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

时间:2023-01-06 15:31:3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

  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1)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

  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2)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开火车快速认读。

  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3)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

  (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

  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

  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

  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三、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

  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四、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五、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叙述了“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尊敬。本文的思想内涵定位为“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我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的细微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体味人物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低声播放《红旗飘飘》歌曲

  2、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

  3、同学们齐读课题。

  4、师引导: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设身处地,体会留学生所处环境

  1、自主学习第一部分: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怎么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自主学习,并以文章为凭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相机理解:“荒无人烟”、“无影无踪”)

  3、指导朗读:你能把我当时处境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再练读,齐读)

  4、在这样一种处境下,这位留学生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

  (三)品评比较,体会老板的国际友情

  1、默读文章的二、三部分,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板态度的语句,然后小组讨论一下,老板的态度都有哪些变化?

  (生画句子讨论,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老板的态度都有哪些变化?

  (1)(屏幕出示)“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2)师教方法:自己读读,找一找老板的动作,再学着做一下,通过这个动作你体会到老板的什么心理?

  (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不知不觉中就在运用一种阅读和描写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动作体会人物心理。

  (4)生用刚学习的“通过动作体会心理”的方法来汇报,

  (5)讨论:老板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6)师引导:你们发现作者在描写老板态度变化的特点了吗?

  (7)师总结:作者没有用大篇幅对话去展现人物心理。他是通过老板的'动作来展示老板态度的变化的。这种用人物动作体现人物内心的方法非常巧妙。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这种方法,在习作中我们还要尝试并运用这种方法。

  3、拓展练习:媒体出示一组练习: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谈谈所体会到的人物的心理

  句子一:我抬起头,仰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

  句子二:刚公布完考试成绩,我就手舞足蹈地大声叫嚷起来。

  (四)精读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过渡:体会促使老板前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原因。

  2、自由地朗读课文。想: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我对五星红旗的珍爱?

  3、交流,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指导朗读,读出留学生态度坚决宁可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换面包的决心。

  5、师总结: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之情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深深地理解中国留学生的行为,老板不仅救了他的生命,还无偿为了支付了医药费。

  6、谈感受:你想到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体会老板的救助行为。

  (五)拓展延伸,深化文章的主题

  1、资料展示:古今中外,像留学生这样维护国旗尊严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请把你收集的感人故事给讲我们大家听。(梁帆的故事,吴立章爷爷小时候的故事等)

  师引导: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播放教学课件:xx广场上,布达拉宫前,南极大陆上、香港回归时、载人宇宙飞船上,申奥成功时,升起五星红旗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3、怀着对五星红旗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课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01-06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4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6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1-04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8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