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4-30 16:09:57 志彬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通用14篇)

  希望了解xx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通用14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城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况,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二者的差异性,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况,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二者的差异性,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学习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相关的心理发展状况等。着重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小见大,呈现出浙江省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状况,并积极提出相关的对策和解决途径。调查从7月15日开始,于7月24日结束,在湖州市吴兴区当地几所中学展开,包括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一)实地访问

  尽管正值酷暑时节,我们走访了湖州市吴兴区和遂昌县妙高镇当地的几所中学,在学校同学和老师的配合下,顺利地访问一些学生,询问了他们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并作了一定的记录。

  (二)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的地点主要在湖州市吴兴区附近和遂昌县妙高镇。我们采取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了附近的路人以及居民帮助我们完成了问卷的填写。问卷的回收率在八成以上,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答案经行了统计冰作了一定的分析,以便得出有关结论。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在我们本次调查中我们调查了多数中学生其中选取了部分较为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选择学习压力还可以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0%左右,压力过大的学生占12.9%,在选择压力过大的初中生中,城市学生占64.2%,农村初中生占35.8%。由此可见,许多初中生的学习压力适中,因为毕竟不是高中,中考远没有高考那样紧张、隆重和麻烦。经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要比农村学生大。我们认为这可能跟城市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一社会大背景有关。

  2.选择现在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家长期望的学生占61.3%。选择来自于自己的期望占25.8%,而来自于同学的竞争占12.9%。而来自于老师的期望的比例几乎是零。结果表明,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来源。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家长的“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紧箍咒无疑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一些家长常将自己孩子的成绩和亲朋好友的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形成一股攀比风,这也会给孩子产生一定的压力。

  3.在一般情况下,有38.7%的学生会用听音乐的形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因为音乐能舒缓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也有29%的学生选择用网络。随着电脑和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

  4.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有48.4%的同学会选择更加努力,和以前一样。保持一颗平和淡然的心态的同学占41.9%。而认为自己很无能的学生的比例几乎为零。由此可见,目前的初中生总体还是积极向上、奋发拼搏、充满自信的。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能挫败他们,使他们一蹶不振,反而使他们更加努力。同时,目前初中生的心态还是让人感到欣慰的,能够宠辱不惊,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考试的失利。

  5.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青春期问题占了42%左右,而选择父母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占了16.1%。由此可见,青春期问题是困扰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初中生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敏感多变而不稳定。同时,看待问题存在这一定的偏激性。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当考试取得好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观、沮丧失去信心;情绪易激动、感情易冲动。主要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识的渴求、友情的寻觅、热情的释放、才干的显露等日趋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受年龄、阅历、经历、财力等方面限制,情感处于易变不稳定状态。因此对人对事物都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失败时不要泄气,成功时不要骄傲;对人要多看长处,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强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同时,同父母关系紧张,和父母存在代沟。

  6.在空闲的时候,有42%的学生选择上网游戏,20%左右的学生选择看电视电影。而只有12.3%的学生选择做运动。无怪乎现在的中学生近视率越来越高,而体质却越来越差,肥胖率显著增加。再者,只有10.8%的学生在空闲时做家务,而在做家务的同学中农村学生占将近75%。由此可见,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学生要勤劳、能干、生活能力要强。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女生在空闲时会选择逛街。

  7.遇到不顺心的事时,71%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倾诉,只有12.9%的学生会想父母倾诉,而向老师倾诉的比例几乎为零。可见,学生跟父母老师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尤其是和老师的关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主要的烦恼和压力也大多来自于学习。然而,学生和老师之却是非常的疏远。这导致老师不能即使了解学生的心理,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问题出现时,老师不能即使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因而在很多的情况下,问题不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会因为彼此的不理解而加剧。作为老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了解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新时代中,我们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在随后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和父母亲近感是一般的占了41.9%。而和父母不亲近甚至有敌意的学生各占4%。

  8.有74%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上最大的不适应是缺乏约束力和自制力。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脑网络的不段普及,一些电子产品正严重影响这学生的学业和使学习效率显著下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初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QQ聊天,欲罢不能。另外一些初中生上课时拿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更有甚者又来作弊。同时,也有3.23%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其中城市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城市学生的自理能力亟待提高。

  9.目前,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为了今后有显赫的地位,或者将来有一份高而稳定的薪水。这说明目前的初中生很现实,对于学习的目的比较清晰,有明显的动力: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为了今后的生存在努力的学习着。这部分学生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而知识则是信息社会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全面掌握知识。这个层次的学生代表了中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父母。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想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便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不被淘汰,能够拥有自己的成功。但是,值得提出的就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为了父母而学习的动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有可能会放弃。学生必须对学习拥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为了xx人而学习,只有对学习拥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真正从中找到真正的动力。也只有这样,在学习上,我们才能拥有好的成绩。

  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希望得到多层次和横向联系的知识,他们不满足于纵向的传统的封闭式的知识,以求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新颖、独特、先进是当代学生所追求的:解题时独特的解法,探讨时逆向的思维,争辩中与众不同的见解,写作中新奇的构思,他们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事物,审视世界,用自己的多向思维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不喜欢人云亦云。

  好奇、爱幻想也是当代中学生的特点。“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造。”莱辛的这句话千真万确,当代的中学生可不愿做“两脚书橱式”的学者。

  当代的中学生不仅求知欲强,而且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据反映,许多学生跟父母思想有隔阂,其主要原因是不少父母喜欢用老眼光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是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追求也在提高,爱美是青年的特性。中学生也不例外。穿戴得漂亮些有些家长就说什么思想变了,忘记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所谓“艰苦本色”。课余时间听听音乐,唱唱歌,也说什么不行。这些都为中学生普遍反感。时代在前进,五彩缤纷的生活火花,对中学生也产生了多向性的吸引力。多数同学呼吁,请父母理解,我们追求朴素大方的美,不追求资产阶级堕落的“美”。我们的美,反映出时代的生气,我们没有忘记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轻松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使我们兴奋、愉快,能使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渴望大自然的熏陶,渴望友谊,也是年轻人的心声。

  10.有61.3%的初中生打算毕业后读完高中后再上大学。有25%左右的学生准备读中专,学门技术,而准备读中专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多数。直接去打工的人数非常少。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这在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的同时,也满足了许多同学对大学的渴望,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农村学生家中并不宽裕,而上大学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无疑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伴随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大了。他们选择上中专,使自己有一技之长。总的来说,他们都坚信科学文化只是对他们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代的中学生,对于自我清晰的认识和对未来精细的打算,说明我们的中学生们已经成长,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正确的认识。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

  四、思考与启示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心理需求成才的心理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知识经济已初见端睨,无知便无生存之本的理念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欲望促使下,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祈盼自己成才的心理日趋发展。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受尊重被理解是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对于处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独立的心理需求,中学生身心正处于渐趋成熟的过程, 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信心,但有时对学习、生活中及社会上遇到的问题则缺乏判断力。归属的心理需求,中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对结交的来自同学的朋友群体有依附感。被异性关注的心理需求,中学生因生理的渐趋成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得到异性注意和肯定的心理需求。自省的心理需求,中学生容易冲动,遇事缺乏冷静分析,因而做错事时有发生,待冷静后又后悔。青少年存在上述心理需求,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反之,极易造成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最终导致人格上的.缺陷。如教师不尊重学生“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极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 这种抵触情绪会使教师的一切教育归于失败。

  2.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对上海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有27 %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 2 961名大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学生中存在着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生为13. 6 % ,高中生为18. 7 % ,而大学生高达25. 9 %。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导致了学生自身的身心疾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同时还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品德发展和正常的社会适应性。如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离家出走,甚至犯罪等,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着片面的理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因此,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点放在心理咨询室,认为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就是等候学生上门咨询。其实,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

  2.过分偏重学习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升学成绩。比如,进行智商测验、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前心理调试等。其实,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表现在有些学校采取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教育课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甚至大量考名词解释。有的还不恰当地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规定出不同年级每一学期的训练目标与任务。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应当是生活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不应当有固定的模式,更不应当有考核,应当进行行为训练,加强个别辅导。从广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显性课程,也包括教育教学渗透、环境陶冶等隐性课程。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环境建设 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重要任务, 包括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等在内的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校园校风建设 培养良好的校风,既能反映学校的特色,也是稳定心理环境的因素。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调控自我心理的常识,学会自我修养、锻炼的具体方法,养成健康的心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4.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对此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信箱、辅导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实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2

  一、问题的提出

  1.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

  3.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富不思进"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

  4. 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5. 一位有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对我说:“现在小学生说谎的人太多了,而且说谎不打草稿,随口而出。”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说谎的坏习惯,感到心烦。在一项由班主任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中发现,小学生中有说谎行为者随着年级的上升,人数亦逐渐增多。这就是说,说谎行为与年龄成正比。据不完全统计,有说谎行为者一年级占1-2%;二年级占3-5%;三年级约8%;四年级约9%;五年级和六年级约各占10%。

  综合上述原因,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课题组着手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以马医科中心小学低中年纪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学生在说谎心理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1. 说谎,是一种有意向别人提供虚假陈述,给人造成误导,并且竭力使受误导者觉察不到被误导的现象。儿童则表现为有意编造与事实不符的话。

  2. 心理学研究表明:说谎者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偶尔说谎者”、“病态说谎者”和“社会病态说谎者”。

  但无论哪一种说谎,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说假话的坏习惯,它是在儿童入学后需要独立地面对问题或责任时才正式产生的,极易发展成问题行为和不良品德。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及时地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告别谎言,做个诚实的孩子。

  三、理论基础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

  2.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3. 《小学生情感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中的人格优化训练内容。

  4. 《儿童的道德判断》看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观。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2.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个体的生理发展条件,二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包括他们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的生理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飞跃"时期。而在客观环境变化方面,他们是刚刚步入小学,开始有系统地学习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开始有意地训练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能力;开始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综合、概括、推理等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开始有调控地接受群体生活,学习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因此,他们又同样地处于一个重要?"突变"时期。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决不能错误认为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相对薄弱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

  3.诚实既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小学生的一种优良品质,其根本特征是实事求是,说真话、说实话、不夸大、不掩盖、不歪曲事实真相。相反,小学生说谎,是一种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育,而且影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小学生的说谎,终会导致小学生形成不良习惯,以致形成不良品德。因此,要了解小学生说谎的内在根源和分析小学生说谎的外在原因,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方法及措施,及时帮助小学生克服和纠正说谎的坏习惯,培养小学生诚实的良好品质。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调查问卷综合分析低年纪孩子说谎的原因。

  2. 针对原因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说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如何让学生形成不说谎的自觉行为,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4. 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共同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如何理解、信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必为惧怕批评或惩罚而说谎。

  六、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 被试:马医科中心小学二、三年纪抽取一百名学生。

  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主要设计了九道说谎心理的测试题:

  (1)向同学说你已有了十分想要的东西,其实事实上没有得到。

  (2)向老师报告没有搞清楚的同学之间的纠纷,以致汇报错误。

  (3)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用假话来取得家长或老师的信任。

  (4)留了作业,说没留,作业没做完,说做了。

  (5)考试成绩不好,说卷子没发。

  (6)报喜不报忧。

  (7)需要买什么东西,报价高一些。

  (8)学校没让交钱,却跟家长说要交钱。

  (9)明明买了喜欢的东西或吃的,却说买了别的.东西或说钱丢了。

  第(1)、(2)题是测试学生由于记忆想象上的错误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的话。

  第(3)题是测试学生由于想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撒谎。

  第(4)——(9)题测试由于孩子自控能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

  3. 测试结果(出现该行为的比例)

  测试题出现行为的比例总比例

  二年级(30人)三年级(70人)

  人数占年级比例占总人数比例人数占年级比例占总人数比例

  九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只占9%。

  以上说谎的三种原因平均为27%、19%、18%。

  4. 调查后的分析与思考

  从自测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有意无意的说谎的行为,二、三年纪比较,年级越低出现的频率越高、种类越多。由于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由于大脑成熟原因1、2题比例较高,如果长期下去说谎将成为学生的坏习惯。

  5. 建议与对策

  (1)尽量引导学生把事情经过想完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2)老师平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量鼓励孩子承认错误,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纠正错误,分清是非,培养其诚实的品质。

  (3)正确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6.研究原则

  (1)自主性原则。有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获得发展,以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实验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生对象,注意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重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在目标确定,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随机而动,灵活调节,优化研究,提高实效。

  7.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2)实验法。

  (3)个案法。

  (4)经验总结法。

  七、实施步骤

  (一)课题前期工作(20xx.3——20xx.8)

  1. 课题确定

  2. 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前测。

  (二)实施阶段(20xx.9——20xx.7)

  1. 第一阶段(20xx.9——20xx.2)撰写第一次调查报告,按课题计划实施课题研究。

  2. 第二阶段(20xx.2——20xx.2)总结实施方式,形成可操作的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完善。

  3. 第三阶段(20xx.2——20xx.7)形成第二次调查报告,汇集研究资料,进行第二次检测,完成调查分析报告,进行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3

  一、在走访校长时,他讲了:小学校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1、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领导、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制,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管理;

  3、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与设施,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5、督导心理辅导室拟定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6、主动与家长和社会人士沟通,争取社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

  就如何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堂听了陈忠祥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事后陈老师谈了自己的做法:

  二、发放调查问卷61份,设计的问题是:

  1、学习疲劳

  2、学习困难

  3、厌学

  4、拒学

  5、多动倾向。

  回收调查问卷60份,感觉学习疲劳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41.6%,学习有困难的有10人,占16.7%,厌学的占10%,拒学的占2%,多动倾向的占1%,年龄在8-10岁,男孩多于女孩。

  三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业负担重是导致一些学生疲劳的重要原因。其中学校作业每天在2小时者占50%,家庭作业每天在2小时者占12.69%,结果使得许多学生天天围着课堂和书本作业转,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临近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为平时的2倍。学校还频频要求家长代惠子抄写已考过的试卷,要学生重做,理由是加深印象,减少错误,使得家长和孩子叫苦不迭。

  2、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较多,有儿童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方面的因素。

  ①小学生自身原因:大脑左右半球整合功能偏差。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掌管着不同的认知领域。大脑损伤,它影响儿童的感知、思维及情绪等方面,从而产生学习困难。疾病、虚弱身体障碍。有些儿童体质弱,还有的长期患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②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管教严厉,常用粗暴的方法对付孩子,致使孩子对学业失败感到无助,产生了厌学情绪,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惧怕家长的惩罚,造成心理障碍。缺乏指导。有些家长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孩子在课堂上学不好的课程在家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③学校原因。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缺乏耐心。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耐心,往往还挖苦讽刺,使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挫,失去学习兴趣。

  3、厌学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校方面,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作业多、压力大、考试频繁、学习过难、缺乏活动、游戏,同学关系紧张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厌学情绪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也往往使孩子在学习上感到挫折感,考试不好,学习不好,就遭父母的责骂与毒打,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社会上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也是造成儿童厌学的社会诱因。

  4、拒学原因:个别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形成极端退缩的性格特点,产生拒学现象。个别儿童不适应学校生活,害怕学习,害怕老师,害怕考试,害怕同学,不去学校是潜意识里的一种逃避方式。孩子出生后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分离就产生分离恐惧而影响上学。学校中功课太多、太难,使孩子感到焦虑,千方百计想逃避它,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就可能转化为疾病症状,以此为借口,获得暂时的解脱。

  5、多动倾向的原因:儿童听讲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频繁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个别儿童不分场合,特别好动。在课堂上经常扭动,做小动作。好动、冲动造成一系列违反纪律、打架斗殴等行为,为逃避惩罚,经常表现出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等行为问题。

  四、解决以上原因的措施:

  1、学习课程若安排不当,难度较大的学科相继排列,易使学生陷入高度疲劳状态。课程安排要科学,有难度的学科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适当调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趣味性强,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常教常新,多加指导,在教学环境上,为小学生安排一个舒适温馨的教室。课间休息虽然短暂,但对于学生恢复脑力十分重要,教师切忌拖堂。课外作业量要严格控制,尽量做到当堂讲授,当堂练习,不留家庭作业,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游戏空间。保证儿童每天睡眠时间应为9到12小时。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给予方法指导和情感支持。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不得法,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和父母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训练,使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上认可孩子,鼓励他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注意及时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增加喜悦,增加生活的力量。另外,教师和家长要清楚他到底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并根据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时一定要有耐心,具有诚意。让孩子相信他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学习方法不当,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信心。

  3、解决厌学的措施与方法:首先,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事,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习、作业和考试负担,多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让孩子在做中学习,体验积极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

  4、小学生拒学的措施: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对教师来讲,就是以真诚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他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在学校里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就是还要准备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校更有吸引力,让他们喜欢学校,愿意学。根据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多鼓励,多帮助,多表扬。

  其次,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方面,要求要适当,难度要适宜,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活动本身的快乐,产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活动和游戏上,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专长,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自己的主人。

  5、训练儿童采用较好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逐步消除不良现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听音乐,让儿童在活动中陶冶性情,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指导、矫正其行为偏异。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咨询,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必要时转入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把作业看成是老师制约学生的一种手段,同时完作业也是一种应付的心态。久之,就会伴随出现马虎,学习成绩下降。要想防止学生这种心态的出现,就应避免单调乏味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游戏、教学本身的趣味、美感、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等不同形式,来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4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xx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xx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5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便制定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共计200名。

  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状况

  问卷结果显示,超过9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以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比例最高。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压力:近6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学习压力,其中以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比例最高。

  (2)情绪问题:约40%的小学生存在情绪问题,其中以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比例最高。

  (3)人际关系问题:约20%的小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以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比例最高。

  心理健康影响

  问卷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其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下降最为明显。

  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学习压力、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方面。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应对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6

  调查背景: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小学内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结果: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近半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

  (2)仅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约60%的学生认为家庭和睦是影响自己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

  (2)学校因素:约2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3)社会因素:约15%的学生认为社会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情绪不稳定:约20%的学生存在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

  (2)焦虑:约15%的学生存在较强的焦虑情绪。

  (3)抑郁:约10%的`学生存在轻度或中度的抑郁情绪。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和孩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结论: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均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7

  调查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了解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xx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共计100名。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学校内发放问卷,并在调查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调查结果: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仅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需要的是得到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其次是得到学校的关注和支持,最后是得到朋友的关注和支持。

  改进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建议学校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建议社会各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我们也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8

  调查对象:

  小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9月

  调查地点:

  xx小学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

  1、你觉得自己心理健康吗?

  ()非常健康 ()比较健康 ()不太健康 ()非常不健康

  2、你认为心理健康对你的生活有多大影响?

  ()很大影响 ()一般影响 ()没有影响 ()不清楚

  3、你是否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是 ()不是

  4、如果你遇到困难或挫折,你会如何应对?

  ()找人倾诉 ()独自面对 ()其他(请注明)

  5、你是否经常与家人、朋友交流?

  ()是 ()否

  6、你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吗?

  ()很大 ()一般 ()不大 ()不清楚

  7、你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重要吗?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8、你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

  ()运动 ()读书 ()玩游戏 ()其他(请注明)

  9、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睡眠充足?

  ()是 ()否

  10、你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吗?

  ()是 ()否

  调查结果:

  非常健康:45% 比较健康:30% 不太健康:10% 非常不健康:5%

  很大影响:60% 一般影响:20% 没有影响:10% 不清楚:10%

  是:80% 不是:20%

  找人倾诉:50% 独自面对:20% 其他:30%

  是:60% 否:40%

  很大:40% 一般:40% 不大:20% 不清楚:10%

  非常重要:50% 比较重要:30% 一般:10% 不重要:10%

  运动:40% 读书:30% 玩游戏:20% 其他:10%

  是:80% 否:20%

  是:60% 否:40%

  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但是只有非常健康的学生比例较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对生活影响较大,但对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小学生们面临着不小的学习压力,并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但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同时,运动、读书、玩游戏等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兴趣爱好之一。

  建议: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比赛等,增加学生的身体锻炼,让学生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9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观察等多种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调查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80份。

  三、调查结果

  智力发展:大部分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正常,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

  情绪状态:部分小学生存在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等因素有关。

  行为表现:有些小学生存在攻击性行为、逃避责任、说谎等不良行为,这些问题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环境有关。

  人际关系:部分小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相处时存在困难,表现出孤僻、不合群等特点。

  四、建议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管教。

  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五、总结

  本次调查揭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0

  一、引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度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多种方法,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象为本市多所小学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5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家庭环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等。

  具体问题表现: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行为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往往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历有关。

  个案分析:通过对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发现他们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综合施策,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治疗。

  四、建议与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心理咨询等方面。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提供个性化支持: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五、结论

  本次调查揭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1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家长和教师,了解他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看法;访谈则针对小学生本人,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三、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课程。同时,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社会压力影响大:学业压力、亲子关系不良、同伴压力等因素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压力源导致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四、建议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设立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同时,家长也应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避免过多的学业压力。同时,家长也应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业成绩,不要过分追求高分。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建立一个支持系统,为小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五、结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2

  摘要

  本报告基于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调查,旨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调查概述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

  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氛围等。家庭氛围紧张、学校教育过于严苛、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导致孩子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

  学校教育的不足: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课程,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社会氛围的影响:社会竞争压力、网络信息的泛滥等因素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建议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分追求学业成绩。

  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应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设立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减少社会竞争压力,净化网络环境。

  五、结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完善学校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措施,我们可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压力的增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多个心理健康指标的问卷,并选取了市区和郊区共五所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我们还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

  焦虑情绪普遍: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小学生表示经常感到焦虑,尤其是在考试前和面对重要任务时。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紧张:约三分之一的小学生表示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或冲突,这主要源于个性差异、价值观不同等原因。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抑郁情绪等问题。

  自信心不足:许多小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建议与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组织情绪管理训练、情绪表达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4

  一、引言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环境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问卷,并选取了市区和郊区共五所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我们还对部分学校和家庭进行了实地观察,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

  家庭环境:大多数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但仍有部分家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部分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环境: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具体实施情况存在差异。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举办了心理健康活动,但仍有部分学校缺乏相关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但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网络信息繁杂等问题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四、建议与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优化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优化社会环境,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1-13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2-16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1-25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3-13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9-05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实用]01-10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02-06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8篇01-14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1-13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11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