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时间:2023-01-04 18:12: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5篇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

  一、谈话激疑、引入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写字指导、练习提高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识字,正确朗读全文。

  2、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时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全文。

  难点: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系说话

  懂得留心生活,遇事要思考的道理,并能指导自己生活与学习。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好全文,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3、初步感受泉水的“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的欢快、急切的心情。

  4、《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31、32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说说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题,齐读。

  3、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课件出示)课件出示,介绍泉水。课件出示,水塔和天然水塔。

  二、自读圈画,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回答问题

  (1)、你知道泉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它要到哪里去?

  (2)、泉水流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3、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相机出示课件,边读边理解。

  4、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

  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5、指名学生回答。

  6、出示句子

  (1)、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2)、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4)、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

  齐读、指名读

  三、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1、出示泉水说了什么的句子,课件出示。

  泉水对山里的姐姐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对杜鹃花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泉水对果树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泉水对画眉鸟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⑴出示泉水的话,发现句子使用叠词的特点。

  ⑵删掉叠词,对比出示。

  ⑶体会叠词对表现泉水的特点及奉献精神的作用。

  ⑷读好泉水的话

  2、辨析词语

  出示课文原句,引导学生填空,辨析“流进、流到、流过、穿过”的细微差别。

  泉水()山腰的水池……

  泉水()山间的平地……

  泉水()山坡的果园里……

  泉水()静静的山谷……

  3、想象写话

  泉水还会流到哪里?还会说什么?仿照课文写一写。

  四、拓展阅读

  阅读《蜂》《老树的故事》

  ⑴大声朗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蜂和老树的奉献精神?(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⑵交流以上语句,并指导读好重点语句。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_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4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配画、有文字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不少大诗人的名字吧,你能说出几个?能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吗?(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杜甫,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两首》分别是李白、杜甫所写的名篇佳作。

  2、揭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导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指导停顿。

  (2)以多种形式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请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3)反馈:

  检查生字:

  a、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b、全班交流识字的好方法:说一说你记住那个字了,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生字。如:在生活中识字,炉,火炉,冬天家里要生火炉。可用猜字谜,比较法,熟字换偏旁,加一加或减一减等来记等。

  c、开火车读词语(多媒体出示生字,摘星星游戏)

  ·个读诗歌,要求读好节奏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请学生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

  [设计意图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2.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③读了这首诗,你读仿佛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蜡笔娃娃们的情感、态度、语言、行为的变化,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领悟友谊的真谛。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10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请四个同学上讲台,分别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粉笔画一一到两种物品,画好后请同学说说画面给你的感觉。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样的四支小蜡笔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先自己读课文,回忆预习课文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遇到难读和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把没有读顺的句子读通顺,并且可以请小伙伴帮助自己检查读书的情况,还要在自然段之前标上序号。

  3、三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做上记号。

  4、汇报交流自学预习情况。

  抽读生词卡片:

  (1)读会认的生词:

  友谊、蜡烛、用途、黄梨、骄傲、建议、小溪、翻滚、一幅画、竟

  读含有“竟”的句子:

  他们没有想到,集体的力量竟有这么大。

  (2)读会写的生词:

  娃娃、肤色、争吵、忠厚、麦田、架起、一支歌

  读难点语段:

  他们一起画画。看,蓝蓝的天上挂着红太阳,阳光下的青山格外美丽;小溪像白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山下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里翻滚着金色的麦浪……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用“起初……后来……最后……”的句式,有条理的说说文章的内容。

  例句:起初红、黄、绿、蓝四支小蜡笔都认为自己的用途,后来在紫蜡笔的建议下,大家共同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使四支小蜡笔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才是的,最后小蜡笔们齐心协力,画了一幅象征着友谊的彩虹桥。

  5、质疑:说说读了文章是否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三、温习课文,学会书写生字“娃、肤、吵、支、架”

  1、自由朗读课文,温习生字。

  2、抽读卡片,加深记忆:“娃、肤、吵、支、架”

  3、自主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

  5、评价书写,请写的好的学生板书。

  四、作业设计

  1、给下面的字补充声母或韵母。

  腊(à)梨(í)忠(ōng)

  吵(ǎo)竟(j)架(j)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彩虹一()歌

  一()蜡笔一()画

  3、区别组词。

  娃()肤()吵()架()支()

  蛙()扶()沙()加()只()

  4、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我们可怎样分两部分来学习课文?

  二、四人小组学习课文1——7自然段。

  1、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角色,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这个角色?在读中理解:争吵、抢着说、傲慢的说,换词语理解“忠厚”。

  2、小组评议读的'好的同学,然后分配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安排。

  3、展示小组学习情况,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这个部分写了些什么。

  三、自学朗读课文8——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他们一起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看,(蓝蓝的)天上挂着(红太阳),阳光下的(青山)格外美丽;小溪像(白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山下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里翻滚着(金色的)麦浪……

  (1)找出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做上记号。

  (2)背诵这段话,看谁背诵的又快有准确。

  (3)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你想说什么?

  2、读课文9——13自然段,说说友谊桥是什么?为什么说彩虹是小蜡笔的友谊桥?

  3、有感情地朗读8——13自然段。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

  五、学习书写生字。

  1、温习生字。

  2、抽读卡片,加深记忆:“忠、厚、麦”

  3、自主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

  六、作业设计

  1、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可以换成什么词,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1)“你们那点本领算啥!……”蓝娃娃傲慢地说。

  (2)“不要吵了。”忠厚的紫娃娃说,……

  (3)他们没有想到,集体的力量竟有这么大。

  2、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6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利用Flash展示泉水从石缝中迸出来的动画)同学们,泉水从石缝中冲出来,将流到哪儿去呢?流到那儿去干什么呢?

  二、示范讲授,归纳学法

  1、轻声读一读课文,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勾画。

  2、利用多媒体出示句子: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3、请学生朗读。

  4、你觉得泉水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用句子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很多很多)

  5、什么是“天然水塔”?(指导学生理解泉水是由地下水从岩石裂隙中流出,就成为泉水)

  6、姐姐打水后会用来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泉水对人类的好处。教师可相机拓展,泉水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7、谁来读一读泉水对姐姐说的话。(指导朗读,读出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8、如果你是这位姐姐,会对泉水说点什么呢?

  9、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10、齐读第二自然段。

  11、归纳学法,用多媒体显示

  (1)找出泉水的特点。

  (2)泉水帮助了谁。

  (3)得到泉水帮助的会怎样对泉水说。

  (4)读美那一部分。

  三、自学3—5自然段

  1、读一读3—5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小组内按照学法进行学习。

  2、交流学习成果。(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泉水“清”、“甜”、“美”的特点;读好“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等词语;指导感受泉水会让花儿开得更艳;会让果园的果实更甜;会让画眉鸟的歌声更加的悦耳动听。体会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

  3、比一比谁读得最美。(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展示、比赛,优胜者发给金色的.小五角星)

  4、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1、出示句子“丁冬,丁冬……”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你能体会到什么。(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很多的地方)

  2、请你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向哪些地方,又会看到些什么,还会为大家做些什么?

  投影展示:泉水流到_______,他看见了_______,泉水说:“_______。”

  请大家说一说。

  3、集体交流。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泉水

  (纯)(洁)(无)(私)好泉水,

  一心一意为(大)(家)。

  送给世界(清)、(甜)、(美),

  万物一齐(谢)(谢)(他)。

  五、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2、熟读课后“我会读”的小韵文。

  3、向泉水学习做一件为别人着想的事。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7

  一、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

  《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

  《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

  整个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授课时间:14课时

  《望庐山瀑布》2课时

  《绝句》2课时

  《雷雨》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

  可要是 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同桌帮助正音。

  3、小老师教读生字。

  明确 “针、忠、盏、稠”四 个生字都是 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积累生词识字

  (1) 默读全文,画出 自己喜欢的生词。

  (2) 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如:南—北 稠—稀 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 ,如:“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 太阳 (2)北极星 (3)大树 (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 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2) 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研讨,并准备汇报。

  4、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相互质疑、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备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纠正。

  四、 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向。

  五、 借助图片,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检查背诵

  二、指导写字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提出难以写好的字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1)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

  (2)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4、生临写一个字,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同桌是怎样写好的请同桌指出写得不够好的字,该怎样写好。

  5、临写第二个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 沟渠 向导 忠实 指点 分辨 辨别 永远 高挂 天然 大自然 北极星 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 分别 别处

  指:指挥 手指 指南针

  方:方向 地方 千方百计

  导: 积:

  忠: 慌:

  四、作业

  分学习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森林能够净化污水,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等等,课余交流。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已是怎样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

能说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一、借助“多”字,学习谚语。

  1.引出“多”字,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坐的真,看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一定都很聪明!老师写一个汉字,考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认识这个字。板书“ ”,可以猜一猜。

  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就是这么写的。再猜猜古人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多”呢?

  师:古人造字的时候也许是这样想的。古人把汉字造好以后,在使用中又不断地修改完善。比如,这个“多”字就经历了多次的字形演变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5》就处处讲到这个“多”字。

  低年级学生认知比较直观,注意力的持久性低,因此本课以“趣”贯穿全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兴趣为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这五条谚语,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勾画生字,朗读课文。)

  2、现在请你们同桌换着读,互相纠正读错的.读音。

  (卡片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搓”) 师:认识这个字,吗?

  3、搓搓小手做搓的动作。

  结合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词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再出示“搓绳”师:读这个词同时做动作。学生读词语并做动作。

  5、出示“谋”、“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读。

  二、借助图画,理解涵义

  1. 图意结合,识字写字。

  老师刚才介绍大家读这五条谚语时,说这几条谚语都说到一个“多”字。你们发现了吗?

  2.体验实践,识字写字。

  刚才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四“多”。这其实告诉我们人多──计谋广。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吗?

  3、课件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里说的是什么多?没有“多”字呀,哪个地方表示筷子“多”?

  4、教师拿出一把筷子和一根筷子,指明让一名比较胖的孩子折一把筷子,让一名比较瘦的孩子折一根筷子。号召大家给他们加油。

  5、板贴这几个字。“斤,根,满”用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

  6、 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写这三个字。

  7.揭示谚语涵义。

  三、深入巩固,智慧延伸。

  1、生字在句子中,大家都会认了,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

  生开火车识字、组词。

  2、听写8个生字。

  3、指导学生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0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纸的发展过程,了解到纸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

  3、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难点:在纸的发展过程中体会书写材料在不断完善进步。

  板书设计:

  30纸

  龟甲

  兽骨竹片丝织品纸

  青铜器

  石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纸,读书,写字,看报,画画都离不开纸,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没有纸的,你们知道它是怎们发明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纸》这篇课文,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课题30《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每个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文,勾画生字词。

  3、学生识记生字词。

  4、师检查生字词,多音字。

  5、师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二)学习1段

  小丽去看电影,她看到了什么新鲜事?

  (三)学习2段

  1、那时人们为什么把字写在竹片上?

  2、你觉得把字写在纸上和把字写在竹片上比起来哪个更好?为什么?

  (四)学习4段

  1、可妈妈却说写在竹片上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理解“进步”根据学生“学习进步”理解,强调“很大”。

  2、为什么这样说?原来人们把字刻在什么上面?出示课件。

  3 、把字刻在龟甲、兽骨这些东西上面,有什么缺点呢?

  师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了竹片上,虽然一个竹片上写的.字也不太多,但人们可以把好多个竹片按顺序连起来就可以写很多字了。

  4、把字写在竹片上虽然进步很大了,但它还是有些个大还是不方便,所以人们就又把字写在哪?

  5、丝绸很轻,很薄,带着也很方便,可丝绸有什么缺点呢?

  师总结;为了写字的材料,我们的祖先想了这么多办法,真不容易呀,他们动了多少脑筋哪。

  (五)学习6段

  1、人们是在什么时候用上纸的呢?

  理解“发明”,强调“我们的祖先”。

  虽然有纸了,可是,那时候,纸还是比较贵,数量也很少,人们还是不能大量使用,能用得起纸的人也很少,只有皇家贵族用得起。

  2 、到了东汉,人们才开始使用纸,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东汉发生了什么事?

  理解“改进”

  3 、蔡伦用什么造纸?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

  4、蔡伦造的纸又什么优点?

  5、不光我们中国人用上了纸,后来造纸技术还传到了哪里?

  师总结:正是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纸,古人的诗歌、书画、文章才得以流传下来,是我们欣赏到他们的作品,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为全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6 、指导朗读6段

  带着自豪的语气读读6段

  (六)学习7段

  理解“自豪”、“真了不起”

  (七)分角色朗读全文

  (八)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不光是写字画画了,你还知道哪些用途的纸?

  2 、打乱顺序,体会纸的发展过程。

  (九)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但发明了纸,还发明了什么?

  师总结: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他们真了不起,他们太聪明,太伟大了,我们为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1

  一、复习回顾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交流、拨升点华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品味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写字指导、练习提高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练习评议。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2

  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让我们得到去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聆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 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本单元的所有要求会写的字要会听写。

  复习难点:本单元的看图写话和按课文填空。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

  ( )的瀑布 ( )的`雷雨

  ( )的书 ( )的指南针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是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生机,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走进大自然,一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 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 先自由读一遍

  宝藏(zàng) 指.(zhī zhǐ)南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窗 垂 盏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2)展示纠正

  3 . 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下面这个题目你会选吗?

  1、是谁收藏( )了这么多的宝藏( )。

  2、人行( )道旁边有一行( )松树。

  这种整理多音字的方法很有趣吧,今后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来整理哦!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

  (1)、 吴-----天 岭-----铃 刨-----跑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1、填写量词

  一 ( 阵 ) 雨 一 ( ) 小鱼 一 ( ) 高山 一( )风 一 ( ) 厚书 一 ( ) 乌云 一 ( ) 水 一( )树林

  2、黑沉沉(写出几个相同的词语)

  三、展示积累

  (一)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优美的句段或诗篇,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二) 谁能展示一下在学习积累的好词语?如 越来越亮

  四、限时作业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一、听写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窗含西岭( ), 门( )。

  3.( )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 )。

  4.枝叶( )的一面是( ),枝叶( )的一面是( )。

  5.春雨惊春( ),夏暑芒( )。

  6.( )寒霜降,( )小大寒。

  2、《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诗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三、课下我们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你也用几句话记录一下你的感受或发现吧!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学会认识搭、翔、鸣、网、汪这五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具准备

  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动物挂图。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呢?

  2、让学生观看动物和昆虫的幻灯片,引起他们对这些动物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我们先来一一认识这些小动物和昆虫,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认识学习一下它们的名

  字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标上拼音。仔细拼读音节,看看这些生字都读什么音,用心记住它们的读音。看谁记得准,记得快。

  2、同桌读一读短文,互相订正字音。

  3、指名读,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教师分两部分板书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认的生字。看哪个同学反应快,能第一个说出生字的读音。如果说错了,其他同学立刻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2)拼读音节。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拼读等多种形式。

  3)记住字形。(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喜鹊、杜鹃、黄鹂。

  杜: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土字左边加上木字旁。

  杜鹃、杜绝。

  蜻: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青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蜓: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廷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蝉: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单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知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蛛: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朱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蛛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猪: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者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野猪、小猪、猪崽。

  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句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小狗、狗熊。

  5巩固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鹊、杜、鹃、鹂、蜻、蜓、蝉、蜘、蛛、猪、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喜鹊、蚂蚁、猫、杜鹃、蜘蛛、燕子、蜻蜓、狗、蝉、猪黄鹂、乌鸦。

  老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

  2)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重点指导:

  鹂:左右紧凑些,不要写得又扁又宽。

  蜓:笔顺,先写左面虫字,再写右面部分,撇、横、竖、横,最后写建字旁。

  3)在书上描一个,写二个。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写一笔看一笔,要笔笔到位,不要涂改。

  4)看范字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

  1、在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再联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2、边读边看插图,看每幅图描绘的是什么。

  3、在学生看图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四、作业 。

  1. 抄写生字和词语。

  2. 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1

  喜鹊 杜鹃 黄鹂 蜻蜓

  蝉儿 蛛蛛 小猪 小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3、知道动物的分类和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的复习。

  1、做摘苹果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然后把写有生字的苹果贴在树上

  鼓励学生摘苹果,认读生字。

  2、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读生字词语。

  喜鹊、杜鹃、黄鹂、蜻蜓、蝉、猪、狗

  二、逐段学习短文。

  1、指名读课文,提问:同学们,你们数一数有几个小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2、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小声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段里提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板书:喜鹊、杜鹃、黄鹂

  它们都是鸟。

  2)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画出这些鸟的名称。

  3)再读课文。

  想一想,这些鸟都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吗?

  a自己边读边体会。

  b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谁说得好的同学就是动物小专家,然后代表本组参与班级展示。

  c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和其他资料说明)

  喜鹊、杜鹃和黄鹂生活在树上,都吃害虫,是益鸟。

  它们有的在搭窝,有的在歌唱,有的在飞翔,一种和谐、自然、愉快的景象。

  4)、读一读第一小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a自己练习

  b指名读,大家评议。

  3、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段讲了三种昆虫。

  2)再读这一节:

  这段课文写了哪些昆虫?在图上找到它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本

  领?(方式方法同上)

  蜻蜓捉蚊子,是益虫。

  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了,它的本领就是在树上叫,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蜘蛛会抽丝结网,来捕捉蚊子,是益虫。

  3)、有感情的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一段是关于几种家禽的描述。

  2)边读课文边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的特点。

  小猫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

  小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没有别的本领。

  小狗给主人看门,爱啃骨头。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得准确,流利、有语气。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题。

  1、读题目,明要求。

  把词语分类写下来。

  2、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3、自己动脑筋,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4、汇报你分类的情况。

  蚂蚁 蜘蛛 蝉 蜻蜓

  猫 猪 狗

  四、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题。

  1、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2、自己连线。

  3、反馈。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读词语。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鼓励认真负责的小专家。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看图,说一说这个动物属于哪一类,再动手画一画和它们是一类的动物。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 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

  2. 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

  2. 认读生字

  1) 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

  2) 开火车认读生字

  3) 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

  4) 抢读生字

  5) 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6) 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正确。

  7) 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2、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再读一读课文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二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1)(读学习小伙伴的话)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小黑板去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读

  地质 勘探 岩石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波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3. 抢读

  二、写字指导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分小组学习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小组派代表交流识记得最好的生字。

  3、自己观察书写生字时哪些笔画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错。

  4、全班交流观察结果。

  5、师重点指导。

  厚:上下都无点

  底:上下都有点

  宝:下边是“玉”不是“王”。

  印: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埋:左边是土字旁,与“理”区分。

  6、学生自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7、选容易的字先描红,临写一个。

  8、向老师请教难写的字。

  9、自己练写1个。

  10、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

  11、师相机指导。

  三、积累运用

  1、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2、词语积累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刨根问底

  1)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问句: 哪里有书啊?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它们都是字呀!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四、实践活动

  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01-04

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03-29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02-07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3-10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2-31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4篇01-05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03-28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1篇03-10

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色彩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