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时间:2023-01-23 09:17:35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音乐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14篇)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1

  活动由来:

  孩子们前几天学习了打击乐《粉刷匠》,学习了节奏xx,xxx,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并体验这两种节奏型的不同,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2、感受歌曲节奏,基本准确学唱歌曲。

  3、初步感知音乐的前奏。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

  感知音乐的前奏。

  活动难点:

  感受歌曲节奏xx,xxx。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小猪,小鸡,小猫,小狗的图片。

  经验准备:

  幼儿对动物的叫声有了解。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随着《粉刷匠》的音乐幼儿律动入场。

  (2)故事引入新歌,听《猪儿在农场》带幼儿律动,在前奏处带幼儿拍手。感受歌曲前奏。

  (3)鼓励幼儿跟唱儿歌。

  小结:唱歌前有一段只有音乐,但不需要小朋友跟着唱的就是前奏。这首歌里我们拍手的时候没有唱歌,那就是前奏。

  (4)学唱歌曲《猪儿在农场》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的是哪只小动物?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出示ppt,教师弹琴,幼儿学唱儿歌。

  2、游戏,农场找朋友

  (1)出示ppt,引导幼儿按图卡仿编歌曲。

  师:小猪找到了谁?它在哪?它是怎么叫的?教师弹琴,学唱仿编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在农场》

  (1)自选角色轮流演唱师:你喜欢当什么小动物,请去小动物的家里。

  师:小猪唱完小鸡唱,小鸡唱完小猫唱,小猫唱完小狗唱。每个小动物唱歌前请听前奏在唱歌。

  (2)互换角色再次演唱师:你还想当什么小动物,请在一首歌的`时间里互相交换角色。

  4、自然结束师:农场里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么唱歌的?我们下次再去农场里看一看。

  活动反思:

  在农场里这首歌,其目标是学唱歌曲,并在学唱的基础上,进行动物和叫声的仿编,并感受音乐的前奏。由此,为了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歌词,我将图谱做成了显而易见的ppt,动物农场xx,动物农场xxx的形式。让幼儿对着相应的动物和节奏卡进行歌唱。

  音乐只有小猪在农场,我以小猪在农场找朋友为线索,依次出示了小鸡、小猫、小狗。以三个简单的问题"它是谁?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引出新歌词的仿编学习,最后请幼儿自选角色听前奏轮流演唱歌曲。

  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幼儿对歌曲中xx,xxx,节奏掌握不好,在"小猪"部分时分析的不够细致。

  2、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声音小,整个活动歌唱时,都需要老师提示。

  反思与改进:

  1、把1课时教学调整为两课时,在活动前应预设活动的重难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2、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敢于学唱新歌。

  3、在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水平,抓住难点,想好解决难点的方法。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对倾听很感兴趣,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础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

  2、打击乐器若干。

  3、活动室的四处分别布置成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的家。

  4、会发声音的'玩具及录音机一台。

  (三)活动过程:

  1、听声音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请配班老师启动“会发声的玩具狗”。

  师:哎呀,活动室里真安静。听,谁在叫?

  幼:是小狗,它在叫“汪汪汪”。

  师:哈哈,原来是玩具狗叫了,你们的耳朵真灵!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吧!

  幼:太好了!

  师:那么我们做客时要怎么样呢?

  幼: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评析:在安静的环境中,以玩具狗的叫声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又以奖励的方式带小朋友去做客

  。更加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此时的情绪非常高涨,都有了迫不及待想去做客的愿望。)

  2、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在饮料瓶里发出的声音。

  (1)听辨硬币在红茶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这是谁的家?

  幼:小兔的家。

  幼:小兔你好!……

  师:小兔家有什么?

  幼:红茶。

  师:那里面装得是不是红茶呢?请小朋友不要去打开盖子,自己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我,看谁最能干。

  b、幼儿操作:

  摇红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幼:老师,我好象听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是石头吗?

  幼:不对,是硬币。

  幼:对,是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评析:通过让幼儿自己探索、操作,来感知瓶中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

  (2)听辨玻璃球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a、教师带幼儿到“小猫家”。

  幼:小猫家到了。

  幼:小猫你好……

  师:小猫家里有什么?

  幼:旺仔牛奶。

  师:现在也请小朋友去摇一摇、听一听是什么东西,然后告诉大家。

  b、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幼:……

  幼:是玻璃球。

  师:小耳朵真灵,老师喜欢你们!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3)听辨沙子在可乐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b、幼儿操作。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

  幼:是盐吧。

  幼:是糖。

  幼:是沙子吧,声音很响的。

  师:真不错,里面是沙子,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是沙子发出的声音。”

  (4)听辨雪花片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小狗的家。

  师:小狗的礼物中是什么东西?

  幼儿操作,探索后。

  幼:老师,是什么,我猜不出来。

  幼:我也不知道。

  师:这些小朋友们都听不出来,那么我们拿出来看看,看完后,再放进去听一听。

  幼:哦,原来是雪花片。

  师: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雪花片?

  幼:是的,是雪花片,我一下就听出来了……

  3、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师: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教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 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 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 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 戏。)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 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 乐第二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 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 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 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 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 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 闪、对打的时候对打。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 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 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 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 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找一个空地方站好。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 。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 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八、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 “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 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九、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回去我们可以玩一玩关于西游记的更多故事。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应歌曲中的快板和慢板。

  2.知道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感受春天的美。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春天开放的花的图片14张,布置成花园的情境。

  2.手摇铃、纱巾人手一份;CD、录音机,图谱一份。

  3.先前经验的准备,观察过春天的美景。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故事引导。

  师:春天到了,我们去防洪堤春游,看到了小草、小花在阳光仙子和风姑娘的帮助下,慢慢地睡醒了,长大了。那你看到过哪些春天开放的花呢?(幼儿自由回答)

  2.初步感受乐曲,欣赏花朵。

  今天,季老师又要带你们去小四班的小花园赏花,看看那里有哪些花是你认识的?(教师后面张贴许多春天开放的花朵,前面电脑上播放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创设春天的情境。)

  3.认识常见的春天开放的花。

  小结:原来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春天真美丽啊!

  二、初步学唱歌曲,认识杜鹃花和玫瑰花。

  1.认识杜鹃花和玫瑰花。

  出示杜鹃花和玫瑰花的图片:我这里还有两种春天开放的花,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1)杜鹃花教师小结:这花的名字叫杜鹃花,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映山红,它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会开。小朋友你们可别小看这种花,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2)玫瑰花教师小结:玫瑰花小朋友经常看到,它有好多种颜色呢,而且不同颜色的花,它的名字不一样,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红色的叫红玫瑰、白色的叫白玫瑰也叫白雪公主、黄色叫黄玫瑰……

  2.完整倾听歌曲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和这两种花有关系哦,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3.出示图谱,理解歌曲内容。

  我把这首歌曲画成了一幅画,出示图谱,根据图谱读: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什么花、四朵花五朵花、杜鹃花,杜鹃花送爸爸。(换玫瑰花送妈妈)。

  4.师幼共同念歌词一遍。

  5.手指花。

  (1)杜鹃花、玫瑰花你用动作可以怎么表示?

  (2)边学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纱巾道具,感应歌曲中的快板和慢板。

  1.小朋友这是什么啊?(纱巾)今天我们要用百变纱巾来变花,请你们试一试。

  2.师幼清唱变纱巾花,区分快板和慢板。

  3.跟着音乐来变纱巾花,区分快板和慢板。

  4.花除了可以送爸爸妈妈还可以送给谁呢?(老师)跟着音乐再次变纱巾花,结束时把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并送上一句"老师,我爱你。"

  四、铜碰钟乐器,感应歌曲中的快板和慢板。

  1.你们把花都送给我,我也很爱你们,要送你们一样乐器,看,是什么?(铜碰钟)

  2.幼儿自由探索:它可以怎么玩呢?

  3.根据歌曲演奏快板和慢板。

  五、延伸活动,花名语词替换。

  师:刚才我们用杜鹃花和玫瑰花唱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花园里其他的花宝宝也很想来唱歌了,来用迎春花唱一唱……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可以几个常见到很多花,但让他们说说花的名称时,却没有几个孩子能说出来,也没有仔细观察过,很多孩子都是以颜色来命名,比如:红花、百花等。第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观察了玫瑰花与杜鹃花,简单的'对这两种花进行了介绍,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下一环节学习歌曲做游戏做了铺垫。

  这首音乐的曲式非常简单,配合歌词通俗易懂。快板与慢板对比鲜明,孩子们能随老师的指令做不同变化。通过肢体动作能体现出断奏与圆滑奏,但在清唱时的效果要比播放音乐的效果好。风车花和花朵与蝴蝶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很高,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孩子并没有根据音乐来转动风车,花朵与蝴蝶我都请幼儿来扮演,在合作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旋律模唱对这首歌曲来说,出现的唱名变化不大,孩子们容易掌握,但模唱几遍过后,孩子们就没什么兴趣了。乐器演奏我们用的是手摇铃,断奏部分敲奏拍子,圆滑奏摇奏乐句。敲奏拍子时,有幼儿会以一个乐句为一拍,在多次练习后,基本上都改正过来。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而《机器猫》这首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整个活动以"机器猫"这个形象来贯穿,从简单地拍打身体部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幼儿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

  2、根据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利用各类"生活中的'乐器"为歌曲《机器猫》拍打节奏。

  3、通过用另类的"器乐"来演奏歌曲,从而巩固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提高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已听过《机器猫》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物质准备:

  1、节奏谱。

  2、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箱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音乐舞蹈,回忆感受节奏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用手指跳个舞欢迎客人老师吧。

  2、你知道刚刚我们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节奏谱)大家是不是还能看着节奏谱来为这首乐曲打一打节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来拍手,你觉得还能用什么动作以怎样的形式来打节奏会更有意思呢?

  二、为音乐伴奏,自由选择乐器

  1、大家知道,机器猫身上有一个什么东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机器猫的袋袋里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2、逐一出示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盒、积木等"乐器"这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这些物品出了刚刚大家说到的那些常见的作用。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你听。当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有了声音我就能拍打出好听的节奏。你能吗?

  4、除了牛奶盒你还能利用我这里的什么东西拍打出好听的节奏呢?谁愿意来试试?

  提示:当拍打不能使一样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谁一起合作就能发出声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够把我的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乐器,为了感谢机器猫,我们就利用这些"乐器"来为这首歌曲打一打节奏吧。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三、听音乐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谁来说说看,你手中的乐器表演哪一段会比较合适呢?我们来尝试一下。

  2、对比每一种演奏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3、交换乐器。

  4、大家刚刚的表现真棒,机器猫听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满意,特意为我们大家准备了它最喜欢的"铜锣烧"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呢。

  活动反思:

  打击乐《机器猫》说课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儿往往对于这类活动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本次活动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铁罐子"、"纽扣"、"积木",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的想象,分别改造成"鼓"、"沙球"、"碰铃",让幼儿分别以拍、摇、敲这三种形式来表演乐曲。而我之所以选择《机器猫》这首歌曲,是因为它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已经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能够以拍手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难点,就是最后一句的节奏,也是幼儿比较难以掌握的。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机器猫"这个形象贯穿始终,从简单的拍手,到拍打身体部位,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递进。出示"乐器"后让幼儿自己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到最后还能分段看指挥合作演奏,不断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活动的进程。

  另外,本次活动中我的图谱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机器猫》是一首非常活泼富有童趣的音乐,那么传统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与机器猫有关的一些物品,如机器猫的小铃铛,机器猫最爱吃的铜锣烧等来替代传统的"叉叉",这样会更有意思。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学唱《快乐的doremi》

   识记doremi三个音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快乐的doremi》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波的情绪。

  认识和演唱唱名doremi。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doremi三个音。

  切分音和跳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

  卡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师生相互问好、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新朋友看看谁能最先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出示三座小房子doremi ,这可不是普通的房子。你们听听,它们都是有音高的。

  师弹奏生模唱。

  师:你们知道吗?小音符还有专用的手势来表示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练一练(柯尔文手势)。

  游戏:好朋友

  师变换顺序弹奏1---2---3---生边做手势边模唱。

  师:我请大家听一首歌,你们听一听歌曲是怎么演唱doremi的?

  师播放录音范唱。

  二、学习歌曲

  1、再听歌曲在0处用手势动作代替(例:拍手或食指放唇边)

  2、师范唱生唱doremi.

  3、歌曲的情绪?你可别小看doremi,在春天里,它们变成了……小鸟的`歌怎样的?师生同唱小鸟的歌(师一遍生一遍)

  师:再睡梦里,它们又变成……摇篮曲应该怎么唱呢?

  师弹奏生演唱。

  师:在节日里,它们变成了……。让我们一起来唱快乐的歌曲。

  4、师生合作演唱第一遍师领唱生唱doremi和衬词。

  第二遍,重点指导切分音和跳音乐句。

  第三遍,随伴奏演唱全曲。

  三、演唱歌曲

  1、分组竞赛演唱。

  2、领唱与齐唱。

  3、个人表演唱等形式。

  四、小结

  Doremi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请你把这首歌曲唱给你最喜欢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的doremi》。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增加对中国传统儿歌的了解。

  2、体验想象的乐趣,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大头在雨中的快乐心情。

  3、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风趣,体验歌曲主人公的乐观生活态度。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幼儿围坐成半圆,老师以节奏游戏导人,分别用广东话、普通话交替问候,让幼儿在相互问候的游戏中感受歌曲三拍子节奏。

  (教师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并配以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其价值有二:一是吸引孩子进入聆听和专注的状态,为建立清晰的听觉表象做好准备;二是通过有节奏的互动问好,拉近师幼情感距离,为练习三拍子节奏做好铺垫,这是一个互动积累,节奏前置的环节。)

  2、创设情境: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讲述故事"下雨的时候"边绘画,引起幼儿对"大头"的兴趣。

  (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下,教师以自然的,像妈妈一样的口吻带出了音乐情境申的故事,起到了以情动人,引人入胜的课堂效果。紧接着,老师用像声词"嘟"哼唱旋律,并用简单的美术线条勾勒出音乐情境中的主人公:幽默可爱的大头娃娃,自然而不着痕迹地帮助幼儿进入歌曲,创设了音画结合的课堂效果。)

  3、感受歌曲

  (1)第一二次感受歌曲。故事讲到结尾将歌曲带入,幼儿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这个大头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我"也想来当大头(伸出大拇指)。

  (2)第二次感受歌曲。借助手指游戏(小幅度手指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头都唱了些什么?

  幼: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下雨能洗澡!……(幼儿回答后老师用歌声及动作回应,引导其他幼儿一同模仿,帮助理解歌词。)

  (3)第三次感受歌曲。师幼一边玩手指游戏一边倾听老师歌声进一步理解歌曲。

  师:我的"大头"在这,把你的"大头"也拿出来。

  (4)第四次感受歌曲。利用桔子道具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师:你的头大,我的头更大。(伸出戴有桔子的大拇指)在"大头"唱歌过程中,老师用动作引导幼儿:一起来!

  (①简单装备,化繁为简。简单的"大拇指",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成了大头娃娃:老师的手掌和大拇指连接变成了雨伞……跟随歌曲旋律进行的手指游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激荡和点燃了孩子无穷的`想象,简单的装备创造了快乐歌唱的价值。②逐层递进,练习积累。从大拇指大头转换到桔子大头,从个体手的动作过渡到操作桔子教具,从徒手练习过渡到配乐操作,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是一个逐层递进,练习积累的过程。)

  4、学唱歌曲

  (1)师幼操作"大头"指偶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韵律和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说"老师你有'大头',我们也想有个'大头"',别着急,看看这是什么?

  幼:橡皮泥。

  师:我们用橡皮泥做个大头吧!师幼用团的方式制作橡皮泥"大头",注意跟随韵律节奏进行。

  (2)教师借助橡皮泥"大头"与幼儿一起游戏歌唱。

  师:我们都有了"大头",看看谁的"大头"最会唱歌。

  (①播种"想象"的种子。橡皮泥大头的引入,满足了孩子探求、想动的欲望,并进一步启迪了孩子的迁移能力:原来橡皮泥也可以当大头呀!②变化带来热情。变则通,不停变换的游戏情境无疑能够保持孩子学习参与的热情,并有效促进歌曲听觉表象的形成。)

  5、表现歌曲情境:雷声响起,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大头娃娃们,一起去雨里玩玩吧……(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1-2次。(教师带领)(2)幼儿熟悉动作和韵律后,空间位置可以比较自由和开放,可以跟随琴声自由表达。

  (教师给予动作提示)尾声:天晴了,大头玩累了,跟着妈妈回家了……(①自由表达,释放情感。自由放松的身体表达环节,让幼儿从小的手指游戏过渡到大的身体韵律,是一个节奏积累到韵律和谐的过程。孩子可以轻松跟随歌曲表达情感,既释放了学习过程中的疲倦,又体验了收获的快乐。②榜样示范,秩序学习。带头人教学策略的引入,避免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迷茫和混乱,有效将孩子的想象内容整合和再现,保障了学习的秩序。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习演唱《香蕉船》。

  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表演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若干香蕉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一样宝贝,就在这个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什么?(请2-3位幼儿)(长长的、滑滑的、弯弯的、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

  2、到底是什么呀?胡老师把它拿出来看看好哇?

  3、看看,是什么水果呀?(香蕉)

  4、多可爱的香蕉呀,你们看看它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弯弯的香蕉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要怎么吃吗?(剥开来)

  5、如果我把香蕉剥开来里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橘子内部的构造)

  6、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7、今天我们的香蕉变成了什么呢?(出示PPT,引导幼儿为香蕉取个好听的名字)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香蕉船要开咯,听听,它会开到哪里去呢?(欣赏歌曲第一遍PPT)

  2、香蕉船开到哪里了?

  3、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

  4、这首歌好听吗?还听到了什么呀?哦,没关系,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欣赏歌曲第二遍,PPT)

  5、这次听到了吗?歌里唱了什么呀?(教师边念歌词边做动作,熟悉歌词)

  6、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想做香蕉船吗?让我们一起来做香蕉船吧。(幼儿跟唱歌曲)

  三、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

  1、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2、你们的表现真的'好棒哦,看,胡老师这样为你们准备了好多香蕉船,我们回教室一起吃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9

  目标:1、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3、学习分角色和游戏,学习在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准备:课件。

  重点: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难点: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过程:一、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有一次他们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4、那我们一起到地窖里仔细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欣赏

  (一)、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1、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2、这个时候,小老鼠和啤酒桶应该在做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3、引导幼儿先学小老鼠坐在椅子上睡觉,再学啤酒桶抱成一团坐在地上睡觉。

  (二)、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1、谁先出来跳舞的?小老鼠们怎样跳舞的?它们很灵活,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吗?

  2、小老鼠跳舞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那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你能带着快乐的表情,用欢快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吗?

  4、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啤酒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们的表情又会怎么样?你来做一做?

  (三)、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1、这个时候来了谁?小仙女施了魔法,啤酒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能用动作来模仿啤酒桶先长出头,然后长出手,脚,最后慢慢站起来的动作吗?啤酒桶很笨重,要慢慢的,跟着节奏。

  (四)、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能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吗?

  2、幼儿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五)、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1、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啤酒桶的魔法消失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六)、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呢?

  2、小老鼠也要回去了,它们和啤酒桶告别,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3、朋友告别时还可以说哪些话?小老鼠可以一边告别一边回到座位睡觉。

  三、幼儿完整欣赏游戏的音乐,感觉每段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1、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音乐,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讲讲这个音乐故事,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你觉得这个音乐可以分成几段呢?每一段都讲了什么事情呢?

  四、播放课件的游戏部分,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的了解。

  1、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讲的是第几段音乐的故事。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性质。

  3、你们觉得是第几段的音乐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五、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3、幼儿思考并讨论:啤酒桶与小老鼠怎样才能配合得更好?引导幼儿知道动作一致,跟着节奏。

  4、那我们再来试一试,男孩子这次做小老鼠,女孩子做啤酒桶,比比谁最棒。

  5、交换角色表演游戏。

  【资料链接】

  故事《啤酒桶和小老鼠》

  地窖里住着许多啤酒桶,它们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肚皮,可是它们没有脑袋,没有略膊,也没有腿。地窖里也住着许多小老鼠,它们长着小小的身体,小小的肚皮,小小脑袋,小小的胳膊,小小的腿。

  夜晚到了,小老鼠出来跳舞唱歌,想让它们的啤酒桶朋友不感到寂寞。可是啤酒桶却一点也不开心,它们想和小老鼠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它们没有脑袋,没有胳膊也没有腿。它们不能唱歌,也不能动,这可怎么办呢?

  小老鼠请来了仙女,仙女举着仙杖说:"站起来吧!"啤酒桶长出了脑袋,长出了胳膊也长出了腿。啤酒桶慢慢站起来了。

  仙女的仙杖奏出了快乐的舞曲,啤酒桶和小老鼠们快乐地随着音乐唱啊,跳啊。这是一个最最快乐的夜晚。

  清晨的钟敲响了,公鸡在大声地叫着:"太阳,你快出来吧!"仙女对大家说:"再见!大家都应该去睡觉了。"啤酒桶的脑袋缩回去了,胳膊缩回去了,腿也缩回去了。啤酒桶们都躺下来,他们要睡觉了。

  小老鼠们轻轻的对啤酒桶们说:"再见,亲爱的朋友!"他们还说了些什么呢?因为他们说得太轻了,是对着耳朵说的,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听见了。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先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歌曲《丑小鸭》。

  2.对幼儿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

  3.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光盘

  2.响板(幼儿人手一个),丑小鸭玩具,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丑小鸭》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模仿动作。

  教师:今天啊,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我做鸭妈妈,你们就做我的鸭宝宝,

  我们一块儿到河边去玩好吗?

  二、欣赏歌曲《丑小鸭》

  1.引起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丑小鸭”。

  我们一起来把它叫出来好吗?(丑--小--鸭---)

  要求:教师用念儿歌的形式来介绍丑小鸭.

  (我来啦!我来啦!呱、呱、呱呱呱,丑小鸭、丑小鸭、

  我叫丑小鸭、腿儿短短脚掌大,长长脖子扁嘴巴,走起路来

  摇摇摇,爱到河边去玩耍,喉咙虽小声音大,可是只会呱呱呱)

  (2)播放歌曲《丑小鸭》两遍

  (3)教师:丑小鸭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有趣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丑小鸭》,

  我们来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2.欣赏第一遍

  提问: 谁来告诉我,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两遍.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

  3.欣赏第二遍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丑小鸭真可爱,老师也想来唱唱它.现在请小朋友听我来唱一遍.

  等会儿请大家来讲讲看你最喜欢听歌里唱的那一句.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准备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

  4.欣赏第三遍

  提问:你最喜欢听那一句?

  要求: 重点教唱“呱呱呱呱呱”

  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分句欣赏)

  教师:刚刚老师听到有个小朋友说最喜欢听小鸭子呱呱的叫声,

  我们现在就再来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

  操作: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该句

  提问:

  (1)小鸭子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2)教师:我这里正好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它是什么?

  你看响板他它一张一张的,多象谁的嘴巴呀?

  那它叫起来的时候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3)节奏练习:我们小朋友也来用响板学学小鸭叫好吗?

  5.幼儿表演

  要求: 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表演,并懂得在小鸭叫的时候,配上响板.

  也可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三、结束

  今天我们又欣赏到了一首好听的歌,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现在让我们跟着丑小鸭一起到河里去洗个澡好吗?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的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2、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铃声产生好奇。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有主题"好听的铃声"经验背景。

  2、多媒体课件:打电话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打电话"--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森林背景图片"森林真美呀!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好吗?"(播放音乐,歌表演打电话。用问答的形式赋予游戏情景"喂,喂,喂,请问你找谁?""我要找xxx""找我干吗呀?""和我一起做游戏……")

  二、在给小动物打电话情景中感受、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1、给小狗打电话欣赏flash动画(多媒体出现手机图案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你看到什么?(介绍动物电话本)"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朋友看媒体读电话号码,电话连接中,铃声响起,播放歌曲。)"咦?小狗的电话铃声和我们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音乐铃声,会唱歌的铃声……)"喂,我是小狗,你们找我做什么呀?"

  2、给小兔打电话看看小兔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拨号码:"咦?怎么接不通?"原来号码拨错了就打不通了。重新拨。

  "你们听到小兔的电话在唱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歌曲重复)师扮演小兔接电话:"你好呀,我是小兔,找我干吗呀?"(小兔我想请你去公园玩……)(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打电话的想法)

  3、给小鸭打电话"刚才你们打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也想打给我的动物朋友,猜猜我的电话打给谁?"(把谜语作为歌词演唱歌曲)"我有圆脑袋,穿着黄黄衣,走路摇摇摆,猜猜我是谁?""唱歌呷呷呷,爱吃鱼和虾,我是小鸭子,你们猜对了!"(师生共同拨打电话。教师范唱歌曲《谁找我》)"小鸭子在忙什么?怎么还不接电话呢?"(在河里游泳。)我们一起帮手机把声音变的响些这样小鸭就能听到了。(幼儿唱歌曲)

  三、变出歌曲铃声

  1、小动物们的电话铃声会唱歌,真好听,我们也来给自己的电话设计一个音乐铃声?

  2、我的电话也有好听的铃声,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打给我,我的号码是1352(师演唱一首幼儿学过的歌曲,作为自己的手机铃声)

  3、你的电话又是什么歌曲作为铃声呢?(启发幼儿运用学过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计铃声。)

  四、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好听的电话铃声,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再去找找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走台步上场、亮相。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上场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京剧里的台步和亮相。

  二、复习京歌

  1、幼儿演唱《戏说脸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3、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乐句后“叫好”。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重点)

  2、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大树和小鸟。(难点)

  3、体验“大树妈妈”和“鸟宝宝”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被关心和关心他人的经验。

  2、音乐,与歌曲配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迁移经验导入:

  提问:你爱妈妈吗?怎样爱妈妈的?妈妈爱你吗?怎样爱的?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大树和小鸟之间的爱,一起听一听。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1)范唱歌曲《大树妈妈》,幼儿初步感知歌词和旋律。

  师:老师将刚刚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认真听,看看歌曲里面唱了什么。

  师:你都听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将自己听到的说出来,根据幼儿的答案出示大树妈妈唱歌、摇小鸟睡觉、大树妈妈笑呵呵、为小鸟撑伞等。

  (2)集中交流。

  师:这首歌听上去怎么样呀?

  鼓励幼儿说说听了乐曲后的感受如:很好听、很温柔、很开心等都可以,教师都给予肯定。

  (3)学唱歌曲。

  师:你们想学吗?

  师幼共同学唱歌曲。

  3、结伴表演,体验“大树妈妈”和“鸟宝宝”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1)提问:你们喜欢大树妈妈和小鸟吗?你们想扮演他们吗?

  (2)提醒大树妈妈要温柔的`爱护小鸟,小鸟要做出“爱妈妈”的动作,在做做、玩玩中体验两者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3)根据幼儿兴趣表演1—2次。

  4、结束活动。

  师:天黑啦,鸟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抱着大树妈妈睡觉吧。

  (幼儿两两拥抱在一起休息,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

  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大家喜欢我吗?)

  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

  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

  (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三、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四、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

  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五、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01-22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01-07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01-06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02-09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12-16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梦》08-26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15篇01-22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14篇01-23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