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时间:2023-01-10 17:12: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9篇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

  (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

  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4×5=         21×3=          13×7=

  70÷14=        63÷3=          91÷7=

  70÷5=         63÷21=          91÷13=

  32×4=         12×6=          15×8=

  128÷4=        72÷6=          120÷8=

  128÷32=        72÷12=          120÷15=

  (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

  生: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

  (二)学习新课

  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

  (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说出数量关系式.

  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

  34×8=272(元)

  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

  投影出示讨论题: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

  (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

  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列式:272÷8=34(元)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

  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

  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

  (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

  (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

  投影出示讨论题:

  (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

  (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

  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979÷34=8(个)

  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

  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巩固反馈

  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列式:35×4=140(千米)

  (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

  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列式:140÷35=4(时)

  (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列式:140÷4=35(千米)

  (订正时,老师板书)

  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

  (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

  (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

  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

  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列式:32×8=256(双)

  (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列式:256÷32=8(时)

  (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

  (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列式:256÷8=32(双)

  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

  作业:看书第73页.

  小资料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

  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五、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5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 20×4=答案 50×6=答案 300×2=答案 210×4=答案 160×1=答案

  2、32×3读作(),3×32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7

  ————————————

  42

  3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 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

  69×8=   76×4=

  164×5=   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8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打下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题前后的联系。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1课时)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笔算乘法(7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用估算解决问题;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数字编码(1课时)

  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身份证号码蕴涵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给学生编学号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2.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9

  一、课时内容

  1.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类归纳,学会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

  2.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体验“归一”和“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提升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整理归纳

  师:同学们,第6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请各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情预设】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整理情况和方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教学提示: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板书各部分主要内容(或出示课件),同时对学生用结构图、表格等方式进行整理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好。看一看知识网络图,就能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交流汇报,明确本单元知识脉络,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三、、复习巩固,提升认识

  1.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5页第1题,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情预设】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

  师: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学情预设】 有学生会说出忘记加上进位数;也有学生会说有0时不知道怎样对齐。

  2.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教材第75页的第2题。大家先独立完成第(1)题。

  【学情预设】 学生能很快用口算完成。

  师:第(2)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情预设】 列式为136×6,可以用笔算来解决,这样不容易出错。

  师:从第(3)题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 学生可以提炼出有效信息。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学情预设】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预设1:可以用笔算解决,列式为65×7,算出结果后再与400比较。

  预设2:可以用估算解决,65×7的结果肯定比400大,所以能走到。

  四、补充练习,发散思维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把握课堂节奏,以点名口答的形式练习用乘法解决单位转化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5题。

  指导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尝试找出规律并进行验证,最后完成表格。

  教学提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时候很难找出数据之间蕴含的规律,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从学过的运算着手去尝试。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6题。

  先请学生提取信息,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解作答。注意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学生如何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对复习内容进行运用。以学生独立完成和表达为主,加深对笔算和解决问题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设计,检验成果

  完成课时练习。

  六、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探索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算法和算理,有效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平时过于偏重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应适当布置一些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