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

时间:2023-01-19 10:09:45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7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伟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

  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六、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2.发现句子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3.认读积累古诗,拓展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中人物对话,对照课文进行练习,加深对神话文本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好习惯。

  2.学习自主识字。

  3.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丰富知识储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中句子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的名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读文中出现的三段话,想想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2.指名朗读。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

  3.同桌、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联系自己平时阅读的情况,把好的.读书经验向同学们介绍。

  5.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关神话故事。

  二、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相读。

  3.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4.齐读。

  5.理解词语意思,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说说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1.自由读文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语,集体正音。

  3.再读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4.全班交流。

  5.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多日积月累些词语。

  (二)读下面的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

  1.老师范读,领读。

  2.学生齐读。

  3.同桌交流、讨论这三个句子神奇的地方。

  4.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行代表在全班汇报。

  5.学生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6.指名谈谈从课外书中读到的感到神奇的句子。

  四、日积月累

  1.各自轻声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3.品味古诗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4.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5.练习背诵,指句背诵。

  6.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每个人都有见过雨,他们对文本内容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的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图片。(学生说观感)

  二、自主学习雨篇

  1.自查资料,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2.师生共同诵读文本。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示例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化了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示例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示例3:“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茵茵的波浪”更加生动、形象,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四、讨论探究——悟雨篇

  1.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思考:这段与前文有怎样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尾呼应。结尾的“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再次强调了雨的“美”和自己对雨的喜爱,表达出对雨的渴望和爱恋之情。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五、放飞心灵,仿写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以上种种事物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也来写一种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夏雨过后图。

  示例:夏雨无常,时而阴云连连,温柔委婉,造就梅雨时节;时而疾风急进,粗犷强悍,夹杂着电闪雷鸣。

  结束语:

  多美的文字啊!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四季。它们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点染了四季,一支生花之笔写活了万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也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 ⑵ 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⑴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秋天》选自 ,作者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 , 一是 。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6.全诗借助什么物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3.liāo高远空旷。 4.hé 干涸,没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梦。 (二)1.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略)

  五、达标检测

  1.略 2.《预言》;诗人、评论家 3.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 4.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5.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6.⑴“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⑵“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7.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8.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9.第一层:(第一节)偶然邂逅激起的缠绵情爱。第二层:(二三节)写诗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儿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被自己日渐美化起来。第三层:写美丽幻影的破灭。 10.一见钟情 11.一见钟情产生爱意的双方 12.对爱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13.人必将抛开美丽的幻想而步入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14.欢愉;酸楚 15.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更是对爱情理想破灭的预言 16.用“我是一条小河”的比喻贯穿全诗。 17.使诗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浓,形象鲜明、真切,语言耐人寻味 18.老师的粉笔 19.排比;设问 20.各种颜色的粉笔 21.最后一句 22.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5

  学习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3、略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6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达标检测

  (一)D

  (二)课内阅读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扫清文字障碍;能欢快而有节奏的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赏析语言等手段,培养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通过朗读指导,训练朗读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步骤。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语言美,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2、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产生联想,学会赏析本文语言。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酝酿——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辞知识: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F.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检查一下你的理解能力:请写出下面词意所对应的词语。

  (1)高兴的样子。()

  (2)明朗润泽。()

  (3)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黄色的光圈。()

  (5)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5.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请写在下面。

  2.文中描绘的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出理由。

  五、达标检测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睡(shuì)醒赛(sài)跑蝴蝶(dié)捉迷藏(cáng)

  B胳膊(bo)抚摸(mō)应和(hé)鸟巢(cháo)

  C酝酿(niàng)薄(báo)烟黄晕(yùn)抖擞(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润(rùn)湿眨(zhǎ)眼

  2.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和()()薄()()散()()

  3.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的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A.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5.阅读现代文,完成文后练习。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1〉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2〉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3〉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4〉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5〉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7〉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8〉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9〉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10〉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1〉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第〈10〉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8〉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6.小作文

  写一段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角度自选。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积累运用

  1.略2.略3.C

  4.闹逼朗润烘托安静

  5.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像中毛,像花针,像细丝

  二、自主探究

  1.A.拟人B.拟人C.拟人D.比喻、排比E.拟人

  3.(1)欣欣然(2)朗润(3)酝酿(4)黄晕(5)一年之计在于春

  4.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密密地斜织着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提示: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提示:这一段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两个“了”似乎让人感到了东风,听到了东风的脚步,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画了一幅春醒图。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了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读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提示:第3段描绘了一幅“春草图”,写出了草的嫩、绿、多。

  第4段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第5段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作者运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写出了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愉快。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润泽。

  7段描绘了一幅“迎春图”,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提示:这部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赞美春天,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点,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强”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文章主题。

  四、拓展延伸

  1.盼春(总写)——绘春(分写)——赞春(总写)

  2.不能,它们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由花草到天气到人更符合逻辑。

  五、达标检测

  1.B2.略3.D4.(1)繁多(2)C(3)B5.(1)答案:姹紫嫣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洁白如雪(雪白白花花)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2)答案(要点):①(空间)楼前楼后开满鲜花②时间(白天晚上都有花开)③色彩(色彩纷呈)(3)答案(要点):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怨天尤人②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4)答案:C6.略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08-25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01-18

七年级初中语文教案12-16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9篇08-26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7篇)01-20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6篇04-11

七年级初中语文教案 8篇12-17

七年级初中语文教案 (8篇)12-18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集合7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