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用数学》教案

《用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22 10:16:5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数学》教案(通用15篇)

《用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第11页例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如:7名同学参观展览,门票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式:48×7,并说出怎样计算?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683745

  ×34×82×46

  2.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5)练习215309

  ×32×25

  二、巩固反馈,深化知识

  1.第11页的做一做。

  2.判断

  (1)57(2)306(3)193(4)403

  ×35×35×36×35

  25515301158215

  17112043791612

  196513570494816335

  板书: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48×72=3456114×59=6726(分)

  48114

  ×72×59

  961026

  336570

  34566726

  答:要用6726分。

《用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授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教学追记:

  求相差率的应用题,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发展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学生的解题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同时,我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用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7页例4,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养殖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同学们不仅能看到一些可爱的动物,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有白兔和灰兔。

  师:各有几只兔子?

  生:10只白兔,5只灰兔。

  继续让学生回答

  生:有两群兔子。

  师:各有几只兔子?

  生:左边有8只兔子,右边有7只兔子。

  师: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同学们能帮助老师吗?

  2、小组讨论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1)、我们是个一个数的,一共有15只兔子。

  (2)、我们是数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8+7=15(只)

  (3)、我们数出白兔10只,灰兔5只,10+5=15(只)

  3、师生共同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三、巩固练习,提高深化

  1、第107页做一做

  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生:小鸟在树上唱歌。

  生:小松鼠在运松果

  师: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树上有7只小鸟在唱歌,又飞来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生:地上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运走了三个,还剩下几个?

  小组讨论,回报交流:

  7+3=10(只)9-3=6(个)

  2、练习二十第一题

  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我们再去养殖场的鸡舍去看看吧,看这些鸡多可爱啊!你们赶快数一数母鸡、公鸡各有多少只?

  生:母鸡有8只,公鸡有4只。

  师:同学们再帮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只鸡吗?

  生:8+4=12(只)

  3、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练习二十第二题)

  出示小黑板:

  9+6=7+8=8+5=

  7+5=6+7=10-3=

  8+7=9+4=8+9=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参观了养殖场,你都有那些收获?和大家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左边:8只右边:7只

  8+7=15(只)

  白兔:10只灰兔:5只

  10+5=15(只)

《用数学》教案4

  课题:

  第二单元: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熊猫馆

  大象馆海洋馆

  猴山

  大门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o)熊猫馆(3,5)海洋馆(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一列第一行,猩猩馆是(1,3)在最左边一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四列第三行。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谱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大门(3,o)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用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用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坐标方法的另一个应用。

  二、新

  展示问题:教材第75页图.

  (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

  长度呢?

  (2)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3)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

  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教师说明: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

  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例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

  ,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

  ,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

  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

  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课本P77思考题:由学生动手画图并解答.

  归纳:

  三、练习:教材第78页练习;习题7.2中第1、2、4题.

  四、作业布置第78页第3题.

《用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1.课标中例1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贩条理性和严密性。

  2.本节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场景图既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学情分析:

  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的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习效果好。

  2.解决本例题的问题关键有三个:第一,要认识到18根1米的栅栏的总长度就是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第二,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长方形,其围法应该是多样的;第三,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长宽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是学生认知障碍点,在这方面学生学得有点困难,所以教材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3.通过摆小棒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再列表填一填。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索策略

  1.预设学生行为

  提出不同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同学们能积极讨论融入到火热的课堂中。

  学生热情地投入各自的操作,组织展示、交流。

  学生回答不只,有很多种,使学生更进一步去探问题。

  学生很积极地说相信我们能。

  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

  学生回答:能!

  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每个小组把活动中不同的围法有条理地画在黑板上。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认真投入作业中去!

  2.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积极地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多动脑动手能力。

  能举一反三列举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严准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体会不重复,不遗漏的重要性。

  能独立完成作业,加深应用能力!

  二、动手操作验证策略

  1、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

  2、提问:你们能根据题意,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

  启发: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是不是只能围成一种长方形呢?那有多少种呢?你们能不能有条理的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

  3、把学生分组活动,组织交流。

  谈话:同学们通过操作找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围法,真是了不起呀!但是否还会有其他的不同的围法呢?我们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联系实际,应用策略

  1、羊圈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

  2、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说说你们的体会吗?

  四、应用巩固

  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吗?

  通过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面积有可能变化吗?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小?

  五、课堂作业

  出示练一练和想想做做,让同学独立完成。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用数学》教案7

  活动过程:

  一、比较管子的长短

  1、“今天,管子宝宝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比长短。请小朋友拿起你身后的一根管子宝宝,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手里的管子长?谁的管子短?”

  2、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活动。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游戏结果:谁的管子长?

  然后把管子按长短分类放到前面的筐里。

  二、自由探索活动:尝试用不同长度的管子在地面上拼出长方形。

  1、幼儿自由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把你身后的袋子取过来,看看里面有什么?袋子里有许多管子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们先来数一数,你的袋子里有几根管子?这些管子都一样吗?请小朋友用你的管子宝宝在地上拼一拼,看看谁的管子宝宝拼出的图形多?请幼儿介绍自己拼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拼长方形。

  2、小结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瞧!这个小朋友拼出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教师出示长方形教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3、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活动:尝试用管子拼出长方形。

  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也来拼一个这样的长方形。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

  三、小组合作探索活动:用多根相同长度的管子组成长方形。

  1、刚才你们真棒,能用不同长短的管子变出小长方形,现在我们试试看,要用几根一样长的管子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请五个小朋友为一组,自己拿管子宝宝在地面拼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拼的长方形最大?”

  2、幼儿5人一组合作进行地面拼图活动: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几根相同长度的管子拼放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3、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别加以指导。

  带领孩子一起看自己拼的长方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用不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小长方形,又用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大的长方形,以后还要请小朋友用这些管子宝宝拼出更多的图形呢!

  设计意图: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于各种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形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层面上,因此他们在活动中无法正确表现出图形的主要特征。为了让孩子们对图形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动手尝试操作中,加深对长方形的主要特征的理解。

  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的主要特征,提高图形识别能力。2、在活动中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观察力。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学具:不同长度的管子若干。2、长方形图形教具。

《用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2单元:“用两位数除”小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和共同探讨活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春天到了,勤劳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7227÷53 900÷45 467÷53 8304÷27 9082÷7

  师:你们能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的?

  2、揭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与整理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板书:回顾与整理)

  二、知识整理:(通过改错训练引导学生回忆与整理有关知识)

  1、纠错1。

  师:判断对与错。错在哪里?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错与对?

  (板贴: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那一位)(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估计商是几位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2、纠错2。

  师:错在哪里?(板贴:余数要比除数小)(及时调商最关键)

  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而且掌握了检验的方法。理清了思路,我们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师: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每人选择2条线路,来计算小巧所花的时间

  (抽5人板演)

  师:现在你知道每条线路需要多少时间?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5道题的计算过程。

  1、前2题有什么明显的特征?(0是怎么得来的?)

  2、第3题有什么特征呢?(同头无除商9、8)

  3第4、5题你又是如何试商的?

  师: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适合的试商方法,这样计算又对又快?(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拓展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问题解决,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但会做,而且会说算理。

  那接下来的题目你还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吗?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在计算的时候速度特别快,我想采访一下这几位同学。你计算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什么话想对同学和老师说。

  六、独立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7416÷56 23434÷78 13066÷32

《用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 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考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用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用整十数乘的口算算理及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用整十数乘的算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用整十数乘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53 182 125 144 162

  252 352 323 262 254

  1502 2802 2403 1606 2204

  2.1403可以怎样口算?

  二、探究知识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的乒乓球挂图,如下:

  用纸盖住最右边的一袋,提问:

  (2)这里有几袋乒乓球?每袋几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59=45(个)

  (3)接着露出盖住的'那袋乒乓球,提问:刚才有9袋乒乓球,一共有45个.再增加1袋,是几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10=50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9个5是45,45+5=50,也就是10个5就是50)

  (5)反馈:

  410= 610= 710= 910=

  使学生讨论后明确:一个数乘10,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

  (6)类推:

  1110= 1210= 2410=

  2.教学例4:口算640

  (1)出示投影,使学生明确:每盒有6个皮球,20盒共有多少个皮球?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每2盒是一摞,先求一摞是多少皮球;再求十摞有多少个皮球?

  即2个6是12, 10个12是120.)

  (3)反馈练习:1220= 3130= 1150=

  (4)小结:用整十数乘,先用0前面的数与这个数相乘,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一个0.

  三、随堂练习

  结合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听要求,全体同学起立,手里都举着一张可写数字的卡片,老师举起一个算式,如果你写对得数,就可以坐下来,请周围的同学帮助和监督.好吗?(如果最后还有站着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助找到答案.)

  134= 432= 283= 2502=

  530= 1230= 93+8= 86+5=

  2120= 3420= 1170= 1250=

  同学们都重新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说明大家都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了我们的进步,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整十乘的口算乘法,大家通过乘法口诀,学会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找到了口算规律.课后大家可以互相比赛,练习看谁的口算最准确.

  五、布置作业

  1、157+165 500-3422 (234+198)8

  8(27-7) 246630 430-(216-198)

  2、王老师买排球用了40元,买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王老师买求一共用了多少元?

《用数学》教案12

  教学重点:

  选择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

  2. 师谈话,聪聪所在的班级有36人,他们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操表演赛,请帮助他设计一下列队方案。

  二、自主探究

  学生自己设计列队方案,并用算式表示。

  三、小组交流

  1. 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

  2. 小组推选组员小黑板板演。(只板演算式。)

  四、全班交流研讨

  1. 小组讲解员结合算式讲解、设计列队方案。

  2. 其它小组补充。

  3. 质疑:还有其它方案吗?(除了板演的`)

  五、自主探究28页提问题

  1. 自己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把算式写出即可。

  2. 小组交流后板演。

  3. 小组讲解员结合算式讲解选择的信息和提的问题以及自己是怎么想的。

  六、专项训练

  练一练第四题聪聪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

  谈谈你学到的知识。

  八、综合训练

  1. 练一练第1题。

  2. 练一练第2题、4题的第二问。

  3. 练一练第3题,每小组为1组,进行接力赛。

《用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课件出示)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 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还学习了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

  过渡语: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出示自学提纲。

  (1)题目中有几个量。

  (2) 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

  (3 )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

  (4) 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

  3: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4、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

  5即时练习

  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大爷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这道题与例5相比,条件和问题改变了,但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

  小结: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量,只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二)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习P62例6)

  师:解决了生活中水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生活的电中蕴含着什么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与问题。

  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过渡语:像这样的问题也能用比例的.方法解决。请同学们仿照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并参照课本62页的内容,自学例6.

  生:交流汇报解题思路。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结果。

  师:(教师手指25x=100×5,x=20。)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是什么?

  生汇报:因为总的用电量一定,所以用电天数和每天的用电量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和天数的乘积相等。

  2.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师:会解决吗?

  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来解答。 3: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

  (1) 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2) 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 解比例。

  (4) 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要求用比例知识解)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说说原因。

  学情预设:小明买的是同一种圆珠笔,所以圆珠笔的单价不变。那么买的支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用正比例关系能解决这个问题。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

  第2题,用反比例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

  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X:10=28:8 25x=100×5

  8x=28×10 x=500÷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用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人人争上星级榜”的活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奖励的“智慧星”和“守纪星”。大家有信心吗?

  二、 练习提高

  1. 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题目:我们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组,平均每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48÷4=12(人),48÷2=24(张)]

  提问: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交流到第二问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的。)这两道题分别怎样计算?

  2. 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

  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

  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 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整理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

  学生

  汽车辆数

  每辆车要坐的人数

  5人

  91人

  3辆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

  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其次,虽然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希望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题思路,但很多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机械地模仿或复述其他同学的发言。诚然,这种模仿和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评价过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好课堂纪律,我采用了奖励“守纪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课发言积极的,能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事实上,过多的鼓励与赞赏,已使其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事求是、富有个性的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用数学》教案15

  课题: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十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张物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会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书的笔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用第39页例3的挂图,复习用口算卡片,学生用计数板(学生学具卡片第5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教师出事下面的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30+50 700×6 9000-4000 640÷2

  510-30 3000×3 420÷2 420÷6

  指名说一说在口算“420÷2”和“420÷6”时,各是怎样想的。

  2、 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4)56”“7)56”,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商写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二。、新课

  1、 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128÷4”及演示图。

  教师让学生拿出像例3演示图那样已经剪好的计数板,并动手将128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

  教师:谁能说一说求128除以4的商是怎样想的?

  教师:例3中被除数最高位是1个百,1个百除以4,不够商1个百,怎么办?

  由于学生在口算除法中,学过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商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位上的2个十合并,一共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

  教师:谁能说一说商3个十的3写在商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因为12个十除仪4得3个十,所以应在商的十位上写3。

  教师边板演边说明:用除数4去乘3个十,积是12个十,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下面。12减12得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

  教师:谁能说一说各位上落下来的8怎么继续除?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因为8除仪4得2个,所以要把2写在商的个位上。

  2、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商的第一位数的书写位置和竖式的写法是否正确。然后共同订正,最后总结一下竖式的写法。

  3、 教学例4。

  教师出示“185÷5”让学生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订正之后,将185÷5改写成184÷5,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辅导。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并想学生说明在横式中余数的书写格式。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从哪一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数比除数小,怎么办?

  教师: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师:每次除得的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然后,师生一起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书3,如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第40页的法则,并齐读一遍。

  5、 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订正十,抽出一道题,让学生结合计算过程说一说除法法则。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1—3题。

  1、 第一题,让学生自己做,并请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订正时,注意纠正学生书写格式及计算步骤上出现的错误。

  2、 第2题,也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辅导。订正时,结合某一题的计算过程指明说一说除法法则。

  3、 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限定做题时间,教师学时,了解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四、 小结

  教师:谁能说一说用一位数除的除法法则?(最好让学生齐读书上除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