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4-04-08 18:45:18 帅帅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2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23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三、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3、总复习第1题。

  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起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

  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

  14-9=

  15-7=

  6+6=

  9+9=

  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法算式。

  2、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二、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2、对于图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从图上看,左边6人,右边4人”;或“从图上看,黄队6人,蓝队4人”。)

  3、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抛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4道(或2道)加、减法算式。

  6、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三、知识巩固及应用

  1、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第2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

  4、第5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5、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4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知道1个十就是10个一。

  2、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组成。

  3、复习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对策:

  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按规律填数。

  2、4、6、( )、10、( )、( )。

  学生观察。

  说一说这里是几个几个地数。

  2个2个地数。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从小到大。

  你会填吗?

  学生填写。

  完成其余各题。

  修改:增加练习:

  (1)0 ( )10 ( ) ( )

  (2)20 ( ) 16 ( ) 12 10 ( )

  (3)1、4、7、( )、( )、( )。

  二、画一画。

  1、看数画珠

  10怎么画?

  请你说一说在哪一位上画几颗珠子?

  在十位上画一颗表示十。

  2、给左边的4个萝卜涂上颜色。把左边第8个萝卜圈起来。

  学生指一指左和右。

  给左边的4个涂上颜色。

  说一说哪4个。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指一指。

  把左边第8个圈起来,请学生数一数。

  三、写出下面的钟面上的时间。

  1、说一说是几时?

  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自己填写其他钟面。

  2、说一说大约几时分针怎么指?

  分针指着12不到一点,或12刚过一点,时针大约指着几时就是大约几时。

  四、画上分针或时针。

  学生自己画。

  提醒学生:想一想中面上缺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分针画得长一些、时针画得短一些。

  学生自己画,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9只海狮,右边5只海狮。

  你能说四道算式吗?

  指名说。

  六、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修改:增加练习:根据生活经验连一连。

  说一说你几时起床、吃午饭、睡觉……

  请你先把下面的时间连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6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9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2、我说你摆。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课本第100页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我说你拨。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认一认。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做课本第1030页练习题。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

  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生: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0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xx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xx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期末复习16~19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整理和复习讲课教案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3

  课标内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规定的数,同桌之间先后出数,使之相加等于规定的数。

  二、10以内的加法

  1、交流。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边说边口算,并把能想到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在交流中体会,这样的算式有很多。

  2、算式。

  我们把这些算式一下吧!

  (1)讨论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这些卡片。

  (2)算式,初步完成加法表。

  3、观察、讨论。

  (1)你们这样排列是怎么想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三、10以内的减法

  1、玩“送信”的游戏。

  让学生算出手中的卡片上的题目,比比谁最快送出手中的“信”。

  2、小组游戏结果,完成减法表。

  3、讨论、观察。

  (1)你们是怎么想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3)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2、在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一幅图。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算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统计。

  1、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我们还学习了统计,你能根据统计图说出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吗?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晴天、雨天......分别有多少天?

  2、实践活动。

  (1)先说一说在完成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调查的内容: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3)反馈预习作业。

  (4)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5)汇报成果。

  (6)提出问题。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六、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想说些什么?

  七、环保作业:

  统计从明天起往后的7天里,你的家庭使用或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课本的统计图中涂一涂。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根据你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一写。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练习。复习数一数,让学生巩固数数。

  2、通过比一比,能够比大小、高低、轻重等。

  3、复习认识位置,知道前后左右。

  4、认识立体图形,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5、会看统计图,能够简单分析统计图。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会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对策:

  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画一画。

  老师读题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二、分一分,圈一圈。

  指点:看图,图上可以怎么分?

  分成可以吃的水果,和不可以吃的.东西两类。

  请你把它分一分。

  教师巡视

  交流答案。

  三、找规律。

  1、接着涂颜色。

  看第一串珠珠,你发现了什么?

  2个黑色一个白色,2个黑色,一个白色。

  对了,这里是2个黑色,一个白色以3个为一组规律。

  2、请你按照这个规律自己接着往下画。

  3、学生完成找规律。

  四、分一分、树一数、填一填。

  自己独立完成后,交流。

  五、认一认,连一连。

  1、学生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2、认一认这几个表示方位的字。

  做左右的游戏。

  3、看图:草莓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交流:

  草莓的上面是梨、下面是樱桃、左面是萝卜、右面是梨。

  6、学生自己连一连。

  7、独立完成第2小题。

  8、交流。

  六、下面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2、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

  二、仔细观察,探究新发现

  1、揭题,明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仔细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新发现?

  3、小组交流

  4、汇报并板书: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一样

  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6、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四、巩固练习

  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

  课后录:学生的发现真的蛮多的`,如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一列一列的小起来......有了这些发现,我顺势让学生试着背出来,主要是想让那些平时做作业比较慢的学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却成为本课的难题,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了没多久的时间。我想背诵还是太难了,有点出课标,且浪费时间。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9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2.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复习重点:

  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复习难点:

  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

  二、说一说

  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

  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

  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7、游戏〈男女找家〉出示课件,轻重的比较,然后男生女生分组找家。

  8、小猫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它带来一只小猫和两团线球,它要问问我们小朋友哪团线球长?学生自由发挥,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还能比较什么?

  9、动手涂一涂。出示课件,看到大数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不要象他这样,要爱护树木)下面把你认为是大树的涂上深绿色,小树涂上浅绿色,动手涂一涂,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大拇哥。学生动手老师巡视。

  教学反思:

  引导孩子学会读题、审题,看清大题要求,注意运算符号,数字书写整洁、规范;熟练掌握数的大小,区分大于号、小于号。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20

  一、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时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复习”的`第一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改错。

  出示题目:

  6+33=93

  56—20=54

  67—43=4

  32+16=8

  分析上面算式中哪个地方算错了,并说说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三)拓展练习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50页第4题。

  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3、及时练习。

  (1)P50第5题。

  (2)P50-51第6—7题。

  (四)小结概括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计算的正确率。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2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2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归纳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减法表

  1、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23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方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三、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四、练一练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五、课外拓展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1-09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4-02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02-19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1-27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01-26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要点教案设计08-26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01-09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6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