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3 17:18:1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趣味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趣味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趣味数学教案15篇

趣味数学教案1

  教案分析:

  阿尔法趣味数学课程教案是通过数、量、形、时、空和思维内容相结合,让孩子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要求及解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教学自标:

  一、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二、帮助同学们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同学们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适合年级:幼小衔接、一年级

  孩子们有一定学习的基础,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喜欢表现自己。

  能独立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整点。教学难点:理解表针之间的时间关系,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数学谜语开头:一张大圆脸,有腿没有嘴,有腿会走路,没嘴会说话。(时钟)

  二、观察活动,出示钟表。

  1、出示圆形时钟,让同学们观察钟面。

  老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老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老师:比比看,钟表上的指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最短最粗的这根指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的指针我们叫它分针,最细最长的我们叫它秒针。(加深巩固)

  2、熟悉时针和分针

  (1)老师:小朋友听过“龟免赛跑”的故事吗?(简单讲述故事大意)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就像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教具拨钟表,引导同学们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分针(兔子)跑得快,时针(乌龟)跑得慢(通过趣味教学对比,接合成语龟兔赛跑的故事)。

  (2)在龟兔赛跑故事中,虽然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

  在钟表上,虽然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时间是一样的。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同学们说出时间。

  请同学们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时、3时等)

  2、教师操作,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

  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2)教师再次操作,让同学们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钟表、整点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分组游戏。

  (1)第一组:趣味游戏“我的一天”。

  请4~6人站成一排,教师举起钟面让坐着的同学们看钟上的时间一起大声报时,如“早上6点”,站着的同学们就做起床动作。依此方法继续游戏(早上8点上同学们园,下午5点离园晚上9点睡觉等,结合日常生活中生活作息对比,加强同学们更好的认识钟表)

  (2)第二组:按要求拨钟。

  两名同学们一组,一名同学们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同学们用学具时钟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3)趣味游戏“我说你拨”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同学们相互检查是否正确,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得又对又快。

  五、帮助同学们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同学们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的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学们认识了钟表,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学了。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记住了吗?

  教案总结:

  一、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认识钟表”这个科学活动,我发现同学们对时钟的兴趣很浓。

  二、为使同学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彻底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同学们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同学们制作钟表,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为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我利用课件教学,使同学们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地去掌握教学目的。

  三、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索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同学们在积极主动地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激发了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趣味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盒子 小瓷砖 贴条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到了米老鼠的家里来做 客,米老鼠他别高兴,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盒, 引入主题

  二:1、老师展示盒子——大盒子里面套小盒子

  师:让幼儿按箭头的方向把盒子摆一摆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2、第二份礼物——瓷砖

  师:让幼儿按照规律把瓷砖装饰到房子上

  瓷砖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都是正方形 颜色不一样 大小一样

  师:可以按什么样的规律排?

  幼儿:三个黄三个红 四个黄四个红…..

  三:动手操作

  让幼儿到桌子旁,按贴条上的箭头有规律的贴瓷砖

  四:请幼儿把贴好的瓷砖装饰到房子上,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五:第三份礼物——帽子

  请幼儿每人戴一顶帽子,记住自己的`颜色

  师:可以按什么规律排呢?

  幼儿:红——黄——蓝

  黄——蓝——红

  听老师的口令按箭头方向排列

  活动延伸:

  根据帽子的眼色按规律排好队,旅行去啦,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

  准备:

  1.手鼓一面。

  2.数卡1―10,每个幼儿一套。

  3.图片4幅:1)圆6个;2)正方形3个;3) 梯形4个;4)三角形5个。

  活动与指导:

  1.按顺序出示图片1―4,让幼儿说出图片中图形的数量,并在图片下方放上相应的数卡。

  2.把图形与数卡调换成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幼儿跟读几遍3、4、5、6。

  3.教师分别击鼓10、8、9、7、6、5、4次让幼儿举出相应的数卡。

  4.让幼儿把上面7个数卡由小到大排列,并且手口一致地点说3遍。

  5.游戏:数字填空

  1)让幼儿按照1―10的顺序数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在空格里,并说出理由。

  2)让幼儿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接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说出在…前,在…后,在…中间。

趣味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趣味数学教案4

  1、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先测一百粒黄豆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一道关于数学的IQ题,让学生回答(答对有奖),然后开始逐渐深入课题,解答一些数学计算题。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课堂解说

  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解题方法,从而在做题中得到启发。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教案5

  《早餐的学问》(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

  1.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好。早上吃饭了吗?(交流)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统计图,是小关我们小学生早餐情况的,想看吗?

  2、分析柱形统计图(早餐内容)。

  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生观察,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看图。

  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生1)都是我们平常早上会吃的东西。

  (生2)早上吃鸡蛋的人最多。

  (生3)吃鸡蛋饼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几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浆,喝粥的人比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浆吃鸡蛋饼就是喝牛奶吃鸡蛋加面包,像麦片粥啊、面条啊、蛋炒饭、糕点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早上几乎没有人吃炒菜。

  关于这个发现,师应相机鼓励,并适当引出“炒菜一般来说会是什么?”也就是说,早上一般没有人会吃蔬菜和肉。

  ……

  师小结: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平时的早餐内容是怎么样的`?(交流)有这张图里没有出现的吗?(交流:没有或很少)这说明,我们的早餐内容,丰盛吗?(不)对,很单一。(课件强调:单一)

  3、信息分享。

  师:这儿还有一则官方消息:(课件出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系曾对两所小学10岁左右的学生做了早餐的一个对比试验。第一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组吃的早餐则是中国营养家协会推荐的营养早餐。一周之后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大家会看到,在数学运算、创造力和耐力的对比,第二组明显好于第一组。

  4、现场统计饥饿时间。

  师:说到现在吃的,你饿吗?(交流)这么早就饿了呀?现在是第三节课,已经有这么多同学感觉到饿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说他第二节课就已经饿了。

  5、引导学生发现早餐的重要性。

  这则消息,对比那张统计图,再加上我们刚刚交流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发现?师生交流:(预设)

  (生1)早上吃不好早饭,很快就会饿。

  (生2)我们的早餐几乎总是那几样,内容很单一。

  (生3)吃有营养的早餐很重要,对我们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师相机评价:大家不仅观察能力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棒哦。还有什么发现?

  (生4)我们不仅要吃饱早餐,还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时一直以为,早上时间特别紧张,随便吃点儿什么,只要吃饱就行了,没想到,吃个小小的早饭,还挺有学问的呢。

  师抓住时机引导:嗯,说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顿早饭,居然也大有学问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多学问,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早餐的学问,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确立主题:早餐的学问。

  师:那好!我们就以“早餐的学问”为主题进行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确定研究内容,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1、交流研究内容。

  师:关于早餐的学问,你们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内容展示到“小问号收集站”上来吧。

  (事先让学生准备卡纸,在卡纸背面贴双面胶,用大大的字写下来,便于粘贴)

  预设:早餐吃什么、几点吃、吃多长时间、怎么样等等。

  2、确立研究小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师:同学们的思维可真开阔,一下子,我们的小问号收集站就收集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全部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好像太繁杂和琐碎了,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归纳一下呢?(能)关于归纳问题的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经实践过了,只需要?(生:把类似的问题圈在一起,再简炼结合一下。)

  学生归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归纳出了几个问题?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国吃早餐的讲究

  (4)早餐的起源

  (5)

  ……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子课题。

  (拟写活动计划)师:确定好了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制定一份活动计划。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共享栏,一个是一份现成写好的方案可参照,一个是白纸可自己设计,一个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开展活动时也可以进行方案的修改。

  (学生自由选择设计方案。)

  (预设情况一)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可能没写完,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结合我们刚才说研究问题的初步打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的帮助吗?

  学生针对自己的想法提问,教师给予回答,补充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简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网络,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以及询问专业人士等。

  学生在指导后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方案。

  (预设情况二)师:设计完成,交流一下所设计好的活动计划。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们小组这个活动计划,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适合于实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结

  教师总结,研究的问题要小一点,要多方面获得问题的答案,比较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课时: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早餐营养方面D类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较少,营养搭配上不合理科学,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可选)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小营养师”

  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经常不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另外还知道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

趣味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趣味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常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的可有可无的已知条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

  【教学过程】

  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例题: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地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要求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那么先要求出汽车现在的速度,而汽车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那么还得先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根据`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要11小时',可以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

  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汽车原来的速度:352÷1=32(千米); 汽车现在的速度:32×2.5=80(千米)

  现在的时间:352÷80=4.4(小时)

  问:用比例的思路该怎么样理解这道题目呢?

  分析: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度一定,汽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所以原来的'时间是现在的

  2.5倍。即:11÷2.5=4.4(小时)。

  这样解答使得`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成了多余条件,但是又不影响解答问题。

  【我们来探索】

  一批零件有240个,王师傅单独做需要6小时,李师傅的工作效率是王师傅的1.5倍,那么如果让李师傅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几小时?

  【总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巧解问题

  【作业】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是丁阿姨的,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要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与丁阿姨的速度比是4:5,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趣味数学教案8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二年级2班,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三、活动目标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 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 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措施

  1. 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 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 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可后有总结反思。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放学后4:00-5:00

  2.活动地点:二年二班教室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动手摆一摆、剪一剪,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5.活动分组: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小组

  六、活动内容

  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七、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趣味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

  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位的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主要内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三角形,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和利用他们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生动、活泼,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等。

  学具准备: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旧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内角”。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旧知识而且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提供知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预习,认识结论,提出疑问

  2、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汇报测量结果

  ②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果不统一?

  ③解决疑问:因为存在测量误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剪法。

  ①分别拼: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折法。

  ①分别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再次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看书质疑

  【设计理念】此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拼等直观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而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2、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图略)

  3、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图略)

  5、数学游戏。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中注意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坡度、又注意变式,更有一练一得之妙,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样?

  2、知识延伸:给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的验证方法——转化。

  【设计理念】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趣味数学教案11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她展示着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产生了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趣味数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校七年级趣味数学社团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在实践活动中享受数学趣味,在趣味数学中提升自身认识和实践能力的舞台。使趣味数学、实践活动有机融洽,也凸显我校数学实践活动的特色之一。

  二、活动宗旨:

  关注学生需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和有趣的数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体会数学知识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增进同学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来到这里,让他们发现数学不再枯燥、神秘,能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

  三、活动主题:

  初中数学的趣味化,旨在以中小学数学系列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图形、数学故事、数学模型,以及大量诱人思考的趣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灵活的思路和分析的技巧,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中学数学的趣味化,一方面体现教师对教材艺术使用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趣味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看到,数学的趣味化教学只是少数教师的个性行为,还没有转变为大多数教师的共同意识。因此我们倡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收获乐趣”。“趣味数学”社团系列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是本着如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极富有趣味的情感中,开展一系列综合活动的全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让每个学生把学数学看作很轻松的事,我们数学教师就应努力“让数学更有趣”。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问题解决、思维训练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深化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理解程度,提高学习钻研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活动内容:

  1、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及教师自己整理的趣味内容;

  2、探究规律性趣味数学的内容;

  3、生活学习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

  4、收集数学文化相关知识并交流探讨;

  5、搜集中外数学家及数学故事,并交流;

  6、尝试撰写数学日记与数学小论文。

趣味数学教案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 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 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三、回顾小结:

  学生谈收获。

趣味数学教案13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游戏时,常常会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材料,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体验操作的乐趣。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四座小房子。。

  2、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白色、蓝色卡纸若干。

  3、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时贴若干。

  4、三种颜色不同、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说白雪公主要过生日了,小矮人想给她个惊喜,他们想帮白雪公主把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但他们太忙,时间来不及,想找人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1、分组让幼儿操作,依次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从易到难,让幼儿体验操作的快乐。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卡纸若干,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贴墙:提供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时贴若干,让幼儿装饰墙,让他们自由探索,只要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就要鼓励。

  C、装饰门帘:提供三种颜色、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纸条若干,让幼儿做门帘,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找出按不同特征的排序规律,感受不同的美感。

  2、自主探索活动的交流:

  在每次探索之后,老师要幼儿把他们的活动结果呈现给大家,引导幼儿说出他们是怎么排的,按什么规律,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强调按规律排。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宽窄等多种特征排序。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序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结束语:

  今天我们帮助小矮人为白雪公主装饰了房间,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定高兴,小朋友高不高兴呀?我们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发现了有规律排序的秘密,真值得高兴。

  三、延伸活动: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游戏时,常常会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材料,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整个活动以帮小矮人为白雪公主装饰房间为主线贯穿始终,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操作积极性,也使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分三个环节完

  成,铺地,贴墙,装饰门帘,层次清晰,由易到难,让幼儿自主操作,自己观察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有序排列的美感。因为整个活动是装修家的过程,这就告诉幼儿这是生活中的美,再加上后面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排序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到了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整个活动以操作为主,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只是个别能力差的孩子只能完成较简单的排序,太难的完成起来有点困难。我相信通过锻炼,他们会做的更好。

趣味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进一步渗透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比较。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出新课。

  1、复述回顾: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 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判定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A、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B、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C、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2、引出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之间的一些特征。当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度又有什么态度呢?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之前,提出实验要求。

  (1)、记录杯子里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补充完整。

  (2)、观察水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播放实验。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3、观看实验记录单,回答三个问题。

  ①表格中有哪两种量?

  ②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4、课件展示反比例的意义,请学生回答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有三个条件,1、两种相关联的量;2、变化方向相反;3、乘积一定。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反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谁给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1)学生自由举例。

  (2)师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只有积一定,这两个量才成反比例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3)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1)、表格中有( )和( )两种相关联的量。

  (2)、写出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

  (3)、这个积表示( )。

  (4)、表中的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 ”,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 )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 )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 )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 )

  四、积极应用,拓展新知。

  出示课件,正、反比例的例题,请学生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表格补充完整。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五、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比例吗?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 )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 )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 )

  (4)、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 )

  (5)、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 )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 )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 )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挑战一下自我吗?好!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堂堂清练习题。

趣味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趣味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趣味数学教案02-13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2-24

趣味数学教案(精选26篇)03-27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4-01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11篇04-01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11篇)04-01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6篇04-01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6篇)04-01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7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