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1-16 18:12:07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集锦九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活中的“线”,了解各种线的形态(直线和曲线、硬线和软线)及其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通过拼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组合的方法,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学生充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了解线条对美术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生活中的线材进行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特性,比如软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线材的拼摆组合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线材的组合规律拼摆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形象;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与体验中,充分感受线材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总课时数:3.4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节奏

  1、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

  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全班讨论:生……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三、表现节奏

  作业要求:

  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师写关键词)

  四、交流感受

  交流一下刚才在拼摆中对不同材料表现不同节奏的感受。

  部指回家搜寻各种材料,下次继续用拼摆的方式表现节奏。

  教学反思:

  用音乐里的拍手来打节奏的方法来表示节奏,然后用贴花片或画花片的方法表现美术的节奏,将学生从音乐的节奏中逐渐转移到美术的节奏中来。

  第二节:

  一、引导交流阶段:

  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工具材料,交流自已的构思。生……(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开阔创作思维)

  二、课堂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

  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2、辅导: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及时辅导。

  三、作品展示:

  同学们都离开自已的座位欣赏别人的作品。

  通过自评、互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幅进行贴粘展示。

  教学反思:

  生活中不仅音乐有节奏,美术中也有节奏的存在,教学中用一些生活中的食物摆一摆就能形成一种有趣的节奏。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桥的新的功能。

  2、提高学生对桥的审美能力。

  3、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桥的新造型。

  教学难点:

  造型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堂课同学们画了自己喜欢的桥,画的真不错。但是,如果同学们再加入自己创造性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比如:

  南京长江大桥

  它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 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 29日竣工。

  上海黄浦大桥、九曲桥等。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

  二、新授

  1、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

  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苏格兰钢架铁路桥、英国伦敦塔桥、日本现代夸海桥、立交桥……)

  2、分析教材范画,范作。

  ① 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泥土等制作。

  ② 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

  ③ 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好的地方在哪里?

  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㈠、学自行设计

  ① 构思自己设计的桥有何新的功能。

  ② 学生画简略草图。

  ③ 可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描绘。

  ㈡、同学之间可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① 进行制作的同学分成各小组,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构思所设计的桥。

  ② 考虑怎样制作,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三、布置作业

  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画自己幻想中的新桥,造型功能有新意,也可以帮还没造好的一些大桥设计,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用你们的巧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四、学生练习

  播放音乐,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以后互评,老师小评。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板书:我设计的桥

  绘制方法①构思

  ②草稿或制作

  ③涂色

  我设计的桥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创造力

  2、学会陶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陶艺基本方法

  2、掌握人物的动态、表情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陶艺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陶艺

  2、师:调皮的小丫头,勤奋的好学生,新家的好妈妈,慈祥的老奶奶……不同年龄和相貌,原来都是同一个人。

  你觉得有意思吗?

  3、揭示新课:我的成长变化(二)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

  2、讲解陶艺历史

  3、陶艺的制作工具

  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4、制作方法

  手捏法

  三、用黏土创作

  用黏土表现自已的过去、现在和想像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

  1、根据想像,用黏土表现自已的成长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

  1、作品展示

  2、学生讲解自已的作品创意

  3、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在想像中抓住书包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2、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

  3、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大胆设计一个书包,并有所创新。

  教学难点

  设计有创意的书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开始上学书包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和进步。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包,看看自己的书包有什么特点,尝试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书包,做个小小设计师

  二、实例赏析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其他样式的书包(各种类型的书包图片)

  师:书包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外形、颜色都有很大的区别,书包上的装饰图案更是五彩缤纷。现在呢,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书包。

  三、学生展示书包

  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书包

  (师逐步提出外形、颜色、图案、功能)

  重点从形、色、图案入手,体现美术特色,抒发个人情感。 四、设计

  师:今天,我们班里要开一个书包超市,专门卖我们班上同学设计的'书包。 作业要求:以下任选一项完成:

  1、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款式新颖的、造型独特的书包;

  2、设计一个功能奇特、造型独特的未来的书包 五、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评价(书包展示柜)

  教师挑选优秀作业把作品插入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货架上,再让这些同学向大家介绍他设计的意图。

  逛超市活动:让全班同学欣赏书包作品,并讲出自己喜欢的书包,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

  七、教师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在人物装饰画上的表现手法。

  2、操作目标: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由创作人物装饰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 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人物联想,创作出有个性的人物装饰画。

  教学难点:能巧妙地把点、线、面的知识运用到人物装饰画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勾线笔

  学生准备:水粉色、水彩笔、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物写生的画法,知道了一个人物面部比例是“三庭五眼”(出示图 片)头和身体比例的民间口诀是“立七坐五盘三半”( 出示图片),但有些学生感觉到人物写生 比较严谨,受到比例、姿态、形象各方面因素的约束,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我这里有两幅作品(出示图片),比较一下,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幅?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口答)。

  师:刚刚那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第一幅具有写实风格,是具象的,而第二幅是装饰风格,是抽象的。我们称 第二幅画为线描人物装饰画,今天就来学习(线描)人物装饰画。(板书课题:9.人物装饰画)

  师:关于人物装饰画,你们想知道什么?学习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人物装饰画究竟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表现手法,我们怎样才能画好它呢?

  二、欣赏交流

  1、欣赏中国人物装饰画

  师:其实人物装饰画不是现代才有的,让我们走进它们,去发现人物装饰画的特点。

  (出示原始社会的岩石壁画图片),

  师:仔细观察一下岩画上的人物比例有变化吗?生:有

  师:作者将人物身体做了一个怎样的处理? 生:拉长。

  师:除了上下拉长,我们还可以怎样拉长?生:左右。

  师:对了,除了拉长,我们还可以怎样改变它的比例关系?生:缩小。

  师:这些就叫夸张。 (板书:夸张)

  师:再仔细的观察一下,作者还用了点、线、面对人物作装饰性处理,很有“现代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看看距今已有两百年历史的汉代画像砖上的人物有什么明显特征?生:对称。 (人物造型古朴,简练,讲究对称。)

  师:民间艺人用线替代了我们手中的画笔,如绣品、剪纸上的人物装饰画。这幅刺绣有哪个地方吸引了你的眼球?(生口答)

  师:剪纸,它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构图饱满,浑厚中又有细腻。

  师: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欣赏过中国艺术家们的人物装饰画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外国画家笔下的人物装饰画的魅力。

  2、欣赏国外人物装饰画

  师:现在我们看到是西班牙大师毕加索的人物装饰画。大家欣赏完这幅画后,能告诉我们它

  给你的第一印像是什么?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人物装饰画又给了你什么印象?(小组讨论后汇报: 人物图形里有圆形、三角形、方形,采用对几何图形的分解、运用色块分割对人物进行装饰。不同 的颜色,感觉颜色风格又有不同)。

  师:那位同学的见解很好,运用了我们之前学到的美术知识。人物装饰画的'特点是:夸张、变形、概括。

  三、欣赏讨论

  (师示范人物装饰画)

  师:现代人物装饰画又有了怎样的装饰风格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多了一个舌头。 师:观察的真仔细,他运用了添加的方法对人物进行了装饰,下面一幅你们肯定也一下子就能猜出他运用的 方法了,我们一起说,是什么方法呀?生:简化。

  再次欣赏大师丁绍光的人物装饰画。感受人物装饰画的美。

  四、启发创作

  师:有了那么多的方法之后,接下来就要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创作了。我猜你们心里肯定有了 很多的想法,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生口答。

  师:你们肯定比这些同学画得还要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对人物进行装饰的?你 要吸取他哪个细节的画法?将什么地方进行改进呢?

  五、学生创作

  师:好了,现在就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你们的奇思妙想与人物像进行装饰吧。学生创作,音 乐伴奏,教师行间指导。

  六、展示评价

  学生推荐小组作品,选出最佳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可以从作 品创意、造型、细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课后拓展

  师:人物装饰画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吗?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体会人物表现出的美感:人的 形态美、运动美、服饰美及情趣美,使这些美转化到自己的人物装饰画作品中。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人们所喜爱。本课采用《美丽的花》为课题,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各种花卉的枝叶的组成规律,让学生感受花卉在形状、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关系),用线条和色彩概括地表现植物的形象,并探究如何将废旧材料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课文导语是“花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角度提供了钢笔线描作品《南美水仙》、写意画作品《新曙》和工笔画作品《花卉》作为欣赏内容,让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绘画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教材中提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南美水仙》是一幅线描写生作品,线条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展现出了花瓣、花茎与枝叶的巧妙组合关系,是重点分析的对象;而后两幅作品则引导学生在绘画学习中,体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课启发学生对花瓣、叶片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关系进行细致观察,并采用写生与创作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造型表现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绘画艺术的多种表达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两课时,采用“欣赏—观察—写生—创造”的策略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利用盆栽花卉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用基本形概括花、叶的形状以及前后关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结构。课堂上采用演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线描写生。

  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理解,将收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剪、折、粘、插等制作方法进行再创造,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作品。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课前分组,在每组的写生台上放置盆栽花卉。

  1. 板书:花。

  2.教师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对花卉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视频欣赏不同形态、颜色各异的花卉。

  小结:花能美化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师完善课题:美丽的花。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与花相关的若干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同一题材有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如线造型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板书——线描。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盆栽花卉,分析花瓣、叶子的形状和组合规律、枝干的穿插规律,结合演示法或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线描写生的方法及要领。教师需特别强调观察的整体性及用线的流畅性,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写生对象的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取舍。

  (三)实践阶段

  1.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对盆栽花卉进行写生,描绘出花与叶的形态以及前后遮挡关系。

  2.学生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要点

  ①用线流畅,一气呵成。

  ②抓住花的整体形状特征进行描绘,注意花与叶、叶与叶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以及枝杈的穿插关系等。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展示学生作业。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讲出感受。

  3.学生和教师点评,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优秀作业。总结:花卉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也能为我们的美术创作带来灵感。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任何花卉都有独特的外形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可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2.展示利用综合材料制成的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学生探究:作品美在哪里,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教师根据花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材料,演示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创作实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

  2.教师指导,提示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1.展示学生的作品,小组代表作简要介绍。

  2.学生和教师点评。

  (五)拓展

  展示“花卉”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实例。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好制作工具和材料。

  评价建议:

  第一课时

  1.学生能否做到对盆栽花卉进行仔细观察,能否表现出花和叶子的形态特征及枝杈的穿插变化关系。学生能否运用线条对花的结构特点进行大胆概括。

  2.学生能否在描绘的过程中做到用线干净、流畅。

  第二课时

  1.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本课的教学活动。

  2.学生能否与小组同学协作完成作品。

  3.学生能否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本课针对学生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线的造型方法,并围绕本课的知识点,通过线造型给人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能较准确的运用直线、曲线等美术造型语言进行艺术创作。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于学生整合能力还不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作用,以达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体验直线和曲线所产生的静止与流动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运用直线和曲线这两种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对比观察,用线条作记录:

  a.教师组织几名学生到前面,师生共同玩一玩事先准备好的彩带,随意舞动飘飞,其他同学观察后用线条做简单记录。

  b.观察教室里的门、窗、墙角线,把它们用线条记录下来。

  2.对比观察后,从线条的种类,带给人们的感觉,产生的联想三方面来讨论:彩带舞动记录的线条,门框墙角记录的线条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

  种类:直线 曲线

  感觉: 静 动

  联想:静(桥、铁塔、路灯、地平线、楼梯、公路、建筑物、电线、麦田……) 动(梯田、沙漠、流水、艺术体操、海浪、舞龙灯、夜晚的焰火、绽放的礼花、跳动的火苗、舞蹈、流线型跑车、雕塑、床单的图案、树根……)

  4.线条是绘画中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条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以上的学习和我们接下来将要研究的都是线条的动与静。(提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将手中的图片分为静和动两组,师生共同反馈。

  2.线条在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十分广泛,艺术大师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出了不朽之作。

  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

  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3、其实绘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出示好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三)练习创作阶段:

  1.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有所收获,那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线条表现一幅什么内容的画面?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1)用平行的直线表现静止感觉的作品。

  (2)用弧线、有节奏的波浪线,动感强烈的线条表现流动感觉的作品。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

  2.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阶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只要我们拥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

  (引入生活情境,提示学生整理物品)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01-04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教学教案01-01

小学手工美术教案01-01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01-02

小学美术剪纸教案12-29

小学美术欣赏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