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时间:2023-01-31 08:18: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4篇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复习8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er,能区分ei、ie和ui、iu的发音和字形。

  2、能熟练地掌握声母与复韵母相拼的音节。

  3、完成书上的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的语文天地里去见识见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棵树,它叫智慧树,看哪个小朋友能从上面摘到智慧果子。要找到智慧树,先要闯过四关,孩子们有没有信心?

  二、带领学生闯关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出示复韵母卡,抽学生读。学生读一张,老师往黑板上贴一张卡片。

  2、请孩子们找一找,哪些复韵母长的像?哪些地方像,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齐读复韵母ei、ie和ui、iu。

  4、师总结过渡: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二)画一画,连一连。

  1、为了能够尽快找到智慧树,我们的智慧娃娃也赶来给大家带路了,由于走地匆忙,他连自己的身上的几个器官都忘带了,请孩子们先和你的同桌拼一拼智慧娃娃忘带的器官是什么。师在黑板上贴出音节卡,同桌的孩子拼一拼。

  2、抽学生拼一拼音节。

  3、请学生在书上将智慧娃娃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画上去,并将这些器官和对应的音节用直线连起来。师巡视指导。

  4、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与学生一起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帮智慧娃娃带来了他的器官,他为了感谢我们,决定带我们一起闯过第三关。

  (三)读一读。

  1、投影出示第二题的词语。

  2、同桌的.孩子拼一拼,读一读。

  3、检查认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总结过渡:恭喜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三关,下面进入最后一关。

  (四)把字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投影出示第四题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

  2、出示字娃娃卡片抽读,并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音节卡,抽学生拼读,并将音节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字娃娃后面。

  4、完成书上第四题的练习,老师先示范第一个字的做法。

  5、师巡视指导,在投影上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真棒!闯过了最后一关,智慧树出来了,孩子们请摘果子吃吧!

  三、游戏:摘果子

  小黑板出示智慧树,抽学生上台摘果子:把会拼的音节摘下来,教全班孩子读一读。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

  【教材解读】

  1、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写书中的故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补充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包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写出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从学期初,就要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每学习一课,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相关故事,课后做好拓展,为本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结集成册,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

  2、习作前组织学生演好课本剧《完璧归赵》,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谈感受。(引导说出看完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或从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对课本剧本身说说看法。)

  【教学过程】

  流程一:作前指导

  一、阅读要求,明确指向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7》,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7》,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习作要求。

  选择范围:可以在本册书中寻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学阶段学过的十一册书中的.故事。

  选择内容: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还可以写一写读完故事后从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可以侧重于语文书里故事的记叙,也可以写自己读故事的收获。

  (设计简析: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不但锻炼了自学能力、审题能力,而且通过大家的交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打开课本,寻找“故事”

  同学们,我们明确了习作要求,现在我们就打开册课本(也可以是十一册书)寻找故事。

  1、学生寻找故事。

  2、学生汇报并用一句话说出故事梗概。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学生汇报时注意概括,用一句话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简析:让学生打开课本,唤起回忆,自己去寻找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件浮现眼前,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激发他们的热情,也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一句话概括梗概锻炼了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利于习作时将情节写完整。)

  三、敞开心扉,诉说“故事”

  过渡:我们转眼间找到了这么多故事,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蜡烛》“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可见同学们真是爱读书、会读书,我们如何把这些故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呢?

  1、引导明确叙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完整。

  (2)叙述人物时,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要有合理的想象。

  (4)写启示时,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节,而应注重感受和启示,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回忆观看课本剧时的情景,教师引导说出。)

  2、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简单讲给同桌听。

  3、推选优秀者在班内讲自己选取的故事。

  教师引导点评(侧重于是否完整、有顺序、重点突出、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设计简析:这一环节提高了难度,因此让学生同桌互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优秀者则给同学们做好了示范。这一环节完成了由易到难的巧妙过渡。)

  流程二:下笔成文

  四、点拨思路,编写“故事”

  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现在就开始写一写你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写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突出,也可以再次寻找所需要的材料阅读连接,充实内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结合刚才所说的,先用几句简单的话或几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跳过去,以免影响全文的构思。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请大家动笔成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简析: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让学生尽情交流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地作了写作方法的精要指导,使学生从“有话想说”到“有话会说”,从“想写”到“会写”。)

  流程三:作后评改

  五、修改习作,充实“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了二十多次。这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文,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然后出声读自己的文章,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写完整了,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通读中发现了问题,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2.集体评议。

  选取一名学生,鼓励他把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评。点评时围绕“写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顺序写、重点突出、情节完整,写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出声的读自己的习作,用刚才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简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习作修改,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同学的习作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六、结集成册,分享“故事”

  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识“故事”》《书中自有千古事》等书名将故事分类汇编,结集成册,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拥有轻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写完后就没了下文,学生会很失落,会认为习作是为了写而写,那么课后的拓展、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结集成册,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更加热爱习作,使训练落到了实处。)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3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总计10课时

  四、课题19.大象的耳朵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字卡、图片、PPT

  预习设计古诗积累与背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竖、竿、撑、舞

  (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

  (4)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3自然段。

  三、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2.(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ān shàn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3.同桌互读,读好问句并质疑。

  4.生描红书空。

  1.思考: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2(1)标出课文有几个段落。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思考①: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思考②:耳朵耷拉着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思考③: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板书

  设计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虫子飞不进来

  作业

  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搜集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都有什么作用。

  3.熟读课文。

  五、课题20.蜘蛛开店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识字方法引导。

  (1)偏旁归类识字:蹲、趴;寂、寞;蜈、蚣

  (2)加偏旁识字:店、编、露

  (3)联系生活识字:口罩的“罩”,照顾的“顾”,交换的“换”,匆忙的“匆”

  (4)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检查单字的认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3.教师结合生活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教师总结)

  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

  (2)出示句子: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①指名同学读句子,指导读出万分感叹,如释重负的感情。

  ②学习“工夫”“终于”两个词语。

  ③请同学用“终于”练习口头说句子。

  3.出示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4.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自然段。

  教师总结学习反馈。

  (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5.指名读第9~11自然段。

  (1)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蜘蛛的反应告诉我们这织袜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学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

  三、复述课文,讲故事

  课文的最后,蜘蛛跑回网上,那么蜈蚣的袜子到底织没织出来呢?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9个会写字,书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全班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商、围、期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全班互评。

  1.说说这些动物最突出的特点。

  2.齐读课题。

  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汇报。

  找一找:

  (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交流反馈。

  思考:“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1.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2(1)讨论: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什么商品,要卖给谁。

  (2)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讲的什么?(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思考②: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思考③: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一元)你觉得一元贵不贵?为什么?思考④:蜘蛛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河马的嘴巴那么长)所以蜘蛛感叹道“口罩好难织啊”。(指导学生体会“简单”到“难”的变化)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4)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

  (5)指名读相关自然段。

  (6)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做任务事情不能只图简单)

  3.(1)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派代表上台讲故事,为讲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2)如果你来开店,你会怎样为河马、长颈鹿、蜈蚣提供服务呢?请大家把你们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

  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

  3.续编故事。

  六、课题21.青蛙卖泥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语气。

  3.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2.谁来给大家讲讲你的猜测。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检查读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老师打乱读,老师带读。

  (4)男生、女生比赛读。

  2.读课文,读通顺词句。

  (1)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三、组织学生探究青蛙卖泥塘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3~9自然段。

  2.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朗读老牛和野鸭的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拓展延伸。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卖泥塘

  了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

  2.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①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②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

  三、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3.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4.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

  5.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10自然段,2.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出示: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

  3.拓展思维。

  4.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

  五、引导探究第11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

  2.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读。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

  4.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

  六、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角色表演故事

  1.

  (1)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

  (1)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买青蛙的泥塘?

  3.

  (1)思考: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4

  (1)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说了些什么?

  5

  (1)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

  6.组织讨论,青蛙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

  作业

  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树立环保意识。

  七、课题22.小毛虫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3.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揭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读1、2自然段,体会理解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4.指导朗读。

  5.(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6.小结: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7.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练习说话

  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小毛虫真笨拙。

  1.读第3、4自然段,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2.自由读第5、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2)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3.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4.出示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复习巩固

  1.游戏,词语搭配。

  2.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口头练习造句。

  3.写字训练,教师指导难点字。

  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捺画相呼应。“正”字写在田字格中居下居中的.位置。1.齐读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2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

  (3)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出示:()的小毛虫

  (4)交流反馈。

  3.

  (1)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小毛虫既可怜又笨拙呢?

  (2)思考:从这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图片展示,学习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

  4.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5.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笨拙”?动画演示理解“挪动”。(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2)自由读5、6自然段。

  (3)小毛虫和之前的样子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八、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识字写字

  (一)导入:

  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二)汉字与偏旁

  1.出示“又—劝”“土—堆”。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

  2.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

  二、词语积累

  (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

  3.总结方法

  (二)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

  2.去掉句子修饰成分,对比总结学生的发现。

  4.学习比喻词“像”“好像”。

  三、写一写

  1.教师: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指名说)

  2.为什么想养这种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二十四节气歌》

  1.出示诗歌

  2.教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认识描写月亮变化的词句。

  3.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指名读词语。教师校音指导,读好“扫”平舌音,“拎”前鼻音。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指名学生读一读.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4.出示图片学生仿写句子。

  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你有养小动物吗?请写一则观察动物的日记。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明说每句诗歌中的节气

  3..自由读,尝试背,齐背。

  板书

  九、设计语文园地七

  作业

  设计

  1.写话: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4

  一.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 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1.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在品味“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四 .教学思路设计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可采用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

  (一)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场面的壮观和喧闹,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二)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引导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分别让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壮观?写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最喜欢描写灰椋鸟的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归林场面的壮观,又感受到了入林后的喧闹热烈的场面以及鸟儿的可爱。

  2.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述可以适当点拨,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灰椋鸟,想象自己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3.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椋鸟入林后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读了作者的感想之后,说说你读了之后的感想;这样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

  4.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这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你听出壮观的气势来了吗?你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吗?”教师这样引导着,学生进行评价,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5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教学过程

  1、《美丽的集邮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庐山琢磨

  轩辕敦煌歌颂

  不朽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9、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10、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11、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学生字,记忆^新学生字。

  [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蔚乘”的写法。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6

  第一课时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七小节

  2、复习生字注意“英”“定”读准后鼻音强调“为”的笔顺组、祖区分

  3、读词语:英国一位科学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动

  4、用“谁是什么”造句

  36、数星星的孩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一小节

  2、复习生字区分:祖、组注意“指”“楚”读准巧舌音多音字“斗”组词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题、提

  古诗七步诗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渴、喝;朝、潮“精”换部首积累士字旁的字书空“止”

  39、花木兰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战”换部首“常”一字开花

  3、词语搭配: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读词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40、责任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书空“必”

  3、读句子: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七、快乐宫7

  1、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善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 《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 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 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 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 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 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 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 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 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 指名朗读。

  3.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8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9

  “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过程的

  2、感受壮观的发射场面的壮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感知“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体会现场气氛。

  2、阅读感悟法:通过深入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任务情感,体会写作方法。

  3、自主学习法:阅读中展开讨论,研讨探究,拓展练习法。感,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时空背景,了解主要内容。

  1、走进背景:同学们,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万户飞天,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还记得那是哪一天吗?(20xx年10月15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3、板书课题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指导一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条理,概括段意。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6分钟后展示。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遨游凌晨沸腾戈壁喷薄而出气宇轩昂涌出寄托浩瀚逃逸天穹晶莹夺目震耳欲聋大漠

  2、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意思遨游:漫游、游历。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气宇轩昂:形容精神昂扬,气度不凡的样子。

  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5、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条理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发射前发射时发射后

  五、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六、总结巩固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1

  一、知识梳理与积累

  1、拼音

  (1)复习拼音,能读准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识字

  (1)部首:“病字头”、“双人旁”、“提手旁”、 “反犬旁”、“月字旁”、“木字旁”

  (2)“水、永”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3)学习生字47个,在描写的基础上正确书写26个生字。

  3、句子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轻声,读出句子的语气(提醒别人、问句)。

  4、段落

  背诵两句句子。一首古诗。

  二、学习方法于运用

  1、识字与写字

  (1)总结出有些部首的规律。例如:“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动作有关;“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四条腿的动物有关;“月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有关。如,脚、肚、腿……有时和月亮有关。如,朗、期、朝……有些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来学习。“爷”可与“爸”比较,“猴”可与“候”比较。

  (2)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2、朗读

  1、朗读课文要先让学生花时间读正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读得流利些,不唱读,不顿读。可以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它们。应该让学生多模仿、多尝试,在实践中提高朗读能力。

  2 、对于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根据学生还处于爱幻想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比如,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动作,帮助他们展开想像,再现课文的情境。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再去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在读懂之后,还要回到课文的情景之中。

  3、说话

  要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要组织规范的语言来说。同时注意把话说规范,意思说明白。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3

  《赤壁赋》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6课文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写于宋神宗时期。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上重要的分水岭,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全文通过铺陈和排比形成了一种整饬之美。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文章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素养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并背诵全文。

  3、了解赋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语言艺术。

  4、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在赤壁之上,发出了人生的感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赤壁赋》。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2、人物轶事

  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3、了解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4、解题

  ①赤壁:地名,位于黄州附近,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

  ②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在形式上有三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赋在内容上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5、了解“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壬戌(rénxū)属客(zhǔ)冯虚(píng)

  和之(hè)嫠妇(lí)愀然(qiǎo)

  舳舻(zhúlú)酾酒(shī)横槊(shuò)

  匏樽(páo)扁舟(piān)蜉蝣(fú)须臾(y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文章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

  明确从赏景之中获得“乐”,因客之箫声而“生悲”,通过苏子之宽慰使客“喜而笑”。情感脉络是“乐——悲——喜”。

  四、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指农历十六日②兴:起

  ③属:劝人饮酒④少焉:一会儿

  ⑤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⑥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⑦横:笼罩、覆盖⑧如:往

  ⑨凌:越过⑩茫然:旷远的样子;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明确月夜泛舟的陶醉。

  2、本段苏子的心情怎么样?为何?

  明确乐甚。因为美景、畅饮、友情等。

  3、第一段描写的赤壁之景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①这一段的描写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泛舟赤壁之下,头顶一轮皓月,脚踩万顷碧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漂浮于水面,任意飘荡。景象如梦境一般,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其中。

  ②作者这样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的“悲”显得更加浓重和凄凉,为下文写“悲”做了铺垫。

  4、试分析“徘徊”一词的效果。

  明确月亮从东山后面露出了脸,到斗宿和牛宿之间就徘徊不前了,一“出”,一“徘徊”,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亮不易察觉的缓缓移动,以及对游人的依依眷恋和脉脉含情。也反映出作者看月亮时愉悦的感受。

  【思考2】研读第二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②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③空明:月光下的清波④溯:逆流而上

  ⑤渺渺:悠远的样子⑥美人:古人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⑦倚:循,依⑧和:同声相应,唱和

  ⑨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⑩缕:细丝;幽壑:深谷;嫠妇:寡妇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明确悲凉箫声的伤感。

  2、“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①“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②歌声表现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①此处描写箫声,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②作用:四个比喻、两处夸张的应用渲染了箫声的悲凉,而正是这种悲凉触动了作者受挫之后的那种隐忧微愁,由此作者不禁触景伤怀,浮想联翩,悲从中来。

  4、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又因为什么?

  明确由乐到悲。主要由客人的洞箫声引发的。由歌声想到人生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思考3】研读第三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危坐:端坐

  ③缪:缭,盘绕④郁乎:茂盛的样子

  ⑤方:当⑥下:攻占

  ⑦东:向东进发⑧舳舻: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⑨酾酒:斟酒⑩槊:长矛;渔樵:打鱼砍柴;渚:江中小洲;侣、友:以……为伙伴、朋友;遗响:余音,指箫声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明确人生失意的悲情。

  2、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那么,“客人”之悲来自哪几方面?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操、周瑜)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思考4】研读第四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逝:往②斯:此,这里指水

  ③盈:满④虚:缺

  ⑤彼:那,这里指月亮⑥卒:到底

  ⑦消长:消减和增长⑧盖:这里表示假设语气

  ⑨以:通“已”,停止⑩是:这;造物者:自然;适:享有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明确随缘而安的态度。

  2、作者是如何回应客人的悲叹的?

  明确从具体的月亮和水说起,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得出了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道理。认为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人生百年,天长地久,其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常态;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无穷无尽,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

  3、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如何评价?

  明确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宇宙观表现了诗人对政治迫害的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的理想的坚持;表现了他在身处逆境时候的一种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也表现了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安慰。

  4、那么诗人主张从什么地方寻求安慰呢?

  明确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非但不必因为“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而是要使“无穷”的万事万物为“吾生”所享有。

  【思考5】研读第五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更酌:重新斟酒②肴核:菜肴和果品

  ③狼籍:凌乱④枕藉:枕着垫着

  ⑤乎:于⑥既:已经

  ⑦白:变白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明确忘情尘世的洒脱。

  2、文章为什么以酒后“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1)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②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来反衬作者内心世界的舒适、宁静。这时的喝酒已不是为了借酒消愁,而是因为精神达到了“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愉悦。

  (2)作用:作者极写游赏之乐,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种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思考6】本文采用了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形式,文中的“客”指谁?如何理解“客”的存在?

  明确(1)观点一:是认同文章的纪实性。有人考证同游之“客”确有其人,就是道士杨世昌。杨道士多才多艺,善画山水,长于吹箫。从文中“客有吹洞箫者”一句,也可作出判断。

  观点二:是认同形式上的虚托性。主客问答这种形式本来就是赋体文章的典范手法。苏子能从清风明月中寻求解脱,蕴含了多少无奈与伤悲!苏子随之阐说自己的变与不变论,进行劝慰。这与其说是“劝客”,莫若说是“慰己”。所以,“主客”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苏轼自己。这是现实中的肉身与独立之精神的对话。

  (2)无论“客”指谁,“客”的存在是对“主”——苏子极好的衬托:“客”的落寞伤感,反衬出苏子身遭贬谪、身处逆境而不消沉、不颓废的人生智慧;“客”的悲观消极,反衬出苏子乐观、旷达、洒脱的积极情怀。

  【思考7】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①保留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特点:运用赋体传统的对话形式、韵文和对偶句式,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②突破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格式注入了更多散文因素,造语多有变化,用典不拘故事,写景富于变化,使文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不拘一格。

  【思考8】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明确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思考9】对比阅读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题:仔细阅读《赤壁赋》第四段和《后赤壁赋》第三段及《湖心亭看雪》,试比较思考:其中的情怀有何不同?

  明确《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认为将个体融入自然便可得到永恒,表现旷达乐观情怀。

  《后赤壁赋》:“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认识到个体的渺小,自然的强大,对自然感到敬畏,表现悲、恐之情。

  《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怀。

  五、技巧点拨—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任务引导】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特殊经历,把握住文章行文线索,学习本文情、景、理相结合的写法。

  【写法分析】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以文为赋”、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二)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连用的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三)情﹑景﹑理融为一体。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由情入理。

  (四)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六、明晰主旨

  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七、拓展阅读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只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其中日本文人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词……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问题: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明确①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②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③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④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⑤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

  八、素材积累—苏轼名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3、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4、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7、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8、修其本而末自应。

  9、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4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七》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白兔辛勤耕种,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白兔种的菜丰收了,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两只小狮子一勤一懒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的话,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学会了本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赖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小伙伴》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紧扣本单元好孩子、好品质的专题,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国王用“种花”的方法来选继承人,但花籽却是煮过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诚实的品质赢得了王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是让学生通过通读句子,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56个,会写30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诚实的美好品质。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读,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课时

  《两只小狮子》2课时

  《小伙伴》2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01-30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3篇01-31

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通用21篇)12-01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01-2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03-07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9篇03-07

语文三单元教案08-30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02-08

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