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2-12-05 13:55:59 初中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热】初中美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1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这天说课的资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也能够使人类蒙受灾难。但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资料能够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能够是真实的回忆,也能够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要应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潜力。

  三、设计思路

  透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取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构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能够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情绪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齐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透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能够到达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潜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明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完美,就应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透过学生作业,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初中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进一步关心、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

  学会用画面表现认类的家园。

  画面新颖,部分面积表现立体画面的效果。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特的表现能力与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面表现认类的家园——地球。

  教学难点:能用部分立体的画面,创设新颖效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

  (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

  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小组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书籍、报纸等材料,在课后也观察和收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有关资料,完成了环境调查资料,下面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三、展示目标:

  从刚才发言中,我能感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也充满了充满了希望。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不能克隆的,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电脑出示:地球不能克隆家园只有一个)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

  1、简介“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2、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电脑出示: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这体现人类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四、启发思考:

  (电脑出示:小学生可以为环保做的事)

  1、植树净化空气; 2、减少"白色污染"; 3、搞宣传活动;

  4、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

  5、保护动植物;

  6、抵制大人抽烟

  同学们都想得不错,也希望大家尽快行动起来。最近学校要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我想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一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来纪念这个全球性的日子。

  五、启发思考:

  宣传画和平时画的画有所不同,先看(电脑出示:熊猫图画)

  (1)这两幅画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它们选择表现的角度相同吗

  六、指导分析:

  1、哪幅画打动你或吸引你为什么这样的画更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一般把这类画称之为宣传画。

  2、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些关于环保宣传的画面,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电脑出示:环保宣传画)

  分步演示:

  讲授和演示环保宣传画的制作过程。(电脑出示:环保宣传画的制作)

  布置练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环保宣传画。布置练习内容及要求。

  指导练习:

  ⑴ 用多种方法和材料相结合进行表现。

  ⑵ 构思新颖,方法独特,有创意。(重点辅导)

  ⑶ 明确小组协作目标,提高合作效率。

  (电脑出示:宣传语,播放音乐)

  课堂评价:

  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

  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总结评价:

  1、对整节课给予一个综合评价。

  2、勉励学生课后在校园内张贴环保宣传画,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自然课程写出研究报告

  第二、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交流(出示学生作品若干)

  欣赏中得到什么启发又学到什么

  (对一幅画的构思、构图、色彩和表现方式的评论……)

  交流中又学到了什么

  (通过画的好的学生的介绍方式、思考步骤等。也通过教师的及时点评来使学生的作品得于提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大组间的交流)

  三、示范

  在平面上设计凸起的形象。

  利用厚板纸 利用废塑料碗

  在平面上切挖,成立体状 利用水果皮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让学生发挥)

  四、作业

  继续上节课作业

  (学生作业期间,教师适当添加示范即技巧技法……如;折纸、撕纸贴画、水粉、水彩湿度、色的控制等)

  五、巡回指导

  以学生自己创作为主,教师适时辅导。

  保持教室安静,使学生有思考空间。

  六、小结

初中美术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P14--15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关注材料的意识。2、能初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与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

  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

  教 具:装饰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材14页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

  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初中美术教案4

  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案5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初中美术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认识公益招贴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感觉公益招贴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宣传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设计的主题紧密围绕“综合,探索”活动。

  三、准备工具:纸、马克笔、彩色笔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重庆特大干旱录像。

  镜头一:地壤龟裂,农作物枯萎。

  镜头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担臭水。

  问:你有何感受?

  (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引出表达方式——公益招贴画。

  (二)通过展示二组图片比较

  A组为公益招贴画

  B组为商业广告画

  1、让学生学会讨论区别

  2、教师总结公益招贴画的概念,特点。

  A、般矗立或张贴在公共场合。

  B、图像色彩鲜明、强烈。

  C、文字简练。

  D、不以盈利为目的。

  E、迅速传达信息。

  (三)设计要求与方法

  1、教师现场创作“环保主题”招贴画;

  2、让学生分析讨论此画的组成要素,构图,图文处理等。

  3、PPT欣赏不同绘制方法制作的招贴,辨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粉、粘贴、电脑制作)

  4、同一主题招贴画欣赏,用不同创意表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设计一幅“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招贴画。

  (五)展示交流、评价定位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总结。

  (六)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公益招贴画设计》教案》,来自网!

初中美术教案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

  (2)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点:

  对中国画的欣赏与体会

  难点:

  用水墨绘画语言来传递感情

  讲课类型:

  综合运用

  教具、参考书:

  课件、《线条的世界》、《美的历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提问:请说出一句形容梅花的诗词,并且解释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设计说明:

  1、以组为单位采取竞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2、引用有关梅花的诗词来导入,通过对诗词的分析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点到“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国画常用的题材及这些题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A.中国画常识[结合课件讲解]

  一、提问:如何欣赏中国画?

  二.国画表现

  根据题材国画可分为:山水、动物、花鸟画、人物画。

  根据制作技巧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设计说明: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三.国画流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被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

  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这也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秘。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设计说明:因为教材中涉及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所以在这里选用岭南画派及关山月作为插入的知识点

  B.学画梅花

  一.提问:请同学说说有关于梅花的知识或故事?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二.画梅花

  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纸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三、画梅花的步骤:(重点讲解)

  动笔前先想好布局,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1.画干: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皱檫。

  2.点花: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

  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设计说明:结合作品来讲解,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可以现场示范。

初中美术教案8

  第4课标志设计(第1课时)

  总课时第08课时

  年月日

  课题

  第4课标志设计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标志的学习,了解标志的作用、分类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学习不同类型的标志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标志的设计之美。认识标志的设计原则,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思,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

  难点

  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特定功能个性化标志。

  教法学法

  欣赏探讨、讲解演示、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自主预习

  情景激趣:(出示一组标志图形)

  1、同学们,你见过以下标志吗?能说出它们各代表了什么?

  2、什么是标志呢?结论:标志是象征性的视觉语言。它的特征是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二、自信展示

  标志主要分为特征性标志和公共标志两大类。

  1、特征性标志:如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标志

  2、公共标志:如交通、安全、场馆、质量等标志。

  3、标志的表现形式:图形、文字、数字,或图、文、数字的组合。

  三、自我提高

  1、说明:标志设计原则与方法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用四个字概括“简、准、奇、美”。

  归纳:一个好的标志必须是: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

  2、P22页的第7工作室标志设计创意欣赏与感悟。

  3、P23页的以脸形为创意的标志设计特点分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学习活动一:尝试为自己的学校公共空间设计一个特定功能的个性化公共标志。

  五、课堂总结

  1、欣赏老师出示的标志图形。

  2、欣赏P20—21的北京2008奥运标志等。

  3、思考交流:什么是标志?学生小组展示交流以上各个问题:

  1标志的分类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2、各类标志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图形、文字的象征意义?请举例说明。

  1、归纳总结:P22页的标志设计原则与方法。

  2、标志设计创意欣赏与感悟。

  3、分析、交流。

  学生尝试练习。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教案9

  教材画梅分析:

  本课画梅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画梅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画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 情境导入——激趣 )

  二、赏析、探究

  ( 一 ) 赏梅: ( 多媒体展示 )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初中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

  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改变一个白纸盒的颜色。(光源色,环境色)

  2、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提出问题: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4、教师对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面的'色彩分析并总结规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

  5、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水粉色彩调和的方法。

  6、学生练习调色,教师辅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迷人的夏日》(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总结绘画步骤。

  A、安排构图。

  B、画出主要色块。

  C、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3、学生选择图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运用水粉工具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5、展示学生作业。

  6、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做铺垫。

初中美术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初中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时间的表情》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本册教材“设计。应用”的第一课。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未来,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创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钟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学习的实际,通过了解钟表的历史发展以及动手设计制作钟表,增强对古代文明崇敬之情。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巧妙的加工和重新结合,可以创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钟表,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意识。

  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废旧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体悟钟表的个性化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适合制作钟表的废旧材料、刀、剪、胶带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学生分组到钟表专卖店参观考察,拍摄各式钟表的图片,获取创作灵感,联想生活中的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和钟表发生联系?收集这些材料,看谁准备的材料更新颖,更具有特点。

  (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掌握并思考如何成功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钟表)

  2、感受时间的变化

  感受一下时间在一天当中的变化,同时设想一下你在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感受一下时间在一年中的变化。时间在我们的一生中也在不断的变化。

  教师:看了这一连串的图片之后大家有些什么感受?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着,我们要好好的把握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

  (在进行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合理的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与德育穿插起来,并为下面要进行的项目做铺垫)

  3、观看时间的“表情”

  A:提问:你想过要测量时间吗?你能用身边找得到的东西来制作一个简易的计时器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一个钟表,引出课题《时间的“表情”》。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出示课件

  B:看了古代的计时装置后,你们觉得那时候的计时装置有些什么特点?(很原始,不够精确),

  今天的钟表机械师们已经制造出十分精确的钟表,不但精确而且携带方便,还给它们加上了有趣而美丽的“表情”,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设计师的精彩创意吧。出示课件

  提问:看过不同外形、不同读数、不同装饰的钟表,你对哪一款印象最深?谈谈你的见解。

  (通过古时与现代的钟表对比,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到钟表所应该具有的特点和装置)

  4、体验与实践

  A:思考一: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钟表的外形设计

  (2)时间的读数设计

  (3)钟面的装饰设计

  出示图片引出总的归纳项目

  思考二:在设计钟表前要考虑哪几个因素?

  实用:要求读数准确、易于认读。

  美观:要求材料新颖、方法独特

  (通过多媒体展示归纳出设计钟表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因素,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如何进行钟表设计)

  B:教师示范制作钟表

  在示范时带着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钟表的制作方法:

  (1)漂亮实用的钟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你们准备运用什么材料来设计制作?

  (3)准备给钟表设计什么样的外形?

  (4)加上什么样的“表情”来装饰?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教师边提问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在观看示范的时候能够参与其中,不停的思考回答,为自己接下来的设计理清思路)

  5、钟表设计大赛

  “表情”时钟店招聘设计师:

  要求:具有新颖独特的设计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招聘办法:用自备的材料现场设计一只时钟模型,时间15~20分钟,设计新颖、造型独特。

  (提出注意安全)

  (以钟表设计大赛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制作,更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

  6、作品展示评比

  A:请各设计师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B:请其他设计师也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为什么?

  (通过自评、互评、总评的方式评价各自的作品,让学生在评价时能够互相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7、拓展延伸

  引出德育教学内容,鲁迅曾经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好好把握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要学会珍惜时间,关注生命,关注未来!

  (与教学第一步相呼应,以德育穿插开始,并以德育穿插结束,更进一步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8、教后反思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钟表的图片,积累了视觉素材,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发挥材料的肌理美,始终贯彻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选取的设计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不花钱,另外,可以选取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材料,在设计制作时能够把地方特色融入在设计中,使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小组活动时,要集思广益,分组进行,避免个别同学“单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钟表时要考虑色彩的搭配,考虑作品的形式美,特别是外形的制作,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加作品的情趣性。

初中美术教案13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是最自发的、最乡俗的艺术语言。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提问调动学生的展示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

  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①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

  生:②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是鲜艳夺目色彩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吧!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

  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包括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师: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民间美术种类:(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图片欣赏,图片播放中加入动听的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

  (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

  (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8)戏具用品工艺。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9)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师:(1)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2)在民间美术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动物等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3)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4)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提“意见”。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示:

  (1)民间玩具虎与现实中老虎有哪些不同?

  (2)具体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课件呈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要点:民间美术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4)课件出示年画“点套”口诀:(大红、深绿、深绿、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

  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表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选择的下图中其中一个,用所学的民间色彩对比的方法彩绘空白图形中。

  (2)学生彩绘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展示:肯定、鼓励,总结优秀原因。

  特色作业展示:肯定创意,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

  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少数几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创造出很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初中美术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 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初中美术教案15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第四单元

  《我们的画展》(综合·探索)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八年级八年级上册

  嘉峪关市第六中学许福仓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二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小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为情感形式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交流与情感教育。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索”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综合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索实践,利用本单元前面的内容进行引入,再配以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用以辅助学生大胆进行画展的策划和实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六、教学课时:

  (参观与考察)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观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

  1、美术馆的概念: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

  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八、课堂练习:(我们的画展)

  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九、作业安排:(课后思考)

  1、商场商店等场所的商品展示对你布置画展有何启发?

  2、参观你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调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和大量的图片资料。

  十一、自我问答:

  1、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2、同学们生思考:

  ①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②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③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有地方特色的美术馆或展览馆带领学生参观,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类美术馆或展览馆在本地区的分布,他们的历史、发展演变和现实状况。提醒学生可以搜集文字资料,图像资料,也可以上网、去图书馆、书店查询。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来分组讲解,老师归纳和补充,各组还可以展开竞争评比。

  这样的学习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作业中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在学校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馆,关注美术展览,利用展览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和宣传。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案04-03

初中美术教案04-08

【荐】初中美术教案11-28

初中美术教案【精】12-03

【推荐】初中美术教案11-26

初中美术教案【荐】11-27

【精】初中美术教案12-06

初中美术教案【推荐】11-23

【热门】初中美术教案11-25

初中美术教案【热门】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