们可以住草原上的蒙古包;西部地区平顶房的屋顶白天可以晒粮食,晚上可以躺在上面乘凉、看星星;我们这里一日三餐多牛羊肉和奶制品,欢迎肉食的小馋猫来……

  ④我的家乡是青藏地区,她位于青藏高原上;我们这里冬冷夏凉,昼夜温差大;人们都穿宽大的袍子,中午热的时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将袍子系在腰间;蓝天、雪山、湖泊、草原和马、牛、羊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风景画;我们一日三餐多吃牛羊肉,还有青稞酒、酥油茶和糌粑;藏历年、雪顿节都是我们这里很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导游宣传形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理解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整理地理思维,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课堂总结

  本节课,根据各地不同的特征,我们将我国划分成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在区域划分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研究区域的一种方法,那就是根据区域内部的差异以及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区域划分成更小尺度的区域进行研究。后面,就让我们用这种地理思维方法进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具体研究吧。

  六、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本节课既是对中国地理概况的复习,也是对后面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铺垫。无论是区域位置、区域特征还是区域界线,学生都会在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中得到再次细化和巩固。所以,本节课不应该重点关注知识本身,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引领上,引领学生在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相关的知识。所以,本节课以地理差异、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划分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域划分以及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八年级地理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提问] 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展示地图] 西北地区图。

  [提问] 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归纳]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 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 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提问] 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读图]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讲述] 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提问]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板图] 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 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 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讲述]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提问] 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讲述]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 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板书]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提问] 假如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农场主,要建个畜牧业基地,你觉得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能在图上画出来吗?

  还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业基地呢?

  [展示投影]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

  这就是新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提问] 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种植农业区可能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 略

  [讲述] 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 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讲述] 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 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 介绍坎儿井原理。

  [讲述] 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小结] 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有水灌溉,那么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

  [承转] 西北地区流行一句话:麻雀、孔雀东南飞,这话什么意思呢?

  [讲述]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请完成课本P.17活动1.

  [提问] 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 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承转] 但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 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知识] 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且完成书本JP.17活动2。

  [板书] 生态环境脆弱。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的地理教案11-04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11-20

八年级优秀地理教案11-17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12-05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1-22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24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06-09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教案11-26

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11-11

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