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时间:2023-02-12 18:16:37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的线段图,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说清题意,结合线段图,以此为中介说明题意。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今天,同学们发现老师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裤子是多少元吗?(教师带上标签,要求是直观与清楚)

  学生回答:上衣48元,裤子28元。

  教师评价: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一画

  上衣:|-----------48元--------------|

  裤子:|-------28元---------|

  教师评述:大家肯定奇怪画得是什么呀!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说“我用这段线段表示一件上衣的价48元,我用这条线段的长度来表示一条裤子28元。那同学们你们能从上面两个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问题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题目说完整。

  学生回答: 1.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2.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师回复:大家提得问题真多,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画出括号,写上问号,让学生进行列式解答。

  44+32=76(元)

  教师问:76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动表示。

  48-28=20(元)

  教师问:20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为指示。

  进行过程中让学生赞同的举手,积极参与。

  你们觉得这种线段表达的意思怎么样?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老师现在觉得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老师可要想想办法难道大家。大家看好了老师要变了,教师擦掉上衣的价钱,问学生:“现在老师要改条件了,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请学生来说一说什么意思?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表示上衣的价钱的线段,在画之前,要画上衣的价钱你觉得先画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裤子的价钱看成一份数(一倍数),形成一倍数与三倍数的关系。

  现在能画出来了吗?

  让学生打开书本,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让学生上黑板上来演示。

  让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A.大家看一看这里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齐读)

  让学生解释一下“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教师:画出 }?(元)让学生谈谈你们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自己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3*28=84(元) 84+28=112(元)

  让学生进行说明,式子的意思表示什么?让学生说说题意。

  你们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若有让学生提一提有没有不同算法?28*4=112(元)

  让学生说一说,4是哪里来的?1+3什么意思?

  一个28元,3个28,总共4个28

  B.擦掉 }?你们从图中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裤子比上衣少多少元?

  大家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不同算法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2

  大家看一看这题让我们求的是什么呢?

  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3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以及“合计”什么意思?

  四.开放题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对教材把握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表达还有不足。首先没有对学生进行线段图的正确指导,没有进行题意与线段图的.紧密结合。没有让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特别是对问题的重视没有进行充分训练,以及问题在线段图的正确表达、表达方式的正确指导,因此出现了较多的画图问题这将影响学生以后对应用题线段图正确率。

  交流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语言的正规性与正确性是我的最大毛病。

  课堂作业处理不当,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两步计算是各有不同,没有对这种不同点进行充分的说明与比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3

  本课题教时数:

  5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0月13日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情绪以及乐于动脑,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两个盒子和动物玩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个数

  2、验证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2、教学例题(1)

  3、教学例题(2)

  三、练习

  1、P49(1)

  2、P50(2)

  3、编题练习

  今天,李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名猜)

  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盒子里的`2倍。(再指名猜)你怎么想的?

  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1)理解题意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吗?

  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

  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指名说)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较,提示课题

  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5)第二种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老师板书)

  4从哪里来?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说说。(指名说)

  (1)理解题意

  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指名读)

  (2)线段图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吗?

  (3)解答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种解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

  2从哪里来?

  (5)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出示汽车图,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可以用老师给你的条件,也可以根据平时买东西的经验,说个条件再编。

  课后感受

  这是我参加98届-03届汇教的一份教案。现在上完课看这份教案还是偏重了老师的教,重点还是在学生怎样做这类题。顾老师指出,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感悟要求最后的问题有一个条件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那个条件,才能求出最后的问题。可以增加补条件这类题。如小汽车12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多少辆?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4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的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必,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心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没有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2元线,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提问:你们能解答?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线;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评析: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巧妙借助今天我当家的场景,对生活要索进行提炼,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从细微之处看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全身心地为小红想计策、出主意。]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谈话: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人( )小邻居。

  提问: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提问: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谈话: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表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表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谈话:谁愿意说说?(买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钱,买鱼用了多少钱?

  引导: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评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不节步步深入,分别设计了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诱发出我就是小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3、谈论: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报,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谈论: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下地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的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评析: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创设而他设,主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体验玫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四个计划这一主线中还必须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衔接与穿插,上街买菜算算钱,小区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鞭说是在解答题目,还不知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不仅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且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4、揭示课题

  5、引导:比较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学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学生汇报,逐题出示:①8+6=14(个)②8+6+9=23(个) 14+7=21(个)23+7=30(个)

  引导: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如何改题目?

  [评析:这是一个有多余条件的问题,让学生在想中练,错中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选择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等信息为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

  提问: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谈论: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提问: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从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提问: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评析:在课尾设计让学生用20元钱骈买提供的商品的活动。看似简单,由于学生在开放的窨,开放的群体合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不仅设计了10多种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而且还延伸出:如果买东西后钱多了可用来捐款、还给父母、存起来等多种办法,适时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当有同学提到要把所有的商品全买下而钱又不够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更是数彩纷量,如讨价还价、打折优惠、先欠再还、买一送一,有些购物策略甚至连老师也始料不及。开放的活动开发了学生丰富鲜活的认知潜能,在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中,不公增进了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还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小结: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的素质都得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想念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

  课后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在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因此作为教师努力实现从教材使用者向教材开发者、研究者铁色的转变,联系生活,整合教材,汇集众家之长,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中的媒介是课堂。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理应为学生带来的充满理性探索的智慧体验和由于才识展示与情趣激发交织而成功体验。教师应为之而不懈努力,真正使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果断而自主地决微和实践,使学生有具性得彰显和发展。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5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一定的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线段图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图理解较复杂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知

  你能看图编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1) 24米

  (2)14kg ?千克

  1、出示: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1)补充条件(注意相关性)

  ①奶牛有( )头

  ②奶牛的头数是黄牛的( )倍

  ③黄牛的头数是奶牛的( )倍

  ④奶牛比黄牛多( )头

  ⑤奶牛比黄牛少( )头

  (2)画线段图,列式计算

  指出:线段的适当长度

  (3)突出:奶牛比黄牛多( 7 )头

  奶牛比黄牛少( 10 )头

  2、“想想做做”第6题

  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独立列式解答,交流算法

  二、拓展深化

  1、停车场有轿车37辆,比面包车多9辆,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轿车和面包车?

  (1)引导:轿车和面包车谁多谁少?

  (2)独立画线段图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2、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41张,哥哥比弟弟多5张,两个人各有多少张邮票?

  (1)学习画线段图,观察了解各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画线段图:(线段图略)

  (3)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全班交流理解

  解一:41+5=46 哥:46÷2=23 弟:23-5=18

  解二:41-5=36 弟:36÷2=18 哥:18+5=23

  5、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26张,若哥哥给弟弟3张,则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两人各有几张邮票?

  (1)提问:谁的邮票多?多几张?

  (2)讨论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3)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4)小组共同完成画线段图,列式计算,交流思路

  (5)全班交流

  三、课堂延伸

  妈妈:我的年龄是你的4倍。小芳:你比我大27岁。提问:你知道妈妈和小芳

  各多少岁吗?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三、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7、8、9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①奶牛比黄牛多7头 ②奶牛比黄牛少10头

  25头

  黄牛 黄牛

  多7头 ?头 10头 ?头

  奶牛 奶牛

  25+7=32(头) 25-10=15(头)

  25+32=57(头) 25+15=40(头)

  课前思考:

  本课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第2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练习题的编排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巩固在例题中初步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放方法,第二类是通过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提高,还安排了一些补充题。

  课后反思: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能很快地根据已知条件想出一个关键的问题,然后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学生中出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总会将中间的问题当成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题目文字叙述越多,这种遗漏的现象就越多。实际上,细细分析,学生都会处理。就连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能随着老师的分析有很清晰的思路。但是,做题缺乏耐心导致学生就这样做题草草了事。这种粗心的现象还出现在看图计算中,很多学生就只数了多的一段,总把单位“1”的那份忘了,因此这样的错误给学生前进的道路有很大的阻碍。

  课后反思:

  这本分内容可以说是对上一节课的巩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这种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和讲解,学生对此类方法已然不陌生,同时也使学生养了在计算类似题目时,先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求解。在整个的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能明确方法,运用方法独立数据成图,并根据线段图解决诸多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练习中帮学生巩固一下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两步计算的能力,所以大部分题目我是让他们自己来分析的,再引导,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谁比谁多或少,没有从实际情况去分析,看到多就写加,少就写减。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课后反思:

  在昨天的回家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感觉原本会的题目,一画线段就混淆了,特别是有关倍的问题,他们总是搞不清楚。今天这堂课继续学习画线段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有点疑惑,不明白为什么教材突然安排了这个教学内容。后面的学习中,并不要求学生都画线段解决问题,学生学习完了这个内容,可能还没完全理解就不再用这种方法了,我只能想是在为以后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作铺垫。通过交流,我发现学生同样有疑问:我们学这种方法有什么用?在今天的课堂上,当学生试图画线段解决教材最后一道思考题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原来这个线段真的有用的!听了之后我很高兴,学生终于能体会到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了。相信今后在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时,孩子们会越发觉得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很有用的。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6

  教学内容:

  第五册P43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索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变式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时最讲究卫生,衣着最整洁吗?(不提漂亮,避免学生盲目攀比),确实,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板书: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

  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从上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想芳芳的妈妈对营业员会说什么?(出示问题)”一套衣服“的意思是什么?

  (2)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有许多能干的小助手,它们的作用可大呢。今天,老师就请来了一位,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长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表示裤子的28元(师边说边画)那么表示上衣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讨论)为什么?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书上画。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

  (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1)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根据题意,同桌进行讨论,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价钱该怎么表示,并将线段图补充完整。

  (3)结合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3、比较

  (4)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解决?你会解答吗?写在自己的随堂本上。(若有困难,可以与同桌讨论后再做。)

  (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吗?若有,则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说”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没有则不教学第二种解法。

  (1)芳芳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问阿姨: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你能帮她解决吗?

  (2)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呢?你能说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吗,师画线段图。

  (3)在随堂本上独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有不同的解法吗?(没有别的解法则不讲另外的解法)

  上面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出完整课题。

  (4)学生独立解答或讨论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过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样解答芳芳的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3)独立解答。

  (4)有序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过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三、应用拓展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说说要求的问题,独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据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图意后,独立解答

  交流时,说说怎么想的(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独自填表,全班集体订正

  4、补合适的条件

  湖中黑天鹅有24只,,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1)补充一个条件:成为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充一个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问题

  5、根据情境图,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素材:雅典奥运会上,罗马尼亚获得金牌8枚,中国获得金牌32枚)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1、先说出要求的问题,再独立解答、交流

  2、说图意后,独立解答交流

  3、交流题中的信息,填表后,集体订正

  4、同桌一人补合适的条件,另一人再说出算式

  5、口头编出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列式,鼓励编不同的题

  学生交流感受,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用线段图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2、强调与他人合作交流,重视思维与表达的有序性

  3、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强求一题多解。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6篇02-12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08-26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03-12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08-29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08-29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03-11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01-18

数学六年级上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案03-10

数学教案:计算组合图形面积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