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1-09 10:10:35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培养想象力

  2.学习在观察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并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

  重点:学会造形并发展发散思维。

  难点: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具: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你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你接受邀请吗?

  不过舞会之前需要你绘制自己的面具最好能让大家认不出你来,

  面具是虚构出来的脸,

  你可以尽情发挥,大胆绘制。

  二、板示课题

  从原始宗教仪式,

  到各种化妆舞会和狂欢的节日,

  还有小朋友别出心裁的游戏,

  人们创作了千奇百怪的'面具。

  三、出示范例

  每个小朋友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想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的造形吗?你觉得怎样?

  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利用厚薄、色彩不同的各类纸张以及其他废旧材料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四、作业选择:

  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面具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万花筒这种玩具是他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教学采用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实物入手,有利于他们进行了解和创作。教材出示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在玩耍万花筒的过程中,学会探究万花筒成像的奥秘,发现其图案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万花筒成现出的美丽图案是靠玻璃镜子反射图像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彩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的图像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这就是万花筒物理成像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万花筒的图案,感受其形式美,学会运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进行创作表现,激发其创作灵感。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玩万花筒玩具——探索万花筒成像奥秘——观察万花筒图案特点——欣赏中心对称的图案——创作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图案作品——作品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玩万花筒,探究体验万花筒成像的奥秘以及图案的特点,学习掌握中心对称图案的形式美感,并采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 教师与孩子一起玩万花筒,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平面镜成像原理。

  3. 出示课题:万花筒。

  (二)发展阶段

  1. 探讨万花筒成像原因,总结万花筒中美丽图案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中心对称这个成像特点,师生一起总结出中心对称,并展示大量的万花筒图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3. 教师示范万花筒绘制方法:(1)画基本形;(2)画细节;(3)涂色完成。

  (三)学生创作

  1. 通过采用绘画的方式,创作出各种万花筒的图案作品。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 学生展示创作的图案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体会创作的成就感。

  2. 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播放大量中心对称的美术作品,提问并启发孩子思维:还可以采用哪些表现手法创作出漂亮的万花筒图案呢?学生各自发表自己意见,提出更多方式进行创作,相互带动思维的拓展。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万花筒成像图片,提出疑问:小小的万花筒,为什么能有千变万化的图案呢?

  1. 师生把教具万花筒拆开,跟学生一起观察万花筒的内部构造,了解万花筒是利用三棱镜成像原理,通过光的反射产生影像的原理,充分感受探索学习的乐趣。

  2. 学生选择自己在万花筒中观察到的某一图案,简单画一画。分小组把自己画的图案放在一起观察交流,并总结出万花筒图案中心对称的特点。

  3. 欣赏大量的万花筒图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二)发展阶段

  1. 教师采用剪纸的方法,示范制作出简单的中心对称图案。

  2. 学生观察总结表现方法:(1)对折,找到中心点;(2)剪出图案;(3)打开后成型。

  3.启发学生在自己剪出的简单图形上,运用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再加工,使万花筒的`图案更加丰富。

  (三)学生创作

  1. 学生独立地运用剪纸、拼贴和添画的方法,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图案。

  2.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工具使用的安全。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 学生展示创作的图案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体会创作的成就感。

  2. 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展示中心对称的形式在美术领域的运用,如标志设计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思维。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纸的同学,应注意环境卫生。

  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主动愉快地参与镜面反射的体验活动,发现万花筒千变万化的奥秘。

  2.学生能否充分体会中心对称的形式美感,并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剪贴或添画出类似万花筒图案的作品。

  教研提示:

  如何拓展中心对称图案的表现形式。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

  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

  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

  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

  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肖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我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 进一步使学生掌正确的观察我的同学方法。(了解、练习)

  (二) 用线描写的方法表现我的同学人物的头部特征。(练习)

  (三) 通过绘画,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感受)课时安排:一课时我的同学课前准备:写生用具:画板或讲义夹。

  教学步骤

  一、 启发性谈话,揭示课题我的同学。画好写生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作小结:对写对象进行认真地观察。这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写生的方法,给我们的同学画张像。导入新课。

  二、观察同学的特征, 找几位性别、发式、五官特征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做模特,教师辅导学生对这些模特比较观察: 这几位同学的脸,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以一同学为例,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边观察边分析:由于位置角度的不同,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并作简单的板画。

  1、 头型特征:正面头像以鼻梁为中心线,左右两边相同。半侧面头像,人的五官位置和大小就产生了透视变化。着重观察头型特征,如大头、长脸、圆脸、扁脸。

  2、 头发:发型。男同学,看他们的发际重点看耳前、脑后;女同学,发型各不同,无论短发,还是小辫,头发总比头型轮廓线略大一层。

  3、 五官特征:着重观察绘画对象五官中最明显的特征。如大眼睛、方鼻子、大耳朵、小嘴巴………..教师简略演示后小结:写生时最重要的是细致观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写生对象最明显的特征。a) 组织座位。 座位拉开一定距,被画的同学要坐隐,坐端正。我的同学b) 学生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整个过程要严肃,认真。除了努力画出同学的特征外,要尽量美化。教师巡视时,不断表扬、鼓励仔细观察、认真写生的同学,避免学画时嬉闹和出现丑化同学的作业。我的同学c) 展示一部分同学的作业,引导大家讨论,具定优秀作业,给予鼓励,找出大部分同学共有的问题,教师作重点分析、演示。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艺术插花(制作)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指导思想:

  插花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资料,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将花卉的自然美和人为的装饰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布置了三课,都是为了美化居室,锻炼同学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自身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插花分为东方式和西方式两种,本课布置了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向同学详细介绍艺术插花的历史、构图、色彩等,用一些基本插花的示范,让同学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进行初步构思;第二课时进行艺术插花的制作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让同学掌握艺术插花的一般形式与制作技巧。

  2.引导学会自身动手装扮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艺术插花的几种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

  讲述、示范、制作

  教具准备:

  艺术插花作品若干件,艺术插花作品的课件、图片、常用花材和工具。

  学具准备:

  常见花材、花器和工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同学学具情况,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 导入新课

  1. 展示艺术插花实物,教师激情导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空间的舒适和情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艺术插花,正是装点居室、点缀环境的上乘佳作。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资料,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将花卉的自然美和人为的装饰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2. 板书课题――艺术插花(制作)

  三、 讲授新课

  1. 播放CAI课件,引导同学欣赏、了解艺术插花的历史和东、西方式的艺术特色。

  2. 出示图片和实物,了解插花的常用花材、花器和工具。

  3. 教师讲述艺术插花造型的基本形式:

  一般插花形式三主枝高度为:第一主枝长=(花器高+宽)×1.5

  第二主枝长=第一主枝长的三分之二

  第三主枝长=第二主枝长的三分之二

  依照插花主枝在花器中装饰的位置,大致上有五种基本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悬崖式、直立式、倾斜式、平卧式、放射式。

  (反思:构图是插花艺术造型的第一要素。教师应耐心辅导同学进行插花的艺术构思,将草图勾画出来,示范时要注意插花要高低错落,即花朵的位置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疏密有致,过密则繁杂,过疏显空荡;虚实结合,即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俯仰呼应,是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又顾盼呼应;上轻下重,是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均衡自然;上散下聚,花材同生一根,上部疏散,多姿多态。)

  4. 艺术插花的色彩配置:

  A、花卉与花卉的配色 可以用多种花搭配,也可用单种颜色,要求互为补充,协调如一。

  B、花卉与花器的配色 要求协调,不强求一致,可以是以对比色组合,也可以是调和色组合。

  (反思:色彩自身没有任何感性内容,只有当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其相联系时,才会出现色彩的心理反应。在进行插花构思时都要引导同学充沛考虑这方面的情感因素,可以花材的色彩确定主题,也可根据主题选取花材。)

  5.艺术插花的保鲜方法:

  花卉被剪切下来后势必导致衰老枯萎,因此,对插花要进行保鲜水养。一是营养保鲜,在花器内加入2%的糖、1%的维生素:二是防腐保鲜,可加入少量食盐,也可加入阿斯匹林、水扬酸,硫酸镁等;三是机械保鲜,可用细铅丝扎紧切口,或将甘油、蜡液滴入花内,都可以使花卉推迟枯萎,并且颜色更加美丽。

  6.教师进行插花的示范(主题和花材、花器自定):

  A、构思、构图;

  B、选取花材,配置色彩;选定花器;

  C、练习交叉;

  D、修整、成形、命名。

  四、 同学构思练习,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进行插花的艺术构思,可用铅笔将草图勾画出来。

  辅导要点:

  A、 主题要突出,主题确定之后,就要根据意图加以润饰,求得画面变化。可运用花卉的.种类、色彩、形状的对比与配合来增强韵律变化,使主题更加鲜明。

  B、 统一均衡。平铺直叙显行单调呆板,变化太多会觉得零乱,要分清主次,注意协调。

  C、 色彩和谐,对比色不宜过于强烈,类似色应防止单调乏味。

  五、 课堂小结

  研讨同学构思、构图较好的草图,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安排下一节课的制作要求,让同学在课余时间准备花材。

  第二课时(略)

  和:板书设计

  第六课 艺术插花(制作)

  示意图 悬崖式 作品图片

  示意图 直立式 作品图片

  示意图 倾斜式 作品图片

  示意图 平卧式 作品图片

  示意图 放射式 作品图片

  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插花可以渲染环境气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操。在本节课的优秀教案中,教师能够以自身的示范、指导给同学正确的指导和价值取向,让同学在生活实践中、在犹如身临其境的课件欣赏中仔细观察,慢慢体会,从而让同学掌握插花的一般形式与制作技巧,学会自身动手装扮生活空间,既锻炼了同学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同学的审美情趣。

  不过,在引导同学制作后陈设作品时应与环境相协调,还要注意摆放的角度和位置,营造较好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同学构思与制作的热情,让插花艺术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开头叙说。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1-04

陶艺小学美术教案08-26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08-27

小学美术教案:得奖了08-29

小学美术学期教案06-09

小学美术教案【精】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