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

时间:2023-02-23 11:22:2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预习指导:

  1.自读五首诗,自己解决生字词,初步解决节奏的问题。

  2.尽量能背诵,至少熟读。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黄鹤楼》

  1、齐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设情境,导入,简介崔颢。

  2、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所写的景色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

  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6.自由发言:作者的心情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

  7、总结:此诗写诗人赌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写两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五、布置作业

  1、a类:巩固背诵两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两诗各二次;预习下三首。

  2、b类:熟练默写两首诗。不要有错误字。

  3、c类:课后练习二2两道题。

  六、教学后记: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后三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对境遇的乐观理解和忧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解释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简要介绍刘禹锡,侧重于其独特的思想。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以上注意纠正学生的节奏和读音)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情境。

  b、作者是什么方式提醒自己的?

  c、谈谈你对五六两句的体会。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泊秦淮》

  1、齐读,创设情境,导入,简介杜牧

  2、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前两句的写景和后两句的叙事。

  (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

  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6.自由发言:从本诗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7、总结:

  四、学习《夜雨寄北》

  1、由学生熟悉的诗句猪八戒的"多情自古空余恨"(原句是李商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导入,创设情境,简介李商隐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内容。

  (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老师指导)

  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6.自由发言:从本诗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怀人)

  7、总结:

  五、默写三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六、布置作业

  1、a类:巩固背诵三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三诗各二次,并准备单元测试。

  2、b类:熟练默写三首诗。不要有错误字。

  3、c类:课后练习二345和三,两道题。

  七、教学后记: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2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二、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评析。

  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

  (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三、在评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教师范读。接下来进行分析诗歌。

  1、翻译全诗。

  2、分析诗歌。

  问: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

  (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

  夜雨寄北》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夜雨寄北》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七绝诗,在教学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流程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1、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组织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教学。关键是问题设计,同时要知道学生处在哪个位置上。从学生的位置上看教材。创设一个有利于对话的情境很重要吧,一个前提就是要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胆设计问题。

  2、“〈泊秦淮〉的第一句,这幅画面里都有哪些景物?”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成功。

  3、〈浣溪沙〉里的对偶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了突出对仗的特点,师生一问一答,分别用“我说”、“我对”的句式来对答,效果不错。下课时有学生问什么时候对对联。

  4、前两首讲得详细,也念了自读提示,后一首没讲,小测的效果明显前两首好。怎样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是不是后一首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呢?这几首是课外附录的古诗,要不要讲,要怎样讲呢?

  5、一个轻松的氛围也很重要吧,而这和平时对学生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平等的态度,眼里有学生,学生才会想出“在雨夜里朋友在等信”这样的情景。

  6、分析诗歌的意象对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性有很重要的作用。此首诗里就是“夜雨涨秋池”和“共剪西窗烛”的意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李寄01-27

纸船寄母亲语文教案03-22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9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01-17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15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01-08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12-17

七年级上册语文《理想》教案12-24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01-21