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

时间:2022-12-06 13:01:59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合集7篇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1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 色、 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 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试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 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 );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

  A、制片简单 B、叶绿体清楚 C、叶子薄而小 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

  A、叶的边缘细胞 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 C、叶片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试题答案:

  1、(1)D (2)A (3)A、B、C 2、D 3、D 4、B 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课

  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一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个年轻的母亲,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爱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这个女人得了可怕的风湿热,整日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3年,医生说最多还能维持一年,她的情绪极度低落。有一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留下这个可怜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甚至一点生活费也没有。但当怀特博士再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说:“怀特医生,我一定要起床,我还要照顾、护养我的两个孩子。”怀特博士安慰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可是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不顾医生的反对,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充满着激情和兴奋,下床开始工作了。

  此时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学生各抒己见)

  师:奇迹出现了,这个坚强的母亲却意外地护养了两个孩子八年,才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母亲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师: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的勇气,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是----快乐者。

  再引出问题:刚才我们从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该案例,从生理学角度该怎么解释呢?

  怀特博士解释:他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人类的情绪能刺激垂体,产生ACTH和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因为在当时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东西。

  引出:ACT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激素知识点。

  环节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激素有哪些?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起什么病变?

  4、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激素之间的关系引出内分泌腺的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环节三: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用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四:小结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三: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我参看了两种生物版本,人教版旧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参照了浙江大学张国清博士著的《快乐加减法》一书的设计风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可发挥其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约翰.辛德勒编著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一书中怀特博士的病例创设情景教学,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注意调节人的情绪,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这种设计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映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

  情景导课环节巧用了两条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导课----新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结课环环相扣。从学生课堂的反应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新颖,有些学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记下。课堂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时,他们都竞相各抒己见;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讲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以热情的掌声结束了该课。这说明时下的高中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但由于备课和上课时间有限,这堂课还是未能尽情发挥,它的设计和安排还能更精妙。

  3、教学效果反思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课堂渗透的形式体现,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学的大胆尝试,所以上完课后,我对两个班的学生做了书面评估。

  如“你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程度怎样”

  A.不满意B.一般C.较满意D.很满意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较满意人数”,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选择“很满意”项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觉得结合生物知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怎样”

  A.不好B.一般C.好D.很好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选择“很好”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都远远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一个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节课”。因为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课,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从另一层面看,现在大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不同名义的心理咨询室,但都形同虚设,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同时学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见,谈及“心理”就误认为有问题,所以望而止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其实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置于生物课中更能有理有据地令学生信服,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身心健康。

  如果该课有比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更加精彩。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与交流,不仅专业基本功扎实,而且要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和不断提高文科素养。老师的收获将是教学的快乐和快乐地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快乐地生活。这堂课我的确做了精心的设计,投入了时间,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快乐。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4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体上我决定,一方面从学习目标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什么是转录?怎么转录?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这四个问题。另一方面调整课堂结构,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等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但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学生已具备做科学的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积极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高效有序的进行,因此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卡通图片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实验表格

  四、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精心设问,步步深入(5分钟)

  [新课导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问题探讨]图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及实验的巧妙之处。

  [对比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

  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依然高效有序的进行,原因何在?

  [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

  回答:

  高温、高压、催化剂

  推测:

  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

  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此实验是开创了酶研究先河。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实验设想,结论与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新课]探究研讨,引议释疑(30分钟)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0分钟)

  引导思考,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如果给你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你能否设计实验?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

  [提示2]反应物怎么选择呢?

  [提示3] 因变量是什么?

  [提示4] 观察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提示5]实验预期和结果讨论。

  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实验为特别补充内容]

  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过渡]细胞代谢包括很多化学反应,不仅反应速度快,而且有条不紊地进行,这说明酶作为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

  提示:怎样理解专一性?

  我们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剂,如果给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浆、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请根椐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和的实验用具,能否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小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学生实验一]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无机催化剂

  思考:是让无机催化剂和酶各自催化一种呢?还是催化同一种物质呢?

  回答: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回答:

  气泡的多少及产生速度

  点燃的卫生香复燃情况

  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参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形象描述。

  [学生实验二]

  [小组讨论]:应该体现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选取何种酶?选取何反应物物?如何设计对照?如何鉴定结果?预测结果?

  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感性认识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实验一]是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来催化同一种物质[实验二]是用同一种酶来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让学生了解设计实验的思路是怎样的?怎样选材?怎样设计对照?从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教师特意设置二个小陷阱,①是让学生自行选取择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巩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丰富,根据实验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贪多。

  二、酶的本质(10分钟)

  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2.从研究结果的角度来看

  从观察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测,从猜测到实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做科学的必然步骤,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补充]

  (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

  3.引导与激励

  结合酶本质的探索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马克思的话的理解。

  [小结]酶的本质

  [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

  完成课本82页基础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小组讨论发言]

  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 →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组感言]

  科学无坦途。

  科学的苦与甜。

  [小组总结]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培养学生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实践等科学精神和态度。

  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过程。

  激励性评价:科学知识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未来科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促进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课后进一步探究] (5分钟)

  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理解酶的本质

  训练实验思维。

  五、教学小结

  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于细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关酶的本质的探索也处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活力,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想,又归功于科学而巧妙的实验设计,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实验去解决问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倡导探究性教学,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本节课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实验,而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加灵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正一反,相互辉映,使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大量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发挥学生潜能,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价值观。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使得一部分实验留待课后操作。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四、练习:

  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

  2、请你写岀其他食物链:

  ——————————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11-30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6篇12-01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7篇12-03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精选13篇)03-21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6篇)12-02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通用7篇)12-05

高中生物教案12-06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