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06 18:02:41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2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至万以上数的读法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读数中的相关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1.复习。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

  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教师可以抽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百十(一)个

  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完图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

  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

  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适时板书完善表格)

  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这里需特别强调“??”表示的具体意思。

  2.数位和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1)认识数位。

  借助已经填好的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介绍什么是数位。

  完善数位顺序表: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明确这里的“??”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并熟记。

  从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十位是什么位?

  ①认识数位分级。

  教师介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②观察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引导总结:

  个级、万级、亿级都有四个数位;每个数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

  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二)学习万级数的读法

  教师:刚才通过对数位顺序表的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么多新知识,现在我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原来的读数知识来正确读出下面资料上的大数呢?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学生尝试读数。

  自己独立试读或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可质疑并完善答案。

  尝试方法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抽学生读出教科书例1中的大数。

  学生再次正确读出例1中3个大数,并把正确的读法写在书上。

  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尝试,抽学生回答,全班总结。

  62和620000读作:六十二和六十二万。这两个“62”所在数级不同,所以读法就不同。309和3090000读作:三百零九和三百零九万。虽然都有“309”,但后一个“309”是万级的数,所以读完后要加“万”字。

  580和5800000读作:五百八十和五百八十万。

  全班总结方法。

  抽学生归纳,全班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要正确读数,一定要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级。

  先把大数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三、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一第1题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自我纠错。(对错题说明错因。)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2,题(做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汇报。

  学生自我纠错。

  五、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完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2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2,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2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下面

  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忘记了。

  课件出示:781252457866017560000

  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完善答案。

  你们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引导小结: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复习数位顺序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位顺序表。

  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二、自主探索新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多位数都能准确读出来,下面再看这几个数,它和上面的数又有什么不一样?它的正确读法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例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快速写出例2中的3个大数)

  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050006读作:

  307000490读作:

  1800020000读作:

  学生尝试读。

  学生看黑板上的数据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读,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上提示,修正自己的答案,把例2补充完整。

  小组交流。

  组长关注组员的答案,组内修正答案,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请小组汇报组内统一的答案,关注这样读的理由。再请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小结读法。

  从高位读起;乙级读完加“亿”字,“万”级读完加“万”字;乙级和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

  上的数的读法来读。

  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不读?学生尝试归纳。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教师适当板书。

  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页例2的“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

  亿位万位个位

  1374689读作:

  120900085读作: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小组交流,修正组内答案。

  错题汇报,关注学生错因分析。

  7回头总结,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8位同学各自拿着课前准备的其中一张数字卡片上黑板前排成一排,抽下面同学读出这个大数。

  再让9个同学各自拿着一张数字卡片排成一排,抽学生读。

  小组游戏,抽出数字卡片读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单。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位数,它的

  最高位是百万位。

  70385600的最高位是()位,这个数中3表示3个(

  )。

  选择。

  320600000读作()。

  A.三亿二千零六十万B.三亿二千六十万

  C.三亿二千零六十万零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

  A.计数单位B.数位C.七位数

  用数字3个0和4,5,7,按下面要求写出七位数。

  一个零都不读。()

  只读一个零。()

  要读三个零。()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全班交流。

  学生纠错,交流错因。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修正答案;小组内修正答案;各小组错题汇报,关注错因分析。

  四、反思总结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4

  画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

  目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录

  ―、万以上数的认识...........................................(1)

  万以上数的读写.............................................()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7)数字编码...................................................(4)用计算器计算...............................................(1)整理与复习.................................................(8)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6)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1)

  加减法的关系...............................................(1)加法运算律.................................................(7)整理与复习.................................................(2)三'角.........................................................(79)

  线段、直线和射线...........................................(9)角的度量...................................................(8)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0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03)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问题解决..................................................(21)整理与复习................................................(29)

  五、相交与平行.............................................(39)

  相交与平行................................................(39)

  六、条形统计图............................................(49)

  条形统计图................................................(49)

  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6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64)

  八、探索规律...............................................(82)

  探索规律..................................................(82)问题解决..................................................(93)整理与复习................................................(01)综合与实践:节约一粒米....................................(07)

  九、不确定现象.............................................(12)

  不确定现象................................................(12)

  十、总复习..................................................(219)

  总复习..................................................(219)?2?

  衔接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①

  第1课时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主题图,第59页例1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3.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例1图。

  ①本单元为衔接内容,仅供20xx年秋季四年级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引人:昨天老师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逛的人真多,我也去逛了一圈,给你们看看当时的图片。”

  ?1?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出示主题图。

  教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发现(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根据图能发现1个现成的数学问题:(1)买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要多少元?至少能提出1个数学问题:(2)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了多少元?

  教师根据情况板书两个问题,引导点拨:这两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哪一个?为什么?[问题(1)条件不够不能解决,只能解决问题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先解决问题()。(板书例1)

  [点评: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将新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紧密结合。既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让新知识有旧知识的依托,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和突兀,能激发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6个;买书包用去55元。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分析:①“一共用去多少元”包括买的哪些东西?

  ②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试着自己做一做,小组内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提出综合算式=7X6+55。

  教师: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综合式来解答。

  ?2?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①先说说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

  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7X6+55”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这种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作四则混合运算。

  引出课题:四则混合运算——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②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

  ③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解决主题图中问题(1)。

  ①再看看刚才的问题(1),你觉得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就能解答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条件:成人衣服每件120元,儿童衣服每件29元)

  ②想一想:你会怎样做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能试着用今天学的综合式来列式并解答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提出算式=120+29X3,重点说说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教师:看看问题(1)(2)所列算式,都属于哪种运算?在解答时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看来,以后我们遇到混合运算中有乘法和加法时,都应该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那如果是乘法和减法呢?你觉得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例1的变式题。

  教师:老师将刚才的问题(2)变一下,看看你会怎么做?

  出示问题(3):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10个,买一个书包用去55元。买10个文具盒比买一个书包多多少元?

  ①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你能列综合式并计算吗?试一试,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7X10-55。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6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簒x同学、xx同学和xx同学,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

  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出示教科书第2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篮球每个35元,足球每个45元。

  学生2:体育老师要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

  教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体育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教师: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在练习本上自己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1:我是这样做的:先算出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然后再加上买1个足球的钱,就是一共要付的钱。35×4=140(元)140+45=185(元)

  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5×4+45=140+45=185(元)

  教师:请你(学生2)说说,你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2:先算买4个篮球—共要多少钱。

  教师:他们都是先算出了买4个篮球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先算了乘法。

  教师:这两道题该怎样计算呢?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一个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计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页例3。

  【教学目标】

  1闭莆沼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比醚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彼怠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课件: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售货员报价:78元。妈妈:再买3件同样的儿童服装。售货员:一共要213元。小红:儿童服装多少钱—件呢?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毖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比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13-78÷3213÷3-78(213-78)÷34币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

  教师: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应该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别表示什么?学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价钱平均分成3份。

  学生2:“214÷3”表示把买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的总价平均分成3份。教师:这样求出来的,是一件儿童服装的价钱吗?

  学生:不是。

  教师:第三种方法应该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学生1:先算“213-78”,表示3件儿童服装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儿童服装要多少钱。

  教师: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1:第三种方法有括号,第一种方法没有。

  学生2:第一种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种方法先算减法。

  学生3:第三种方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一种方法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4背⑹粤废啊

  教师:请看,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125-87)×25455÷(102-97)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彼阋凰悖并说说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钡7页,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这两个算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积,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两遍,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然

  后再计算。

  3钡8页,练习一,第5题。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4、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本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被峤饩錾婕氨妒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运算顺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苯萄Ю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

  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

  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相乘或与9相乘的积在80与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90与99,由题中告知:按3颗或9颗的拿都要剩1颗,由此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颗,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100颗少,所以应是91颗。

  四、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

  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5、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170000m2,截至1998年底馆内藏书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自主探究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十?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7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

  1.口答列式:40÷2=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抓两个要点:(1)因为20×2=40,所以40÷2=20。

  (2)因为40里面有20个2,所以40÷2=20。

  3.小结: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

  [点评:切实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呈现主题图。教师:如果将题目改为“有200名师生。”

  (出示主题图)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一共要坐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花车费多少元?

  2.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师: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板书: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集体交流——分两个层面。

  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是求200里有多少个40)

  第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①因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每辆车的租车费为840元”并将问题改为“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你们能列式吗?

  (1)解释:为什么“÷40”?(这是将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抓两个要点:①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练一练。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来解释,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数来进行计算。

  [点评: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本环节的教学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练习巩固、熟练口算

  1.教科书第100页课堂活动,完成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102页练习十九1~4题。

  (本案例由黄世鱼提供)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11-02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07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08-23

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范文09-28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门】11-26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12-02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11-26

四年级数学教案【精】11-27

【热】四年级数学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